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需投入多少才能支撑6.5%的GDP增速?(民生宏观专题研究)
文 /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组组长 朱振鑫
执业证号:S0100516020001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组 李俊德
执业证号: S0100116080026
联系人:李俊德(微信 gdzsljd1003)
▼
引言
2016年是基建投资大年。前三季度基建被房地产抢了风头,但随着房地产政策收紧,地产投资下滑、基建再度发力是必然趋势。我们测算,如果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增速需从现在的18%回升到19%左右。
根据历史和未来规划情况,我们梳理了未来值得关注的基建领域。从相对的投资增速来看,航空运输、生态环保、公共设施管理、水的生产供应和水利管理等增长最快。从绝对的投资量级和占比来看,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水利管理等占比最大。从规划的重点项目来看,特高压输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绵城市、污水处理、地下管廊、美丽乡村、智慧城市等七大重点概念值得关注。
一、如果GDP要达到6.5%,基建投资要达到多少?
(一)今年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至少需投资15.6万亿元,最低增速18.87%
结合经济基本面分析,假设房地产(5%)、制造业(3%)和其他投资(7%)增速的前提下, 假如今年GDP增速要达到6.5%,那么基建投资最低规模要达到15.6万亿元,最低增速18.87%。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2016年GDP总量要达到73.74万亿元
从2016年起,不变价GDP的基期改为2015年,从2016Q1、Q2情况看,不变价(实际)GDP/现价(名义)GDP分别为99.51%、99.34%,两者基本相等。假设2016年全年的不变价GDP/现价GDP为99%,2015年现价GDP为68.55万亿元(以2015年为基期,2015年现价GDP=2015不变价GDP),要达到6.5%的GDP增速,则2016年的现价GDP要达到73.74万亿元(685,506*(1+6.5%)/99%=737,438)。
2、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近60万亿
计算公式:
根据历年数据的变化趋势,由于近几年投资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在下降,假设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名义GDP之比约为44.5%;假设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约为55%。计算得到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59.67万亿元。(737,438*44.5%/55%= 596,654亿元)
3、基建至少需投资15.6万亿元,最低增速18.87%
假设房地产投资全年增速为5%:经历上半年的回暖后,随着国庆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全面收紧,房地产下半年将进入下行周期。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5.8%,考虑到前期新开工放量和去年低基数效应,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将降至约5%。
假设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为3%:制造业投资从2013年初起一路下行至今。受供给侧改革推进影响,叠加经济下行和资产荒,企业投资意愿弱,制造业投资表现疲软。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3.1%,预计全年增速约为3%。
假设其他投资(除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业外)全年增速为7%:其他投资累计增速从2016年初的17%下滑至1-9月的7.7%,虽然在三季度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从7.3%微升至7.7%),但下半年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提供持续性改善的支持。预计全年增速为7%。
根据以上投资增速假设,要使GDP增速达6.5%,基建至少需投资15.6万亿元,最低增速18.87%,比去年增加2.51万亿元。假设GDP增速为6.6%和6.7%,则基建需分别投资为15.66万亿和15.71万亿,对应的最低增速分别为19.3%和19.73%。
今年1-9月基建投资累计10.74万亿,累计同比只有17.92%,已连续3个月下降。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和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显著下滑拖累财政支出,基建投资放缓。今年要使GDP增速达6.5%以上,则政府在四季度需通过加快财政支出和采取类财政手段(如加快推进PPP落地),将基建投资增速提高到19%左右。
(二)若今年GDP增速为6.6%-6.7%,未来4年只需6.45%-6.48%
1、“十三五”规划提出2016-2020年的
GDP年均增速需在6.5%以上
我国在“十八大”提出并确立了“两个100年”的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翻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今年3月经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GDP年均增速要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要超过92.7万亿元。这里提到的GDP年均增速是指的不变价(实际)GDP,而GDP总量指的是现价(名义)GDP。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可以看到,对GDP年均增速要求的表述从“6.53%”改为了“6.5%以上”,表明政府对GDP增速的要求在放宽。
2、GDP增长的政策底限:未来几年的6.5%可能不再是刚性目标
在假设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6.4%、6.5%、6.6%、6.7%和6.8%的不同情形下,要实现“百年目标”,测算出对应2017-2020年的GDP年均增速分别需达到6.53%、6.5%、6.48%、6.45%和6.43%。今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为6.7%,全年GDP增速大概率在6.6-6.7%之间,因此未来4年的GDP年均增速只需达到6.45%-6.48%,6.5%可能不再是刚性目标。
具体测算过程如下:首先按“十三五”规划要求,2016-2020年的GDP年均增速要保持在6.5%以上,则5年间的GDP复合增长率为(1+6.5%)^5=1.37。然后如果今年GDP增速为6.6%,则未来四年(2017-2020年)的GDP年均增速为(1.37/(1+6.6%))^(1/4)-1=6.48%。
同时,与以往过于关注GDP增速的数量相比,政府开始更加重视GDP增长的质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开始摒弃以前过于追求GDP高增速的做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着力点。
(三)2017年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至少投资19万亿,最低增速21.6%
我们采用同样的测算方法,首先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全年增速为-3%:房地产调控收紧效果将逐步凸显,叠加今年房地产投资的高基数,明年房地产投资大概率负增长,预期约为-3%。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为0%:明年供给侧改革加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内需不振叠加外需疲软,制造业难有大起色,预期约为0%。其他投资全年增速为5%。
然后根据以上增速假设,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算出如果2017年GDP增速要达到6.5%,基建投资需要最低投资规模19万亿,最低增速为21.86%。
二、定量定性分析基建投资重点领域
一般提到的基础建设投资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大类,合计14小类。计算公式为: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既然基建加码是大势所趋,那么哪些基建领域最值得关注呢?
