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找到优质信源:重要的不是降噪,而是挑选

shaonan 产品沉思录 ProductThinking 2023-08-10

最近在和一些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如何获得优质信息」这件事很关心。


虽然写了很久的产品沉思录,但是似乎从未好好整理过自己的方法。


这里试着梳理一下基础的版本,后续可能还会迭代。

勇气:敢于放弃泛泛的求知

随便走进一家麦当劳,随便点一两个食物,今天的热量就会爆棚。


信源也一样,因为今日获取信息太方便了,所以一不小心就会吃撑。


和减肥一样,重要的不是今天跑了多少公里,少吃了多少卡路里。而是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减肥是为了什么 —— 是追求一个健美运动员的身材,还是希望能减少疾病,又或是确保日常精力充沛?


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不同。但身边许多人减肥很容易陷入到对各种方法的尝试,如生酮饮食,只吃素等,却忽略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信源也是如此。有人能把 wikipedia 当做小说来看,有人也能在其中查找到很重要的资料。关键在于内在的评判标准,而非别人的看法。评星好的书未必是经典;粉丝多的人说的也未必正确。


缺少目标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很容易产生「错过」的恐惧。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认为什么都值得看看,但正是由于这种泛泛的求知,会让自己的精力不断被分散无法精进,而无法精进就很难培养对信源的甄选辨别能力。


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无人能回答。唯一的建议是勇气,敢于放弃一些东西不去关注,不去学习,这样才能有自己关注的领域,自己的评判标准。


人生也需要战略,而战略的重点是不做什么,才能让值得做的事情清晰起来。

来源:在书中挖掘过去的智慧,从先锋的视角看未来

未必把读书看的多崇高,书中的垃圾也有很多,所以小心辨别书的质量就很重要。


这里试着总结一些自己关于选书和读书的原则(感觉后续可以展开更多条😁)

避免看热榜的书,去看经受时间考验的书。尤其是避免看流行书(除非自己很感兴趣),这些书尚未被时间检验,许多结论未必经得起推敲。而那些一版再版的书(比如德鲁克),必定有一些穿越时间的道理蕴含其中。进入新领域,重要的不是读经典,而是激发自己的兴趣。比如我数学很差,所以直接看《几何原本》就疯了,但是吴军的《数学之美》让我看到了几何学之外的意义,以及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成功勾起了自己的兴趣,这时候再看《几何原本》,就会明白几何学除了考试之外,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构建有何意义。未必要读完,把自己能用得到的感兴趣的看完即可。从头到尾翻阅是小学生的做法,读书重要的不是画出来思维导图,而是其中有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能改变自己看待世界或者行动的方式,就足够值回票价了。把注释当做挖掘新书的方法。我很喜欢看引用和注释,因为这都是隐藏的线索。而越是经典考究的书,引用的资料越是翔实靠谱,这能很有效的帮我们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读许多本书,甚至摊在桌子上一起读。这是电子阅读做不到的,好处在于能把许多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时,可以对比山崎亮《社区设计》中的案例来看雅各布斯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及混合《城市的胜利》中反对雅各布斯的观点,会是非常有趣的体验。问问身边的人,你最近在「重读」什么书。如果一个人反复读一本书,那么说明这本书对其价值巨大,以至于能再次阅读。而许多书随着年龄变化,也会读出来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悉达多》的故事。


但书籍因为其出版周期问题,导致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滞后的,所以对于新鲜的东西,学习先锋的视角可能更好(这个观点出自 @fonter )


这里的「先锋」定义比较个人化,根据产品沉思录的原则,更偏向于创始人(且公司不要太大),工程师,设计师,学者,哲学家这几类,因为他们更多地在创造最前沿或者思考最前沿的东西,能从他们的分享中窥见具体真实的情境和过程是什么样的。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浏览这些人的内容时,尽量不要看第三方对于这些人的叙述,而是看他自己写的文章、推特或者接受的访谈,确保拿到的是第一手信息,而不是演绎过的


举例来说,我长期关注的就有:

•Notion CEO Ivan Zhao•Stripe CEO Patrick Collison•Hey.com CEO DHH•Stack Overflow 创始人 Joel Spolsky•EvergreenNotes 发明者, Andy Matuschak•人类学家,项飚•哲学家,王德峰、陈嘉映、刘擎等


之前有和 fonter 维护过一个先锋列表,但是整理的不到位,下半年看看有时间能否优化一下公开给大家。但这个格式可供大家参考,整理一个属于你的先锋名单。

另:基于个人倾向,排除掉了大多数投资人,因为探讨的话题过于宏观,对日常生活工作帮助不大。


关注这些人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Twitter / Blog / Linkedin / Medium / Substack / Podcast 。


所以顺便推荐两个小工具提高效率:

