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管理的误区,你必须接纳自己的有限性
如果说在研究笔记工具的时候,找到的核心问题是:你希望在什么领域发展。
那么在研究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找到的核心问题是:你是否能接纳自己的有限性。
关于 GTD 我们最常听到的比喻是:在一个空瓶子里,先放大石头,然后放小石头,最后再放沙子,这样看起来似乎利用好了每一块时间。
但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只是实验室中的版本。现实中的版本是,你只有一个可怜的小瓶子(24 小时),而生活中总是有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压过来(比如是否要换工作、和谁交往、去什么城市),难点不在于先后,而在于如何取舍。
其实在将视角转换至此之前,自己总是希望能通过提高效率来完成更多任务。比如利用各种清单工具来安排事情的优先级,或者严格按照小时来规划事情,但结果不甚理想。面对延期的各种事情,对自己亦产生了诸多怨念 —— 但是却从未想过,也许自己真的做不到那么高效,也不可能随时满足所有人的请求。
这种自我埋怨和焦虑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早认为这是对想做更多事情的贪心。而在读完《四千周》[1]之后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恐惧,一种不敢承认自己有限性的恐惧。
这本来自于效率专家奥利弗 · 伯克曼的书,从结构上来说更像是博文合集,但其中也有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在这里用自己的话整理如下:
不要把所有时间都视作资源
•时间不应该只是作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否则会让我们感到压力(比如在工作之外再利用时间开展「副业」,把自己塞得满满的,看似高效,其实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其实时间也是某种消费品,需要为自己留出一些,而当与时间的关系都是工具性的时候,当前的时刻就会失去意义。•今日的消费社会让我们把休闲变成了某种需要完成的任务,每一项休闲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去跑步是为了保持身材),导致我们不敢浪费时间,继而造成了更大的焦虑。•真正的休闲应该交给自己的爱好。但对于爱好,应该显得平庸,因为这样才不会有「好好利用时间来进步」的焦虑,才能全然的享受过程,不去追求更多目的。
效率陷阱:必须接纳有限性
•人类喜爱确定性,所以热爱规划时间、罗列待办。但你没有理由认为,完成更多工作就能掌控一切,毕竟总有意外发生,而你自己本身也会有许多局限性。所以避免有完成所有事情的幻想,而是反过来看,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几件事情上。•对于大事来说,我们希望能充分准备后才执行(比如希望能升到某个职位、或者等到某个项目结束后再跳槽)。但许多时候,我们总会被紧急的事情侵占时间,这也意味着大事永远无法「充分」准备。试着优先推动大事发生,否则永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学会与焦虑相处,避免条件反射般的做事(比如自己经常沉浸于客服问题、或者微信上其他人的提问)。尽量避免解决此类问题,而是尽量拒绝这些问题(比如直接回绝一些见面或分享的邀约)。
关于拖延:也许只是内心的恐惧
•拖延不可避免,但无需根治。不断拖延和分心,其实是在试图推迟重大事情的发生,而用以规避内心的恐惧。核心在于如何明智地选择你要拖延的事情,以便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衡量时间管理真正的技巧,是能否让你忽略该忽略的事情。往罐子中倒石头的案例,忽略了生活中总有许多巨大的石头超过罐子的容积。
如何避免多做事情
•我们习惯于先响应他人的请求或处理紧急的事情,但如果总是等其他事情结束后再用剩余时间来偿付自己,最终往往不得偿付(比如每天晚上回家精疲力尽,很难再为自己而读书)。所以重要的方式不是提高效率留出时间,而是优先索取时间。(比如把读书时间改为清晨,甚至改为醒来的第一件事。)•接纳自己效率有限,无法完成所有事情。所以控制手头工作的数量,避免同时跟进许多事情,让自己的精力被分散。甚至给自己设定好时间的总量,避免过度承诺而让自己耗竭。•抵抗次优先级的工作,那些不够诱人的机会,往往并不值得下注。(像巴菲特投资一样谨慎对机会那样,在确定投资时间给这些机会前,可以多索取相关信息来判断是否值得投入。)•战略性放弃,拒绝众多机会的诱惑,否则没有什么事情能干好。(如果今天想做自媒体,明天想考公,那么多少时间也不够)•避免关心,放弃那些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只有少数人甚至自己关心的事情上
耐心的三大原则:许多事情总要持续投入很多时间
•让自己喜欢上问题,而不是着急解决。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没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最近写书就调整了心态,不再是着急完成,而是试着每一章都比上一章更完善且游刃有余一些)•接受渐进的原则,保持频次和质量,远胜过短期内紧张的工作,因为后者会让人们讨厌过程。(最近写书也从集中一天梭哈制变成了每天写 2-3 小时,并且避免写的过多,焦虑感下降许多。)•原创就在模仿的前方,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必须熟悉了惯常,才能从中找到独特的东西。(创新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在达到平均水平之后再突破。毕加索后期作品看似抽象,但其基础绘画功底其实异常深厚。)
或许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就是让自己承认在工作效率上,已经到达了能力的边界。但认怂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接纳了这个版本的自己后,不被掌控的焦虑感就会小了许多,而耐心的三大原则中,接纳渐进的原则,也让自己能重新来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
所以对于奥威尔的这句话:一个人如果将他自己描述得很好的话,他十有八九是在撒谎,因为任何生命从内部审视都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
或者还有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即我们注定要在许多地方失败,那么仅存的胜利,应该是什么。
References
[1]
《四千周》 (豆瓣介绍):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9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