我们先看看各大类的情况,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是基建的主要发力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的1-9月累计同比为24%,累计投资4.81万亿(占比45%),投资增速和投资占比都是三大类中最高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累计同比为16%,累计投资2.17万亿(占比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累计同比为12%,累计投资3.76万亿(占比35%)。
我们接下来将重点分析基建小类的重点投资领域,从三个维度入手,前两个维度属于定量分析,一是相对的投资增速,二是绝对的投资量级和占比。第三个维度属于定性分析,从“十三五”规划中寻找重点概念。
(一)定量分析: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和水利管理是拉动基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1、从相对的投资增速看,航空运输和生态环保增速远超其他小类
有5个小类的投资增速高于基建整体增速(1-9月累计同比17.9%),按投资增速从高到底,分别为航空运输(46%)、生态环保(42%)、公共设施管理(24%)、水的生产供应(22%)和水利管理(21%)。其中,航空运输和生态环保的投资增速均高于40%,接近其他小类的2倍。
2、从绝对的投资量级看,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和水利管理占比最大
按投资额从大到小分别为公共设施管理(1-8月累计投资3.37万亿,投资占比37%)、道路运输(1.96万亿,占比21%)、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1.44万亿,16%)、水利管理(5322亿,占比6%),合计投资7.3万亿,占比达80%。
综合来看,虽然航空运输、生态环保和水的生产供应保持高增速,但绝对量级太小,投资占比分别只占1%、2%和3%,对基建整体拉动有限。而投资量级最大的公共设施管理、道路运输、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和水利管理等四个小类,同时保持相对较快的投资增速,是拉动基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定性分析:特高压输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绵城市等7大重点概念值得关注
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基建投资的战略部署,并结合目前增速和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确定了特高压输电、保障性安居工程、海绵城市、污水处理、地下管廊、美丽乡村、智慧城市等7大重点概念。
1、特高压输电:进入高强度、大规模建设期,“十三五”期间至少投资7000亿元
特高压输电属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16年工作政府报告中提到要“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优化建设电网主网架和跨区域输电通道”。目前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率高达90%,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特高压真正大规模启动,2020年前特高压项目投资预计至少达7000亿。截至2016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工程,在运在建和获得核准线路长度达2.88万公里,已完成投资额1659.6亿元。根据国家电网规划,预计2020年前还需继续建设26条路线,按单个项目210亿元的投资额度测算,26条路线投资额度预计达到5460亿元。再加上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2020年前,特高压项目投资预计至少达到7000亿元。
高强度、大规模电网建设将贯穿整个“十三五”规划。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十三五”期间,在“四交五直”工程基础上,后续特高压工程分三批建设,首先是加快建设“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其次在2018年以前开工建设“十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加快统一电网建设。最后,2020年以前开工建设“十三五”规划的特高压网架加强和完善工程。
电网路线规划建设从“三纵三横”到“五纵五横”。到2017年,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三纵是锡盟南京、张北南昌、陕北长沙;三横是蒙西潍坊、晋中徐州、雅安皖南3个横向输电通道。
到2020年,规划建设“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合计27条特高压线路。形成以"三华"电网为主要受端,东北1000千伏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主要送端,连接北方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同步电网优化升级整合。2017年全面建成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交四直”和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2020年形成东部、西部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据统计,从现在到“十三五”末,特高压建设线路长度和变电(换流)容量分别达到8.9万公里、7.8亿千伏安(千瓦)。
2、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速度放缓,预计“十三五”期间投资不超过3万亿
保障性安居工程属于公共设施管理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并设立“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的目标。
保障性安居工程由安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演变而来,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底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十条对策措施中,第一条措施就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第二类是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 国有公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和煤矿棚户区;第三类是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前两类属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第三类属于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
“十三五”规划提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只设定了棚户区改造目标,建设速度放缓,预计总投资不超过3万亿。“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实际建成4013万套,总投资超5.7万亿。从五年规划目标的对比可以看出保障性安居工程思路在发生改变,“十三五”时期,虽然保障性住房建设仍将保持一定数量(如棚户区改造),但大规模的集中建设方式有所调整。
目前三四线城市普遍商品房库存过高的情况没有实质改善,去库存仍是主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将通过多种方式筹集保障房源,特别是挖掘社会上存量房源的潜力,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的联系,在实现住房保障需求的同时,使社会住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另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求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享受了保障性住房和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住房条件的家庭户/城镇常住家庭户数)达到20%以上,为中低收入家庭或外来人口提供租赁房,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3、海绵城市:“十三五”期间每年投资超4000亿元,合计超2万亿元
海绵城市属于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市政设施管理,在“十三五”规划里提到“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十三五”规划中的定义,海绵城市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与调蓄设施,支持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等建设。”
