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社会

提升平原新城承接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殷勇到顺义区调研

6月2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着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到顺义区调研。他强调,顺义区是“三城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定位,深化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吸引符合区域定位的产业落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平原新城承接能力,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科创芯园壹号是顺义区打造的第三代半导体专业特色园区,构建了产业服务全链条的培育体系。殷勇了解园区运行模式、企业入驻等情况,察看入驻企业产品展示和产线运行。康蒂尼药业公司深耕器官纤维化领域,其打造的治疗肺纤维化旗舰产品国内领先。殷勇了解药物研发、市场销售、产品管线等情况,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加速药物研发上市,拓展丰富产品管线,打造药物开发领先企业,融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殷勇听取顺义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与市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破解顺义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殷勇充分肯定顺义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他强调,要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抓紧谋划生物医药等产业细分方向定位,做大做强细分领域,增强企业集聚和协同效应,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与大兴国际机场优势互补,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提升会展业品质和发展能级,高质量做好新国展二三期项目建设,抓紧新国展联络线、地铁站改造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实施,完善周边交通体系,提升对外交通联络水平,同时狠抓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办展、参展便利性,吸引更多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知名展会落地。要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结合区域特点,提高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运营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引进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带动效应,系统提升为企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殷勇要求,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使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行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火灾防范和防汛各项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区域汛情、火灾等风险治理。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版权声明
6月25日 上午 10:27
其他

北京企业在泰国实现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首次落地

近日,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与合作伙伴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首次在泰国实现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网络试验验证,这也是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的首次海外应用探索实践。作为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走出去”的关键一步,银河航天正在通过实践探索,加速新质生产力出海,用航天技术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目前,银河航天已经在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建成基于低轨宽带互联网试验星座“小蜘蛛网”的地面试验站,包括移动信关站、卫星通信终端等重要部分,已实现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通信网络试验验证,并持续观测毫米波频段卫星信号在当地气象条件下的通信能力。据了解,银河航天是我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卫星制造商。公司构建的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已完成多项我国首次的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畅表示,本次合作迈出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技术海外推广与应用第一步,为当地企业和高校提供了研究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平台,有助于促进泰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科技能力和应用场景的发展,将会对泰国卫星制造、卫星网络建设运营等上下游产业起到牵引作用,通过高科技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马汉科理工大学卫星研究实验室主任苏蓬萨•凯克利(Suphongsa•Khetkeeree)博士表示:“银河航天带来了先进的卫星互联网技术,富有开创性、令人激动。我们通过合作建立了试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项技术试验和测试,为泰国探索卫星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助力泰国在航天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能力建设。”版权声明
5月21日 下午 4:50
其他

一周前沿科技盘点90丨人工智能在海量天文数据中“挖呀挖呀挖”;“没有参考文献的全新领域”从0到10,创新还将继续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带领国际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国际斯隆巡天三期释放的类星体光谱数据进行搜寻和数据分析,“挖”出了重要信息。柔性能源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策略备受关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课题组勇闯纤维锂电这个“没有参考文献的全新领域”,最终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研究让衣服、书包皆可成为手机充电器。然而创新的故事才刚开始,有理由期待,还更多的“好戏”在后面。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科创热榜每日榜单形成的一周科技记忆,我们推出《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专栏。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九十期。1《MNRAS》丨人工智能在海量天文数据中“挖呀挖呀挖”为什么说研究宇宙中的冷气体和尘埃对剖析星系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呢?因为从星系的“最初组装”,到恒星形成的剧烈变化,乃至演化后期整个星系生命周期,都能借助这个方法获得相关数据支持。具体看,中性碳吸收线可作为有效探针来跟踪气体和尘埃成分。但中性碳吸收线的信号微弱且稀少,需要在海量的类星体光谱数据中才能找到。使用传统搜寻方法耗时且搜到假信号较多,易遗漏一些微弱信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葛健带领国际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国际斯隆巡天三期释放的类星体光谱数据进行了微弱信号搜寻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稀少的107例宇宙早期星系内的冷气体云块成分的关键探针中性碳吸收体。他们分析发现,在宇宙约30亿年的演化早期,这些携带中性碳吸收体探针的早期星系已经过快速物理和化学演化,并进入介于大麦哲伦矮星系和银河系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状态。该研究为探索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天文海量数据中探寻微弱信号的应用前景。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531/1/387/76710172《Nature》丨“没有参考文献的全新领域”从0到10,创新还将继续纤维锂离子电池概念图柔性能源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策略备受关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课题组勇闯纤维锂电这个“没有参考文献的全新领域”,让衣服、书包化身成为手机充电器。经过十几年研究,他们设计制备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纤维锂离子电池,并于近日建立起纤维电池织物的应用示范,最终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自主设计关键设备,课题组建立了纤维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每小时300瓦时的产能。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电池可同时为20部手机充电。目前,该成果的中试物料成本约为每米5角;纤维电池直径最细仅为约500微米。课题组制作了纤维锂离子电池制作的可充电手提包,手机放在包里就能充电,半小时可充进20%到30%电量。未来,团队将尝试集成纤维太阳能电池并与纤维锂离子电池结合,使衣物、包等日常穿戴物品可利用自然能源直接充电,更加环保高效。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343-x3《PhotoniX》丨这项研究为极紫外到X射线结构光刻开辟技术路径EUV结构涡旋聚焦实验,(a-c)焦前到焦后的衍射场,(d)扫描位置的相关曲线,(e-g)焦斑光强,(f)焦斑中心相位菲涅耳波带片1818年被提出,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功应用于x射线聚焦。直到2001年光子筛的出现,为短波的高性能聚焦提供了不同于波带片的器件选择。涡旋光因携带轨道角动量,其螺旋形相位波前致使中心具有相位奇点从而产生中空光束,这在粒子操控、光通信、量子信息处理、高分辨显微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军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永蓬课题组、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课题组合作,首次完成EUV和软x射线的结构涡旋光调控与实验验证,为极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的结构光刻、结构分束调控,和短波超分辨成像开辟了可行的技术途径。同古希腊梯子光子筛的分束机理类似,理论上说,各类螺旋线均能产生相似的涡旋光场,如阿基米德螺旋、斐波那契螺旋、费马螺旋、等角螺旋等。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科研人员设计了用于EUV结构涡旋聚焦的异形费马螺旋光子筛。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46.9nm激光实验中成功获得宽度467nm的结构涡旋聚焦光斑,并借助相干衍射成像复原出了结构涡旋光的螺旋相位。自支撑的异形光子筛因为天然的镂空结构,特别适用于EUV和软X射线的相干光聚焦与分束调控,为从极紫外到X射线结构光刻、波前传感与超分辨成像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原文链接:https://photonix.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3074-024-00130-x4《Advanced
5月20日 下午 1:00
其他

千里海外驰援!北京企业创新神外机器人成功救治同胞

近日,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批援柬医疗专家组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柬埔寨王国首台机器人辅助下的神经外科手术。▲中柬医疗团队手术成功后合影本次手术患者是一位不幸罹患脑出血的在柬中国公民,因担心二次出血风险而无法乘坐飞机归国治疗,发病初期在考斯玛医院由中国中医援柬医疗队进行紧急内科治疗,待病情稍平稳之后转至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援柬医疗队接续治疗。因当地医疗设备资源紧缺,北京医疗企业华科精准接到援助需求后“千里驰援”将Q300便携式微型手术机器人从北京快速运抵金边参与救援工作。团队在上海长征医院侯立军教授的5G远程指导和徐涛副主任医师现场支持下,通过北京医疗设备华科精准Q300手术机器人辅助开展了精准的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成功救治了患者。据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批援柬医疗专家组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抽调,旨在推进中柬两军深入合作,提高柬埔寨军队卫勤保障能力。这台柬埔寨首例机器人辅助脑出血手术不仅标志着中柬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展示了中柬两国医疗团队的紧密协作,一并体现了“千里驰援、接力治疗、抢救同胞”的救治理念。王家军总医院李索万院长对手术成功表示赞赏,强调这是中柬两国在医疗领域合作的典范,并表示随着未来更多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王家军总医院将继续提高对在柬华人华侨及当地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版权声明
5月20日 上午 10:50
其他

发布6项企业创新技术产品 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发展论坛举办

5月15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再生医学与医疗器械发展论坛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主办,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索医学科技创新的应用前景与最佳实践路径。论坛邀请国内外多位再生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细胞再造与抗衰老”“AI深度学习在医疗科技中的应用”等议题开展研讨。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埃里克·勒布莱尔以《老年慢病与再生医学》为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法国推出的生物疗法和生物生产的创新疗法,正在通过卫生创新机构对干细胞应用于衰老相关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治疗研究进行试点,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骨髓衰竭、肌肉萎缩症、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澳门科技大学博士曾琦聚焦外泌体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外泌体在创伤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指出,单一富含NAMPT的外泌体水凝胶在加速伤口愈合速度方面有显著成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对临空经济区进行了推介和政策宣讲,指出,即将投运的临空区国际再生医学园将专注于为创新的再生医学项目提供平台搭建、空间配套、成长规划、认证咨询、进出口绿通、投融资、政策申报等专业化服务。论坛还发布了“3D细胞培养技术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我国高活性生物材料创新与转化突破项目”等6项企业创新技术产品,推动再生医学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关于中关村论坛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组织机构支持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在年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版权声明
5月17日 下午 9:02
其他

