方木投资周记2023年10月28日:分洋
目前持仓
腾讯42%,茅台32%,洋河11%,分众14%,陕煤0.5%。
上期持仓
腾讯42%,茅台32%,洋河11%,分众14%,陕煤0.5%。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注②: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注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注④: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不足1%的仓位采用实际数据)。
本周交易:无
实盘收益
本周内,方木实盘 +2.34%
沪深300指数 +1.48%
2023年内,方木实盘 -6% (四舍五入)
沪深300指数 -7.99%
强烈声明
本文为方木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方木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方木不向任何人进行任何股票或基金的买卖推荐,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方木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主要事项
分众23年三季报简评。 洋河23年三季报简评。
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上述主要事项的展开:
01
10月24日晚间,分众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
营业收入86.8亿,同比+17.7%;
归母净利36亿,同比+69.1%;
扣非净利32.6亿,同比+66.9%;
2023年第三季度
营业收入31.6亿,同比+25.4%;
归母净利13.7亿,同比+88.5%;
扣非净利12.9亿,同比+47.5%。
整体而言,有这么几个看点:
①对比10月17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三季报正式披露的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均落在预告数据的上沿。
②单季度环比看,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环比增长7.4%和6.2%。
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的增速,相比上半年(13.7%和59%)也是显著提升,广告市场的投放持续回暖。
至于三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增速,相比二季度(53.79%/171.8%)有所放缓,主要还是去年二季度的基数太低(原因嘛,大家都明白)。
③相比2021年,今年前三季86.8亿的营收,相当于2021年同期的78%(111.5亿),而36亿的归母净利,则相当于2021年同期的81.4%(44.2亿)。
今年前三季度,分众广告业务迎来恢复性增长,相比2021年不算强势,但整体态势符合年初预期,而且单看三季度的话,归母净利已经相当于2021同期的90%(13.7亿/15.2亿),广告市场正在加速复苏。
关于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驱动因素,上周周记已经总结过,大体是下面几条:
这里再多补充几点,根据CTR报告,在整体市场复苏回暖的趋势之下,市场增长依旧存在压力,投放活跃的背后,品牌竞争持续加剧,外部经营环境仍然存在一定挑战,品牌营销面临来自多方的不确定性,广告主面临降本增效的压力,以及需要更加精准的目标人群筛选。
而线上流量逐渐步入存量阶段,流量见顶,引流成本高,广告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线上广告投放性价比有所下滑。
但随着citywalk,citybike的盛行,户外场景互动价值被进一步激活,广告主也倾向在人流量大、互动性强的户外场景中与消费者进行交互。
因此,分众楼宇媒体这类“线下渠道”的“品牌营销价值”,正日益得到广告主的认可,广告主为之分配的投放预算也在增加,这无疑会给分众带来更多的营收增长可能性。
推荐关注两个公众号『 CTR洞察』和『 CTR媒介动量』,可以了解更多中国广告市场的动态和趋势,比如:
从利润构成来看:
前三季度,营业利润43.6亿,比去年同期(26.5亿)增加17.1亿。
营业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仍然是来自主营业务的核心利润(36.4亿),占比83%,比去年同期(25.6亿)增加10.7亿①。
然后,营业利润还来自“其他收益”和“投资收益”,本期合计6.5亿,占比14.6%,但相比去年同期(8.7亿),本期同比减少2.2亿②。
接着,“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信用减值损失”在本期也贡献了营业利润,合计1.1亿,占比2.5%,相比去年同期(-7.8亿),本期同比增加8.9亿③。
换言之,从绝对数额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信用减值损失”在对本期营业利润的贡献非常少,但从增加额看,二者却是本期营业利润增加的第二大来源。
用公式表达如下:
营业利润增加的17.1亿 = ① - ② + ③ + 其他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2500万,主要是购买的理财(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基金(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相比去年亏得少。
去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3亿,损失主要发生在三季度,去年半年报的时候是-0.8亿,而到了去年三季度末变为-4.3亿,三季度损失增加了3.5亿,主要跟三季度股市大跌有关。
另外,三季度末交易性金融资产31亿,比半年报(38.7亿)少了7亿多,应该是赎回了一部分理财。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8394万元(上年同期为损失3.5亿元);单季度看,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转回2950万元,上年同期为损失4755万元。
在 对分众23年中报简评 的时候讲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的主要构成是“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和“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
