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证如何参与碳市场!


摘要:本文梳理了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的现行政策与核发交易现状,重点分析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在“双碳”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与碳市场机制衔接的意义,探讨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的相关机制设计思路和建议,并针对性地提出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纳入碳市场顶层设计框架等建议。关键词:绿色电力证书;可再生能源;碳市场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current policies of China's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issuance transactions, focuses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analyzes the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system and carbon market mechanism, proposes the design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levant mechanism of the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market,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such as incorporating the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system into the top-level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carbon market, etc.Key words: Green Power Certificate; Renewable Energy; Carbon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已承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57%,是最大的能源来源。电力行业用煤约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左右,是现阶段我国第一大碳排放来源。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02亿吨,火力发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2亿吨,占比达41%。可见,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是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作为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发展的现有政策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绿色电力证书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机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每个绿色电力证书代表1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是精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计量方式。同时,从需求侧看,绿色电力证书潜在购买方包括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如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电力、钢铁等行业相关单位,与碳市场机制涉及的重点排放单位高度一致。因此,有必要推动绿色电力证书与碳市场形成机制联动,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绿色电力消费。     一、我国绿色电力证书核发交易现状     (一)核发交易机制    1.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机制     目前,我国的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工作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核发对象为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电站。证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发电企业的名称、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发电的技术类型、生产日期、证书交易的范围、用以标识的唯一编号等。根据认证项目不同,绿色电力证书分为补贴证书和平价证书两大类。     2.绿色电力证书价格机制     补贴证书和平价证书在定价机制上有所不同。考虑到解决财政补贴缺口的功能定位,补贴证书定价采取“以补定限,自由竞价”的模式,即买卖双方可通过自行协商或集中定价的方式确认补贴证书价格,最高不超过项目度电补贴金额,属于半市场化机制。平价证书的定价机制则更为市场化,其定价参考项目的度电成本、环境效益等因素,由买卖双方自由商议确定,不设上下限。     3.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     现阶段,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主要以自愿交易为主,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国内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渠道有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两种。绿色电力证书自愿交易完成后,采取“电证分离”的形式进行绿色电力证书的权属转移,与电量交易无关。     (二)核发交易情况     在交易规模方面,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整体活跃度不高。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国累计核发证书4013.56万张,累计挂牌量709.26万张,占总核发数的17.7%,累计交易量102.03万张,占总挂牌量的14.4%。其中,补贴证书累计核发3313.87万张,累计交易量7.88万张;平价证书累计核发699.69万张,累计交易量94.15万张。     在价格水平方面,补贴证书和平价证书由于各自功能定位不同,其价格水平也不相同,补贴证书价格远高于平价证书。同时,由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的补贴证书定价规则相同,但风电和光伏项目的上网标杆电价执行标准不同,风电度电补贴金额小于光伏,所以风电项目补贴证书价格较光伏项目低。根据2021年全年的证书交易数据显示,风电补贴证书成交均价为193.2元/个,合0.1932元/千瓦时;光伏补贴证书成交均价649.9元/个,合0.6499元/千瓦时。平价证书开展交易的时间较短,至2021年12月底仅有5个月,加之现阶段市场对于绿色电力的环境属性价值估值普遍偏低,平价证书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且保持稳定。根据2021年7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平价证书均价50.2元/个,合0.0502元/千瓦时,最高价格80元/个,最低价格46.3元/个。