北京科研团队实现仿生“昆虫”微型动力技术突破

在灾后救援、大型机械装备检修等场景,仿生机器“昆虫”大有可为,业界一直在寻找适配的高效动力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微型动力技术新突破,并基于此研发出一款仿生“昆虫”,实现了昆虫尺寸(2厘米)机器人的脱线可控爬行。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图为北航科研团队研发的微型机器“昆虫”。(受访者供图)置身一堆小石块儿间,这款四足机器“昆虫”行动矫健、穿梭自如,仿若甲壳虫。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闫晓军介绍,该机器“昆虫”身长2厘米、宽1厘米、重1.76克,垂直投影面积仅两个指甲盖大小,具有快速机动、高载重、无线可控等特性。尺寸虽小,“五脏”俱全。其中,动力系统是机器人的“心脏”。普通机器人通常靠电动机驱动,对供能要求较高,而微型机器人内部空间不足以承载大容量电池,需外接通电线持续供电,其自由移动因此受限。北航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开发出基于直线式驱动、柔性铰链传动的新型动力系统,让微型机器人成功摆脱电机与外接电线。图为北航科研团队研发的微型机器“昆虫”爬行动图。(受访者供图)“在机器‘昆虫’内,我们植入了能源、控制、通讯和传感系统。直线式驱动器将‘体内’小型电池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向外输出机械振动;柔性铰链传动机构,将机械振动转换为机器‘昆虫’腿部的周期振动,进而带动整个机体实现高频弹跳运动。”团队成员、北航助理教授刘志伟说,“通俗讲,‘体内’微型电池完成电生磁,促使一旁的磁铁振动,再带动腿部关节运动。”北航博士生、团队成员詹文成介绍,科研团队还设计了仿生奔跑步态,通过机器“昆虫”步频和步幅的自适应调节,实现高载重下快速爬行;提出基于机器“昆虫”双腿振动频率差的控制方法,实现运动轨迹精确控制。闫晓军表示,这一微型动力技术的成功研发,有望推动微型机器人大范围开发和应用,助力灾后搜救、大型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损伤检测等。版权声明
5月16日 下午 2:22
其他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召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工作总结会

5月14日上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召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工作总结会,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及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并对论坛年会筹办工作进行总结。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各直属单位、首发展集团、新型研发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论坛年会成功举办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国际组织机构和各界人士的深度参与。论坛年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首都科技创新战斗队团结协作,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风采。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关村论坛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的内涵。办好中关村论坛,发挥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开放水平和全球影响力,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市场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丁薛祥副总理、尹力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坚持以“首善标准”服务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好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要坚持将论坛作为全委的重点工作来抓实做优,固化筹办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梳理、总结论坛形成的专家观点和智慧成果,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要盯紧盯实论坛年会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抓好签约项目落地、成果运用;要高标准完成年度后续各项常态化活动;要及早谋划2025中关村论坛,广泛挖掘和吸纳符合论坛功能定位的高水平活动,推动论坛在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等方面再上新台阶。版权声明
5月15日 下午 1:31
其他

北京脑所团队揭示下联合器在大脑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大脑有超过上千亿神经细胞,在这个精密的大脑世界里,有近千个不同的亚脑区,其中有一些极其微小,功能成谜。脑下联合器(Subcommissural
5月14日 下午 5:05
其他

发布两项成果 成立一个中心,这个论坛聚焦AI+赋能城市建设

5月11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中关村人工智能与未来城市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论坛由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13日 下午 5:48
其他

一周前沿科技盘点89丨给量子引擎注入强劲动能,还得靠这酷炫的燃料;三维数字首次重构,窥见人类极早期胚胎的秘密

被誉为“太空预言家”的亚瑟·克拉克曾在《遥远的地球之歌》一书中预见了量子引擎的出现。近日,科学家基于超冷40Ca+离子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对量子引擎的“燃料”进一步探索,有了新的发现。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实验研究常用来研究复杂量子物态,其采用“自顶而下”的方式弊端已逐步显现。我国科学家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自底而上”的新范式,人工搭建出量子系统Plasmonium(等离子体跃迁型)。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科创热榜每日榜单形成的一周科技记忆,我们推出《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专栏。今天,为大家带来第八十九期。1《Physical
5月13日 上午 11:01
其他

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津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

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津举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盘点一年来的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到会指导。尹力说,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建立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后,构建了“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我们深刻体会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引领、同向发力、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目标埋头苦干,携手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突出重点和关键,用好各项协同机制,在疏解与承接上综合施策,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决支持和服务央属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处理好“新两翼”关系,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落实好支持雄安新区一揽子政策措施。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把握目标任务,推动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要事。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更好发挥动力源作用。在协同发展中攻坚克难,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进一步落实好京津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河北高水平合作,推动“通武廊”等毗邻地区深度融合,创新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机制,建设好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用力,强化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补齐交通设施短板,推动北京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环京地区布局,完善社保“一卡通”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陈敏尔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视察天津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天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清单化、项目化、机制化推进落实,取得明显成效。我们从中更加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新起点上再出发、再推进的信心和干劲。要以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实做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出更多“一卡通”、“一网通”服务事项,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建好滨海新区战略合作功能区,推动“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和开放创新生态,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市场准入、协同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改革,加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天津港优势和作用,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倪岳峰说,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河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成效。河北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为契机,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提高政治站位,服从服务大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彰显新担当。要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上实现更大进展,加快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接续承接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要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谋求更大突破,抓好6条共建重点产业链,发挥北京科研、天津制造、河北算力优势,共同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重点领域联动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完善“通武廊”、曹妃甸等重点平台功能,全力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要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迈出更大步伐,深化三地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要完善三地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信息共享、政策配套、资源互通,全力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努力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殷勇、张工、王正谱分别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讲话。会议审议通过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运行规则和京津冀三省市共同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行动方案、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推动“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会议要求,京津冀三省市要共同抓好本次座谈会成果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全面协同、深度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分工,推动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用好各类媒体平台,讲好协同故事,宣传发展成果,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协同发展的浓厚氛围。会议确定,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河北省召开。考察天开高教科创园座谈会期间,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实地考察了天开高教科创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有限公司、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中创智慧冷链有限公司等。还召开了京津冀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各专题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了解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发展情况京津冀三省市有关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三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版权声明
5月13日 上午 9:27
其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携手奔“现”北京贡献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从北京出发的复兴号列车在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驰骋,沿途撒下创新的种子、合作的机遇,绘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生机勃勃。“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京津冀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擘画协同发展的新蓝图。从中关村在雄安释放创新引力、“三校一院”从建设转为运营,到三地绘出六条产业链图谱、首次聚“链”招商,再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集中搬迁收官、大运河畔的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这一年,北京牢记职责使命,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大手笔绘就现代化新图景天安门以南百公里,雄安新区起步区,一条5公里左右长的燕赵大街串起四座来自北京的大学新校区。去年11月,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区集中开工。规划蓝图上,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知行、天佑广场,北京科技大学的“清泉溢满井”景观,北京林业大学蓝绿交织的山水脉络……每一座新校园都在历史文脉的赓续中创新,建构属于雄安的新篇章。协同发展的图景上,疏解是最浓重有力的一笔。于北京而言,疏解是倒逼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南中轴上,曾人声鼎沸的大红门服装城在一季度迎来180多位新“主人”。几年的光景,这里已变身文化科技园,高精尖企业云集。“园区里元宇宙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非常多,这是最吸引我们的。”霍巴超元域公司联合创始人刘作宇刚来,就与园区企业谈成了合作。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北京已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累计压减130平方公里……数字背后是以减量撬动高质量发展。于京津冀而言,疏解则是带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重塑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大格局中,两座“千年之城”——河北雄安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构成了北京新的“两翼”。雄安新区进入到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并重阶段。“北京始终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北京市协同办相关负责人说,京冀两省市政府先后签署两轮共同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推动公共服务、交通、科技创新、产业等领域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助力雄安新区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镜头向另一“翼”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活力热土,每年都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行政办公区两期建成投用,迎来市级机关分两批集中入驻;三大文化设施以世界眼光、时代标杆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落笔”;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多家市属国企落地。再向东看,通州与廊坊北三县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交通大动脉连通潮白河两岸是明线,产业链、创新链延伸是暗线。每一年,都会有一批好项目经由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落地廊坊北三县。去年项目签约额首次超过400亿元,不少都是像细胞医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这样的重点产业项目。同向发力铸造发展动力源投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京津冀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更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去年底,历经多年建设的京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几天后,北京伊斯普公司负责人高茂森便驾车驶上这条崭新的公路。车距离雄安越近,高茂森想要把公司落户这里的心就越坚定,“跟我三年前来这里比,已经是翻天覆地了。”伊斯普公司是一家从事信息科技防护的企业,雄安新区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场景和上下游不断聚集的客户,是吸引企业的关键。三个月后,伊斯普的子公司正式在京冀两地共同建设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注册。在中关村分布在各地的科技园中,雄安的这座园区是最“年轻”的,也是拓展最快的。去年8月30日,科技园揭牌;4个月后,园区规模就从最初的2.1万平方米拓展到4.1万平方米;如今又将扩至10万平方米。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集成服务中心内,有来自北京中关村的11家服务机构,能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科技等全方位服务创新服务。目前,该园区已经聚集了超过80家企业。牵手十年,协同发展面临着新课题:如何以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让京津冀迸发更强大的活力?一组数据可以解答。北京积极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在当地布局发展,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09.8%,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1万家。去年,京津冀三地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三地共同举办的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首次聚“链”招商,152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达1229亿元。均衡发展步步均指向民生协同发展的大棋局,全盘考量的是如何打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局面,三思而行的每一步都指向民生。蓝天能不能更多一些?就医能不能挂到大医院专家的号?家乡什么时候能通高铁?百姓对协同发展的期待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北京,首善之区,自当躬先表率,与天津河北共建共享优质的公共服务。雄安宣武医院是新区首座以三甲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每一天早晨6点多,都会有一辆班车载着北京宣武医院的医疗专家们从北京出发赶赴雄安,确保8点开诊前及时就位。“一所全新的医院从无到有,最需要克服的无非硬件和软件两大难题。”雄安宣武医院院长李嘉说,在医院开诊前一年,新招聘的医生就已经到北京宣武医院进行培训。老师们既要授业解惑,又要启智润心,“不能是简单看病,更要有科研思维,善于结合临床发现挑战更大的医学难题”。截至目前,雄安宣武医院已经开放36个科室,门诊接诊量达到5.7万人次,超过90%的患者都来自河北,真正惠及当地百姓。“幸福指数”连着民心。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底色——“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让更多人享受到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的便捷;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每一位百姓对空气质量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的转变都有发言权;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9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让跨省就医不再成为麻烦事……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伟大的时代洪流中,京津冀不断书写出激荡人心的壮阔画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版权声明
5月13日 上午 9:27
其他

