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你自己的知识地图: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
刚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时候,因为太多的术语和概念,既有来自医学本身,又有来自医疗行业的,虽然也在不断地记录,但是还是缺少宏观的图景,这会导致:
1.许多概念记的并不深刻,经常忘记2.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明,会导致决策时考虑不周3.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上下游环境,无法更好地规划未来
某日在和团队新成员讲业务的时候,发现大家听得都是云里雾里的,满脸都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 因为语言本身是线性的沟通,所以如果每个人只能按照词汇顺序去理解,然后在大脑中建模。只不过遗憾的是每个人的建模能力不一样,最终出来的图景不同,就会出现大家懵逼的情况。
当时抽了点时间,凭借直觉绘制了一张行业地图,当时绘制的想法如下:
•搞清楚行业的资金流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搞清楚有多少玩家在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受什么影响•我们在哪里,和谁是盟友,又抢了谁的饭碗
这张图在今日来看未必完全正确,但是当时至少能让许多刚入门的同学快速的了解行业的背景,也让自己能全局的来看哪些节点自己是否了解,政策到底影响了哪些节点之间的关系。
后来因为离职等原因,围绕这个话题就没再深究下去。恰巧近日在思考知识管理的时候发现一篇论文《Organising knowledge with multi-level content: Making knowledge easier to understand, remember and communicate》,其中就提到知识地图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促进作用,让我对之前无意间做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 并不仅仅是「画个图」那么简单。
知识结构与学习的过程
对于想学习和交流知识的人来说,往往会遇到两个关键问题:
1.知识的结构问题2.知识的层次问题
理解任何知识都需要我们解释其结构(比如奶奶是爸爸的妈妈),而语言对于这方面其实效率非常低下。如果没有可视化的表现,那么我们通过阅读和语言来理解小六的七舅姥爷是谁这件事就会非常复杂。
并且知识本身并不仅仅有结构,而且还有层次结构。比如许多产品功能我们可以从交互的层面来看如何提高易用性,也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人们行为的动机,如果需要理解复杂的解释,就必须重新组织多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Frederick Reif 在《将认知科学应用于教育》一书中提到:一个人如何才能有效地处理大量知识?尤其是考虑到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相当有限。
其核心在于确保知识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因此对于所获取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获取知识的内容一样重要。
我们学习的过程往往有下面三个阶段:
1.熟悉越来越多的知识集群2.理解集群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集群之间的关系3.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以阅读某本非虚构书籍为例,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按下图来阅读的,只能看到章节的内容。但这时候需要消耗我们大脑中的许多缓存用来建模,而一旦建模失败就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而且往往我们习惯于按照顺序阅读,可能真正有用的部分没有读到就被放弃了,这样就会导致学习过程失败。
更好的方式是边读边拆解其结构,不断地提炼和建立知识地图,让我们始终保持一个大的图景,也能在中断的时候快速的回来,以及在过程中反复理解结构和细节,确保自己真正地理解。
如何建立知识地图
一张地图如果包含所有细节,那么这张地图就没有任何用途。
我们在使用各种地图工具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几种方式:平移、放大、缩小、筛选。
在创建知识地图的时候也是如此:
•从核心知识到非核心知识•从大图景到小细节•从全局到构成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广泛背景到聚焦窄点
所以没有人上来就能绘制出来精细的知识地图,所有的绘制过程都是缓慢发展的,重要的是开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而绘制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参考 google map 的设计,可以横向观察相关的知识集群是什么,也可以缩小来看自己当前学习的处于什么位置,还可以放大到当前学习的知识集群内部,看看里面的构成是否都已经了解清楚。
比如 Buster Benson 的这张认知偏差图,便是从文字到图形,将 189 个认知偏差分为四大领域和 20 种认知偏差类别,几个月后他还做了一个更精炼的只有四个问题领域描述的介绍,用来让新接触到的人能快速地建立结构体系和层次。
绘制的结构往往有下面九种方式,你能看到许多知识地图都是下面某个模式或好几个模式的混合。
关于绘制知识地图的一些原则,Frederick Reif 提出了下面四个方法:
•知识集群不应该太大,会导致其中的知识量难以承受;也不应该太小,以至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理解结构。•知识集群内部的知识组织,不一定是分层的,这样易于管理•相同的信息可以出现在邻近的知识集群中,没必要非此即彼•交叉引用不同层次关系的相关知识是有帮助的
结语
上述内容只是这篇论文的一小部分,用有道文档翻译下基本都能读懂,建议有时间可以翻翻全文。
如果你刚开始进入一个行业还有点棘手,那么可以考虑通过知识地图的方式慢慢绘制,这样和很多人交流时就会有迹可循,方便将新知识放入到你的体系中。
创造知识地图是一个提醒,用来提醒我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和理解知识的结构一样重要,而我们往往追求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完美,更不需要有「设计」能力 (这也是我一直很反对所谓的华而不实的视觉笔记的原因),重要的是将不同的知识元素连接在一起思考,而不是发到朋友圈获赞。
@Positivteacha 绘制的英国文学时期地图,能看到并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图表也能表达其含义。
References
[1]
Organising Knowledge with Multi-level Content(PDF): https://www.francismiller.com/organising_knowledge_paper.pdf[2]
绘图工具使用的是 Plectica: https://www.plecti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