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南,藏南,我被困在了藏南

炁子 炁子 2023-11-23

“妈妈那时好孤单啊,现在有了我,就不孤单了。”——林青霞女儿

林青霞每次经过当年曾经独身住过的公寓,总会不由自主地张望。同车的女儿,就如是说。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炁子上一篇原创文章《“在逃兵马俑”的千变往事》,讲了从古书里走出来的君子演员富大龙的故事。如果喜欢富大龙,请到文末投上他一票——炁子提名了十三位演艺界的道德模范;如果不喜欢,也欢迎长按文末二维码加入QQ交流群,提名新的人选或发表高见。

 

这一篇,我们要转向藏南。

 

实际上,炁子最近被困在了藏南,长达两三个星期。

 

藏南的三分之二暂被印度占领,叫“阿鲁纳恰尔邦”。据实地去过藏南的网友说,这个“邦”不仅对中国人是禁区,即使印度人进去也要专门的通行证。


 

就算印度人开放禁区,疫情下印度遍地的火堆,也让人无法踏足。实地去不了,就从网上“天眼查”吧。没想到在网上,也被困在了信息的泥沼中。

 

在中米世纪大博弈的时代环境下,印度时不时地在中印边境闹出点动静。每次出动静,流量自媒体就蜂拥而上,大谈“打印”“双面打印”“3D打印”,听得你耳朵都起了茧子。

 

而且,流量自媒体总会津津乐道地回顾1962年印军被打得是如何狼狈,我军又为何主动回撤。流量自媒体几乎众口一词的说,1962年收复藏南后回撤,是因为粮草供应困难,守不住。

 

闹了几次动静后,炁子就关注起藏南和1962年自卫反击战,重点是想分析一下毛教员当年出手反击印度的决策逻辑。随缘阅听了大量的相关材料,主要是流量自媒体的文章,不知不觉中接受了“1962年收复藏南后回撤是因为粮草供应困难守不住”的观点。

 

但是,最近有一次,在阅听一篇号称“全网分析藏南问题最有深度”的自媒体雄文时,发现其观点不合逻辑,自相矛盾。

 

那篇自媒体雄文,一边讲藏南条件恶劣,我大军难保粮草,一边又说藏南是西藏最大的粮仓,为了节制西藏叛乱势力而故意不收回藏南。该文还称,西藏对于国家,最大的威胁不在藏南或者新德里,而在拉萨。

 

炁子当时有点懵。无论1950年的昌都战役,1958年的平叛,还是2008年的拉萨骚乱事件,藏族叛乱势力都是不堪一击。没有国境之外的策划运作,内部翻不出任何水花儿,不明白该君说拉萨是最大威胁的依据何在?而且,就因为这个,国家才故意把藏南丢给印度不要了?

 

且不说这个“拉萨威胁论”颇值怀疑,单讲藏南,究竟是穷山恶水呢、还是风水宝地呢?自媒体雄文两头都说了,不知哪个是真。

 

炁子之前对藏南了解并不多,知道康熙年间那里出了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六世达赖,知道1962年夺回来又弃守了,别的就没太多关注。听闻这篇雄文后,炁子决定花时间自行调研一下藏南问题。

 

但就被困住了。

 

为什么被困?自媒体的信息垃圾公害,把可采信的信息遮挡得严严实实。用关键词网搜,前几十页的结果,通常都被自媒体霸屏,文字的、短视频的。炁子曾在原创文章《不丹人,究竟幸福不幸福?》里,谈到过网上信息公害问题。这个问题,后来是越来越严重了。平台、自媒体,都赚流量的钱,把你骗进来了就算赢,管它信息是真是假是玉是石。

 

要解困,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耗费大量时间,去逐一扫过那些信息垃圾。在垃圾的缝隙里,一点一滴去挖掘可以采信的资料:权威地图、论文资料、非自媒体的权威媒体报道、当事人证言等。

 

炁子找到的第一份可采信的资料,资料刊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第2期。

 

那是《军事历史》杂志记者魏碧海,对阴法唐中将的两次专访。老将军长期在西藏工作,也是1962年中印边境作战东线主角“藏字419部队”的政委,对藏南情况再熟悉不过。


 

魏记者问:“许多网友认为,我军在收复‘麦线’以南大片国土之后之所以撤军,是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您认为后勤补给困难算不算一个原因?

 

老将军是这样回答的:

 

不能说没有这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尽管1962年我国经济很困难,由于西藏事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储存了一些粮食,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踊跃支前,又有全国的支援,作战部队的供应还是好的,加上部队还有生产的传统嘛!

 

魏记者再问:“还有人说,我们之所以主动停火后撤,是因为守不住。您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

 

老将军回答:

 

不对!那是不了解情况。单从地形上讲,我们守在那里,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更不用说其它因素了。

 

魏记者三问:“现在很多人大惑不解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军本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为什么要主动停火?主动停火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后撤?这一仗把“麦线”以南的大片国土刚刚收回,干吗还要放弃?

