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书《秦腔》009

请点击关注➤ 樱之声 2021-09-06

听书《秦腔》009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内容简介:《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
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创作历程: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有了熏陶。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台监督的脚瑞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端午中秋寒食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小姐思相公,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例正是对于秦腔的喜爱与了解,让贾平凹将秦腔运用到作品中去,通过秦腔来表现作品人物的感情,使之成为推动作品的情节发展的工具。
作者的母亲是商洛人,虽在西安生活多年,语言中总有些商洛腔,幼时与母亲回商洛走亲戚,对当地与关中方言部分相似又很有区别的语言十分好奇,相较于普通话,方言更能传达抽象情感,异乡为客,熟悉的故乡腔调总能勾起浓厚的乡愁,语言不仅传递信息,更能传达情感。作者本身十分喜欢乡土题材的作品,加之自小受母亲及生活环境影响,对于商洛及关中地区风土人情都亲身体验,感触更深。
选择《秦腔》语言为研究对象,除了兴趣之外,也有近水楼台”的因素,一直在这种文化下生长,对于这类语言非常熟悉,相关材料来源也非常便利。同时作为关中人,成长过程中也见证了很多方言词汇与传统文化的消亡,时代在演变,很多幼时的文化消亡了,很多独特的语言已经完全不用了,这些语言只能停留在久远记忆里,被时代抛弃了。贾平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缅怀了已经消逝的故乡,研究《秦腔》的语言,对笔者来说,不仅是文学方面的探究,更是对家乡已经消逝文化的祭奠,对记忆里家乡的怀念。
贾平凹自2003年初开始动笔写作《秦腔》,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村。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黑氏》《美穴地》《五魁》《妊娠》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商州三录》《说话》《天气》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秦腔》《高兴》《古炉》等。


演播者:

赵树仁,小说演播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配音演员。


听书《秦腔》001
听书《秦腔》002
听书《秦腔》003
听书《秦腔》004
听书《秦腔》005
听书《秦腔》006
听书《秦腔》007
听书《秦腔》008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