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城》热演|魔都里的新晋桃花源,门启水流!

边城 鼓楼西在上海
2024-08-25


春夏交替,蝉鸣未起

从安福路到湘西

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到

鼓楼西戏剧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

我们走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装台掠影


2024年5月9日,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上海静安戏剧谷专属版,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剧场首演。


该话剧由鼓楼西戏剧制作出品,国际名导露丝·康内尔(Ruth Kanner)编导,王牧之、吴云朝、丁辉、赵超凡、康雨钿、孔令嘉、吴腾波、李嘉龙、赵伟多位青年实力演员出演,旅美舞台设计李奥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担任灯光设计、著名音乐制作人小河作曲、时装品牌主理人赵津作为服化设计共同组成强大的主创团队,为人们在繁忙前卫的上海搭建出一个温暖古朴的小小桃花源,悠悠讲述遥远的边城故事。




望彼岸,也顾此处



《边城》故事里原始质朴的生命力自沈从文先生笔下1930年代的湘西开始生长,至今依旧绵绵不绝。主人公船家少女翠翠从小在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长大,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让她人性里的至善至真得以保存,翠翠也在此展开了独属于她的爱情故事。


从2023年的北京,再到2024年的上海,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里深情又灵动的表演与音乐、自然且逼真的灯服道效化让观众抛开了现下的烦恼,身临其境地抽离到湘西的诗意世界。


此次上海·静安戏剧谷专属版的演出不仅保留了原作中“河流”的重要意义,更通过自由变化的空间和蒙太奇式的视角切换,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剧场的前厅到剧场内,再到演出中,有关茶峒的视觉线索无处不在。


剧场座椅改造成了全新的包围式曲线观众席,打破了原有的单面观演关系,演员在空间内的流动呈现出山水错落之感。


当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位置观看演出,观众席便不再只是观众们的落脚处,而是成了剧场里“环境”的一部分;观众们也不再只是沉默的客体,而是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隔着蜿蜒的河流与彼岸的人们对话。



河流涓涓不息,带来生命,带走思念。


演出前,观众们写下自己心目中河流的意义,挂在贯穿剧场空间的绳索上,成百上千的念想从此汇聚在舞台上。



在小说里,绳索曾经是穿过渡船两岸间的连接,是翠翠和爷爷谋生的依靠,是边城浪漫诗意的载体;如今在舞台上,绳索化为河流,化为渡船,化为家,摇摇晃晃地串联起剧场里的人们,荡荡悠悠地把远方送到眼前。



唱歌谣,也说故事



在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中,只有一首音乐是作曲小河在采风时提前录制后现场播放的,其余都是湘西民歌改编的歌谣,由演员们现场演唱、音乐家赵伟用19种乐器现场演绎,湘西世界的牧歌简单质朴的旋律让现场的观众不禁一起小声哼唱起来。


音乐的渲染力真切动情,舞台的灯光上也没有现代刻意炫彩的电子光斑,只有润物无声的简单照明,变幻呈现出和谐简洁的色调,以还原茶峒诗一般的朴实温润。



以色列导演露丝•康内尔将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说故事剧场”(Storytelling Theatre ),应用到了《边城》里。


它区别于一般的剧场,追求天然的感官体验与观演间的互动,因而,灯光音乐、湘西妇人的传统包头巾、手工蜡染面料做的大型帽子、兼有个性与统一的服装色彩……剧场里的一切都遵照着最“自然”的标准而呈现。




温经典,也创新意



跨时代地域的故事改编,跨中西文化的主创团队,既充满活力又具有剧场特色的呈现手法——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不仅让观众在他方感受到了湘西茶峒的魅力,也让人们在当代剧场里看到了戏剧最本真的模样。


话剧《边城》于北京的演出颇受好评,来到上海后,细心的观众们发现制作中也融入了些许上海的元素,再次为故事叠加上一层叙事空间,丰富了戏剧的内涵。


戏剧与文学相关照,空间与叙事相融合,让经典被注入新力量,或许就是当代剧场创新的意义所在。上海静安戏剧谷专属版《边城》首演后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持续上演至6月2日,期待这部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沪上观众暂停快节奏的生活脚步,走进剧场,来“边城”的河岸听会湘西的歌谣、谈谈心中的爱与思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鼓楼西在上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