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北雄安新区学习考察,尹力殷勇与倪岳峰王正谱参加有关活动

5月11日,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北雄安新区学习考察。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参加有关活动并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对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共商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计。察看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规划建设情况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由京雄快线航站楼站、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枢纽、国贸中心和东西轴线公共交通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是雄安新区交通中心、活力中心、疏解集中承接地和重要地标。代表团结合沙盘听取片区规划建设总体情况介绍并察看建设进展。位于雄安容东片区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以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产业定位,吸引了一批科技企业入驻。代表团详细了解园区功能定位、体制机制、服务配套、发展成效等情况。听取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情况介绍尹力在学习考察时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以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坚定不移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服务支持中央在京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疏解项目在雄安落地,抓好重点合作事项落实和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京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强化“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推动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协同发展成果更广泛惠及群众。倪岳峰说,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新区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河北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实,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将与北京市共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上加强合作,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加快实施首批疏解项目,积极衔接落实第二批疏解实施方案。要在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上加强合作,认真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经验,精心推进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建设。要在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上加强合作,继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好承接北京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河北省和北京市领导张国华、张成中、夏林茂,河北省政府秘书长朱浩文,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曾劲参加。版权声明
5月12日 下午 12:0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国际科技园区协会来京对接IASP2025年世界大会筹备工作

5月5日至9日,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宣传与活动负责人弗朗西斯卡·安东尼亚齐、活动与市场经理埃琳娜·阿瓜多一行3人来京,研究讨论IASP2025年世界大会筹备情况,并对会议场地进行了踏勘,实地考察了主会场、分会场、社交晚宴场地、科技参访、文化参访等点位,并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进行了会见,初步确定了会议时间、议程框架以及会议场地安排等事宜。IASP总部一行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见经过五天实地考察,IASP总部高度认可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新成就和科技园区发展新进展,在最终确认的IASP2025年世界大会整体活动安排中,充分体现了北京科技园区发展成果。例如,首次突破了IASP世界大会议程框架,在拟定的IASP2025年世界大会4天的议程中,增加北京科技园区对接活动版块,世界大会时长增加至5天;首次打破了IASP世界大会原有会议组织方式,在昌平区设置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分会场,深入园区一线,与创新主体开展面对面交流。IASP总部一行参观飞镖孵化器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充分挖掘IASP全球科技园区网络资源,扩大北京科技园区影响力,搭建国际科技园区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知多一点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是全球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为主要会员的协会,在80个国家拥有350多家会员,每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会。协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西班牙,设有中国北京和西班牙马拉加两处办公室,拥有非洲、亚太、欧亚、欧洲、拉丁美洲、北美、西亚和北非等7个区域分会。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科技园区之间的交流及科技创新机构之间的联络与合作。中关村科技园区与IASP长期以来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1995年、2005年、2015年IASP世界大会。2023年9月14日,在卢森堡举行的第40届IASP世界大会上,北京获得IASP2025年世界大会举办权。IASP连续多年作为中关村论坛的支持单位,深度支持并参与论坛组织和举办。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IASP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举办了“中欧绿色转型与产业合作论坛”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两场平行论坛,进一步强化了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合作。版权声明
5月11日 下午 6:08
其他

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在京发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百公斤级车载液氢系统“赛道1000”日前在京发布。该产品是液氢重卡的核心设备之一,将助力氢能重卡突破1000公里续驶里程,是我国将液氢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据悉,该系统采用正向设计和模块化理念,通过储供加流程深度优化整合,构建了液氢气瓶、阀箱、汽化缓冲、控制、承力结构五大模块,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配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相比上一代产品,“赛道1000”在相同外廓尺寸下,有效容积增大20%,携氢量提升至百公斤级,液氢气瓶质量储氢密度达到12%,整体系统储氢密度超过10%。通过产品限价设计、优化制造工艺、强化供应链管理,该产品成本显著降低,在批量化生产制造后,成本有望进一步大幅降低。版权声明
5月11日 下午 1:43
其他

中关村先行先试纳税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

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5月10日 下午 1:00
其他

向“高端化、特色化、协同化”迈进 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成效初显

5月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统筹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发展专项监督。在当日召开的启动会上,通报了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汇报相关工作情况。据悉,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相关委办局,联合各区及经开区,持续推动分园改革提升工作。目前,在推进分园管理机制改革、主动谋划空间优化调整、加强产业统筹聚焦布局、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服务体系、提升园区软硬件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持续推进开放协同合作等七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立足高精尖和未来产业发展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需求,按照1个分园布局一般不超过3个主导产业、1个细分领域布局原则上不超过3个分园的考虑,确定分园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分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鼓励分园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出台人工智能策源地和通用人工智能政策,在海淀园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形成以海淀园为核心,辐射亦庄园、朝阳园等区域的产业布局。目前全国已备案上线大模型107款,落地中关村47款。以海淀园、亦庄园为核心,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互联网3.0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在朝阳园落成首个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同时,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实施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市区出台产业配套政策20多项,在海淀园、昌平园、大兴园、亦庄园形成“北研南产”总体布局。支持大兴园打造“中国药谷”品牌,在昌平园打造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加快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出台商业航天行动方案,支持亦庄园“火箭大街”、海淀园“卫星小镇”建设,构建“南箭北星”发展格局。市区协同推动亦庄园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部市区联合打造人形机器人通用技术平台。会同延庆区印发无人机行动方案,谋划布局特色产业园。支持昌平园打造“能源谷”,大兴园加速培育氢能产业、房山园建设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动制、储、运、加及应用等全产业链布局。支持顺义园持续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航空航天材料,支持房山园加强OLED材料、石墨烯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化落地。软硬服务两手抓据悉,市区联动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印发实施特色产业园建设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首批评定23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覆盖海淀园、昌平园、亦庄园等11个分园,园区实现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在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园区链方面进行探索,推动大兴园与房山园、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与房山氢能产业园牵手合作,围绕氢能产业上下游协作联合开展研发、服务、招商等。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和教育设施,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2023年各分园提供各类人才住房共2.4万套,昌平园落成启用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此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金融支持体系,推动社保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新设4只百亿级政府直投产业基金。积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续开展科技新星遴选、科学家创业CEO培养等工作。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4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明确了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体要求,并提出,到2027年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离不开持续推进开放协同合作。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已牵头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合作园区建设。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1万多家。在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出台外资研发中心16条措施,引进史太白中国总部、P4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平台在园区落地。成功申办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联合怀柔、石景山等举办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中意创新合作周等国际活动。同时,办好中关村论坛,发挥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的影响力。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各分园积极承办各板块20余场活动。首次建立市区联动的招商引资引智工作体系,7个区开展推介活动,借助前沿大赛和技术交易大会等板块,为各分园建立国际化项目落地对接机制。“下一步,将深入落实《建设方案》,进一步抓好分园改革提升工作,推动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版权声明
5月10日 上午 11:02
其他

@各企业 2024年北京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名单公布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公布2024年北京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名单的通知京科服发〔2024〕80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关于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8〕44号)以及《关于印发的通知》(京科发〔2019〕6号)的规定,依据程序认定并经公示无异议,认定北京法国电信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盖世互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为北京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享受2023年度-2025年度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须及时在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企业离岸服务外包和其他服务贸易类业务等信息,并在北京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特此通知。附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北京市2024年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名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5月9日版权声明
5月9日 下午 5:02
其他

技术交易会客厅,展现政企合作“强磁力”

“我们是一家超脑具身智能科技公司,希望落地怀柔。”“非常欢迎!对接过程中企业有什么需求随时提,咱们保持沟通。”“你们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欢迎来中关村房山园发展,我在房山等你们!”“我们重视外国技术‘走进来’,也有优越的孵化平台和创业环境,欢迎你们的项目走进昌平。”……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期间,为期4天的“技术交易会客厅”火爆异常。在这里,北京各区招商天团火力全开,区领导挂帅讲政策讲服务,揽项目揽人才,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鹊桥会”见到了实效,让人津津乐道。服务科技企业的现场办公会企业谈诉求,区长谈服务,现场达共识,会客厅“变身”服务科技企业的现场办公会。“什么事情都可以谈。”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苏礼华在会客厅一诺千金。当星逻智能、微至航空、绿安创华、奥卓新材料4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公司目前开展的业务情况,并表达了项目落地、人才服务、研发补贴等多项具体诉求时,苏礼华热情回应,延庆拥有来自市级、区级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一些重大项目,实施“一企一策”
5月9日 下午 3:07
其他

赛事升级!2024第五届“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大赛启航

夏令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发。2024第五届“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大赛如约而至。大赛自2020年首次启动,已持续开展4年,为海内外1000余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了精准的科创服务,在搭建先进技术与产品展示平台、匹配政策资本市场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业辅导培训等方面成效显著。2024大赛整装再出发赛事服务全面升级无论您是热衷于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的先锋还是痴迷于生命科技的探索者或是执着于清洁能源的革新者亦或是钟情于空间探索的先驱者……请接收我们的邀请参与这场科技创新创效的挑战共同谱写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章大赛详情如下一起来了解0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6月16日18:0002报名方式1.登录大赛官网提交报名材料。大赛官网网址:https://kczg.zgclmlhh.org.cn2.或扫描以下二维码登陆大赛官网报名(扫码报名参赛)声明:官网是大赛唯一报名渠道,组委会从未授权或指定任何第三方机构代为收取项目信息和材料,请各企业和项目团队谨慎甄别,谨防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03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支持单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04参赛条件大赛面向海内外企业开放,欢迎符合以下条件者报名参赛:1.大赛分企业组和团队组,参赛主体可选择企业组或团队组任一组别参赛。2.参赛项目应拥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交通等科技领域。3.参赛企业或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拥有核心技术或成熟技术、产品及服务。4.参赛项目的技术、产品相关知识产权清晰,无产权纠纷;技术和产品需脱密,不涉及国家安全和行业秘密。5.参赛企业和团队成员须拥有良好社会信誉,无重大失信记录、无犯罪记录。参赛企业经营无不良记录。05赛事服务优秀项目将会获得以下活动的机会:1.投融资服务计划。组织私董会,帮助对接基金机构、上市公司等,推动优质项目与资本对接。2.展示推介计划。向政府部门推荐,对接相关政策支持;推荐参加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介、中关村论坛等相关活动。3.线下项目对接计划。带领项目走进国企央企、上市公司,与知名行业专家技术对接等,帮助对接交流。4.媒体传播计划。对接专业媒体、对大赛企业进行宣传报道,提高项目知名度。5.企业成长陪伴计划。开展培训营、企业游学等活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创新创效培训、全链条的项目孵化,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技术、资金、空间等全方位的对接服务,陪伴企业成长。06赛事规则大赛采用BP评选的方式产生半决赛名单,请根据模板内容认真准备BP。半决赛通过线下专场路演展示推介,产生入围决赛的名单,决赛产生优胜名单。对于进入TOP榜单的优秀项目,协助进行资本对接及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介。07赛事安排大赛阶段时间项目报名4月-6月中旬参赛资格审查、BP线上评选6月下旬线下路演,半决赛7月-8月中旬演讲辅导、BP打磨8月下旬总决赛9月资源对接、产业培训、企业游学等7月-12月08大赛咨询张老师:13811793060杜老师:1551256620109大赛资源版权声明
5月9日 下午 1:03
其他

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怎么建?

