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内存对齐
欢迎大家点击上方文字「Golang梦工厂」关注公众号,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接收推送文章。
前言
哈喽,大家好,我是
asong
。好久不见,上周停更了一周,因为工作有点忙,好在这周末闲了下来,就赶紧来肝文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道常见的面试八股文——内存对齐,我们平常在业务开发中根本不care
内存对齐,但是在面试中,这就是一个高频考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内存对齐。
前情概要
在了解内存对齐之前,先来明确几个关于操作系统的概念,更加方面我们对内存对齐的理解。
内存管理:我们都知道内存是计算中重要的组成之一,内存是与
CPU
进行沟通的桥梁,用于暂存CPU
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早期,程序是直接运行在物理内存上的,直接操作物理内存,但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效率低、地址空间不隔离等问题,所以就出现了虚拟内存,虚拟内存就是在程序和物理内存之间引入了一个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就是虚拟内存,这样就达到了对进程地址和物理地址的隔离。在linux
系统中,将虚拟内存划分为用户空间
和内核空间
,用户进程只能访问用户空间的虚拟地址,只有通过系统调用、外设中断或异常才能访问内核空间,我们主要来看一下用户空间,用户空间被分为5
个不同内存区域:内存的知识先介绍个大概,对于本文的理解应该够了,我们接着介绍操作系统几个其他概念。
代码段:存放可执行文件的操作指令,只读 数据段:用来存放可执行文件中已初始化全局变量,存放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 BSS段:用来存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 栈区:用来存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 堆区:用来存动态分配的内存段 CPU
:中央处理单元(Cntral Pocessing Unit)的缩写,也叫处理器;CPU
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我们人类靠着大脑思考,电脑就是靠着CPU
来运算、控制,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从功能来看,CPU 的内部由寄存器、控制器、运算器和时钟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电信号连通。CPU
和内存的工作关系:当我们执行一个程序时,首先由输入设备向CPU
发出操作指令,CPU
接收到操作指令后,硬盘中对应的程序就会被直接加载到内存中,此后,CPU 再对内存进行寻址操作,将加载到内存中的指令翻译出来,而后发送操作信号给操作控制器,实现程序的运行或数据的处理。存在于内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CPU
能够过总线进行寻址,取指令、译码、执行取数据,内存与寄存器交互,然后CPU
运算,再输出数据至内存。
os
:os
全称为Operating System
,也就是操作操作系统,是一组主管并控制计算机操作、运用和运行硬件、软件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组织用户交互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编译器:编译器就是将“一种语言(通常为高级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通常为低级语言)”的程序。一个现代编译器的主要工作流程:源代码 (source code) → 预处理器(preprocessor) → 编译器 (compiler) → 目标代码 (object code) → 链接器 (Linker) → 可执行程序(executables)。
写在最后的一个知识点:
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元为字节,理论上任意地址都可以通过总线进行访问,每次寻址能传输的数据大小就跟
CPU
位数有关。常见的CPU
位数有8位,16位,32位,64位。位数越高,单次操作执行的数据量越大,性能也就越强。os
的位数一般与CPU
的位数相匹配,32
位CPU
可以寻址4
GB内存空间,也可以运行32
位的os
,同样道理,64
位的CPU
可以运行32
位的os
,也可以运行64位的os
。
何为内存对齐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总结:
现代计算机中内存空间都是按照字节(byte)进行划分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对于任何类型的变量访问都可以从任意地址开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在访问特定类型变量的时候经常在特定的内存地址访问,所以这就需要把各种类型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上排列,而不是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的排放,这种就称为内存对齐,内存对齐是指首地址对齐,而不是说每个变量大小对齐。
为何要有内存对齐
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有些 CPU
可以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而有些CPU
只能在特定地址访问数据,因此不同硬件平台具有差异性,这样的代码就不具有移植性,如果在编译时,将分配的内存进行对齐,这就具有平台可以移植性了CPU
每次寻址都是要消费时间的,并且CPU
访问内存时,并不是逐个字节访问,而是以字长(word size)为单位访问,所以数据结构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如果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做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内存对齐后可以提升性能。举个例子:
假设当前
CPU
是32
位的,并且没有内存对齐机制,数据可以任意存放,现在有一个int32
变量占4byte
,存放地址在0x00000002 - 0x00000005
(纯假设地址,莫当真),这种情况下,每次取4
字节的CPU
第一次取到[0x00000000 - 0x00000003]
,只得到变量1/2
的数据,所以还需要取第二次,为了得到一个int32
类型的变量,需要访问两次内存并做拼接处理,影响性能。如果有内存对齐了,int32
类型数据就会按照对齐规则在内存中,上面这个例子就会存在地址0x00000000
处开始,那么处理器在取数据时一次性就能将数据读出来了,而且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使用空间换时间,提高了效率。
没有内存对齐机制:
内存对齐后:
对齐系数
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常用平台默认对齐系数如下:
32位系统对齐系数是4 64位系统对齐系数是8
这只是默认对齐系数,实际上对齐系数我们是可以修改的,之前写C
语言的朋友知道,可以通过预编译指令#pragma pack(n)
来修改对齐系数,因为C
语言是预处理器的,但是在Go
语言中没有预处理器,只能通过tags
和命名约定
来让Go
的包可以管理不同平台的代码,但是怎么修改对齐系数,感觉Go
并没有开放这个参数,找了好久没有找到,等后面再仔细看看,找到了再来更新!
