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实盘周记2024年7月6日(腾讯回购超23年全年、茅台1935暂停发货、江南春增资)
本周交易:无
目前持仓
腾讯53%,茅台28%,洋河7%,分众12%
上期持仓
腾讯52%,茅台28%,洋河8%,分众12%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注②: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注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注④: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不足1%的仓位采用实际数据)。
当周波动
本周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下跌0.76%,方木实盘净值上涨0.85%
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
2024年内,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涨幅+1.14%,方木实盘净值涨幅+6.96%
2024年内,方木实盘净值每月变化情况:
注: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取「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二者之间的低值记录。
强烈声明
本文为方木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方木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方木不向任何人进行任何股票或基金的买卖推荐,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方木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腾讯上半年回购523亿港元,超2023年全年! 茅台1935暂停发货。 江南春完成对分众子公司FMOIL III的增资。
接下来的内容是对本周重要事项的展开:
01
今年上半年,腾讯累计回购56次,总额达523亿港元(约486亿RMB)!
这个回购规模,已超2023全年的494亿港元(约460亿RMB),腾讯近几年的回购金额情况(见下图):
腾讯还是今年上半年港股回购金额最大的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占港股同期回购总额逾4成。
其中,二季度,除去财报信息披露等敏感窗口期,腾讯在每个可回购日都积极出手,共计38次,其中37次日回购金额超10亿港元,累计金额375亿港元(约为349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增长150%,平均每天回购金额达到9.87亿元。累计回购超过1亿股,作为对比,2023年腾讯共计回购1.5亿股。
据港交所披露信息统计测算,二季度腾讯回购均价为361.8港元,相比一季度回购均价290.6元上涨了近25%。5月20日,在一季报业绩披露后股价冲高之际,腾讯继续回购,最高回购价达399.8港元,接近同期400.2港元的最高价。
根据港交所规定,回购股份均用于注销,今年腾讯回购股份也在陆续注销中,二季度末(截至6月30日)总股本下降明显(见下图):
从最高点22年二季度的96.22亿,下降至93.55亿,相比去年同期也减少2.4亿多。
腾讯目前回购力度已大幅超过大股东Prosus同期售股额,见下图对比:
大股东Prosus回购自身股份的资金均通过出售腾讯股份而获得,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其回购金额当成出售腾讯股份的金额来看。
据泛欧交易所公开披露的数据,大股东Prosus在今年二季度回购自身股份的总额为17.6亿美元,比上个季度的16亿美元略有增长。截至上半年,其累计回购33.6亿美元。
而腾讯二季度48亿美元(375亿港元)的回购总额,则超过一季度2倍,为同期大股东售股总额(17.6亿美元)的2.7倍,与大股东Prosus售股的规模差距继续显著拉开。
这样算下来,大股东Prosus的含腾量,其实是不降反升的😂
在4月份的时候,方木写过,预计腾讯今年的回购规模将是Prosus减持规模的2倍甚至更多(见下图):
当时预计大股东Prosus全年减持规模大概在511港元,也就是65.4亿美元左右。
按照大股东Prosus在上半年减持的33.6亿美元做个线性推算,则2024年全年Prosus减持腾讯股份总额预计为67.2亿美元。
而腾讯上半年回购总额66.94亿美元(532亿港元),若下半年保持现有规模的话,则全年预计回购133.9亿美元。
以此计算,腾讯24年全年的回购规模,依然将达到大股东Prosus减持规模的近2倍左右。
腾讯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2024年度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港元(约合128亿美元)回购股份(见下图):
2024年一季报发布后,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尽管近期股价确实上涨了不少,但股价仍然具有吸引力,腾讯正在按照稳定节奏执行上述回购计划(见下图):
事实也是如此,二季度腾讯股价一路反弹,但管理层出手回购的力度有增无减。
不过,由于腾讯将在8月14日发布「2024年中报」,按照规定,中报前1个月内不允许回购。因此,预计在下周五(7月12日)之后,腾讯就将暂停回购,直到中报发布后。
说起2024年中报,截至目前,二季度已经结束,我们看一下「腾讯自选股App」上,对腾讯二季度业绩的一致性预期(见下图):
16名分析师预测,二季度非国际归母净利约为519亿港币,按照周记记录的汇率0.9303,约合483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375亿,同比增长约29%。
加上24年一季度的503亿,则腾讯24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约为986亿,相比去年同期的701亿,同比增长约41%。若真如此,则今年上半年业绩,将会创腾讯半年业绩历史新高!