到2027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这是《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对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如何领先?怎样建设?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先志从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出发,向记者详细解析了相关建设思路。突出5个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长什么样?“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科技成果引领发展,高效配置全球创新要素,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吕先志表示。他解析说,综合来看,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具有5个领先特征:在原始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开放合作、治理模式等方面,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潮流。原始创新能力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优质原始创新策源地,产生的重大成果具有原始独创性、重大突破性和引领带动性,并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产业化。高端产业集群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高地,持续涌现全球科技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创新创业生态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秉持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具有包容的政策体系、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全球链接网络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具有强劲的全球链接力和辐射力,国际高端技术、资本、数据、服务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互联互通,形成巨大的全球品牌影响力和未来应用场景创造力。多元治理模式领先。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秉持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断提升园区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以中关村为例。每年都有一大批创新成果在中关村破土而出,诸多“全球首个”接踵而至。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北京落户、诞生。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55万余名科研人员汇聚北京。1.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85家独角兽企业、11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见证着中关村迈向世界创新舞台中央的坚定步伐。把握4个趋势吕先志指出,当前,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其中的4个方面尤为引人关注。即,颠覆性原始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成为园区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成为继实验、理论、计算之后的园区发展新范式,打造全球链接的开放创新生态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样以中关村为例。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存算一体芯片,首创人工智能辅助的基于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开启国内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制新征程……在中关村,这些重大创新成果是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动力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案例俯拾即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在中关村亦庄园设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仅3年多,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巡逻等无人驾驶场景纷纷落地。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3000万公里,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1160万人次。布局未来产业,建设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国已备案上线大模型107款,其中中关村47款,占全国备案上线数四成以上。走进来,3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关村设立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走出去,中关村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从几百家增至数千家,节节攀升。围绕4个着力吕先志总结说,近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先锋力量,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建议,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要重点做好4个“着力”。着力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一批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企业为主体牵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率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全球高端产业创新高地。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主动参与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大力推动跨领域、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创新生态。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探索制度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营造勇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包容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关系人类创新发展的共同福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吕先志表示。版权声明
5月8日 下午 2:07
其他

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精彩回归!5月活动先睹为快

推荐预告来了!“联合护航行动”5月活动邀您报名上新!“服务零距离”5月活动有这些→共60项!2024年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公布北京科研团队研发出我国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
5月7日 下午 8:18
其他

北京科研团队研发出我国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伯瑞替尼脑胶质瘤的适应症,这是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该药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带领团队历时数年研发。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长期以来,手术和放化疗是脑胶质瘤主要治疗手段。但脑胶质瘤往往侵犯语言、行动、逻辑思维等大脑重要功能区,由于肿瘤和脑组织互相纠缠,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因此,即使经过手术和放化疗,脑胶质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仍较高。攻克脑胶质瘤,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开拓者之一王忠诚院士交给江涛的任务。多年前,为了能去国外学习脑胶质瘤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江涛看到医学顶级期刊上有关于脑胶质瘤的文章,就给通讯作者写电子邮件毛遂自荐。几个月里他总共发了119封邮件,并最终获得深造机会。2002年,江涛远赴国外求学。学成后,他把分子病理的理念带回中国。为了攻克脑胶质瘤难题,他带领团队历时16年完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这是世界最大的脑胶质瘤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江涛带领团队寻找导致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基因。在数以万计的基因组中找线索,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灵感,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江涛和团队像大海捞针一般苦苦求索。终于在2014年,江涛团队找到了导致脑胶质瘤恶性进展与复发的关键融合基因PTPRZ1-MET。2021年,该融合基因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这是44年来唯一纳入的中国成果,也是目前国内神经肿瘤领域唯一改写世界指南的工作。为了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造福脑胶质瘤患者,江涛走上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他带领团队与国内企业合作,历经多年最终研发出原创新药伯瑞替尼。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位列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十大成果榜首,获得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夺得2021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冠军……近年来,伯瑞替尼“荣誉等身”。被问及研发历程时,江涛和团队都显得十分淡然,“就那么干”“我可能运气好”“其实大家都是这样做”……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伯瑞替尼诞生的背后是日拱一卒的勤勉和坚定。不出差的时候,江涛的日程基本固定: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和周末泡实验室、开组会。看文献是江涛的业余爱好,他经常早起看最新的国外文献。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分子神经病理室副主任胡慧敏告诉记者,江涛每周四都会组织团队一起阅读文献,并组织大家讨论、点评,进行头脑风暴。在江涛带领下,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多名临床和科研骨干。江涛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围绕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积极构筑从基础研究到药械开发再到产业化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最终实现把脑胶质瘤变成慢性病的美好愿景。版权声明
5月7日 下午 7:12
其他

预告来了!“联合护航行动”5月活动邀您报名

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指导下,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在“惠企服务”系列活动中,以“联合护航行动”为主题,在技术护航、产业护航、标准护航、服务护航四方面持续创新服务价值,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5月惠企服务部分活动预告出炉欢迎广大企业报名参加致电咨询惠企服务系列活动01联合国
5月7日 下午 5:37
其他

上新!“服务零距离”5月活动有这些→

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整合创业孵育、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产业服务、标准创制、人才服务、公益培训、国际交流等14个领域的北京科技型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资源,携手开展“服务零距离”各类惠企服务活动。5月“服务零距离”推出惠企服务项发布7场企业服务活动012024年北京朝阳科学家会客厅启动仪式暨“跨界互联·Web3.0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科学家未来创造大会服务方向:互联网、新质生产力时间:5月9日(周四)9:30-16:00地址:朝阳区互联网3.0产业基地(酒仙桥北路星地中心C座10层路演厅)内容:推动朝阳区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加速“Web3.0+”科技成果跨界与融合,人才与创新,区委组织部、区科协主办,朝阳企联承办本次2024年北京朝阳科学家会客厅启动仪式暨“跨界互联·Web3.0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科学家未来创造大会。活动旨在为有志于探索Web3.0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的科技、商务、新消费、文化等众多企业,积极创造交流条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方位、立体化构筑创新生态圈。发布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企业联合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朝阳区企业联合会
5月7日 下午 5:37
其他

一周前沿科技盘点88丨电荷操控水滴润湿行为:全新接触电致润湿效应面世;实时反馈控制与机器学习融合,革新半导体外延生长工艺

从日常生活中雨滴在雨伞上的顺滑滚落,到工业生产中钢铁淬火工艺的精确控制,润湿性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润湿性与接触起电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研究领域相结合,可以推动接触起电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近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分子束外延(MBE)在自动控制和原位观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硬件构造与生长模式依旧沿用传统。MBE生长优化往往依赖于经验的累积和耗时的试错,导致半导体材料生长受限于参数调整的复杂性与人为设定的主观性,性能难以再上新台阶。对此,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进行了相关探索。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科创热榜每日榜单形成的一周科技记忆,我们推出《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专栏。今天,为大家带来第八十八期。1《Advanced
5月6日 下午 7:28
其他

新华社经济随笔 | 当中关村论坛与广交会相遇

这个春天,一南一北,广交会和中关村论坛,恰如两扇窗口,共同透射出中国经济向好态势。4月15日开幕的第135届广交会,会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境内外商贾,持续展现中国制造的魅力,激发贸易新活力。4月25日开幕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和梦想家,碰撞出更多的科技火花。从经贸盛会到科技论坛,爆棚的人气彰显“中国磁力”看中关村论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科学界大咖云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分享他眼中“好奇驱动的研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畅谈“女性与科学发展”,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发基斯与姚期智共话AI大模型前沿方向……再看广交会,展会规模和参展人数再创新高:近3万家线下参展企业,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超22%。“参加广交会,是个‘体力活’。”有企业负责人这样说,进场、坐摆渡车、合作洽谈都要排队。展会内外人气爆棚,每一次互换名片、每一笔采购订单,都传递出各国企业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前沿技术到中国“智”造,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中国新机遇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超5500家,比上届增长20%。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广交会展馆里,不仅随处可见中国先进制造新品,还会看到外国友人骑着刚在展会上购买的国产电动行李箱,丝滑穿梭于各大展馆。“创新与发展”,是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今年年会主题聚焦“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旨在打造链接全球智慧的“会客厅”。从数千家国内科技企业在广交会上展示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智能产品,到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量子云算力集群等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中关村论坛……两场盛会的含“科”量十足,展现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信号,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商品交易到技术交易,促进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彰显中国开放决心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作为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历经风雨、从未间断,已吸引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超930万人。开放,体现在数据上:本届广交会已举办超200场“贸易之桥”全球供采对接活动,吸引了340多家采购商和1000多家供应商洽谈,意向采购金额约达2.5亿美元。创办于2007年的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本届论坛年会上,外籍致辞演讲嘉宾占比超50%;4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个创新项目亮相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办全球政府间、机构和企业间多场科技合作对话。开放,更体现在“人面”上。“老朋友”友谊常在,新朋友越来越多。一位德国商人告诉记者,从他外公开始,他们一家三代都参加过广交会。一位多次参加中关村论坛的企业家感言,今年论坛国际化程度更高,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越办越好的中关村论坛和广交会,通过搭建全球交流合作的公共平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风从北方来,潮自南方涌。创新引领未来,开放共创繁荣。试想,中关村今天的创新成果,可能成为明天的畅销商品,通过广交会平台走向世界;广交会宽阔的国际视野,则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广交会和中关村论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持续展现中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的确定性。版权声明
5月6日 上午 9:31
其他