 

魏记者功课做得到位,这几个问题确实是1962年那场短暂的战争留给国人最为困惑的悬念。

 

其中第三个问题,涉及面更广,炁子将结合另一些可采信的资料,包括两篇相关论文《毛泽东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1962年中印之战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运筹与应对》,到后面再讲。

 

我们这里先看老将军回答第一二问的要点:1962年收复藏南后回撤,不是因为守不住,也主要不是粮草供应困难。明确否定了那些流量自媒体弥漫全网的错误观点。

 

老将军是当年东线“打印”的重要当事人,他的陈词可采信度,应该比那些缺乏事实依据、自行推断臆想、甚至干脆无脑复制的流量自媒体,高很多吧?

 

除此之外,炁子这里还把自己做的功课,对老将军提到的两个情况,提供一点佐证。

 

老将军说的第一个情况,“西藏事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储存了一些粮食”“部队还有生产的传统”。

 

有消息说,1962年开战决策之前,毛教员询问粮草供给问题时,驻藏部队主将张国华答:“光是西藏军区就有两亿多斤的粮食储备,支持打这场仗没问题。”

 

张将军是否说过“两亿多斤的粮食储备”,炁子尚未找到权威信息源,但找到可间接确认的史料。

 

早在1950年决策十八军进藏时,毛教员就提出了“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原则。于是,进藏部队制定了“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方针,提出“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的口号,落实毛教员“不吃地方”的指示。

 

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身先士卒,率领军直机关和直属队到拉萨西郊开荒生产。原本计划两个月内开垦2000亩荒地,结果不到一个月,部队就开垦了2300亩。1952年8月,谭冠三和战士们创办了西藏军区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经过一年艰苦努力,“八一农场”和机关部队的庄稼蔬菜获得了丰收。第二年秋天,就收获了青稞等粮食超过10万公斤,蔬菜达到自给自足。前来参观的当地藏族上层人士,看到部队种出的大萝卜、大白菜,很惊奇,由衷地敬佩说:“你们是神兵啊!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丰收这么大的白菜、萝卜,就你们能够生产出来。”

 

当年三五九旅在陕北垦荒是模范,如今十八军在更高海拔的西藏,创造了大生产的奇迹。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预置思想研究》,有一项阶段性成果,是《1962年中印之战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运筹与应对》,作者张岚岚、魏代强。

 

据这篇论文,1962年5月下旬,杨成武副总参谋长向新疆和西藏军区提出的“六月底以前准备好的标准”,包括一线部队储备3个月,二线部队储备2个月。西藏军区同时在错那、隆子和察隅等地囤积各种物资445吨;在山南方向储备可供一个师40天的主副食,两个基数的弹药和柴、草、马料、酥油、糌粑及修路材料、工具等,准备了运送和保障一个师作战的汽车、民工、民畜,开通了错那至达旺的公路。

 

第二个情况,“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踊跃支前”。

 

西藏的民主改革始于平叛的1959年,历经两年完成。这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百万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由之身,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畜。他们怀着“驱逐印度侵略军,保卫幸福新生活”的心愿,以极大的爱国热情,踊跃地投入支前行列。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兄弟姐妹争着上前线,抬担架、送物资、修公路。

 

老将军在接受《军事历史》杂志采访时也提到,一位翻身农奴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送去支前。

 

炁子另找到《中国民族报》刊发的一篇文章《西藏人民对中印自卫战的贡献》,作者施俊伟。文章提到:

 

“在中印边境反击作战期间,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5个地区和拉萨市,共出动民工 32237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2.66%,占西藏劳动力的6.01%。

 

据统计,山南、昌都、林芝、江孜、阿里5个地区和拉萨市,共筹集民畜1057头(匹),支援糌粑112万公斤、酥油3万公斤、牛羊肉66万公斤、柴禾150万公斤、马料48万公斤、蔬菜15万公斤,这为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作战总结时说:‘民工的作用很大,如果没有这些随军支前民工,要定下战役决心、保证战役全胜,将是很困难的。’

 

看到没?流量自媒体张嘴就来的“收复藏南后回撤是因为粮草供应困难守不住”之说,经不住稍微花点功夫的调研。

 

毛教员的那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流量自媒体是不懂的,即使懂也不肯去花笨功夫,它们要讲投入产出,信奉快流量是硬道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认识任何一个问题,必须基于可采信的资料,才能得出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我们所看到的漫网信息,凡是没根据的言论,煽动读者嗨点赚流量的,多半是信息垃圾,不可采信。只要有这个意识,就不容易被流量自媒体忽悠。被忽悠一次,交点智商税问题不大,但日复一日地被垃圾信息忽悠,不知不觉中就让人的三观变形扭曲。

 

既然流量自媒体的信息垃圾把人困住,要走出藏南困局,那就得靠自己来调研。炁子有自己接触印度人的亲身感受,查了我方的资料,包括当年《人民日报》的简报、我军对印军的英语喊话卡片,也查了印方的资料,甚至还看了印度的抗中神剧《72小时:不朽的殉道者》、截了图,拟形成《脑力体操:1962年“打印”弃守藏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系列文章。本篇是其中第一篇,更多内容,容以后慢慢呈现。



当然短时间的匆忙研究,是急就章,不可能有专家那样的学术深度,但是从科学的思维框架出发,哪怕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也比“满嘴跑火车”者产出的结论可靠得多。

 

最后提请各位留意,“演艺界的道德模范”投票仍在进行,欢迎到文尾参与表达,谢谢!(完)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