图1 我国绿色电力证书核发交易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作者整理制图。


     二、“双碳”背景下,我国绿色电力证书体系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考虑到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是行之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手段。现行的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公众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需看到作为2017年推出的政策工具,绿色电力证书体系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支撑实现“双碳”发展目标方面,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绿色电力证书认证范围有待拓宽。一方面,绿色电力证书本质上是对绿色电力环境属性的外部化认证。现行的绿色电力证书核发范围仅包括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电站,无法体现如海上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属性,有失可再生能源公平消纳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外部环境属性暂时没有有效载体予以体现,对其参与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是,绿色电力证书价格机制有待厘清。绿色电力证书机制出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补贴项目的补贴资金来源问题。由于纳入补贴的项目补贴强度大,补贴证书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给采购绿色电力证书的市场主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成本压力,促使市场主体放弃购买绿色电力证书,转而选择交易价格远低于绿色电力证书的超额消纳量交易作为消纳责任权重考核补充方式的首选,抑制了存量绿色电力证书的市场需求。     三是,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相关激励措施有待出台。目前,参与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的企业主要是少数非电力密集型企业,或者是绿色环保意识较强的大公司,比如加入RE100的跨国公司等。这些市场主体从企业品牌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感等角度出发,会主动购买绿色电力证书。但这些绿色电力证书需求量并不足以支撑和激活整个绿色电力证书的自愿认购市场。现阶段,尚未有足够的激励措施提高企业自愿认购绿色电力证书的积极性。      三、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与碳市场机制设计探讨     (一)我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情况     我国自2011年起探索建立碳市场,并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两省五市”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四川省、福建省先后启动区域碳市场。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探索性建设工作。2017年至202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碳市场机制体制建设。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运行,形成了以上海为交易中心、湖北为登记注册中心的全国碳市场布局。2021年7月16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达1.788亿吨,累计成交额76.6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较7月16日开盘价下降10.7%。     (二)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与碳市场机制衔接的意义绿色电力证书体系与碳市场机制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电力是我国主要碳排放来源,也是全国碳市场中的重点行业。绿色电力证书作为绿色电力消费的凭证,具有可度量、可追溯、可核实的优势;结合碳排放核查等相关方法学,可以直接、准确地记录每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中二氧化碳减排量,进而提升市场主体对于绿色电力消费的认知水平,促进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     二是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碳减排履约成本。绿色电力证书和碳市场机制都是外部化环境价值的经济手段,两者涉及的买卖双方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建立二者机制联动,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碳减排履约成本。同时,通过绿色电力证书体系,将可再生能源电能与碳减排量直接关联,拓展碳排放量抵扣渠道,便于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用能结构、不同渠道价格等因素,自主选择碳排放额度购买方式。     三是有利于降低国际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将绿色电力证书与碳减排量直接挂钩,可以在满足绿色电力消费的同时,相对准确核算工业产品的碳排放量。考虑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要求提供部分商品碳足迹相关证明并征收碳关税,绿色电力证书与碳市场机制衔接,体现可再生能源减排量,可以有效降低碳关税等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活动的影响,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的机制设计探讨     1.设计思路     碳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需要理顺可再生能源电量与碳减排量之间的价值逻辑,完善相关评估、交易、核销、监管规则,建立市场流通机制,以确保在不影响碳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两机制可以顺利对接运行。为避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同时参与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评估,导致对应的碳减排量重复计量,可考虑将绿色电力证书设置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唯一碳减排量核算凭证;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绿色电力证书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降低绿色电力证书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相关性,将补贴证书和平价证书价格形成机制统一为市场化定价,并建立与碳减排量价格的联动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碳减排量核算的方法学,完善全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系统,分阶段建立绿色电力证书一二级交易市场,探索绿色电力证书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建设。     2.相关机制设计建议     建议依托目前的绿色电力证书核发、管理、交易机制,从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的流通机制、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减排量交易的价格机制、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碳减排量的核销机制等方面,对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的机制来进行设计。     第一,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碳减排量核算机制。考虑到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因技术成熟度、技术环节等方面有所差异,故对应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含的碳减排也不尽相同。可以在现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CCER核算方法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建立对应的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同时,为便于流通交易,设定单位绿色电力证书所含碳减排量,如设定1个绿色电力证书等于1千克碳减排量,引入相应的绿色电力证书系数,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所产生的1兆瓦时电量按所含碳减排量不同,核发不同数量的绿色电力证书。     第二,建立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减排量交易的价格机制。由于绿色电力证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导致现阶段补贴证书价格与补贴强度挂钩,无法真实反映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价值以及实际的市场供需关系,也无法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碳市场相对接。因此,可以考虑将绿色电力证书价格与补贴强度脱钩,完全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并与碳减排量价格接轨。已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目录的项目,其补贴继续由国家财政支付。同时,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出售绿色电力证书所获得的收益中,再设置一定比例上缴国库,用以抵扣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     第三,建设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接的全国统一绿色电力证书碳减排量核销平台。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手段,依托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与上海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碳排放权登记注册中心共同建设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碳减排量核销平台,打通绿色电力证书与碳市场之间的流通环节。并明确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的碳减排量可以用于市场主体核算自身碳排放量,以激励相关市场主体主动消纳可再生能源。     四、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纳入碳市场顶层设计框架     为确保绿色电力证书参与碳市场机制后,系统可运行稳定,建议将绿色电力证书体系纳入碳市场机制顶层设计框架,明确绿色电力证书的碳减排价值,统筹考虑相关认证、抵扣流程等具体衔接方式,将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途径。     其次,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     研究建立针对绿色电力碳减排量参与碳市场机制的方法学。考虑到绿色电力证书具有可再生能源电量计量和外部环境效益凭证的双重属性,为避免同一可再生能源项目所发电量在申请CCER后,通过绿色电力证书再次获得碳减排量记录,出现碳减排量重复核算的情况,建议将绿色电力证书作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碳减排量唯一凭证,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加强绿色电力证书溯源,制定统一的交易核算规则。同时,开展国际经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CERs)方法学的开发工作,以推动实现绿色电力证书碳减排量的国际互认。     第三,厘清绿色电力证书价格机制     对现行绿色电力证书价格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取消补贴证书与国家补贴强度的强相关性,统一绿色电力证书价格体系,所有绿色电力证书价格均通过市场形成,补贴项目绿色电力证书所得收益按比例用于抵扣相应国家补贴。为保障补贴项目绿色电力证书收益,避免市场主体恶意破坏交易秩序,可考虑规定补贴证书最低限价政策,规定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清单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对应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价格不得低于上年度平价(低价)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绿色电力证书平均交易价格。     第四,结合碳市场机制研究制定绿色电力消费价值激励政策     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超额消纳量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已有的激励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的碳减排量直接可用于市场主体核算自身碳排放量。同时,加快建立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体系、出口商品碳排放评价体系等配套认证机制,推动绿色电力环境属性向商品端传导,提高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撑实现“双碳”发展目标。(本文作者为陶冶,车阳)

作者简介   

陶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机制、政策、技术和市场研究。

文章来源    

本篇文章发表于《中国能源》杂志2022年第2期。

本期内容来源:《中国能源》杂志社本期公众号编辑:逯文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