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在世界屋脊的藏南:信息迷雾背后的真相
人这一辈子有规矩活着,比没规矩踏实。——凤格格(电影《进京城》女主角)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炁子在上一篇原创文章《藏南,藏南,我被困在了藏南》里讲,在中米世纪大博弈的时代环境下,印度时不时地就中印话题闹出点动静、放出点狠话。
话音未落,印度又闹出动静了。
有报道说,11月11日,在中国的辛亥革命纪念日,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声称,“现在印度最大的敌人是中国,而不是巴基斯坦”。
从1962年中印那场短暂的交战之后,印度就像被打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被暴揍留下后遗症。尽管中国压根儿就不理它,它也时不时神经质地放一通“嘴炮”。可是,它不自己清醒过来,还能指望谁来替它做心理建设?
国家不理它,国人却很喜欢印度,叫印度人“阿三”,把它当成一个共享的减压阀。
每当印度人放“嘴炮”闹动静,借用一句鲁迅小说的经典,“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次印度高官刚瞪着牛大的眼放完“嘴炮”,流量自媒体马上又来了一波对印度的嘲弄。
刚看到一个公号形容印度,“说最狠的话,遭最毒的打。”
公号又形容对“阿三”的“嘴炮”,中国只能置之不理,因为不管你怎么回应,疯疯癫癫的“阿三”都会兴奋。比如这次,“如果中国说印度是中国的最大敌人,印度就会哭天抢地,说中国要侵略它;如果中国说从来不将印度视为对手,印度也会哭天抢地,说中国看不起它。”
呵呵,只是转述,不予置评,让大家都快活一下吧。
不过,每次看到国人拿“阿三”取乐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同样是印度人,为什么在米国的表现那么不同呢?炁子暂无条件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从科学思维的视野,我们缺乏对客体变量印度的换位认知。也欢迎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有兴趣的君子,长按文末二维码加入炁子QQ群来指教。
这一篇,我们接着说藏南的事。
在上文讲过,炁子写这个系列的初心,是分析1962年毛教员和他的团队,决策“打印”的思维逻辑。正好碰到一个流量自媒体对藏南问题自相矛盾的高论,于是就以分析国家当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为重点展开。
按模型套路,我们先要弄明白藏南的空间属性。
藏南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究竟是穷山恶水,还是风水宝地?
很多年前,炁子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会议开得紧张,但会后的餐叙很放松。不知话头怎么谈到西藏了,一位学者语出惊人,说藏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是其根本的生存之道。他微醺地环视一圈,设问“要是在雪线以下”,会是个什么状态?
酒后之言,炁子这里未原话呈现,大意是这样。
但“生存于雪线以上”的说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我还没去过西藏。后来去了一次,唯一的一次。在拉萨,发烧,吸氧,被折磨得够呛。以后就再也不做去西藏想了。
对于1962年退出藏南,很多君子一直耿耿于怀。他们想像中的藏南,叫“西藏的江南”,是青藏高原的一块沃土,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森林密布。这么肥美的一块地方,放弃了太可惜。
真实情况究竟怎么样?
别想像了,先实打实上地图吧。
而且,藏南位于世界屋脊,平面地图不够直观,得看立体地图。
书房里长期挂着一张中国地形图,正好派上用场。
从地理上,藏南与青藏高原是分裂的。看图,藏南的位置,炁子用黄色圈出来的那一块,与拉萨与西藏的主体,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的世界屋脊。
攀登喜马拉雅山,可以从北坡、南坡两个选项。北坡在西藏主体,从拉萨出发,地势平缓,易于攀登。南坡在挨着藏南的尼泊尔,山势陡峻,不好攀爬。
人类多的是喜欢挑战极限的,尼泊尔就成了很多人从南坡攀登世界屋脊的乐园。
尼泊尔国土东西走向、近长方形,紧贴着喜山南坡。海拔高度从世界屋脊急剧递降到谷地平原,落差超过8000米。什么概念呢?就像“壁挂公路”一样,尼泊尔就是一个“壁挂国家”,挂在世界屋脊的南坡。
挨着尼泊尔、不丹的藏南,地势落差一样惊人。藏南的墨脱县,由我国实控。以墨脱为例,县域内海拔高度从7787米急降到200米。所以,藏南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屋脊“壁挂地区”。从立体地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见。
“壁挂地区”意味着什么?
1950年8月,墨脱发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地震,引发了无数处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脱大地面目全非。怎么个面目全非,这里引用一个专业统计数据:平均每1平方米的面积,就有 1.1平方米的物质参与了滑移。别急着滑过去,停下来,慢慢想像下——大地就像被彻底揉变形的面团,还扑簌簌掉落无数的渣。
挨着藏南的尼泊尔,2015年4月25也发生大地震,震后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265次。
为什么藏南、尼泊尔那么多的地震?从地质专业的视野,这一地区位于地球岩石圈两大板块的碰撞带上,一个亚欧板块,一个印度洋板块。
想一想,你脚下的山川大地,动不动就被揉得底朝天,你还能说它是风水宝地?