既然对齐系数无法更改,但是我们可以查看对齐系数,使用Go
语言中的unsafe.Alignof
可以返回相应类型的对齐系数,使用我的mac(64位)测试后发现,对齐系数都符合2^n
这个规律,最大也不会超过8
。
func main() {
fmt.Printf("string alignof is %d\n", unsafe.Alignof(string("a")))
fmt.Printf("complex128 alignof is %d\n", unsafe.Alignof(complex128(0)))
fmt.Printf("int alignof is %d\n", unsafe.Alignof(int(0)))
}
运行结果
string alignof is 8
complex128 alignof is 8
int alignof is 8
注意:不同硬件平台占用的大小和对齐值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规则
一提到内存对齐,大家都喜欢拿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来举例子,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混淆了一个概念,其他类型也都是要内存对齐的,只不过拿结构体来举例子能更好的理解内存对齐,并且结构体中的成员变量对齐有自己的规则,我们需要搞清这个对齐规则。
C语言
的对齐规则与Go
语言一样,所以C语言
的对齐规则对Go
同样适用:
对于结构体的各个成员,第一个成员位于偏移为 0
的位置,结构体第一个成员的偏移量(offset)为0
,以后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offset
都是该成员大小与有效对齐值中较小那个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除了结构成员需要对齐,结构本身也需要对齐,结构的长度必须是编译器默认的对齐长度和成员中最长类型中最小的数据大小的倍数对齐。
举个例子
根据上面的对齐规则,我们来分析一个例子,加深理解:
// 64位平台,对齐参数是8
type User struct {
A int32 // 4
B []int32 // 24
C string // 16
D bool // 1
}
func main() {
var u User
fmt.Println("u1 size is ",unsafe.Sizeof(u))
}
// 运行结果
u size is 56
这里我的mac
是64
位的,对齐参数是8
,int32
、[]int32
、string
、bool
对齐值分别是4
、8
、8
、1
,占用内存大小分别是4
、24
、16
、1
,我们先根据第一条对齐规则分析User
:
第一个字段类型是 int32
,对齐值是4,大小为4,所以放在内存布局中的第一位.第二个字段类型是 []int32
,对齐值是8,大小为24
,按照第一条规则,偏移量应该是成员大小24
与对齐值8
中较小那个的整数倍,那么偏移量就是8
,所以4-7
位会由编译进行填充,一般为0
值,也称为空洞,第9
到32
位为第二个字段B
.第三个字段类型是 string
,对齐值是8
,大小为16
,所以他的内存偏移值必须是8的倍数,因为user
前两个字段就已经排到了第32
位,所以offset
为32
正好是8
的倍数,不要填充,从32
位到48
位是第三个字段C
.第四个字段类型是 bool
,对齐值是1
,大小为1
,所以他的内存偏移值必须是1
的倍数,因为user
前两个字段就已经排到了第48
位,所以下一位的偏移量正好是48
,正好是字段D
的对齐值的倍数,不用填充,可以直接排列到第四个字段,也就是从48
到第49
位是第三个字段D
.