瞭望丨中关村论坛谈了什么

◆除了人工智能,围绕高端芯片、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本次论坛年会设有多场前沿技术碰撞交流的“思想汇”和高精尖技术产品的“首发秀”,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让科研成果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北京市以中关村为主阵地,通过搭建综合性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构建技术交易生态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智能脑机系统等前沿科技成果密集亮相,国内外顶尖大咖就6G、人工智能等展开“华山论剑”,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在4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各种重大科技成果令与会嘉宾目不暇接,传递着中外科创交流合作的新趋势、新动向。这是一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盛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者齐聚北京,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共话开放创新,共谋发展机遇,共同开启多场思想盛宴。PART1谈技术前沿科技成为焦点可根据文本描述直接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高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不仅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还拥有丰富想象力……中国自研的具有“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特点的文生视频大模型Vidu首次亮相。人工智能无疑是本次论坛年会的重要议题。论坛特别将4月27日设置为人工智能主题日,集中研讨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前沿热点话题。未来大模型的发展方向,将围绕模型可信安全化、模型智能经济化等展开,成为学界业界的普遍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认为,未来大模型的生态应该包括模型训练、数据库、知识库、Agent平台,因此在大模型之外,如何建立高效率、高效能的数据系统非常关键。除了人工智能,围绕高端芯片、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本次论坛年会设有多场前沿技术碰撞交流的“思想汇”和高精尖技术产品的“首发秀”,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前沿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与实践。4月26日,在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首批《2024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十大案例》。对脑卒中、脑创伤等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开展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治疗癫痫,监测驾驶员或作业人员的疲劳状态,辅助调节睡眠改善用户睡眠状况……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创新发展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和一批产品,已在我国多行业和多场景应用落地。神经外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表示,随着脑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未来脑机接口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发展仍需加强政、产、学、研、医的通力协作,进一步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让更多使用者受益。PART2谈转化让科技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4月28日,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发布了重要研究成果《标杆孵化器建设北京模式》。标杆孵化器作为产业创新生态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环节,在加速硬科技企业孵化、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共有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00余家,近10年来孵化上市企业200余家、独角兽企业30余家。“北京孵化器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硬科技创业的发展阶段。”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万顺说。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在开幕式上,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说,八成以上技术是在大学里面产生的,但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跨越知识产权与权益分配等障碍,才能让技术真正造福社会。距离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30公里外,一场主题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会议,于4月27日在北京工业大学拉开序幕。这是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设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海内外数百家高校和企业的代表会聚一堂,探讨高校搭台、科技唱戏、企业主体、政府统筹加强转化新模式。高促会是本次论坛年会突出成果共享、促进成果转化的生动缩影。今年,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论坛通过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中关村国际科技前沿大赛等活动,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让科研成果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北京市以中关村为主阵地,通过搭建综合性的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构建技术交易生态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顺利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达8536.9亿元,增长7.4%。针对下一步北京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说,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区转化承接配套能力,推动“三城一区”协同联动,提高政策知晓度,营造多方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PART3谈开放让科技更好造福世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开放合作、共享未来,是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关键词。“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一主题,彰显进一步汇集全球智慧和创新思想,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实践的中国主张。今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一堂论道科技,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全球健康与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等问题深入交流。本届论坛年会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有国际科技组织、科学家、创新型企业、投资人广泛参与交流,外籍致辞演讲嘉宾占比超50%,前沿大赛中国际项目占比超40%。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皮埃罗·斯加鲁菲说,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出了至关重要的“国际精神”,同时为来自学术界和政界等各界嘉宾创造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绝佳沟通渠道。除了创新观点的交流,共享合作还体现在技术交易上。今年,有“硬科技企业成长摇篮”之称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迎来了它的第七次总决赛颁奖礼。本届大赛的国际参与度再创新高,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多个项目参赛,国际项目数量达到上一届的4倍,占参赛项目总数超四成。今年,论坛首次举办“科技外交官地方行”创新合作对话会,并设置中英、中意、中德、中芬等重点国别技术交易对接会,深入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和跨国项目交易。“国际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穆斯塔法·申胡倡议:我们要把更多创意、技术转化为实用方案,不仅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通过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是科技向“新”的盛宴,也是产业向“新”的盛会。举办了15届的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衔接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产业的现在与未来,必将继续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与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版权声明
5月6日 上午 9:31
其他

围观!一文速览这些平行论坛亮点、要点→

4月29日为期5天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完美收官论坛年会期间聚焦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空天产业、绿色发展、未来产业智能体育、数字健康等共举办了60场平行论坛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部分平行论坛要点让我们一起速览它们的精彩看点吧工程科技创新论坛在4月25日的工程科技创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多位工程专家聚焦工程前沿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科学革命催生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引发产业变革,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创新大势,力争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要凝共识谋创新、聚合力攀高峰,策源重大战略、推动重大攻关,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发展贡献中国工程院方案和智慧。中国工程院愿与国际工程科技界一道,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基础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4月25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基础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发言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在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推动了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4月25日举办的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发布了雄安新区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产业图谱等3项政策成果、雄安科技创新载体综合功能服务等5项平台成果、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地下空间“北斗+”定位技术及应用等2项技术成果;空天地、通导遥应用场景,未来城市创新场景等8项需求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并向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团队、创新企业、技术专家等征集解决方案,助力空天产业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4月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数据安全治理与发展论坛”上,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实践成果。继全国首个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项目、首个通过订立标准合同实现个人信息合规出境案例“两个全国第一”在京落地后,北京又率先探索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绿色通道”。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4月26日,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聚焦全球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创新议题,围绕智慧能源与能源转型、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创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内容,邀请全球知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研讨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为推进绿色低碳和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会上,集中发布了东城区硅巷创新大赛计划、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联合创新实验室和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成果。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4月26日,在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10112亿元,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当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为高端仪器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要抢抓机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中试验证,强化应用推广;坚持高水平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4月26日举办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以“智能工厂智造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工厂建设和推广,为产业各界提供一个凝聚智能制造理念共识、交流热点议题、发布实践成果的合作对话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下一步需要着力发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和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的战略咨询作用,开展新时期智能制造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环节举行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启动仪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4月26日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表示,“储能被称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根本的是化石能源要由主体能源逐步转化成辅助能源,可再生能源要从辅助能源逐步变化成主体能源,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周期性,新型储能就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支撑技术。”科研基础设施与开放科学可持续发展4月27日,科研基础设施与开放科学可持续发展论坛举办。本次论坛以“以科技设施谋开放,以开放共享促合作”为主题,旨在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重点讨论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与开放科学,促进开放科学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研讨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及其在促进全球科技创新、扩大国际合作、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实践和政策,为广大科研创新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4月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体育产业论坛举办。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推动的全球体育文化交流”为主题,围绕科技与体育中的多个话题,如数字化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创新应用和支撑,数字化技术在体育运动及赛事体验中的应用和展望,数字体育赛项中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等进行了多维度研讨。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主席霍启刚在视频开幕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表达了对一年以来亚洲电子体育联合会在数字体育产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表示欣喜。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4月27日,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举办。会上披露,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北京市明确提出了“202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碳排放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的目标;在绿色金融方面,北京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市内主要中资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在2023年底已经达到1.91万亿元,占同期全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比重超7%。“一带一路”智能+体育论坛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一带一路”智能+体育论坛举办。论坛旨在展示北京“双奥之城”体育科技创新发展成果,拓宽科技与体育产业结合发展空间,为首都体育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添力赋能做出新的贡献。论坛现场,发布了《基于AI孪生高级教练与XR技术结合的智能滑雪系统》《体育场馆环境智能调控解决方案》等应用研究成果。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4月28日,以“凝聚青年力量
5月1日 下午 11:14
其他

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 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本次平行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出席论坛并致辞。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彦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东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等出席论坛。国际电工委员会燃料电池技术分会(IEC/TC
5月1日 下午 12:31
其他

非常“5+1”,点亮“全球买 全球买”技术交易盛会

作为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品牌活动之一,4月26日-28日,“重点国别技术交易对接会”以“1国别+1产业领域+1特色园区”模式一一亮相,“中韩”“中日”“中英”“中意”“中德、中芬”和“科技外交官地方行”创新合作对话会纷纷登场,最具国际特色的一场场活动,紧扣“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大会主题,点亮这场“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6场活动邀请到30余家海外创新机构参与支持,共发布国际创新技术项目165个,邀请入选《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的30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推介。
5月1日 上午 10:29
其他

搭平台促合作,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接会举办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接会举办。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主办。中关村科服公司承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大国创中心鼎力支持。活动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重点领域,旨在通过成果发布、圆桌对话等形式,促进各类主体对接合作,推动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活动现场,智能模式化学品高效研发系统、AI-CFD一体化通用仿真软件、基于低资源非协作的重大装备工况自主感知优化技术、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基于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技术的药物体外评价解决方案、无感心血管疾病监测设备、真空腔体固态成型、印刷喷墨打印机、超高通量全自动病理切片扫描仪+远程病理云诊断平台解决方案、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1个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前沿成果重磅发布。会议还邀请了王茤祥、鄂维南、郜军、张立新、王德保、张国军等众多知名专家,围绕产业变革、产创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展开深入对话。科学技术部有关司局领导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放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部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正在积极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评估问效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着力破除阻碍技术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助力更多科技成果深耕落地、发展壮大。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介绍,近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举措,着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打通转化难点和堵点。聚焦立足“三城一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了科技成果供应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建立了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下一步,将继续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李妍表示,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平台,着眼从“书架到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尤其着重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痛点难点处发力,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周期、全栈式科技服务。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搭建项目与资本、技术与市场的桥梁,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产创融合,加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推进成果转化,点燃智造引擎”等主题展开了深层次研讨,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国内外现状及演化趋势、可能催生的新产业及新模式、探索生物医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如何为智能制造提供坚实支撑、现阶段新型研发机构应该如何突破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等展开了交流。版权声明
5月1日 上午 10:29
其他