这还不算完,藏南还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很多人凭空想像,水多好啊,森林茂密,水草肥美。其实在地势急速升降七八千米的地震带,“降雨量大”这个属性,是祸不是福。
仅举一个例子,交通。
很多人知道墨脱,是因为它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其实,早在国家教训印度之前的1961年,西藏军区就开始组织勘察修建公路,直到50多年之后的2013年,才修通通往墨脱的路。中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就有了“基建狂魔”的名号,50多年才让墨脱县通公路,你让国家情何以堪?
没办法,实在是筑路的自然条件太过恶劣。就像玩电子游戏,修墨脱的路,需要闯关打怪的地方太多,而且五花八门。
有人说,到过墨脱的人都是英雄,走过墨脱路,就是人生的财富。
为什么有这个说法?墨脱路沿途的风景,十里不同年、一日走四季,可以让你美到哭。但是,你也可能随机遭遇到强降雨、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经历冰坡、雪廊、冰湖、漫旱路、乱石路、寒带丛林路,穿越落石区、泥石流区,钻过10米宽的瀑布……
上一篇原创文章《藏南,藏南,我被困在了藏南》,讲到过“老西藏”阴法唐将军接受采访的事。就是在那次采访时,老将军对比了1962年队伍打下藏南、后来又撤出藏南前后的情况:
“从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向南麓一路追下去,上面是高寒地带,都穿棉衣,我们指挥部还烤火取暖。高山缺氧,越往下气温越高,在公路上追击敌人时,有的扔掉棉袄,只穿单衣。氧气充足了,呼吸也顺畅了,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被侵占的国土,心情欢快得不得了。部队后撤时,正好相反,步步往高处走,山的路是不好走的,越走越冷,氧气又慢慢稀薄了,呼吸又困难了。”
看明白了吗?七八千米的急速升降,就是这种感受。——这就是“挂壁地区”。
了解到这些表象背后的真实情况,你再来考虑这个问题:藏南是穷山恶水呢,还是风水宝地?
对藏南的自然空间属性,如果一定要感性概括的话,似乎可以这样说——“带着天使面具的魔鬼”。
应该有君子表示不服了:“西藏的江南”的美誉,会是空穴来风?
美誉怎么来的,我们暂不去考证,也难以考证,还是讲事实、数据。
我们来看藏南的经济属性。
藏南被印度霸占了大半,也有一部分在我们手里,上面一直说的墨脱县就是。讲经济,我们还是接着看墨脱县。
据截止2020年6月的资料,我国大陆地区共设有388个县级市。当年有一个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这个榜的入围门槛GDP,是549.30亿元。炁子看到头一年墨脱县的GDP数据,是6.86亿元,百强榜入围起点的零头都不到。
再看印度霸占的藏南地区,印方叫“阿鲁纳恰尔邦”。炁子找到了这个“邦”的官方网站,arunachalpradesh.gov.in,但是登录不了。
继续找,在“大英”百科全书(britannica)网站上,找到了该“邦”的一些情况。
这个百科全书,一直被奉为业界权威,“大英”也曾是印度的宗主国,除了政治立场偏向印度之外,事实性的描述,应该可以采信。
据这个信源的描述,该“邦”的人口密度,是印度各邦最低的。该“邦”一半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但仅有一丢丢的土地得到了开发,还是刀耕火种的状态。
信源对该“邦”的经济,概略讲了农林、资源、电力、制造、交通和电讯,总体印象,是相当原始和落后。
从以上藏南地区我方、印方的经济情况看,说藏南是西藏的“江南”,如果指森林覆盖率、降雨量、地理和生态面貌多样性,还沾些边。如果讲出产、将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不大靠谱。
要变成“江南”,得等我方收复之后,因地制宜开发了才可能。
以上,是炁子原创《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分析藏南问题相关的各个变量,以及各自对藏南问题的地缘政治、国家战略属性。请放心,炁子不会复制粘贴那些众所周知的情况,要讲的,一定是炁子做了功课的,你未曾听闻的。
最后提请各位留意,“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初步提名13位之后,又有反馈建议增加几位:李雪健、林栋甫、黎明、胡歌。是否妥当,欢迎更多读者参与。
投票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的投票功能区;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投票。
同时,欢迎读者关注漏掉的明星、普通人,让更多的道德模范曝光!欢迎提供相关的信息线索,最好同时提供可供采信的具体资料。
提供方式:关注了微信公号“炁(音qi)子”的读者,请直接到文末,长按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在其他平台上读到本文的读者,请先关注微信公号“炁子”,再进群。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