“海绵城市”概念在2012年4月的《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每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可获12-20亿的中央财政补助。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2015年4月,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公布,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估计累计超300亿元。今年4月,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公布。
“十三五”期间投资额预计超2万亿。以海绵城市每平米1.6亿的投资额测算,至2020年,要使全国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万亿元。
4、污水处理:PPP新规助力,“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将拉动总投资2万亿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指对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及净化后的再利用活动,属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改造,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 95%和 85%。”2005年污水处理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14亿,到2014年为1464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4%。
PPP新规要求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强制”采用PPP模式。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一般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PPP模式运用较为广泛,操作相对成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中央财政将逐步减少并取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
PPP市政工程中,污水处理项目数多,但投资额低。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季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污水处理属于市政工程的二级分类,项目数为740个(占市政工程类项目数的1/5以上),投资额1836亿(仅占市政工程类投资额的6.6%)。
目前国内近七成的污水处理业务都变相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关产业更是几乎被地方政府垄断,民营企业虽然近年也有发展,但行业整体分散,还面临着并不公平的竞争。随着PPP新规的出台,在政府大力支持和竞争环境改善下,民营企业将更多进入污水处理领域。
5、地下管廊:未来预计每年投资额达1万亿左右,至少可持续至2020年
地下管廊属于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市政设施管理,“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市政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并将地下管廊定义为“以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为重点,结合旧城更新和地下空间开发等,推进干线、支线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和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
每个地下管廊试点城市可获9-16.5亿的中央财政补助。地下管廊试点城市由财政部和住建部共同评选,2015年第一批10个,2016年第二批15个,合计25个。据财政部2014年底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未来每年地下管廊建设约8000公里,投资额约1万亿,至少持续至2020年。2015年全国69个城市在建地下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地下管廊2000公里的目标。未来几年地下管廊建设速度将大大加快,预期每年新老城区可建设地下管廊约8000公里,按1.2亿元/公里测算,投资额约1万亿,这样的投资强度至少可持续至2020年。
6、美丽乡村:“十三五”期间将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
“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将美丽乡村定义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中央财政预计总补贴达到90亿元。在2015年末,财政部农业司司长王建国表示,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总补贴预计达到90亿元。同时提出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主要运用PPP模式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据财政部农业司数据显示,2013至2015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302亿元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其中2015年中央财政拨款29.45亿元。
各地积极通过积极探索PPP模式建设美丽乡村。铜川市耀州区“美丽乡村”气化工程在照金镇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64亿元,是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全国目前为数较少的、在村镇一级实施的PPP项目。陡岗新市镇及美丽乡村工程PPP项目于今年6月份落地,项目预计总投资4.4亿元,在美丽乡村PPP项目中投资额较高。
7、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十三五”期间投资规模有望超过5000亿元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十三五”规划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要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由概念探索逐渐步入实质建设阶段。“十三五”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0 亿元。根据IDC预测,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共90个,截止2015年底,我国智慧城市已经发展到386个,其中省级和副省级智慧城市建设比例达到100%,地级市建设智慧城市比例达到74%,县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比例达到32%。中东部地区领跑,西部跟进并加快步伐。
PPP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资金增量有望达超千亿。国家政策推广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服务公共领域,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智慧城市PPP项目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截至2015年底易华录公司签约的智慧城市PPP项目达50多个。其投资的“智慧阳信”是全国首例PPP模式智慧城市项目,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计划投资9.4亿元,项目建设期限约为7-10年。离石区智慧城市项目与2015年11月签约,总投资约12亿元。另外与山东省蓬莱市合作的“智慧蓬莱”总投资约12.4亿元,与”智慧阳信“一同入选第三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
▼
特别声明
本微信号(订阅号/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微信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微信号不是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任何完整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微信号发布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