一批项目集中签约中关村综保区

4月29日,在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成果发布,10个意向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中关村综保区于去年5月2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位于海淀区温泉镇,是全国首个在中央文件中明确设立的,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今年4月26日,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正式验收,具备开关运作条件。会上,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与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大口腔医院等10个意向入驻项目集中签约。截至目前,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已有意向入区项目21个,主要集中在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目标产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中关村综保区具备创新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中关村综保区同时与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四区叠加”政策优势。在发挥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海关保税研发政策优势基础上,海淀区结合科技创新,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的政策措施。未来,中关村综保区还将对标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开展集团保税、区内外联动等制度创新压力测试,打造开放政策创新“监管沙盒”。在服务方面,中关村综保区将建立实验空间支撑平台、公共技术共享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平台“三大特色平台”,形成涵盖政策服务、融资对接、资源赋能、知识产权等的“一站式”集成服务,服务研发创新全流程和产业全生命周期。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8:50
其他

与5个区25家企业集中签约 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规模创新高

4月29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联合基金集中签约仪式在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进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海淀区副区长唐超、顺义区副区长杜跃、大兴区副区长吴浩、北京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锐锋、丰台区科信局局长赵春丽等5个区政府(管委会)有关领导,以及理想汽车、北方华创、华科精准、天兵科技、同方威视等5家企业代表参与签约仪式。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集中签约仪式本次共有5支市基金-联合基金进行签约,引导25家企业出资参与,其中2支为扩容增资的联合基金,分别是市基金-海淀联合基金和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另外3支为新增设立的联合基金,分别为市基金-顺义联合基金、市基金-大兴联合基金和市基金-北京经开区联合基金。2024年,在国家及北京市持续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下,一批科技型企业出资加入联合基金。截至目前,共有7个区政府(管委会)、39家企业、1家公益基金会出资参与联合基金,经费总规模近5亿元,联合基金逐渐成为市基金推动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基金以推动北京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遵循,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始终走在前列。自2017年起,市基金率先在全国建立“市-区-企业”三级联动的基础研究合作模式,通过“企业出题、政府搭台、科研团队答题”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区政府、科技型企业加入联合基金,结合北京重点产业应用场景,组织专家将产业技术需求“翻译”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并面向社会“发榜选贤”,帮助企业快速找到相关领域优势团队及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助力了产学研融合联动。2024年,在“财政+外部”持续双向发力的多元投入机制下,北京支持基础研究路径不断扩展,已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新局面。其中,市基金-海淀联合基金新增联想、同方威视等4家出资企业,年度经费规模扩大至1亿元,成为“市-区-企业”三级联动投入基础研究的标志性合作案例;市基金-丰台联合基金启动二期合作,在一期资助轨道交通领域基础上,扩展至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等丰台区主导产业领域,经费规模由一期的1250万元/年增长为5000万元/年,合作企业数量由2家扩增至8家,参与企业数量、经费规模实现双翻番。同时,市基金首支行业联合基金“市基金-顺义联合基金”正式设立,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年度经费规模5000万元,其中理想汽车出资3000万元/年,企业出资占总经费比重达到60%,在现阶段“市-区-企业”合作经费占比中进一步提升。市基金-大兴联合基金、市基金-北京经开区联合基金也相继正式设立,其中市基金-大兴联合基金总经费规模5000万元/年,聚焦大兴区生命健康等重点发展产业,吸引和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开展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市基金-北京经开区联合基金总经费规模6000万元/年,将围绕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领域开展研究,强化北京经开区重点产业原始创新支撑。为进一步提升资助效能,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通过举办项目启动会、交流会等对接活动,不断搭建起科学界和产业界沟通的桥梁,已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市基金-小米联合基金设立以来,聚焦北京重点产业应用场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领域创新发展,有效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有机融通,部分项目已开展横向合作。2023年市基金-昌平联合基金设立后,围绕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昌平特色优势领域进行谋篇布局,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优势团队围绕昌平区主导产业需求进行答题、破题,并开展联合技术研究、共建实验室等多形式的合作,成为推动不同创新主体融合的“加速剂”。2023年市基金-怀柔联合基金设立以来,以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创新要素在怀柔区聚集为目标,吸引超60家北京地区企业参与申报,围绕怀柔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设施开展研究,将推动怀柔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小米创新联合基金2023项目启动会暨成果展示会随着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的实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的热情和信心。2014年,仅有1家企业与市基金设立联合基金,年出资额仅为300万元;2024年,市基金除获得区政府、京津冀等财政资金支持以外,已吸引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投入达2.09亿元,十年来经费规模增长近69倍。涌动的社会资本,已成为基础研究的生力军。2014-2024年社会力量投入市基金情况
4月30日 下午 8:50
其他

北京市第三批、第四批外资研发中心获授牌

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发布活动中,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于英杰等领导为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等北京市第三批、第四批53家外资研发中心授牌。随着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外资研发中心已成为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全球配置的重要载体,在引进国际前沿技术和高端人才,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北京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本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市商务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于2023年6月和12月分别认定第三批次和第四批次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总数已达到107家,2023年在京研发投入超200亿元,主要分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外资创新资源相对集中区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8:50
其他

清华国重实验室将集群化落地昌平南口

昌平区南口镇“三大厂”正在华丽变身,曾经的“北京工业改革窗口”将通过城市更新,迎来清华大学10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未来将建成国内集聚度最高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4月29日,“共建北京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举行,标志着基地建设整体工作进入新阶段。作为承载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集群落地的实体机构,北京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将实行新的管理机制,助力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昌平区将与清华大学一道,全力推动各个项目落地。昌平区南口镇曾是北京的传统工业重镇。在这里,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曾生产出本市第一批鹿牌保温瓶,北京汽车钢圈总厂曾填补了国内无内胎车轮生产的空白,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在1989年建成国内自行设计、建设速度最快、产品质量最好的300吨浮法生产线。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批知名工业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通过城市更新,这处沉寂多年的老旧厂区将再次焕发活力,变身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0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将集群化落地。“我们之所以要将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起来,就是希望它们发挥科研攻坚作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奕群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华,每个重点实验室都是一个重大任务平台,也是一个交叉研究平台,它们能推动学科交叉碰撞,产生创新火花,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此,清华大学将全国重点实验室从原有的院系结构中独立出来,让其成为新的实体教学科研单位。“设备资源、空间资源、人才资源……我们主校区的承载能力有限,基于南口的老旧厂区建设国重基地,既解决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也促进形成新的技术增长点和产业集聚群。”刘奕群说,依托国重基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能推动孵化一批科技企业,也能带动联合研究机构落地,推动南口地区成为科技力量集聚之地。记者在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建设现场看到,实验室、接待中心等部分单体新建筑已初具规模,原老旧厂区内部分建筑也得以保留。通过“留改拆”的城市更新模式,总建筑规模47.3万平方米的基地中,约12.5万平方米的建筑物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基地内的实验室整体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将呈现‘工业风’。”建设单位昌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拆改过程中,老厂房的墙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待实验室建设完成,这些老墙砖将归位。部分已评为历史文化建筑的厂房,则将改造为工业博物馆。据介绍,工程分为3期,按照“2023年开工、2024年建成、2025年投用”的总体安排有序推进,今年率先实现一期亮相。今后两年,这里将陆续入驻10余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来,在清华南口国重基地附近,还将规划师生公寓、科学家小镇等配套设施,加快构建国家科技创新新战略、人才培养新平台、产业转化新高地、城市复兴新地标。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8:50
其他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举办,发布30多项合作需求

4月28日下午,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会举办。该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由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共同承办,150余家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代表参加了活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出席活动。作为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以“携手共促创新
4月30日 下午 6:46
其他

产业孵化,全力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标杆孵化器论坛举行。本届论坛以“产业孵化•塑造美好世界”为主题,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代表、创业孵化研究学者、硬科技创新创业者、头部投资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代表等四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充分展示最新创业成果,分享前沿孵化观点,探讨新时期产业孵化新路径,加速带动创新创业能级跃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科技创新,创新孵化器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刘伯超在致辞中表示,孵化器作为向前贯通创新链,向后链接产业链,融合资金链、人才链,是“四链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孵化新兴未来产业的重要枢纽,对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原则,大力推动创新孵化器高质量发展。从健全优质孵化器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加强政策和服务保障、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持续努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宇蕾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一年来取得了全面进展,持续蝉联世界科研城市榜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市将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资源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中关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孵化器来京发展,推动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德国史太白中国总部等在京落地,举办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活动。张宇蕾在中关村向全球发出邀约,欢迎全球创业孵化机构来北京,来中关村发展,中关村将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全流程的贴心服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共同携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创业孵化的力量。标杆孵化器建设北京模式首发持续引领孵化发展新潮流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卫万顺发布《标杆孵化器建设北京模式》。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发展,北京标杆孵化器建设呈现出六种模式:一流孵化人才引领带动模式、硬科技超前深度孵化模式、专业技术平台能级提升模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孵化模式、孵化加速联动接续模式、国际孵化资源融通汇聚模式。《标杆孵化器建设北京模式》研究成果首次发布,旨在为全国孵化机构提供系统客观、来源权威、前瞻引领的孵化发展案例,将进一步掀起标杆孵化器创新孵化模式研究、交流、借鉴与合作的新浪潮。创业品牌力量持续发声创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论坛上,为10家北京市标杆孵化器进行授牌。标杆孵化器成效显著,近两年新增投资规模20亿元,新增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本次论坛发布2023年度中关村U30优胜者榜单并举行2024年中关村U30启动仪式,中关村U30大赛致力于“寻找改变世界的青年创业力”,截至目前累计吸引超过5000位青年创业者参与,成功涌现两家上市公司。论坛还举行了全球绿色技术孵化网络启动仪式。据悉,全球绿色技术孵化网络致力于构建全球绿色产业生态系统,协助绿色创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会上,一批国际国内创新合作成果签约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黑马数字孪生孵化器与通州区进行落地签约,水木医疗七星孵化器与经开区进行落地签约,北京飞镖国际创新平台与美国瑞孚迪(Revvity)、美国英密磊(Emulate)合作签约。与会嘉宾百舸争流显英豪创业孵化百花齐放展新姿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孵化体系建设处王德花处长、英国伦敦的P4精准医疗加速器联合创始人内森·麦克纳利(Nathan
4月30日 下午 6:46
其他

