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本 期 目 录
●《新青年》的革命话语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的生成
作者:徐信华 徐尚思
●本体论基础、生存论考量、实践论内蕴: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三重逻辑
作者:秦 龙 孙 萌
数字金融(2篇)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基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视角
作者:温博慧 程朋媛 刘雨菲
●数字金融与企业盈余管理——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作者:孟茂源 张广胜
●数字社会衍生数据确权的法理证成
作者:田大治
●数字不平等的治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作者:关 爽
●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与政策指向
作者:许小玲
●“双碳”目标下环境治理事权的府际配置
作者:侯 卓 宋嘉豪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研究
作者:何新新 徐澜波
●迈向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均衡:风险防控语境下的城市生命体
作者:胡贵仁
●他在的公共性:智能技术公共治理的伦理框架
作者:李建中
●技术中间层的组织:社会智库的角色、机制与夹层治理之道
作者:张 圣 徐家良
●互联网慈善募捐中的慈善组织合作研究
作者:侯百谦
●挤压、失衡与弥合:“一老一小”家庭照料功能的演变及重塑
作者:李 磊 莫淼鑫 李连友
本 期 导 读
徐信华 徐尚思
《新青年》的革命话语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的生成
摘要:《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关键词:《新青年》 革命话语 中国共产党 革命意识
秦 龙 孙 萌
本体论基础、生存论考量、实践论内蕴: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三重逻辑
摘要: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全面审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本体论基础、生存论考量与实践论内蕴,透析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脉络,对思考人类当下及未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通过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质及辩证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共同性需求及多元性交往、个体实践与共同体价值的双向实现,将进一步阐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延展,为促进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和可靠保障。
关键词: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本体论 生存论 实践论
温博慧 程朋媛 刘雨菲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基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视角
摘要:数字金融飞速发展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紧密相关。文章基于24家上市银行2013-2020年季度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银行外部数字金融发展环境和公众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关注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视角下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影响均存在U型特征。非银部门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存在由竞争挤出向技术溢出的转变,呈正U型特征;公众数字金融关注度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则呈倒U型特征。当前,我国非银部门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处于正U型的左侧;而公众对数字金融关注度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已经跨过拐点处于倒U型的右侧。从长期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关键词:数字金融 银行社会责任 市场环境 公众关注度 U型特征
孟茂源 张广胜
数字金融与企业盈余管理——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摘要:信息不对称导致传统金融业难以识别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为获得信贷资源,企业可能进行盈余操纵行为。数字金融的激励效应和信息效应有助于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缓解企业资源困境,进而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研究采用2011-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负债率、优化公司治理水平提升企业盈余质量;数字金融对于现金流少、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作用更显著;作用效果具有滞后效应,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研究结论从数字金融方面对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数字金融 盈余管理 制造业企业 企业负债 公司治理
田大治
数字社会衍生数据确权的法理证成
摘要:衍生数据是网络信息承载主体运用算法等技术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度加工的数据产品形式。衍生数据的出现催生了数据资源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信息技术从数字赋能到数字赋权的基础。衍生数据权的确认以数据开放、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增值为切入点,遵循了数字化信息资源输入、输出和反馈的流程,构成了衍生数据权利化认定的重要表征。衍生数据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其权利客体的分类标准体现在主体、内容、价值、产生方式等方面。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衍生数据具有数字化治理的客观性和可用性,应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来明确其产生、使用与共享,以拓展衍生数据权利保护的制度空间。
关键词:衍生数据 数据产品 财产价值 权利客体
关 爽
数字不平等的治理逻辑与路径选择
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导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数字不平等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新的风险来源。作为数字鸿沟的新样态,数字不平等表征为数字技术产生的负面社会效应,具体表现为被商业与资本裹挟的平台组织逐渐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算法应用中的偏见植入与歧视再造,以及公民数据权利的贫困,导致数字时代“权力-权利”关系的失衡。数字化生存常态化、数字孪生空间的交叉作用以及平台组织权力捕获的共同影响,强化了数字不平等的复制、扩散与叠加。不同于传统的数字鸿沟治理思路,数字不平等强调主动规制与主体赋责,以治理共同体的形式应对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与负外部性,最终实现“权力-权利”关系的再平衡。
