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组织惠企行① | 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生态,我们从这些方面发力→

编者按



为持续构筑共创共享、良性共生、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型社会组织协同联动大中小企业的服务优势,交流社会组织服务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即日起,我们推出《社会组织惠企行》栏目,一起来了解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的工作体系和成效,共同关注社会组织惠企服务故事。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创新工作机制,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生态》。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构建社会组织孵化体系、能力培育体系、资源共享体系,鼓励和支持科技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资源融通、跨界合作等方面作用。2022年,为引导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配套出台了《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聚力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聚力行动”)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聚焦引领带动科技型社会组织进一步提升核心服务能力,服务政产学研有效协同、企业合作创新、产业生态优化,助力北京乃至全国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和科技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01

完善孵化体系


锻造有力的社会组织队伍

科技型社会组织普遍基于企业或行业之间的创新服务需求,自下而上主导成立,采取企业自愿发起、政社分开、自主办会的模式。与其他领域社会组织相比,科技型社会组织以服务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为己任,从业人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职业化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科技型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缴纳社保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工作人员占84%,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占59%,40%在本单位工作3年以上。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逐步建立形成社会组织孵化成长的生态体系,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规范、创新发展。


筑牢人才基础,孵育新生力量。以培育复合型科创服务人才为目标,指导设计“负责人战略提升+业务骨干能力强化+职场新人快速入门”的多层次、系统化、全方位的人才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多次政治理论学习会、秘书长培训交流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职场新人”培训,分层级提升人才业务工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科技型社会组织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团队凝聚力。


首创诚信自律机制,规范队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社会组织诚信自治模式,由综合类社会组织牵头,通过发布诚信自律公约、开展诚信政策宣贯、组织社会组织信用评级、配备诚信服务专员等方式,构建“自愿参与、线上填报、材料自检、机构核实、社会公示、反馈提升”的自律发展闭环,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诚信服务机制。连续9年,累计公示诚信报告1300余份,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规范内部治理,接受社会监督。


发布服务能力团体标准,激发内生动力。在诚信自治的基础上,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结合科技型社会组织发展特点,编制并发布《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评价规范:社会团体服务能力》,以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引导社会组织提升核心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效能。诚信护航规范发展,团标促进服务提升,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已形成一支讲诚信、成建制、有力量的科技创新服务队伍。


02

强化培育建设


提升社会组织核心竞争力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坚持重点培育与示范引领相结合,鼓励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发挥赋能带动作用,凝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组建专委会、开展行业产业资源对接活动等,为科技型社会组织跨界合作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元互动”的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助力科技型社会组织进一步提升核心服务能力。


开展专项研究。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共同完成《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比较国内外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分析北京地区与科技工作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现状,摸清科技型社会组织发展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培育一批核心服务能力突出、专业水平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科技型社会组织奠定坚实基础。鼓励科技型社会组织发挥民间智库作用,加强行业产业研究,及时掌握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反映行业诉求,提出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高水平的发展趋势研判和政策建议。


搭建生态平台。鼓励综合类社会组织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服务平台和数据库,集聚优质资源,提供市场信息,畅通服务渠道,提供数据分析、要素资源对接、人才交流等服务。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搭建“中关村产业大数据平台”,以产业领域和要素服务为基础,为企业提供产业联盟在各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合作研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累计向面向社会开放各类活动近千场,推荐共性技术平台50多个,产业技术研究成果近600项,服务对接各类企业需求500余项,平台浏览量达到120万人次。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打造的“创服通”,定位于社会组织纵向贯通政策、横向服务企业的开放共享平台,累计向企业开放公益活动8747个、发布惠企服务包、图谱资源及企业合作需求814个,公开社会组织行业研究报告456个,平台浏览量达到130万人次。


做好惠企服务。引导科技型社会组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协同推进技术创新、赋能园区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惠企服务的核心能力,持续完善“横向多维服务、纵向专业深耕、纵深产业链接”的服务体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编制《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科技服务资源图谱及速查手册》,梳理《北京市科技型社会组织惠企服务包》,发布《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服务指南》《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技术发展蓝皮书》,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需求,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按图索骥”的精准服务和产业链生态支撑。


03

塑造群体品牌


扩大社会组织服务影响力

科技型社会组织紧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营造、区域协同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由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牵头,通过联合开展服务零距离、惠企直通车、联合护航行动、园区行、国内国际行业产业高峰论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塑造科技型社会组织惠企服务品牌,同时立足社会组织自身资源,集群式发展,集团式宣传。


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两家综合类社会组织牵头,协同科技型社会组织开展惠企服务系列活动,采取“发展论坛+领域主题活动+专题活动”的形式,集中在今年4月、6月进行。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相关社会组织,以“服务零距离”为主题,采用统一标识,举办了“科创新机遇、服务零距离”发展论坛,组织了“科创有院士”“助企有政策”“知产有困惑”“转化有难度”等4场主题活动以及“孵化有创新”“文化有科技”“乡村有数字”“惠企有标准”等17场专题活动,覆盖企业3000余家。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以“联合护航行动”为主题,携手各产业联盟开展13场分领域主题活动和30场专题活动,包括“科创中国”技术路演活动、“园区行”系列活动、2023中关村新型储能及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人工智能开放生态建设论坛、第七届中国网信产业前锋汇等,服务5万余人次。



未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继续深入研究科技型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需求,为科技型社会组织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支持科技型社会组织聚力将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等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品牌,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编辑,资料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 · 推荐

北京科技宣传怎么做?这场会议有要求→

充电提能!这场培训很“解渴”

21位科学家、188项成果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一周前沿科技盘点65丨时隔9年,“无心插的柳”已大树参天;“搭便车”回家的芯片,包含了空间站微生物的多少秘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