“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2024中关村论坛“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举办

“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是2023年中国政府在面向全球发布的《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当中发出的呼吁。4月29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表示,自《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发布以来,中国为促进形成更加紧密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论坛以“推动开放创新,共促合作共赢”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加强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共建全球创新网络,探索互利共赢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等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在论坛的开幕致辞中,陈家昌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针对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陈家昌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扩大开放合作,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二是促进共赢发展,共同应对全球重大科技挑战;三是加强协同治理,有效推动新兴技术在全球层面发展;四是深化人文交流,不断增进全球青年学者互学互鉴。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崔述强表示,北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理念,推动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健全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北京实践。论坛上,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孙键表示,中国愿与各方继续共同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落实,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培育创新增长动力,共同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国际合作对于具体技术领域的推动作用也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孙以泽回顾了纺织技术在国际交流当中的历史演进,说明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攻坚行业技术瓶颈,坚持创新研发,拓展和深化国际合作网络,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要民生领域需求。”孙以泽说。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发言人分享了各自领域内的国际合作经验。泰国国家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部科学研究创新组织国际事务负责人奥拉卡诺克·潘拉克萨分享了“从东盟到亚太再到联合国”的合作经验。史太白基金会前主席,荣誉主席约翰·吕恩介绍了基金会的工作。他表示,史太白基金会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致力于为政府搭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助力中国国际创新生态的建设,做好国际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工作。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是发挥青年科学家对科技外交的促进作用,推动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论坛的青年科学家创新对话环节,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圆桌对话。第一场圆桌对话议题为“促进科学向善,助力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科技外交专家委员会主任靳晓明主持,中国-巴基斯坦健康走廊项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默罕默德·沙巴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保罗·拉米(马来西亚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教授瓦利德·福阿德·默罕默德·吉丹(埃及籍),中法低温计量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高波,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讲师王冬等青年学者参与对话,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对国际科技合作如何促进人类福祉进行了交流。第二场圆桌对话议题为“秉承开放科学精神,共建国际科技合作良好生态”,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主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哈文(厄瓜多尔籍),蒙古国畜牧科学院肉品分析实验室主任丹曾奥苏尔·宾巴赛罕,埃塞俄比亚阿达玛科技大学副教授德列杰·特克鲁·阿塞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元明,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岑浩璋等学者参与对话,从各自视角就如何加强全球创新治理,营造更加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生态提出了建议。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由科技部主办,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巴林、马来西亚、韩国、芬兰、柬埔寨、西班牙、白俄罗斯、新西兰、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法国等10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青年科学家代表,以及外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部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我驻外使领馆及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代表200余人参会。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6:46
其他

共议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有益的交流平台

4月26日下午,2024中关村论坛“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与会嘉宾分享了关于科技期刊在推动科研合作和提升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方面的见解,探讨人工智能在期刊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与学术出版界专业人士参与,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有益的交流平台。“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爱思唯尔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这也是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科技期刊的主题平行论坛,旨在汇聚智慧、激荡思想,共议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共议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发展之道。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致辞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论坛上发表致辞,强调了高质量科技期刊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在致辞中表示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品牌,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墨泰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研究没有国界,英国和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科技期刊合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期待未来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一步交流科技期刊发展之道。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一级巡视员侯云主持论坛的致辞环节。王博教授、李稻葵教授、黄薇教授、Richard
4月30日 下午 4:56
其他

深化中国与新加坡的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双方企业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新加坡科创生态论坛举办。论坛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DayDayUp国际创新加速器共同主办,中新两国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会。新加坡科创生态论坛是在中关村论坛与新加坡科技创新周SWITCH互设专场的机制下开展的交流活动。论坛聚焦中新两国创新交流、硬科技创新、企业国际化发展等前瞻话题,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新加坡的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双方企业在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和新加坡的科技创新合作前景广阔,通过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双方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日趋活跃,希望双方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主旨演讲环节,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初创生态系统司司长严欣怡、IPI
4月30日 下午 4:56
其他

新华社 | 同世界一道瞰未来——写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闭幕之际

持续5天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于4月29日落下帷幕。连日来,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顶尖专家、上千名演讲嘉宾,参与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128场活动,围绕全球重大科技方向,开展深入交流,凝聚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于英杰在29日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介绍,论坛年会期间发布了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榜单指数倡议等近100项成果,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673.17亿元。为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授牌,支持外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展。中关村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继25日开幕式发布十大重大科技成果后,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又有一批前沿科技集中向全球发布。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出束,用“最亮”的光看“最小”的世界;发现自旋超固态及其巨磁卡效应,逼近绝对零度;相位同步可重构莫尔纳米激光器,让激光步调一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各创新主体“亮家底”,用一系列最新成果折射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面向新理论、勇闯新领域、探索新质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前沿硬科技,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具前瞻性、根本性、基础性的科技难题正成为创业主体的主标靶。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正如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平行论坛中境外嘉宾占比近50%;前沿大赛向境外74个国家和地区征集1280个项目,占比超40%;450余位外宾参加开幕式及全体会议,占比近一半,创历年新高,其中300余位嘉宾为参加论坛年会专程入境。“中关村论坛年会让各个领域的专家聚在了一起。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携手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共同面对的问题。”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说。比起“小院高墙”,中国选择携手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世界科学院院长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致辞时表示,这里为世界各国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平台。在“全球买,全球卖”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中英、中意、中德、中芬、中日、中韩等多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专场对接会陆续开展,吸引18家国际组织参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工程研究所、巴登符腾堡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等众多国际机构首次参与。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正式发布,提出“2027年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极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北京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创新赋能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全球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推动科研设施平台向国际开放,为全球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本次论坛年会为国际科学合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我们得以利用全球的科学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12:01
其他

北京日报 | 中关村论坛年会彰显北京科创枢纽强大引力

中关村论坛聚焦全球关切,透视创新前沿。过去5天,全球科技创新“最强大脑”齐聚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共谋合作发展。作为我国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大舞台,彰显北京科技创新枢纽的强大引力。◆◆“华山论剑”触摸未来前沿◆◆“大家好!我叫巴里·马歇尔,是澳大利亚的临床医学教授。因为发现了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在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流利的中文开场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近年来,疫情、气候变化等因素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严峻挑战,巴里·马歇尔和一众海内外同行同场对话,探讨如何用创新思维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新动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科技创新的接力棒,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不断探索充满魅力的科技前沿,为推动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在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向青年人才发出寄语,埋下热爱科学的一颗颗种子。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保罗·达里奥分享如何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两位图灵奖获得者共议人工智能发展前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分享“好奇驱动的研究”……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与创新前沿,数百名全球顶尖科学家脑力激荡,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人士华山论剑。这也是一场惊喜不断、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生动实践的科技秀场。“目前正在进行的多个项目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们相信,中国人能够做出全球第一的创新药。”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CEO邓天敬说,其团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靶向药物,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与炎明生物的成果一道,解密大脑图像的新一代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打造量子计算机内核的超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等一批世界级成果密集“首秀”。◆◆“中国舞台”寻觅时代机遇◆◆“技术像水果一样,有保鲜的时间性,搁置太久就没有任何价值可以公开了。”在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上,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一个形象的比喻,令在场听众兴致盎然。除了思想碰撞与脑力激荡,中关村论坛已成为促成各领域创新合作、为创新企业带来商机的绝佳舞台。“三年前我们在中关村论坛首发超低时延DPU芯片,如今,这一产品已经助力多家证券机构完成核心交易链路的国产化改造和优化。”中科驭数品牌公关事务部总经理罗梅说,连续四年参与中关村论坛的他们又来“交作业”了,今年团队自研的最新第三代DPU芯片K2-PRO又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关村论坛2024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我们已经把中关村论坛当成了发布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罗梅感叹。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主席哈姆丹·杜勒特意远渡重洋飞来北京,参加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并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达成了共建中阿氢能产业创新合作平台的合作。短短三天的北京行程,他意犹未尽:“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非常期待再次参加中关村论坛。”◆◆织就全球科创“朋友圈”◆◆“中关村,一定会变成世界的中关村。”“全世界看中关村,就应该像全世界看硅谷一样。”在历届中关村论坛现场,这样的期盼声频频响起。行之所向,必有回响。一年前的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德国史太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史太白中国总部和国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京落地。今年2月,德国史太白的全资子公司——斯泰恩拜斯可持续技术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落户北京经开区。“中国市场非常值得投资,我们期待能和北京的企业达成合作。”史太白基金会名誉主席约翰·吕恩说。史太白基金会是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也是欧洲最大的科创服务机构之一,已有近150年历史。美国、阿联酋、德国、英国、日本、韩国……论坛年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各领域嘉宾共享创新盛宴,从基础科研到技术创新,从产业投资到跨界联合,脑力激荡的愉悦与巨大的合作空间,令海内外宾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12:01
其他

