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13人被撤销本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丨时政周报
豆瓣9.7!鲁迅赞叹不已、余华为它失眠,看完后劲太大···
“湿冷魔法”攻击!鸟家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软壳裤帮你抵挡
故宫蛇年限定款藏书票,错过再等12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12月18日
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3年1月1日
2023年1月1日
2023年1月2日
2023年1月2日
2023年1月3日
2023年1月3日
2023年1月4日
2023年1月4日
2023年1月5日
2023年1月5日
2023年1月6日
2023年1月7日
2023年1月7日
2023年1月8日
2023年1月9日
查看原文
其他
良知、逻辑、常识:一场愈演愈烈的战争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12-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说
Author 先知书店
▲在世贸中心原址上建造的911纪念碑
良知、逻辑、常识
一场愈演愈烈的战争
文:
先知老郭
编:
少年X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双塔遭到恐怖袭击,倒塌中几千人遇难。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一群人的欢呼。
此后,每逢“9.11纪念日”,也总有类似于“祝贺美国被炸XX周年!”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为他人的死亡欢呼,本该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为何却能屡屡成为一类社会现象,甚至逐渐变成一种“正常现象”?
因为,仇恨、幸灾乐祸等等情绪,总是与良知、逻辑、常识高度相关,而这三者在当下的社会极其匮乏。
以俄乌战争、“唐山事件”、安倍遇刺为例,这三件事,最为典型的反映了当下社会有良知、有逻辑、有常识的人,是何其的稀缺。
◎俄乌战争:缺乏常识的人,分不清谁善谁恶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以来,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网络上挺俄的,依旧大有人在。
至于理由,则出于所谓“地缘政治考量”。他们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唇亡齿寒”,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更是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一血债的无视。
但事实上,只要稍微具备一点近代史的常识就会明白,就会明白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同样有这样的“历史包袱”。
国家之间关系既有现实,更关乎理想,而“丛林法则”的滤镜,只会加剧现代文明的裂缝,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世界由“拳头硬的人说了算”, 因此,“落后了,挨打也活该;强大了,打人也天经地义”。
只要读过《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就应该知道,国际政治秩序最终服务于全人类对于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的追求。因此,很多看似短期的利益,实则动摇的是全人类的文明根基。
◎“唐山事件”:良知的匮乏,制造了缺少同理心的看客
前段时间的“唐山事件”,除了是浅层的性骚扰、涉黑事件以外,还是一个深层的社会治理难题,其中最难“治理”的,是看客们对于他人苦难的无动于衷,甚至落井下石。
尽管没人会当面承认“受害者有罪”,但类似“半夜还在外面喝酒的能是什么好人?不值得同情”这样的话,屡屡获得高赞时,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良知的匮乏是个普遍社会问题。
何谓良知?何怀宏在《良心论》中说:良知,即“一个人设身处地感觉到他人的痛苦”——可见,它与同理心高度相关。
回望过去,面对“9.11”,一个正常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假如自己也在被撞的大楼里,会是怎样的绝望?假如有亲人在灾难中丧生,自己会是怎样的痛苦?
然而同理心的缺乏,不仅制造了一批对受害者“落井下石”的看客,甚至还会导致人们歌颂制造苦难的土壤。
◎安倍遇刺:不讲逻辑的人,往往只讲立场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很难想象一位70岁老人的遇刺,竟然会成为另外一个国家各大商家纷纷“打折酬宾”、朋友圈满屏刷“加菜庆祝”的理由。
尽管这位老人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而日本过去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在这两者之间直接画等号,却充斥着各种逻辑混乱:
1.
将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等同于现在的日本,又等同于安倍政府,再等同于安倍个人,这中间每转换一次逻辑,就离事实越远。
2.
将仇恨情绪,等同于爱国。但事实上,爱国首先要拥抱普世文明,即便不为他人的死亡感到悲伤,也绝不欢呼;其次,爱国要看结果。对安倍的幸灾乐祸,事实上既伤害中日关系,又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实质上的“害国”。
3.
