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985,盛产“董事长”!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狂飙突进:我国乘用车销量2356.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相比于2021年同比增长93.4%。同时,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历史上首次超过德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汽车领域繁花似锦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助力着中国汽车品牌快速崛起: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几乎占据着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军人物的“半壁江山”,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均从同一所大学走出,它就是华南理工大学!
“造富”不在话下,学术科研上,华南理工更是勇立潮头,写就了一份精彩答卷。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当选院士名单,华南理工大学韩恩厚教授当选。同一天,郑风珊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最新取得的突破性发现成果。华南理工,正给世人诠释着何谓“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风“华”绝代,“南”国肇立
“我以我血荐轩辕”,铸“红色甲工”底色。
1918年,肩负着“实业救国”重任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诞生,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可追溯到的最早办学源头。以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四大金刚”为代表的甲工学子,怀揣救国思想齐聚于珠水之畔,在南粤大地树起了“工程教育”和“民主革命”的两面旗帜,世称“红色甲工”。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华南工学院横空出世,汇聚了新中国第一代理工科青年学术先锋。无线电电子科学专家冯秉铨、土木工程专家罗明燏天文、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航空、材料专家余仲奎……多位学者毕业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奠定了学校在华南地区学术重镇的地位,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大地,华南理工勇立潮头,培育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仅首届全国科学大会上,华南理工就揽获了15项科研成果奖,树起了“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
20世纪70年代,华南理工就开设了汽车专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且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在新能源这场时代洪流之中,华南理工经过四十余年深耕汽车领域,得见真章。
20世纪80年代,华南理工首开“星期六工程师”之风气,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珠三角经济腾飞注入了鲜活的源动力。时至今日,华南理工大学仍坚持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产业一线。截至2022年底,华南理工共派出超1600人次企业科技特派员和近万名特派员学生助理。他们进驻广东21个地市1000多家企业,直接或间接产生超过100亿元经济效益,帮企业种下了“摇钱树”,华工也成为了全国派出科技特派员人数最多的高校。
行远自弥,踵事增华。从兴学立邦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到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今的华南理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部省共建的发源地”“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一张张金色名片,映衬着华工巍然崛起于南粤大地的生动历程。
“历尽天华成此景,成之维艰再出发”。华南理工这艘巍巍巨轮,正行稳致远,于波澜壮阔之中书写新的辉煌。
“理”定乾坤,“工”铸辉煌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追求卓越,学术辉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基因澎湃,以沉淀深厚的理工优势,强学科、汇资源、重科研、育人才,势头昂扬。
筑学科高地,攀科研高峰。学校推进实施“工科登峰、理科跃升、文科繁荣、医科跨越”四大学科行动计划,强化学科集群建设,以“4+2”优势学科群为引领,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建成了一批学科高地。2023年,学校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上升至前150强,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跻身前1‰,进入国际顶尖学科行列。
俯拾仰取,收获颇丰。华南理工持续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增加高水平学术、“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目前学校拥有29个国家级、231个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基于丰厚的科研资源,华南科研成果频出。以华南理工为第一完成单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工教授陈克复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首个由广东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了广东省零的突破。2009年以来,学校获中国专利奖数量登顶全国高校第一,70%可转化专利在大湾区落地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韩恩厚教授,深耕腐蚀控制领域已三十余年,研发出多种腐蚀控制与服役安全评定技术,应用于核电、飞机、管道、电网、船舶、汽车、航天、海洋等多个领域。发表论文700余篇,他引28,000余次,H因子84,G指数122,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韩恩厚教授的成果不胜枚举,在南粤热土,交出了一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
科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捷报频出。学校打通科研和教学资源,将科研平台全面向本科生开放。从2009年起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组建“基因组科学创新班”,迄今已有148人次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124篇,其中17人次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被称赞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奇迹”,被Nature杂志誉为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
华南理工,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卓越平台,深耕于祖国的前沿科技阵地,“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被深刻兑现,一所好大学的模样,当如是。