•Twitter 的插件「Twemex: Sidebar for Twitter[1]」,可以直接按照热门程度浏览一个人的时间轴

•英语听力不好的,可以考虑用这「PodcastNotes[2]」来搜索对应节目是否有逐字稿或者摘要,找到之后用任意翻译软件翻成中文就能看了。

方式:主动获取,避免推送

我的手机一直都是处于勿扰模式,但可以拨通电话进来。原因很简单,着急的事情一定是打电话的,而其他事情都没那么着急。这样的另一个好处是,信息就从推送,变成了主动获取 —— 所以也更容易克制住点开 App 看是否有人给自己点赞的冲动。


所以尽量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才是关键。


我没用什么复杂的信息获取工具,也建议你不要纠结于工具的选择。

•Newsletter 基本上靠 Gmail + 过滤器解决,直接跳过收件箱归档,并且如果连续读了几期觉得没营养的,或者更新过于频繁的,就直接取消掉订阅,避免信息过载。•Twitter/Medium/Matter 很少主动浏览(英语不好必须挂着翻译软件),所以基本上有需要才去检索。•在 Notion 中有个页面,存储了我长期关注人/产品/组织的 Blog/Twitter/官网,以及上次访问的时间。这样可以每隔一阵去主动刷一遍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出来。(不过践行的不好,正在改进)

其实这里关键是在探寻某个话题的时候,一个高质量的信息源,往往会带出来更多高质量的信息源,循着路径去找就好了。比如:

•Naval 的官网[3]•Perell 的官网[4]•Alexey Guzey 的推荐清单[5]


唯一要做的就是控制好时间投入,不要一头扎进去出不来。另一个就是做好浏览记录,方便下次再回来。


另外,信源并非是越多越好,还要能消化掉。目前的选择是,尽量在日常上为获取信息留出足够时间(阅读和自由时间都是在干这个),有了固定时间之后,就不用随时响应朋友发来的内容或者其他产品的推送,确保不被分心。

如果真的有好的内容但来不及看,多半选择丢在 flomo 的置顶 MEMO 中,或者随手浮窗在微信(注意不要收藏,收藏几乎不会看了)。


碎片化收集和学习并非没有用,前提是你还有完整的时间来进行归纳和整理。

方法:互动大于消费

这里说的输出未必是像本文一样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但恰好是因为这篇文章,让我把脑海中许多模糊的东西梳理清楚了,比如书籍和先锋之间的关系,推送和拉取之间的关系。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了,会了,知道了。但是实际上开始动手写的时候,就会发现可能许多地方还是模糊的。


但输出未必总是写字,而是深度的和内容互动。比如之前看看西蒙 · 赫伯特的书,发现其中并未提到过「西蒙学习法」,但在知乎却很多人提及。所以就花了不少时间来寻找出处,发现果然是一个赝品。由于投入了不少精力,对这个点就记得很深刻。


又比如我很爱玩游戏,但也很喜欢研究游戏如何设计的。在消费完许多关于《艾尔登法环》的设计思路后,我会专门去游戏中寻找一下他们说的这些细节,是否如此。或者反过来,在玩的时候琢磨一些背后的可能,然后再来寻找信源佐证。


在这种深度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做筛选和关联。

•筛选出来重要的信息,比如最终了解《艾尔登法环》的设计思路和欧美游戏不同,是先设计世界,再设计玩法,最后设计体验。这样一句话就解决了为何这个游戏体验和其他游戏差异那么大的原因。•关联是指上面讲读吴军《数学之美》时候一起看《几何原本》和《原则》时候的例子,把这些信息关联在一起,然后在 flomo 中记下自己的思考。


所以不光要收集信息源,还要有固定的频率消费避免囤积过多,并且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互动。

尾声

其实我们获取信源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看」,而是「产生某种行动」。要么是思想上看待世界有了新的视角,要么是具体执行中有了一些新的动作。如果一篇文章洋洋洒洒阅读十万加,但是自己读完并不能带来上述两种行动,那么这种信源对自己来说,并没有太大价值。


这也是我几乎不看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的原因,因为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我们对此除了愤怒,并不能做什么事情。


或者说,相比廉价的同情心,我更希望能具体的做些什么事情,哪怕是再微小的改变。


之前看到冰哥(XDash)翻译的《Walking as a Productivity System | 步行作为一个生产力系统 (opens new window)》,其中有一段话很打动我:

如果你想写一本 80000 字的小说,而你只写了 80000 字,这也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你写了 30 万或者 40 万字,然后把它减少到 8 万字,几乎可以肯定这会是一本更好的小说。


或许你也要看过成百上千的信息源,最终才能筛选出来一些适合自己的优质信源。


所以相比直接复制别人的推荐清单,不如去「偷」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你最近在重读哪本书?(欢迎留言)

References

[1] Sidebar for Twitter: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twemex-sidebar-for-twitte/amoldiondpmjdnllknhklocndiibkcoe
[2] PodcastNotes: https://podcastnotes.org/
[3] Naval 的官网: https://nav.al/archive
[4] Perell 的官网: https://perell.com/essay/the-ultimate-guide-to-writing-online/
[5] Alexey Guzey 的推荐清单: https://guzey.com/not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