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大规模“应收类资产”的原因:环境使然,而非大商制!
此前写过一篇《从“应收类资产”,洞察白酒企业的销售政策和压货意愿》。
文中提到,五粮液一直保持相对大规模的「应收类资产」。
注意,方木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统一归类为「应收类资产」。
以2023年前三季度为例,五粮液「应收类资产」占「当期营收」的比例高达32.8% ,远远高于其他酒企(见下图):
此外,从上图可知,五粮液「应收类资产」不仅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很大,而且从金额来看,「应收类资产」本身的规模就很大,2023年前三季度超过200亿!
这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好奇和疑惑:
五粮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应收类资产」呢?
@老唐 曾简单回复过:
五粮液走大商制度,一直允许经销商用银票支付货款提货(经销商以五粮液经销合同为抵押品,就可以让银行开出银票支付给五粮液,大幅减少经销商的资金占用压力)。
但是, @老唐 的这段回复让我更加好奇了:
五粮液的「大商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走「大商制度」,就一直允许经经销商使用银票支付?
方木当时初步想到的原因:
一是,大商的话语权更强?
二是,大商拿货量更大,需要周转的资金量太大?
带着这样的疑问,方木自年前开始,通过查阅资料和旧文,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梳理了一下白酒企业的销售模式等,并在三月份输出了3篇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五粮液「大商制模式」的由来和改革,方木算是有了比较系统性的理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上述文章。
接着,方木又梳理了一下,五粮液自1998年以来「应收类资产」的占比情况,见下图:
从图中可知:五粮液「应收类资产」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自2014年开始大幅攀升,此后始终保持在35%以上!
于是,问题来了!
在《五粮液“大商制”模式的由来和弊端》这篇文章里讲过,五粮液「大商制模式」在1998年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换言之,在2014年之前,五粮液一直在实行「大商制」这种渠道模式!
然而,1998年~2013年期间:
五粮液「应收类资产」的占比,从来没有超过20%!
实际上,在这16年时间里,只有4个年份超过10%,其他12个年份均在10%以下。
而且,在2014年之前,五粮液没有直接管理大商,相对而言,大商拥有的权利更大,所以这期间的大商话语权理应更强才对。
但是从这期间五粮液的「应收类资产」占比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
另一个角度,从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CR5)来看,在2005-2008年期间连续超过70%,2009年的时候仍然高达54%以上,而自2010年开始,大幅下降至15%左右,此后更是持续下降(见下图):
随着对「大商制模式」的改革,五粮液对大商的依赖,开始明显减弱,但反而「应收类资产」的占比却大幅提升。
所以,从上述来看,方木认为:
五粮液的「大商制模式」,并不是其「应收类资产」规模大的直接原因!
那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五粮液「应收类资产」的规模从2014年开始变大的呢?
继续探究,方木发现,五粮液的销售费用在2013年大幅增加49%以上,2014年又继续增加27%以上(见下图):
但与此同时,五粮液的营收,2013年同比下降9.13%,2014年继续同比下降15%(见下图):
换言之,更多的销售费用,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营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五粮液的销售费用率开始攀升,2014年大幅提升至20%以上(见下图):
很明显,在2013年~2014年这段时间,五粮液出现了动销不畅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
看看在2013年~2014年前后,都发生了哪些事?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
在“八项规定”以及“禁酒令”等政策出台之后,政商务白酒需求断崖式下滑,从2012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下行期,白酒行业迎来寒冬(见下图):
高端白酒市场萎缩严重,经销商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然后,从五粮液内部来看:
一是,2014年开始,五粮液对营销模式进行改革。
在渠道模式方面,实行「核心大商体系」下的「直分销模式」,如下图所说:
而其他 「小型经销商」 则通过「核心大商」进货,不与五粮液直接发生财务关系。以此形成“厂家对接大商、大商对接小商”的销售模式。五粮液的经销模式,开始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变。
在产品战略方面,2014年,五粮液推进“1+5+N”品牌战略,进一步缩减OEM时代的品牌,如下图所说:
在进行营销改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破坏力,由此五粮液也需要对核心经销商等予以一定资金链上的扶持。
二是,在2013-2015年白酒行业整体惨淡时,五粮液逆势提价,强行宣布提价10%,导致批价倒挂,经销商低价甩卖,不到一个月又迫于大商压力宣布返还10-15%货款,而连续出台多项营销策略导致经销商恐慌,大批经销商选择退出,公司销量下滑,这算是一起重大的“调价事故”了。
所以,上述这些内外部的事件,导致当时五粮液经销商的资金流转困难,五粮液自身营收下滑。而为了给经销商减负、稳住经销商、控制好终端价格,同时也为了保证自身的营收,五粮液开始放宽销售政策,允许经销商用银票支付货款提货。
此后,随着五粮液对渠道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尤其是2018年的“经销商持股计划”(见下图):
通过这种共同持股的方式,让核心经销商与五粮液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五粮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继续积极为经销商减负,对于这一点,五粮液公司也多次解释过,如下图:
就这样,五粮液这种相对宽松的销售政策一直保持到现在。
做个简单总结:
方木认为,由于2013年~2014年前后,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内部营销改革,使得五粮液对经销商的销售政策,自2014年开始一直保持相对宽松,而跟「大商制模式」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说一句,五粮液的股票,方木未曾持有一股!
不过,这反倒让一些朋友误会了,比如下图这则留言:
如图中回复所言,方木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来写五粮液,并不是因为看好五粮液,更不是不看好五粮液(这句是专门对持有五粮液股票的朋友说的哈)。
实际上,方木对五粮液就没有看法,我只是对五粮液的「大商制模式」感兴趣。
至于,为什么感兴趣呢?
一是,好奇!
正如上文所说,源自老唐对“五粮液大规模应收类资产”的一次回复,让我对五粮液的「大商制模式」产生了兴趣。
二是,知己知彼!
方木主要持仓的白酒股票是“茅台”、“洋河”,相信以及大部分糖友也是如此,当然还有“古井贡”。
而投资是比较出来的,知晓同行竞对,进行横向比较,在此过程中,也会对自己持仓企业的优劣加深理解。
于是,方木年前就开始扒拉一些资料,结果一不小心梳理出来很多自己此前欠缺的白酒知识。这个爬梳的过程,就让我对白酒的经销模式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对白酒这门生意的经营逻辑,也有了比之前更深刻的认识。
更重要的,对“财报数据是企业经营结果的反映”这句话,也有了更为具象的体会。
所以,方木认为,要想真正读懂白酒财报数字背后的秘密,具备这些认知,非常有必要!
好了,本文就写到这里,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