有群星璀璨,写“造富神话”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华工吾校,伟人遗芳……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华园热土,有群星闪耀,学高身正,树立标杆,也有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书写“造富神话”,更有人以青春奋斗之姿,书写绚丽华章。
大先生,树标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有大先生,执桨掌舵。
华南工学院东湖湖畔,一座名人雕塑矗立,慈祥的老者笑容可掬,目光睿智。他是华南工学院第一任教务长——冯秉铨,我国著名教育家、电子学家,新中国无线电电子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在他看来,能从根本上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唯有教育一途。“愿得英才三千数,高峰深处共研寻”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他殚精竭虑,为祖国培育了大批科研人才,潜心钻研,铸就多项前沿发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冯秉铨获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85年,时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培源教授誉之为“士子楷模”。
冯秉铨教授在上课(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以建筑记录时代”。获得中国建筑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的建筑大师何镜堂,始终坚持以“中国器”诠释大国气度,与祖国同频共振。他先后主持设计了数千个建筑精品、数百项重大工程。同时,他还主持完成了全国数百所高校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被誉为“校园建筑掌门人”。其中,扛鼎之作——上海世博会国家馆,融合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与中国精神于建筑之中,从无数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中国器”方案就此“复活”。又如集大成之作——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融自然、人文环境与山水风貌、传统内涵与时代精神于一体,内窥得见文脉,外望得见山水。
(图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先行者,领风骚
有商界精英,商海弄潮,引领风骚。
在《证券时报》A股董事长本科毕业高校“行星图”中,华南理工大学以拥有23位董事长校友排名第4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商界,再见真章。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已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的精神密码。
不可复制的“超级班”传奇——50177班,走出了“彩电三巨头”: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在鼎盛时期,这三家企业的彩电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0%。周淑毅、李连柱、彭劲雄的“铁三角”阵容,创办了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我国家居定制行业第一品牌。有米传媒创始人陈第、荔枝微课创始人黄冠、音书科技CTO陈国强等新生代华工企业家校友更是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精英榜”。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工人更是独领风骚,“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的名号声名远扬,名震四方。作为全国最早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华南理工大学深耕汽车领域四十余年,“华工系”企业占领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车制造及多个关键环节,“华工人”亦占据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的半壁江山,在该领域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华工系“造车产业链”业内闻名。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华工系”企业(图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鲤工仔,广横走
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新一代“鲤工仔”承袭学校创新基因,拔新领异,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步履所往。
早在1999年,华工就在全国率先系统提出“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示范区”。
华南理工每年约有50%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学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可认定学分、创业实践成果可申请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还可休学创业。学校每年约有80名学生选择创业,超过毕业生就业总数的1%,带动数千人就业。
这种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延续在竞赛之中。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总榜单中,华工位居内地高校第17位。在历届“互联网+”大赛中,华南理工学子表现亮眼,共斩获金奖23项、银奖27项,铜奖9项;特别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以10金2银的成绩创造了历届“互联网+”大赛高校单校单届夺金记录。在202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华南理工大学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另获广东省一等奖45项,取得学校在本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在广东,华南理工学子就业率几乎达到100%,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鲤工仔,广横走”的地位可见一斑。
《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8.31%,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马当先。其中,近500人进入华为,近200人进入腾讯,此外还有大量的毕业生入职阿里、广汽、小鹏汽车等知名企业,妥妥的“名企offer收割机”。
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
图源:《华南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商贾汇天,一代宗师声名远乾,“鲤工仔”击水破浪,千丝万缕成一线,汇南海珠江之畔。华南理工大学,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璀璨“明珠”,正迸发着耀眼光芒。
地处改革开放热土,华南理工也将继续汇聚力量,砥砺前行,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书写“华工何为”的新篇章!
关注【软科荐校】▼
高校故事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