一边无视近四十年来,日本对中国在基础建设、经济支持、灾难援助上的极大帮助,一边放大安倍的某些言论,这是典型的双标。
不讲逻辑的结果,一定是只讲立场,因此在讨论相关问题时,往往容不得一丝半点的中立,不是“友军”,便是“卖国贼”。
殷海光先生在《逻辑新引》说:“成见是一种最足以妨害正确思维的心理情形。”说白了,一旦立场先行,就会丧失思考能力。
一个社会如果普遍缺乏逻辑,则必然是遍地的“二极管思维”,一切都被划分为黑白两面,久而久之,极端情绪、反智言论,也将成为“日常语言”。
▌捍卫良知、逻辑、常识,需要警惕群体癫狂,重建相关认知
以上三类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全都是集体的行动。统一的动作、相似的话语、狂热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群体性狂热”。
庞勒早在《乌合之众》中预言:“个人进入群体之后,便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尤其是对于个人的逻辑、常识、良知来说,“群体性狂热”更是大敌:
·
追随群体的情绪和立场,是换取归属感、力量感的最快方式,因此在群体行动中,理性、逻辑往往是最先被抛弃的;
·
进入群体后,个人的道德标准,将迅速向群体的最低底线看齐。因为,越多的人做坏事,坏事看起就越正常,个人良知正是因此迅速消减;
·
常识本身就建立在普遍的良知、共通的逻辑基础上,这两者一旦“走形”,普遍常识也就被小群体的“共识”取而代之。
这就是为什么正常人一旦进入某个狂热的群体,立马就会和群体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当某种群体行为——比如“庆祝9.11事件”,年复一年地出现在公共舆论中,以致于成了一种“日常”时,很多人会因此逐渐丧警惕,对此感到“习以为常”——这往往是逻辑败坏、良知消减、常识扭曲的开始。
捍卫逻辑、良知、常识,首先要与群体性狂热划清界限,但是在一个癫狂日益常态化的今天,更重要的是,与某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认知划清界限,通过不断校正有关的概念,为逻辑、良知、常识正本清源。
◎重新理解良知: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义务,而非精英的道德
一个非常荒诞的事实是,没有良知的人,反而最爱强调道德,比如“唐山事件”中,他们高扬的是“女德”,认为正常女性不会那么晚出门,更不会去吃大排档;在俄乌战争、“安倍事件”中,他们高举的旗帜是“爱国”——挺俄是爱国,为安倍的遇刺欢呼更是爱国,而反对他们的人,往往“良心坏透了”。
正因为善于用“良知”、“道德”包装自己、攻击他人,他们的话语非常有迷惑性,久而久之,会让人把唱高调等于有良知、有道德。
比如,只有懂得“民族大义”,才叫道德;或者用圣贤、道德楷模的准则,来衡量普通人,从而得出“你没良知”的结论。
针对这种愈演愈烈的情况,著名学者何怀宏在他的伦理学名著《良心论》中提出了“底线伦理”的概念。
他认为,比起唱高调,或强调少数精英的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普通人都能接受的道德底线,这种底线,比任何高调的个人境界、道德情操都更重要,因为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和进步程度。
在《良心论》中,他深刻考察了各个时代有关良心的定义,最终发现,道德只有回归日常生活,才有可能普及全社会。因此,他将道德定义为:“作为一个社会的合格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基本义务”、“履行了基本义务不必给予很高的赞美,而不履行基本的义务却要给予很严厉的谴责。”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义务,认清这是实践现代文明最可行的道路时,大唱高调的道德绑架,才会失去破坏力,群体性的癫狂,也才可能失去其基础——而何怀宏的《良心论》,为此开辟了一条人人可行的、捍卫良知、重建社会道德底线的道路。
◎重新理解逻辑:一种需要后天训练的能力
在无论是“安倍遇刺”,还是“唐山事件”,第一时间加罪于受害者的那些人,往往不问事实,只问立场;不辨是非,只辨亲疏和远近,他们被易中天先生形象地概括为:“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把水搅混的“乌贼”;逮谁咬谁的“疯狗”;随大流,跟风起哄的“蝗虫”......
这样的人之所以横行网络,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历来不重视怀疑精神和逻辑训练,反而强调情感上的驯从,以及“随大流,不挨揍”式的明哲保身。
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海光先生有感于此,在金陵大学(南大前身),以及台湾大学教书期间,将培养学生的“有逻辑的怀疑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后来蜚声海内外的李敖、柏杨、龙应台、司马文武都受到他的深刻影响。
晚年,他将在课堂经过千锤百炼的逻辑学课程,写成了一本《逻辑新引》,至今仍被公认是最适合中国人的逻辑学入门读物。
在这本书中,他针对中国人最常犯的逻辑谬误:立场先行、诉诸群体、非黑即白、诉诸权威等等,一一给出了破解之道。
更重要的是,殷海光先生认识到,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和说教,本身是独立思考的一大阻碍,因而这本书不搞“一言堂”,不是枯燥的逻辑学课程,而是回归日常生活,通过有趣的对话,完成逻辑上的引导、训练。
逻辑,是一个人保持独立思考的基本工具。一个懂得运用逻辑的人,不仅能够在群体性失智中保持清醒,更能戳穿一切谎言。正如林毓生所说:“(逻辑学)使头脑不受专制散布的愚昧与虚伪所蒙骗。”
◎重新理解政治常识:国际政治的五个终极目标
尽管在“9.11事件”中支持恐怖袭击,几乎已经等同于反人类的立场,但那些在微博上年复一年高声庆祝的人,往往却有一整套说辞,其中最让他们理直气壮的,是一整套关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想象:
比如“美帝国主义在全球拉帮结派,亡我之心不死”、“资本主义阵营围剿中国,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等等。
暂且不论能否把美国政府,等同于“9.11事件”中遇难的普通民众,仅就“拉帮结派”、“围剿”、“和平演变”而言,就完全不符合国际政治常识。
王缉思在《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中指出,人类存在五个共通的终极追求: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
这五种目标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种政体和制度下都从未改变,到了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常识。
以这五个常识,反观现今网络舆论中的种种政治阴谋论,很多观点也就不攻自破。
比如,对于财富的渴望,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也是国际政治的目标,而在高度分工协作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通过贸易合作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政治斗争的收益。即便有摩擦,也一定会算经济账,避免扩大冲突,所谓“拉帮结派”,“亡我之心”的论调,十分荒诞。
再比如,公正、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因此,从政府分配下官员的中饱私囊,走向市场分配下的人人机会均等,从自由随时可以被权力剥夺,到把权力关进笼子,是大势所趋,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和平演变”,有何不可?
可惜的是,在今天,相关的常识,在舆论中依旧很稀缺,逻辑混乱、良知的底线一降再降,更是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
捍卫逻辑、良知、常识,不仅要抵御群体性癫狂,更要通过理性,深刻认识有关概念,警惕“日常环境”的侵蚀。
为此,先知书店在逻辑、良知、常识三个领域,分别选取了三本最有针对性的书: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的伦理学名著《良心论》、台湾自由主义大师殷海光为国人特别撰写的《逻辑新引》,以及“世界政治”研究第一人王缉思的《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组成“捍卫良知、逻辑、常识三书”,为少数有理想、有追求者,在这个时代生活,提供三道坚固的认知防线。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