给小企鹅点赞,无论是业绩增长、还是股价年内涨幅,全都领跑主要持仓企业,而且遥遥领先,“领头鹅”当之无愧👍🏻
02
本周二(7月2日),市场传闻,茅台1935暂停发货。
这条传闻的出处,大多是来自「茅台酱香酒营销公司」的一份通知文件(见下图):
关于这份文件,方木有一点奇怪和不解:
这类文件不需要公司红头盖章吗?
不过,“茅台1935暂停发货”确实可以被证实。
首先,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从「贵州茅台酱香酒公司」管理层确认了茅台1935停货的市场传闻。
然后,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从部分茅台经销商处的证实:
茅台1935暂停发货属实。但有经销商称,暂未接到正式通知,不过当前“口头可暂不汇款”。
从这条来看,上面那个文件不盖章是因为只是一次非正式通知吗?
接着,根据文件所说:
从上半年看,茅台1935酒已超进度完成2024年度各项任务指标。
有不少人将这句话理解为“茅台1935已经超额完成2024年全年目标”!
方木认为,茅台1935应该只是超额完成上半年目标,并非全年!
注意两个关键用语,一是“从上半年看”,二是“超进度”。
对此,方木的理解是:上半年的进度超前了!
茅台1935的全年目标可分解成上、下半年来看,而上半年的实际完成进度,比原先拆解到上半年的目标多卖了一些。
这样一来,就给到下半年一定的缓冲,可一定程度缓解经销商和渠道的压力。
另外,从公众号「酒业家」的表述来看,也说的是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目标(见下图):
而且,根据白酒券商的信息,茅台在制定今年的发展目标时,对茅台1935的规划是相比去年不增长。
2023年,茅台1935的销售额超过110亿,若按此规划,则今年的销售目标大概也是110亿左右。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和消费大环境、以及整个白酒市场的实际表现,若是说,茅台1935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去年全年110亿的销售规模,而且还是超额完成。。。怎么看,也不符合常理!除非是茅台把大量的货都压给了渠道和经销商,但我认为茅台没必要干得这么迫切吧!
至于茅台1935暂停发货的出发点,也比较好理解,就是在业绩可控的情况下,对茅台1935进行控量保价。
茅台1935的出厂价,采用合同量计划内外有别的进货模式,其中计划内价格为798元/瓶,但计划外价格为1088元/瓶,零售指导价为1188元。
不过,茅台1935的批价却一路下行,近期一度跌到750元/瓶附近,这与其零售指导价、甚至计划内出厂价,都已经形成了明显的价格倒挂。
其实不止是茅台1935价格倒挂,近几年,整个白酒行业面临价格倒挂情况,但今年以来尤甚。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过40%的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实际销售价格的倒挂程度增加,尤其是800-1500元、500-800元、300-500元等三个价格带白酒产品价格倒挂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若是放任价格持续倒挂不管,一方面,会损害渠道伙伴的利益,打击渠道伙伴的信心。
另一方面,加剧市场的悲观情绪,可能会让茅台1935的价格体系陷入混乱,这种情况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一旦发生价格崩盘,则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重新理顺和修复这个价格体系,会对这款产品带来更为长期的危害。
所以,茅台是希望通过控量保价,调剂市场供求关系,理顺价格体系,提振茅台1935渠道体系伙伴的信心,努力让茅台1935渠道体系伙伴能赚到钱。
而茅台1935价格倒挂的原因,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以下几个层面带来的:
宏观层面,刚刚说了上半年经济和消费大环境整体依旧是低迷不振的,与过去两年相比,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甚至更为严峻,看看过往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就知道了。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半年的6个月里,仅有2个月在50%荣枯线以上,而且也仅仅是超出不到1个百分点(见下图):
截至今年5月份,CPI同比仅仅在0.3%上下波动(见下图):
而PPI则始终同比负增长(见下图):
白酒市场方面,由于整个经济和消费大环境缺乏活力,而驱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内需等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背景下,就对包括白酒在内的消费品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白酒消费市场的整体需求偏紧和疲软。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60%的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库存增加。
此外,还有超过30%的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面临现金流压力,超过50%表示利润空间有所减少。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传统经销商可能会通过低价抛货回笼资金。
在市场需求预期偏紧,叠加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多重压力下,经销商的市场策略变得更加谨慎,越来越多经销商将守住“钱袋子”摆在优先位置。
同样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对于今年下半年,超过50%的流通渠道经营者更倾向于“优先保住现金流”,27%的流通渠道经营者把“利润为王”放在首要位置。
再从白酒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300元~1500元价格带是绝大部分规模以上酒企主力产品分布的核心价格带,是各大白酒企业的主要竞争区间。
定位千元价格带的茅台1935,被茅台寄予厚望。一方面,茅台系列酒几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单品”。
另一方面,茅台在飞天茅台和汉酱之间缺少千元标杆产品,茅台1935是茅台布局千元价格带的重要单品,要承载茅台集团站稳千元价格带的使命,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习酒独立上市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根据王莉总经理在一次会上透露,茅台1935大概含30%左右的茅台基酒。
所以,茅台1935会被认为是飞天茅台的“小号”,被认为是最接近飞天品质的系列酒,足见茅台的重视。
上市仅两年,「茅台1935」就成为营收百亿级大单品,造就“行业奇迹”,可谓不辱使命!