根据第一条规则分析后,现在结构所占大小为49
字节,我们再来根据第二条规则分析:
根据第二条规则,默认对齐值是 8
,字段中最大类型程度是24
,所以求出结构体的对齐值是8
,我们目前的内存长度是49
,不是8
的倍数,所以需要补齐,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56
,补了7
位。
成员变量顺序对内存对齐带来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规则我们可以看出,成员变量的顺序也会影响内存对齐的结果,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type test1 struct {
a bool // 1
b int32 // 4
c string // 16
}
type test2 struct {
a int32 // 4
b string // 16
c bool // 1
}
func main() {
var t1 test1
var t2 test2
fmt.Println("t1 size is ",unsafe.Sizeof(t1))
fmt.Println("t2 size is ",unsafe.Sizeof(t2))
}
运行结果:
t1 size is 24
t2 size is 32
test1
的内存布局:
test2
的内存布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结构体中成员变量的顺序会影响结构体的内存布局,所以在日常开发中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可以节省内存空间。
空结构体字段对齐
Go
语言中空结构体的大小为0
,如果一个结构体中包含空结构体类型的字段时,通常是不需要进行内存对齐的,举个例子:
type demo1 struct {
a struct{}
b int32
}
func main() {
fmt.Println(unsafe.Sizeof(demo1{}))
}
运行结果:
4
从运行结果可知结构体demo1
占用的内存与字段b
占用内存大小相同,所以字段a
是没有占用内存的,但是空结构体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当 struct{}
作为结构体最后一个字段时,需要内存对齐。因为如果有指针指向该字段, 返回的地址将在结构体之外,如果此指针一直存活不释放对应的内存,就会有内存泄露的问题(该内存不因结构体释放而释放),所以当struct{}
作为结构体成员中最后一个字段时,要填充额外的内存保证安全。
type demo2 struct {
a int32
b struct{}
}
func main() {
fmt.Println(unsafe.Sizeof(demo2{}))
}
运行结果:
8
考虑内存对齐的设计
在之前的文章源码剖析sync.WaitGroup分析sync.waitgroup
的源码时,使用state1
来存储状态:
// A WaitGroup must not be copied after first use.
type WaitGroup struct {
noCopy noCopy
// 64-bit value: high 32 bits are counter, low 32 bits are waiter count.
// 64-bit atomic operations require 64-bit alignment, but 32-bit
// compilers do not ensure it. So we allocate 12 bytes and then use
// the aligned 8 bytes in them as state, and the other 4 as storage
// for the sema.
state1 [3]uint32
}
state1
这里总共被分配了12
个字节,这里被设计了三种状态:
其中对齐的 8
个字节作为状态,高32
位为计数的数量,低32
位为等待的goroutine
数量其中的 4
个字节作为信号量存储
提供了(wg *WaitGroup) state() (statep *uint64, semap *uint32)
帮助我们从state1
字段中取出他的状态和信号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因为64
位原子操作需要64
位对齐,但是32
位编译器不能保证这一点,所以为了保证waitGroup
在32
位平台上使用的话,就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64位
操作不会报错。所以也就不能分成两个字段来写,考虑到字段顺序不同、平台不同,内存对齐也就不同。因此这里采用动态识别当前我们操作的64
位数到底是不是在8
字节对齐的位置上面,我们来分析一下state
方法:
// state returns pointers to the state and sema fields stored within wg.state1.
func (wg *WaitGroup) state() (statep *uint64, semap *uint32) {
if uintptr(unsafe.Pointer(&wg.state1))%8 == 0 {
return (*uint64)(unsafe.Pointer(&wg.state1)), &wg.state1[2]
} else {
return (*uint64)(unsafe.Pointer(&wg.state1[1])), &wg.state1[0]
}
}
当数组的首地址是处于一个8
字节对齐的位置上时,那么就将这个数组的前8
个字节作为64
位值使用表示状态,后4
个字节作为32
位值表示信号量(semaphore
)。同理如果首地址没有处于8
字节对齐的位置上时,那么就将前4
个字节作为semaphore
,后8
个字节作为64
位数值。画个图表示一下:
总结
终于接近尾声了,内存对齐一直面试中的高频考点,通过内存对齐可以了解面试者对操作系统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这块知识还是比较重要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更好的忽悠面试官~。
文中代码已上传github:https://github.com/asong2020/Golang_Dream/tree/master/code_demo/memory 欢迎star;
文中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区探讨~;
素质三连(分享、点赞、在看)都是笔者持续创作更多优质内容的动力!我是asong
,我们下期见。
创建了一个Golang学习交流群,欢迎各位大佬们踊跃入群,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入群方式: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到公众号领取。
推荐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