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凶险:一组数据值得警惕和畏惧
上海现在的新冠疫情发布会上一边是每日确诊+无症状2万人的量级,另一边是累计21名重症和10名病亡。反差有点大,有些人看完之后会觉得——“就这”?确实,从重症率和病死率现有数据上看确实挺低的。如果新冠才这么点杀伤,还真不如放开躺平共存算了。
但是!有那么一组数据,发布会上每日更新,只是关注的人很少很少,媒体报道更是几乎没有,但恰恰这组数据揭示了上海这轮疫情的凶险程度:
在院治疗即为住院,住院人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
住院即被视为达到需要及时观察、监测且随时准备医护介入救治的标准。新冠如果需要住院,在症状上早已不是无症状或者轻症,而是至少达到中度症状(以下简称中症)及以上标准。
感谢微博ID“鼎盛风清”做的数据曲线,我就直接照搬了。我们看看上海这轮因新冠住院的人数曲线图:
最新数据上海因新冠住院人数21717人,加上之前已治愈出院的5886人,上海到目前为止感染基数35万的前提下,已有2.76万人住院。
不难看出,新冠不是流感!谁见过流感感染35万人,住院2.76万的?
很多人也许对现在正在住院的2.17万住院数据没有概念。
我特意查询了最新的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查到全上海所有医院的病床总数,即单位时间内可容纳在院治疗最大值:
上海所有医院所有科室——15.22万张病床。
目前因新冠正在住院的2.17万占了上海总病床数的14.26%。
较之病床,更稀缺的资源瓶颈是住院部的医护人员。本地医护人员就算0感染0缺勤的情况,人手也是捉襟见肘。所以大家看到外地医护纷纷驰援上海,这些外地医护不都是来做核酸的,不少是去支援住院部了。
目前看,上海的新冠确诊患者根据症状分类绝大多数得到了分层分级治疗,无症状、轻症在方舱或者少部分居家,中症住院,重症在ICU。说方舱里的患者健步如飞没有意义,本身他们就属于那90%的无症状和轻症患者。中重症在医院住院部流不出视频来。
上海重症率病死率数据很低的背后,恰恰是因为重症、中症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医疗救助和支持。当然,这种救治的背后也同时挤压了医院其他病种的医护资源和救治机会。
那么上海现在因新冠在院治疗加上已经治愈出院人员合计2.76万,对应现在上海确诊的感染基数35万,可以粗算出一个全上海目前感染新冠后的住院率7.89%。
这个住院率数据大概率是低估的。考虑到上海现在多轮普筛,感染基数总数这个分母不存在大幅低估遗漏,但确诊到住院存在1到2周的滞后期,也就是现在的住院数分子对应的很可能仅是一周多前20万不到的感染基数对应的住院值。
我们暂且放宽标准,按35万感染宽口基数算,粗算上海现有人群感染新冠后的住院率为7.89%。
这个住院率反推,假设上海所有病床都只给新冠中症以上患者使用,同时医护人员不出现感染缺勤的情况,医护人手本地不够外地来凑的前提下,全上海的医疗资源只能接受最多193万人在一个时间范围(通常是三周)内感染新冠。以上是最最乐观的假设。
上海现有2500万人,如果躺平共存,任由病毒传播,上海一个月内感染2000万人,对应中症以上需住院人数为157.8万人,上海医疗系统会被轻易击穿。医疗系统被击穿后,不仅新冠病死率重症率会大幅上升,其他病种的次生灾害也会大爆发。以香港为例,香港这轮破防,在三周的时间内整个城市损失了千分之一的人口,对应上海为一个月因新冠病亡2.5万人。这2.5万人很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试问上海人民能接受吗?
这还没完,考虑躺平共存后因新冠持续变异,以3到4个月为一轮传播感染周期,以上医疗系统灾难不会只上演一次,而是每四个月上演一次……
事实上,以上情况正在欧美躺平各国上演。公众号之前文章就写过,比如美国因新冠平均病逝年龄不到74岁《美国新冠病亡患者的平均年龄到底是多少》,比如美国的预期寿命大幅下降,每年死亡总数较之疫情前大幅增加《从过去三年中美人口死亡率数据看生命权》,比如别认为美国实体消费恢复到疫情前了,还远着呢《从美国电影票房看线下消费的恢复程度》,再比如躺平的英国最近可好?《英国新冠周病亡人数创出历史新高》、《英国彻底躺平共存后的近况》。
如果说现在封城管控导致了次生灾害,那好歹封城清零一两个月后还有希望。如果躺平共存,那次生灾害可真没完没了……前阵子都抢不到菜,躺平共存后能抢到住院部床位?
住院人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希望支持共存的朋友们不要只看重症和病亡数,这个指标才真正透露着上海本轮疫情的凶险程度。
最后做些总结和展望:
1、新冠不是流感。谁见过流感感染35万人,住院2.76万的?宣传新冠无害化,自己麻痹自己没用。还是希望大家能引起必要的警惕和畏惧;
2、从各国经验教训看,重症和病亡数据滞后确诊3到4周。上海后续重症数据和病亡数据会持续走高,大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3、医疗资源丰富、全国医护人员集中支援的上海住院数据尚且如此,如果全国范围躺平共存,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