去年经济环境不好,公司加大了相应的坏账计提,导致『信用减值损失』记录较大负值。
而今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广告主经营情况转好,公司对广告主更有信心,预期信用损失率下降。
而且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进一步改善,这一点半年报的时候就说过:
上半年总体回款情况良好,简单来说,在营收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39亿和年初一致。
而且上半年应收账款的结构与质量明显改善,从账期分类来看,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大幅提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的占比有所下降。
此外,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持续提高,今年前三季度的应收周转天数为48天,相比半年报时的50天,账期继续下降。
所以,公司下调了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还能转回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本期『信用减值损失』科目回正,非但没有造成损失,反而带来了增量利润。
关于『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的逻辑,可回看:财报知识摸一摸:信用减值损失
三季度的毛利率仍在持续提升:
2022年的时候,分众毛利率下降到59.72%,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恢复到63.94%。
单看今年三季度,尽管营业成本同比+12.84%(10.03亿/8.89亿),但三季度营收同比+25.4%,营收增速高于成本增速,所以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了68.24%,同比+3.55%,环比+2.45%。
再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同比+3.9%(29.92亿/28.8亿),而营业收入同比+17.7%,于是前三季度毛利率也来到了65.51%,已经非常接近2021年前三季度的66.96%以及全年的67.54%。
毛利率之所以持续提升,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分众生意模式成本刚性这一特点:
二是,鉴于近两年广告媒体的点位数量是小幅上升的,而营业成本是下降趋势,推测单屏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
2018年~2023年三季度的营业成本见下图:
三季度费用率持续下降:
销售费用率为17.8%,同比下降1.7%;
管理费用率为3.3%,同比下降1.8%;
研发费用率为0.4%,同比下降0.2%;
财务费用率为-0.4%,同比上升0.7%。
降本增效的成果显著。
另外,销售费用绝对额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14%和3%,推测主要还是增加在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上,体现在“销售业务费”上,继续保持对核心销售团队较好的激励。
半年报的时候,销售费用同比增加约1.31亿,主要是“销售业务费”,同比增加1.51亿左右,而“职工薪酬”,同比减少2400多万。
业务费和薪酬的一增一减充分说明分众对销售人员调整了薪酬结构,降底薪涨提成,与销售业绩挂钩。
展望2023年全年:
目前已经来到第四季度了,不仅有刚刚过去的国庆和中秋,还有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末假期等营销节点,广告投放需求都比较高,预计广告投放还会持续活跃。
假设四季度能恢复至2021年同期的80%,则预估2023年归母净利49亿左右:
至于对分众未来的预期,在上周记已经写过:
更详细的内容,可回看 方木投资周记2023年10月21日
02
10月27日晚间,洋河股份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
营业收入302.8亿,同比+14.4%;
归母净利102亿,同比+12.5%;
扣非净利101.7亿,同比+15%。
2023年第三季度单季:
营业收入84.1亿,同比+11%;
归母净利23.4亿,同比+7.5%;
扣非净利24.5亿,同比+11.4%。
这份业绩的亮点:洋河年度净利润终于突破100亿了!
但跟隔壁桌“炸裂”的成绩单比起来,小洋同学本期的“季考成绩”实在逊色,就算跟自己的过往相比,小洋前进的步伐也是明显放缓。
无论是前三季度累计,还是三季度单季,小洋的「营收」同比增速,都是自2021年以来最低的:
同样的,无论是前三季度累计,还是三季度单季,小洋的「扣非净利」同比增速,也是自2021年以来最低:
根据管理层的年初规划,2023年的营收增长目标为15%,那么今年全年的营收约350亿(301亿 x 1.15)。
根据这个规划和一季度的营收情况,在一季报出来的时候,预估洋河2023年全年的净利润在110亿左右:
从2019年~2020年看,洋河这4年下半年的净利润相当于对应上半年的32%~39%左右:
若按照同样比例推算,洋河今年下半年净利润大概能有25亿~31亿,在三季度已经是23.4亿的情况下,四季度的净利需要在1.6亿~7.6亿,如此一来,全年净利润大概在103.6亿~109.6亿之间。
问题是,这样一个利润区间的洋河,你会满意吗?
投资就是比较,我们来跟类现金资产的收益做个比较:
截至本周五收盘,洋河市值1837亿。
非常巧的是,在 方木投资周记2023年10月14日 ,方木就计算过洋河的收益,当时洋河周五收盘的市值也是1837亿!
这下好了,公式和数据都不用改,直接搬过来就行了:
如上图,当时假设了三种情况,其中,第③个假设(全年净利93.8亿)已经不存在了。
第②个假设,全年净利103亿。现在可以100%确定,全年净利会高于103亿,也就是说:
1837亿市值的洋河,对应的收益率确定高于 5.6%!
目前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中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左右。
当下1837亿市值的洋河,明显高于同等数量类现金资产的收益率,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而第①个假设,全年达到350亿营收和110亿净利。
目前三个季度已过,洋河营收302.8亿,距离营收目标还差47亿;净利润102亿,距离预估的净利润目标还差8亿。
回看一下历年四季度的业绩:
从过往情况来看,今年四季度要完成单季47亿的营收和8亿净利,说实话,有很大难度!