科技日报 | 奏响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和声

4月29日,一场为期5天的科技盛宴在四海宾朋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建设美好世界的和声已奏响,开放合作之门向更多伙伴敞开。历经多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进一步彰显我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同其他国家共享创新发展成果,共建美好世界的信心和诚意。今年的论坛吸引超过200余家外国组织和机构共襄盛举,450余位外宾现场参加开幕式及全体会议,创历年新高。“最强大脑”纵论全球科创大势,各抒己见,凝聚共识。诺奖大师畅谈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启迪思路,眺望未来。国际的广泛参与,让中关村论坛这张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的“金名片”越擦越亮。创新成果“科技范”十足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站在服务台C位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柒”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不仅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较为自然,还能流利地回答各种与论坛举办相关的问询。各国嘉宾纷纷与“她”互动、合影。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新技术、新产品、新创意比比皆是。全球首例会“跑”的纯电驱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国内首个全自研视频大模型Vidu、拓展“心有灵犀”边界的“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科技范、未来感十足。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制造成本降低,应用范围扩大,为全球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安东尼·比斯利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3年。他由衷地感慨道:“中国科技发展太快了。去年我家装的太阳能电池就来自中国。”在卫生健康领域,中国研发速度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先进,有助于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推进临床开发。“中国的科技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德国拜耳集团副总裁、全球产品开发与流程优化负责人阿斯特丽德·舍勒尔说,“我们与中国的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已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今年还将在上海启动拜耳共创平台。”“投资北京”邀约向全球发出231个招商项目公开发布,涉及123个园区合作、64个楼宇合作、32个土地融资、12个企业融资,招商总额902.21亿元……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2024年“投资北京”大会向全球发出邀约。“投资北京、赢得未来”,鲜明的主题引来国内外投资贸易机构、国际商协会高层代表,世界500强、产业龙头企业、央企国企、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机构高层代表参会。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瑞介绍,通过企业分享、政策和区域推介、咨询洽谈等形式,大会向企业家们集中展示了北京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在京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橄榄枝抛出后,签约项目不断增加。据统计,论坛年会期间,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到637.17亿元。此外,论坛期间还发布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榜单倡议等近100项,支持外地企业在京落地生根。“全球买、全球卖”集中开市除了投资洽谈,“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也在中关村集中开市。在2024年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现场,中英、中意、中德、中芬、中日、中韩等多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专场对接会陆续上演。18家国际组织纷纷参与交易,其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工程研究所、巴登符腾堡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处、贝尔加莫大学、意中基金会等机构是首次参与。“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巨大市场。北京有着成熟良好的创新生态,已成为国际重要的创新城市。”德国史太白基金会荣誉主席约翰·吕恩告诉记者,史太白是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科创服务机构之一。史太白基金会将依托自身创新网络资源,在北京建立中国总部和国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助力数字医疗、绿色能源等领域人才培养和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上,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资本、市场三类要素的11个项目集中签约。与企业成功牵手的北京理工大学“卫星导航信号接收自适应天线阵技术和GNSS卫星导航接收机技术”等项目,将加速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自2020年设立以来,发挥“磁场”作用,释放“辐射”效应,向市场推介2.3万个创新项目,推动北京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版权声明
4月30日 下午 12:01
其他

揭秘!这些重大成果,将改变你我的生活

今天,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发布活动举行。现场发布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4大类重大成果,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超大规模集成的光量子芯片、新一代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等近20项重大成果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感悟和寄语。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地球科学研究趋势(2014-2023)》、《2023技术聚焦》等报告成果。0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大科技成果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发布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已经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涌现出一批国际先进的原创成果。正在加快建设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其二级加速器——增强器,已经建设完成、成功出束,距离发出“最亮的光”越来越近。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成功研制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解析航天员皮肤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等信息,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手段。如何不用氦元素实现极低温制冷,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依托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首次在实际材料中发现自旋超固态,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原理极低温磁制冷工质,为解决人类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极低温制冷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方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反演地球的过去,观察地球的现在,预测地球的未来,为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提供决策依据。自主创新策源地,向上不止,追光不息。重大科技成果二:让激光步调一致——相位同步可重构莫尔纳米激光器发布单位:北京大学纳米尺度的激光器是未来光电集成芯片的核心器件,对发展低能耗和高算力的信息科学技术至关重要。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提出了结合莫尔条纹和纳米激光技术的莫尔纳米激光器,实现了纳米激光器的相干可重构功能,为探索更小、更智能、更强大的激光光源开辟了路径。重大科技成果三: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存算一体智能芯片发布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AI模型所需要的算力每100天就要翻一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传统的数据计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更高智能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清华团队研制的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支持高效片上学习的存算一体芯片,全面突破了传统架构下的能效瓶颈,在人工智能运算场景下,简化的系统架构不仅助力运行效率提升,更让功耗大幅下降。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新时代,为高算力芯片发展提供新路径。重大科技成果四:改写基因密码——新型蛋白聚类方法实现碱基编辑技术创新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碱基编辑被视作下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相较于现有其他基因编辑技术,它更为精确,可以对DNA或RNA上的特定碱基对进行编辑修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首创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基于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突破了碱基编辑工具酶来源受限的卡点问题,开发了碱基编辑器CyDENT,其成果将对农业育种、精准医疗领域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重大科技成果五:探索发育奥秘——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发布单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嵌合体实验是评估胚胎干细胞发育潜能的金标准。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证明了灵长类的胚胎干细胞可以高效生成嵌合体,在灵长类干细胞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工作也为遗传修饰模型猴的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02面向经济主战场重大科技成果一:探索太空的绿色使者——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发布单位: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7月,朱雀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它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蓝箭航天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全球首款连续、稳定发射成功入轨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代表着我国已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开启国内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制新征程。重大科技成果二:万米已达
4月29日 下午 11:18
其他

王志珍:释放科技创新“她力量”

来自中国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女科技工作者规模总量超过4500万人,较2011年增长了80%,占全国科技工作者比例超过40%。尽管这些年女科技工作者数量出现明显递增,但在科技界还是会听到女性不如男性的偏见,甚至引发部分女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和能力存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在科研岗位工作了60年,她一直坚信:“男人能干的事情女人都能干!”4月27日,王志珍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的心得体会,希望帮助释放科技创新“她力量”。成长为优秀的女科学家
4月29日 下午 5:30
其他

科学因女性而美丽

世界因科学而精彩,科学因女性而美丽。4月27日,以“激发她活力,创造新动能”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科技女性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女性需要在同等条件下受到平等对待、科技女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科学因女性而美丽等围绕科技女性创新的声音引发共鸣。目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大约有4000万,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的45%左右,科技发展的征途中,女性科技工作者以独特的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关键变量。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建立一个体系
4月29日 下午 5:30
其他

数字化应用要落到“实”处

本文由“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编辑,资料来源北京商报。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往期
4月29日 下午 4:06
其他

深度学习技术突破将推动AI产业发展

4月28日,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的“数字化促进大型企业创新——AI赋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一批AI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多位国内外专家就“AI促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事民表示,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推动AI产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如今,AI大模型已渐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不少人利用大模型处理日常工作任务。论坛中,4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发布,将人们对AI大模型的想象继续拓宽。专注于AI大模型领域的上市公司第四范式在会上发布其新产品——先知AIOS
4月29日 下午 4:06
其他

被人工智能改变的医疗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而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所之一。4月28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塑医疗:医学中的创新人工智能转型”平行论坛举行。与会嘉宾认为,AI赋能临床研究、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疾病预防、医疗诊断以及治疗水平,但如何通过AI算法去满足临床需求,包括使用标准、隐私权以及透明度仍需探索。北京医疗AI注册产品数量全国居首“18家企业获批了27个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场景的三类注册证,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4%”,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邓平基在“重塑医疗:医学中的创新人工智能转型”平行论坛上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当前,北京市的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和注册产品的数量均位于全国首位。据邓平基介绍,众多的医疗机构、医师科学家深度地参与了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应用涉及到了医疗辅助决策、健康管理、患者的智慧服务、医疗机器人、医院管理、精准医疗等不同领域和方面,尤其在医学影像、医学文书、音视频的分析和应用,多组学数据分析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邓平基表示,在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了自主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征,正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所之一,AI赋能临床研究、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的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疾病预防、医疗诊断以及治疗水平,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能够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潜力无限。北京市卫健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研究制定符合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政策的保障,强化治理,能够更好地推动医学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首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产业发展。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人工智能在医学医疗行业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赛诺菲转化医学中国负责人唐蕾博士分享了公司如何使用AI来改善小分子药物探索质量和速度的实践。众所周知,药物研发从药物靶点确定、先导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再到临床试验、注册上市,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唐蕾介绍称,一般来说,开发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以及大量的经费。公开数据显示,制药公司为这一过程平均需要花费26亿美元。赛诺菲正试图通过部署数字化的技术,借助AI能力来增强研发生产力。该公司在转化医学、临床研究以及监管和患者安全阶段均运用到了数字化和AI技术手段。在小分子药物探索方面,科学家们开发了靶向免疫引擎TIE,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包括深度挖掘各个来源的数据,甚至包括竞争药物的数据。公司对溃疡性的结肠炎进行研究,这一算法已被用于超过50个靶点的预测,且不到12个月就生成了超过50个靶点的假设,其中有7个创新靶点被推进到了研究管线中,这是仅2023年一年就取得的成绩。唐蕾认为,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提升研究效率。目前超八成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和探索研究都用上了AI模型,大大地加速了研究速度,若能很快地把它们带入临床研究阶段,就能更快地造福于患者。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教授表示,AI在更多场景的应用,打破了地理限制,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普惠每一个角落,缩短了新药的研发周期,降低了成本。快速获得医学影像诊断结果GE医疗中国首席数字官黄峰在圆桌分享环节提到了AI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AI在医疗领域的首个成功创新应用就在影像学领域。据黄峰介绍,行业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探索影像的精准性。但是,AI出现之后,就可以又快又准地获得诊断结果。黄峰认为,中国有非常好的生态系统以及众多优秀的AI初创企业,GE医疗也与这些企业就一些产品进行了具体的合作,这些产品研发于中国,并在全球加以采用。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全球48%的患者可以接受AI,而在中国,这个接受度超过了70%。面向未来,GE医疗也在尝试大型的语言模型,和工程师一起来帮助客户。不过,黄峰也提到,由于医学领域非常复杂,且严肃领域有严格的规范要遵守,即便有这么多的模型,光靠客户本身也很难快速地了解各种各样的AI应用,工程师的了解也有局限性,因此两相结合,就能够让大模型学习曲线快速地成长,快速地上升。克拉利特研究所AI医学主任、本·古里安大学副教授Noa
4月29日 下午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