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需要一个诺斯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10-27


有人说,关心政治不能当饭吃。但也有人说,“我关心政治,是为了我的孩子将来拥有关心数学、文学、艺术的自由和权利”。就当下而言,关心政治,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对现实中国有什么评判,对理想中国有什么期待。

关于现实中国,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

●短期看,近三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从最初的中美贸易战到关乎主权的香港、台湾问题,有人说,中国的外部环境处于三十年来最糟糕的时候;而疫情三年以来,无论宏观经济数据,还是对待经济、投资的态度,以及围绕“疫情”相关政策引发的争议和舆情,“润”成了当下的流行词,不能不引人深思。

●中期看,1949年以来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本来就明显地呈现出分别由政治和经济主导的前后三十年两个阶段,即便改革开放四十年,按照开放程度,也可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所以,出现挫折或者反复,完全正常。

●长期看,对于一个有着2000多年帝制传统的超大规模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中国不仅始终受制于外部的大环境,更受制于丰厚却又和现代文明冲突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任何时候出现现代化转型的停滞都很正常。


与之相应,对理想中国的期待,大致也可分为三种:

●悲观的。这又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无法理解人类文明都已进入信息时代,怎么可能还会出现近些年诸多荒诞怪相,比如,每次公共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那些反智、反社会的言论,比如,为何会出现那么多以“正义”为名,恣意剥夺人们出行、就医、工作的自由与权利,甚至因为极端的政策而导致更多次生灾害。另一类是在洞悉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并且看到技术进步更有利于限制个体自由的现实后,对未来更加悲观。

●乐观的,认为虽然中国历史文化基因中,有着强大的抵消现代化的因子,但两百年来,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历史大势,长期看是不可逆的,更何况技术进步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才是主流,而技术是不可逆的。

●不悲不喜的。认为决定国家兴衰的变量太多,所谓的趋势、规律,都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理想中国”可以畅想,但不必强求。

总之,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关心政治的了,无论分析评判现实中国,还是畅谈阔论理想中国,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方法论,然而,唯独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怎样搭建那座从现实中国通往理想中国的桥?更悲哀的时,如果问及这一问题,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往往是:“我只是发表看法,具体的操作,那是政治家、知识分子的事”,更简单粗暴的答案则是“需要再出个一代雄主。”而这些,才是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波折的根本原因。

因此,比是否关心政治更重要的,是如何关心政治?比评判现实,畅想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躬身入局,找到一个能真正理解如何从现实到达理想的桥梁。诺奖得主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无疑是搭建这座桥绕不过的一个选项。


理解一个国家的现实,莫过于三个要素——经济、制度、思想。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亦是同理。然而问题是,我们往往对这三者理解的十分割裂,看不到三者之间的联系,或是只谈抽象的概念,抓不住三者从理论到现实的核心症结。

而诺斯通过制度变迁理论抓住了经济、制度与思想的三大核心问题——经济密码、国家悖论与思想内核,更将三者融为一体: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究竟取决于什么?如何通过制度让国家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而非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如何跳出一个国家固有文化思想对经济与制度土壤的影响与限制?

今天分析相关问题必不可少的“路径依赖理论”“国家理论”“搭便车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概念、范式无不来源于他。中国经济学天花板的周其仁、张五常、吴敬琏、张维迎、韦森等知名经济学家,皆深受他的影响;华人世界“离诺奖最近的经济学家”杨小凯的“后发劣势”理论,亦从他那儿得到了启发和借鉴。

正如一位学者所评价的:“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我们需要一个诺斯”。但遗憾的是,尽管诺斯有如此重要的理论贡献,然而他的影响力在中国仅限于学界,很少有人能认识到他的价值。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诺思作品集”(含独家书),是我们从市面上的诺斯作品中选出最值得收藏阅读的版本,五本书既有对欧美兴起与制度变迁的研究,更有上升到文明高度,对现代秩序的思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含独家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