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
①定位千元价格带,就要直面普通五粮液或者国窖1573的竞争,这两款产品都是经过多年耕耘的千元价格带大单品。
②而当前的茅台1935,只有茅台的名号,却没有飞天茅台的社交属性,仍需要靠大量的营销品鉴等活动,去培育消费者群体。
其实,在停货之前,茅台刚宣布对茅台1935的酒体进行升级,新版产品从5月开始陆续进入市场。
③所以,我个人认为,茅台1935的品牌力和市场认可度,还是远不如普五和1573的。在买千元价格带的白酒产品时,除非是偏爱酱香酒的人群,否则大概更多消费者会选择普通五粮液或者国窖1573。
④茅台1935也无法做到尽产尽销,这一点在《方木实盘周记2024年4月13日(茅台估值调整、未来增长来源)》留言区,方木曾说过(见下图):
⑤在我个人看来,茅台1935若是一家独立公司的产品,要在两年内做成百亿级大单品,恐怕还是很难实现的。
现阶段茅台1935的业绩,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靠飞天茅台来带动,比如搭售政策等。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茅台用自己强大的品牌势能去降维打击,向下挤压,抢占市场份额,在飞天茅台产能受限的情况下,去带动自家其他价格带的产品,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茅台这个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
而且,千元价格带依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在2023年12月31日的“茅台酱香系列酒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上,茅台酱香酒公司负责人表示,白酒的千元价格带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按2023年的营收规模看,茅台1935只占有10%的市场份额。
只不过,不要因为“两年实现百亿”,就以为茅台1935已经站稳千元价格带了,从而抱有过高的预期、盲目乐观。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应该认识到,茅台1935在消费者培育和品牌建立方面,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面对已有的强大对手的竞争,而且在经济环境出现波动以及行业出现调整时,也相对缺乏韧性。
为防止抬杠,特别强调一句,方木不是不看好茅台1935,我想说的只是降低预期。
至于“茅台1935暂停发货”对茅台业绩的影响,上半年应该影响不大 ,毕竟已经超额完成上半年的销售任务。
而下半年,最主要看经济和消费大环境、以及整体白酒市场的恢复情况(比如库存、价格等),尤其是马上要召开的很重要的会议,不知道会给经济大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刺激。
然后,茅台会根据这些因素,去考虑和安排下半年茅台1935的发货节奏。
不过,即使下半年茅台1935一瓶酒也不发,对茅台业绩的影响最多也就50多个亿的营收,大概不到25亿的净利润。
但其实,这又是一个“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问题,长久来看,暂时的低谷并不影响我们从茅台身上赚钱,因为我们最终赚的钱,其实是公司存续期间赚取的自由现金流之和。
03
江南春完成对分众子公司FMOIL III的增资。
FMOIL III是分众子公司,主要是作为分众海外子公司的持股平台之一,目前主要持有分众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的海外子公司股权,这些海外子公司从事海外楼宇电梯媒体业务的经营。
注:全称“Focus Media Overseas Investment III Limited”,成立于2019年5月2日,注册地在英属维尔京群岛。
今年2月2日的分众董事会,同意江南春通过其控制的指定投资主体以现金方式向「FMOIL III」增资303.46万美元(等值人民币2,207万元)。
江南春指定的投资主体有两家:
JAS Investment Group Limited(简称“JAS”)
TOP NEW DEVELOPMENT LIMITED(简称“TNDL”)
6月25日,分众发布公告称,江南春指定的投资主体已经支付了本次增资的全部款项,相关程序均已履行完毕。
关于这件事,方木想记录和分享以下两点:
①江南春对「FMOIL III」增资前后股权结构变化(见下图):
注:Focus Media Development Limited是分众子公司「分众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