关键词:数字不平等 数字平台 数据权力 治理共同体
许小玲
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与政策指向
摘要:社会视角下的相对贫困研究,在承认贫困内核基础上,拓展了分析维度,丰富了相对贫困理论。中国部分发达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相对贫困治理经验,但由于缺少社会视角的介入,延续了绝对贫困的治理思路,未涉及到“社会不平等”等核心问题。未来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从社会视角出发,围绕“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从保护取向和发展取向双维度入手,构建兜底保障政策、社会保险与公共服务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社会投资与地区发展相互契合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共同富裕 社会视角 相对贫困治理 长效机制
侯 卓 宋嘉豪
“双碳”目标下环境治理事权的府际配置
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既对传统意义上环境治理事权的府际配置提出更高要求,也充实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所需承担环境治理事权的内容。传统环境治理事权的纵向配置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核心范畴表述不严谨,以致诱发事权下沉现象,也存在央地政府职责错位和共同事权范围狭窄的弊端;其横向配置则有环保部门责任过重、部分事权缺乏责任主体、部门间协调机制欠缺等不足。在优化传统事权府际配置的同时,要依托事权配置三原则和功能适当原理,在纵横维度妥善配置因“双碳”目标而增设的环境治理事权,以期更好达致“双碳”目标。
关键词:碳达峰 碳中和 环境治理 事权配置
何新新 徐澜波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研究
摘要:自动化决策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产生重大影响。在应用自动化决策场合,个人信息处理者应承担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规范理据可从个人信息处理的透明原则、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告知义务以及个人享有的个人信息权益中推导出来。由于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解释对象模糊、解释标准不明且与商业秘密存在冲突,需要对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进行限定。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的解释对象应仅限于事后的具体解释,以技术专家为主导,面向特定场景中的算法决策相对人,探索理性化的解释标准,并基于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利益权衡,调和自动化决策解释义务与商业秘密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个人信息处理者 自动化决策 解释义务 解释说明权益
胡贵仁
迈向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均衡:风险防控语境下的城市生命体
摘要:城市生命体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兴形态,也是集整体性、非均衡性和适应性为一体的复杂动态系统。当前,多重风险的交织叠加共同构成了城市生命体运转的现实图景。城市生命体秩序与活力的动态均衡并非一蹴而就的实践过程,而是存在诸多维度的现实复杂性。“以秩序促活力,寓活力于秩序”的调适进路,可以提升城市生命体内生性的存续力和吸纳风险的适应力,健全优化市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体制机制,最终驱动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规范性价值。
关键词:风险防控 城市治理 城市生命体 秩序与活力
李建中
他在的公共性:智能技术公共治理的伦理框架
摘要:智能技术对公共领域的结构性嵌入,成功将技术创新的公共性隐匿于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之后。智能技术对“私”的觊觎,在瓦解了现存公共秩序的同时,规定了智能技术伦理治理的合法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赋能,将技术创新的伦理治理扩展至全球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的全球智能技术伦理治理,就是要以科学共同体的敬畏之心为起点,重构后工业社会的理性精神,用包容填平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数字沟壑,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人的解放。
关键词:智能技术 技术创新 伦理治理 公共性 全球治理
张 圣 徐家良
技术中间层的组织:社会智库的角色、机制与夹层治理之道
摘要:社会智库兼具“社会组织”和“智库”二重角色,使之既能优化多元社会治理实践,又可完善行政治理方略。由于现有治理范式偏向于揭示主体线性联系,难以诠释社会智库参与下多主体关系机理,故此构建新治理模式势在必行。融入社会智库性质,结合其辅社、咨政功能,可打造一种将社会智库夹于政社治理实践层之间,使之具备技术中间层定位的夹层治理模式。结合X研究院案例,印证夹层治理模式判断并揭示该模式内在原理,即社会智库通过以技术转化为核心的内外部运转机制,充分调和多元主体制度逻辑,从而有效达成系统化政社治理实践支持效能。当然,社会智库在夹层治理模式中也存在着造成治理支持间断性、狭隘性、依附性和有限性等多方面制约因素,应立足资源、能力、关系和发展四类维度不断创新优化。本文研究不仅为社会智库参与下的政社治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模式思考,也为理解和推进社会智库发展给予了关键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社会智库 技术中间层 政社治理 夹层治理
侯百谦
互联网慈善募捐中的慈善组织合作研究
摘要:互联网慈善在我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慈善组织通过合作开展互联网慈善募捐。通过分析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公开募捐项目,本文梳理了平台上慈善组织合作的基本形式及其主要特征,并依据慈善组织在合作内容覆盖面和合作嵌入度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将慈善组织合作划分为四种模式:公募分享型、支持赋能型、议题联合型和品牌合作型。四类模式各有优劣,慈善组织需要结合自身慈善目标和发展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策略。结合当前互联网慈善募捐中组织合作存在的问题,慈善组织应当在知识和经验上进行共享,在资源和渠道上进行共建,在机制和生态上进行共治,并在政策倡导上推动政策激励,构建合作生态,创新合作模式。
关键词:慈善事业 互联网慈善 慈善组织 组织合作
李 磊 莫淼鑫 李连友
挤压、失衡与弥合:“一老一小”家庭照料功能的演变及重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关键词:一老一小 家庭照料 代际融合 家庭友好 家庭政策
-end-
01 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02 “全过程人民民主”专题0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三重功能及其实现 | 政治(作者:祝捷 秦玲)04 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 经济 (作者:邵学峰 胡 明)05 后《慈善法》时代的私益募捐及其法律规制——以求助型网络众筹为切入点 | 法律(作者:李德健)06 数字信任与数字社会信任重构 | 社会(作者:吴新慧)07 幻象营造与消费驯化:直播购物的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分析 | 文化(作者:章文宜 莫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