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宗教文化

功德来自修行,而非供奉!

龙钦心髓 2023-08-30


功德来自修行,而非供奉死者。佛陀并不称颂死亡,他赞扬人身难得,趁还活着的时候修行很重要。觉察错误,立刻改正;发现善事,立即去做,这是你的两个好朋友,你的庇护所。

现在它是你的庇护所,未来它也将是你的皈依处。物质的享受不过尔尔,不是吗?你们看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努力追求享受,最后仍然一无所有。

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应该及时住手,转而寻求平静与恬澹。我们已经做够了世间的荒唐事,现在,该是停止的时候了,不是吗?

虽然还住在家里,你们应该好好思惟这些事。你们身未出家,但是应该让心出家,觉悟实相。世间的成就与财物有其限制,无法带来究竟的利益。

它们终将流逝,因此,就让它们流走吧!佛陀希望我们都能修禅并见法。如此思维,即是经典中所说的前行,是第一步。

它将摧毁我们的身体,摧毁身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经由见到无常、苦与无我,我们就能放下对身体的执着,生起净信。

请思维这点,由此你将能生起出离心,停止伤害他人的行为。不害,即是戒。如果不了解这点,你就不知道什么是业,以及何者是错误的行为。

如果了解,你的身与口就会停止造恶,这就是戒。断除恶行,即是戒。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佛陀初次传法时,弟子们只听到这样的话,当下在座位上就开悟了。有一些人达到阿罗汉果,究竟解脱,就在这样简单的开示中。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持戒?什么时候修定与入定呢?他们了解轮回之苦后,便决心出离,那就是戒。

之后,心中没有恶念,只有平静,那就是定;进入定境后,心便能深入思维,并生起智慧。

如此闻法与思法后,就能自然生出戒定慧,这就是解脱道。许多人和我们一样,对此有许多疑惑:“啊!他们背后一定有很多善业,才可能办得到。”不过,现在仍有人解脱。

它真的可能,只要我们认真闻法与思维,就可能解脱。心必须要出离,要放下。如果现在无法放下,可以在明天或稍后的禅坐中放下。

今天无法觉悟,可以明天再悟,明天无法觉悟,可以留待明天之后再悟。如果我们真的对于法有兴趣,就一定要觉悟。

听到法的名字时,不要以为它是有别于自然的东西。我们拥有它,我们就是它。无论你修什么,努力让心如实看见。

看见无常、看见苦、看见无我。看见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与持久的,如此而已。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