增资前,「FMOIL III」由分众子公司「分众传媒发展有限公司」100%持股。
增资后,「分众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0%,所以,「FMOIL III」仍为分众的控股子公司,仍纳入分众合并报表范围。
而江南春通过其指定的两家投资主体间接持有30%的股份,两家投资主体各持有15%。
其中,投资主体TNDL所持15%的股份,拟用于海外业务扩展团队成员的激励。
②分众海外业务仍处于拓展阶段,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资金的主要来源无非就是两个:要么贷款,要么上市募集资金。
贷款通常是“内保外贷”,这种方式成本高,汇率风险大,过程中也有很多麻烦(见下图):
所以,在海外多地上市,就是分众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迅速募集海外资金的手段,对于不缺人民币却缺境外可使用资金的分众而言,相当于建立了一条海外融资渠道。
但归根到底这是划算与否的问题,如果海外上市给的估值太低,让渡的利益比省下来的“内保外贷”成本高,不如不上市,说来这也是对公司负责、对股东负责的决定。
近年来,分众市值长期偏低估,低于内在价值,在港股上市融资会给现有股东造成损失,因此分众在去年4月28日的时候,宣布放弃港股上市的计划(见下图):
同样,在去年7月的时候,分众还取消了韩国子公司FMK的上市计划,也是因为不划算(见下图):
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海外上市不划算,那海外业务拓展所需的资金还能从哪里来?
没错,江总自掏腰包,注资海外业务!
江总的海外资金来自哪里?
分众每年的现金分红!
正如方木此前所写,通过现金分红,江总个人可以将大量现金合法换汇汇出境外(见下图):
江总此次增资分众海外业务实体的持股平台——FMOIL III,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而增资的资金,应该就是来自江总全资的香港公司所获得的分众现金分红。
此前曾记录过,江总要在海外重建一个分众,目标是200亿(见下图):
你看,江总正在用自己的资金积极推进尚处于拓展阶段、还不怎么盈利的海外业务,所以,海外200亿的目标,并不是江总的一句空话,而是在用个人自有资金,实打实地努力推进。
不仅如此,光分红现金就已经拿到60多亿的江总,并没有选择躺平养老,依旧勤奋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开始工作到(凌晨)2点,一天工作18个小时,一年365天,基本355天都在工作。。。
这样勤奋的江总,让我再次想到了褚时健,他们都是一类人,一辈子闲不住,不混日子,只要活着,就是找点事来做,而且要认真做。
比如,在《褚时健传》这本书里,就记录了一段褚时健种植褚橙初期的场景(见下图):
读到这一段时,方木真的感到太震撼了!
要知道,这可是年近76岁的褚时健啊!
以褚时健曾经在企业做到的段位和境界,现在却要低下头来俯就农业,而且还要背着胰岛素输液袋在山上到处奔波。。。
不禁要问,早已功成名就,且众人敬仰爱戴的褚老,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还要这么做,到底图个什么呢?
我想,大概就是什么也不图,因为对褚老而言,活着就是要做事,难道还能是等死不成!
而其它的功名、财富,只不过是褚老闲不下来、认真做事顺带的副产品而已。
再比如下图记录的这一段,让当时(2003年)来访的王石同样震撼不已:
褚老也在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等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不仅如此,褚老也在向我们诠释,所谓生命的意义和热情:
无它,唯认真做事尔!
在《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里,李光耀也讲过类似的道理:
对于人生,我不会特别执著于什么,或者高谈什么伟论,就只是以自己想做的事来衡量人生的价值。
就我自己来说,想做的我已经尽力做到了,我心满意足。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做之事,就比如“学习”这件事。
曾有人问芒格:怎样恰当地度过一生?
芒格回答道:我这一辈子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其实,对投资者而言,最大的乐趣,莫过于通过学习,不断迭代和升级,一路成长和精进!
嚯嚯~本来是在写江南春增资这件事,结果没想到一通感慨,吧啦吧啦出这么多。。。打住、打住,就此打住😂
好了,本文就写到这里,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