但也不是不可能完成,毕竟三季度结束,洋河仍握有55.16亿的合同负债,只要把这其中的大部分酒都发出去,就会确认为营业收入,即可达成全年营收目标。
需要到“大规模动用蓄水池”这样的境地吗?我也不知道。
但若真到了如此境地,我认为:
洋河管理层仍会选择做长期正确的事!
什么是长期正确的事?
跟经销商站在一起,努力协助经销商销售,增加市场推广费用(广告费、促销费等),推动经销商产生付款及进货需求。
而不是向经销商大举压货,大量占用经销商资金,迫使经销商自己去想办法努力销售。
虽然殊途同归,但前者是一种良性发展、利益共赢的可持续道路。
而后者只是一时的快感,事后皆成浮云,洋河在2019年、2020年已经有过异常艰苦的去库存经历了。
而且,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除了茅台这个出厂价和市场零售价差几倍的怪胎之外,其他的白酒企业想让经销商提前打款,是要付出不小的成本的:要么需要给经销商提供金融支持(比如收银票甚至商票,或者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或者协助经销商贷款等),要么需要在价格(比如返点比例、费用支持等)方面做一些让步。值不值得付出这样的成本,企业管理层是要去衡量的。
综上,我认为洋河管理层会选择前者,即:跟经销商站在一起,努力协助经销商销售,增加市场推广费用!
从半年报和三季报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
上半年,洋河的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53.22亿,同比-32.7%,环比年初减少84.2亿,环比-61.3%。
三季度,合同负债期末余额55.16亿,相比上半年(53.22亿)只增加2亿左右,环比年初(137.42亿)减少82.29亿,同比2022年同期(81.73亿)减少26.57亿。
说明洋河并没有向经销商大举压货,没有迫使经销商打款。
与此同时,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2%,销售费用率10.33%,均是近10年最高的半年。
而销售费用同比增加的最大头是“广告促销费用”,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而“促销费用”同比增长75%,是上半年“销售费用”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公司将大部分费用(近70%)投放在试饮、品鉴、赠品、以及开瓶扫码红包等直接的促销费用上。
到了三季度,销售费用继续增加,同比增长幅度仍然是近几年最高的:
销售费用的增长,推测大概率还是花在广告促销费用上。
关于这一点,从洋河下半年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也能看出来,在 方木投资周记2023年9月23日 方木曾记录过:
具体的营销策略,比如:
在酒桌上喝“洋河·梦之蓝M6+”,扫码有机会获得华为P60 Pro手机;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网红地标建筑,“洋河·梦之蓝”用“举杯邀明月”中秋主题海报为纽带,用“高端”“高品质”“高品位”的形象价值去冲击消费者的心智;
“洋河·梦之蓝”还独家冠名了央视的《2023太湖美音乐会》;
。。。等等
而且,洋河股份上述系列活动,在经销商和消费者端也确实得到了正向反馈:
“从节前忙到节后,洋河酒销量比以往更好”“洋河海之蓝复购率高,一直是婚宴聚会的宠儿”“金九银十婚礼季,洋河酒动销火热,需求量自然也大一些”……全国多地经销商纷纷在网媒上留言。
据南昌市场终端网点店主赵先生透露,得益于品推带来的热销氛围,再加上营销模式的成熟,洋河今年“双节”动销速度非常快。
伴随着这样的“双节大IP”营销活动的持续发酵,洋河股份市场动销热潮仍在持续,通过品牌势能释放,洋河将进一步增强品牌号召力,激发更多的消费共鸣,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洋河股份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3年,库存高企、动销不畅、消费滞后的现象频发,白酒行业依然承压,在白酒行业这样一个环境下,洋河在品牌建设和促动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加大市场促销力度,着眼于全国市场的增长。
洋河希望与经销商建立一种共赢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因此洋河不会为了财报上一个漂亮的营收增长数字,就一味地让经销商提前打款,完全把货都压给经销商,而是选择加大广告促销力度,协助经销商完成终端销售。
所以,跟TOP5中的其他白酒企业以及今世缘相比较,洋河近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略显逊色,我认为洋河只是在做正确的事而已。
至于说,今年的酒卖不掉怎么办?
从长期看,不用太担心,无非就是一个“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问题。
白酒的商业模式优秀,基酒存货不怕积压,好的基酒“压”得越久越值钱,今年少卖几瓶,明年再多卖几瓶,长期来看,差别和影响不大。
洋河的品牌拉力虽然不如茅台那样强势,但是白酒的口味差异性和成瘾性决定,洋河品的牌力也是白酒里的佼佼者。
洋河先款后货的特性没有改变,而且从全国化布局、渠道经销商规模、产能储备来看,洋河在白酒行业中,也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未来大单品、高端布局值得期待。
洋河的三季报先点评这些吧,周五晚上10点左右开始看三季报,写到此处,看了眼时间,已经是周六凌晨1点多了,先到这里吧,脑子已经不转个了,回头想到什么,再单独补充😂
好了,本周的周记就记录这些,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