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清关系!道德警察到底是什么组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伊斯兰宗教警察
作者:重光
校稿:朝乾 / 编辑:马大哈
据外媒报道,伊朗总检察长穆罕默德·贾法尔·蒙塔泽里日前声称,该国的道德警察已经被暂停活动,他还强调该部门“与司法机构无关”。
“暂停活动”了,那头巾还用不用戴了?
(图:Wiki)▼
今年9月以来,为抗议22岁女子玛莎·阿米尼因涉嫌违反《头巾法》被道德警察拘留后死亡,伊朗爆发了持续至今的全国性骚乱。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政府要求所有年满9岁的女性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并身穿宽松的衣服遮盖身形。
1979年伊朗妇女节抗议强制性头巾法
(图:Wiki)▼
2022年因玛莎·阿米尼之死
伊朗爆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
(图:Wiki)▼
道德警察,或称宗教警察,存在于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伊朗的道德警察是保守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于2005年组建的,主要负责规范公共场合的民众尤其是女性的着装,不符合着装规范的人则会被送往“教育中心”。几个月前,阿米尼就是死在了这样一处“教育中心”。
公共场合大打女人,只因她脱下了罩袍
(图:Wiki)▼
那么,缘何这些伊斯兰国家直到21世纪后仍有宗教警察呢?
“劝善戒恶”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等宗教典籍,伊斯兰世界有一套自己的善恶规则,被成为“沙里亚”,也就是教法的意思。
沙里亚规定世上事物不论大小,均可被归类为天命(Farḍ)、嘉行(Mustaḥabb)、许可(Mubāḥ)、可憎(Makrūh)、严禁(Ḥarām)五大项。
法律系统与宗教系统高度相关
故而有非常独特的“伊斯兰法系”(阿拉伯法系)
(图:wikipedia)▼
举例来讲:
天命即指的是身为穆斯林的宗教义务,如行五功(念清真言、礼拜、缴纳天课、斋戒与朝觐);
嘉行则指的是非必要但被鼓励的行为,如向其他穆斯林问安与进行小朝觐(在朝觐时间外造访麦加禁寺)等;
许可则是不被鼓励也不被禁止的普通行为,如日常饮食、坐下休息与睡觉等;
可憎则指的是要被谴责的行为,如在大净与小净时浪费水,在和人社交或去清真寺礼拜前吃大蒜等;
严禁则包括通奸、谋杀与偷盗等行为。
所以朝觐才如此重要呢
不只是宗教业务,甚至可以是“教法”的一部分
(图:shutterstock)▼
有了宗教上分门别类的评判标准,善恶便分明了,好事自然是要鼓励的,坏事是要杜绝的。
在伊斯兰教中,“劝善戒恶”这一概念在《古兰经》内多次出现,如第3章第104节便指出:“你们(指穆斯林)中当有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该章第110节更是写道:“你们(指穆斯林共同体,即乌玛)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最优秀的民族,你们劝善戒恶,确信真主。”
非洲人民学习《古兰经》
虽然很多人只看到了伊斯兰教的快速扩展
但扩张背后,是因为其对于特定环境提供了所需的“秩序”
(图:wikipedia)▼
至于如何劝善戒恶,其在圣训中也有记载。赛义德·胡德里(Sa’īd al-Khudriy)传述穆罕默德的话说:“你们当中谁看见邪恶之事,就必须用手去改变它。假使他做不到,那就用他的舌头去改变。假使他仍无法做到,那就用他的心去改变,但那是最弱的信仰的形式。”
通过这三种形式的行动来“劝善惩恶”,维护伊斯兰教法的责任不仅在于个人,也在于集体,这一责任被称为“希斯巴”(Ḥisbaẗ)。
这里面所说的“用他的舌头去改变”
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
主要还只是劝说、劝诫
(图:shutterstock)▼
中世纪的逊尼派教法学家纳瓦维(Al-Nawawi)对此解释称,用手去改变即指的是发动圣战(吉哈德),不过这一权利应该仅由国家行使。用舌头去改变则是宗教学者(乌理玛)的权利,至于普通的个体穆斯林,他们只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拒绝邪恶之事。
问题就在于如果人人都可以发动圣战(吉哈德)
意味着什么,真不知几人称霸几人称王
(图:shutterstock)▼
然而众所周知,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贪念却是无限的。要执行神的意志,需要有强力机构。
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统治时期,哈里发会任命“市场检查官”(Muḥtasib)来监督集市内的交易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法,相当于穆斯林的工商局工作人员。
而到了马穆鲁克王朝赛义夫丁·巴库克素丹(Barqūq)统治时期,埃及开罗的市场检查官权力急剧膨胀,已远超工商局工作人员,他不仅负责监督货币质量、价格高低、商品分量等商业事宜,而且还要监查如澡堂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医院运转、交通通畅、学校课程及师生言行,甚至还要操心民众公德与公共安全。
阿拉伯向来是很重视商业的
毕竟相比农业产出,商业才是政府财富的源泉
而马穆鲁克王朝更加依赖于红海-地中海贸易
对商业的重视和管控自然更强▼
简而言之,小到商贩的面包有无过期,秤砣是否准确,泥水匠施工有无偷工减料,医院内有无江湖郎中滥竽充数,大到城市内有无权贵操纵物价,谋划有害民众安全的阴谋,都是市场检查官每日所需留心的。
市场监督员的作用是确保公共事务按照伊斯兰教法进行
(检查面包重量的穆他西卜)
(图片:ClaesRålamb/Wikipedia)▼
当然,这种中世纪的“一官掌天下”的职位设定弊端重重,不仅极易造成职权范围模糊,而且也不利于监管官员高效地在某一领域展开工作,常常会使得其顾此失彼。
而随着欧陆列强在工业革命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伊斯兰世界的大门,将西方的文化与政治观念带入穆斯林的视野中,伊斯兰国家愈发受到欧陆列强带来的启蒙运动后的新思潮的强烈冲击。进入近代后,随着西式的政府架构进入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伊斯兰世界,传统上的市场检查官消失了,其职责被进一步细化,由多个政府机构分别掌控。
不过,有关宗教道德标准的管理在市场检查官被撤销后该由谁来负责,成了有些国家与地区的争论焦点。
宗教警察登场
近代最先出现伊斯兰教宗教警察的地区是阿拉伯半岛。
这要拜沙特家族与瓦哈比派宗教学者结成的政教合一联盟所赐,正是这一同盟的存在才有了日后的沙特阿拉伯王国。瓦哈比派作为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教派,主张回到穆罕默德所在的时代,以《古兰经》为准绳裁定世间万物,此外其还主张净化信仰,把其余的伊斯兰教教派都认作是“异端”,并禁止大量娱乐行为,如音乐、舞蹈、饮酒、吸烟与赌博。
沙特所在的阿拉伯半岛
在环境上其实是中东最恶劣的一块区域
故而在意识形态上保守其实颇为正常
只是现代石油财富,使其富有和保守形成了过强的对比
(底图:shutterstock)▼
在社会治理方面,瓦哈比派反对政教分离,主张完全应用沙里亚法(阿拉伯语,即伊斯兰教法)来作为国家的法律。
正是在瓦哈比派的影响下,沙特家族在18世纪中叶建立了德拉伊耶酋长国后恢复了市场检查官这一职位设定,此后该职位直到1887年沙特家族暂时失势前一直发挥着其在中世纪的作用——从各个层面维护伊斯兰教法的执行。
宗教与王权共天下,谁也离不开谁
而瓦哈比派与沙特家族的联合,实在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
(图:shutterstock)▼
在1902年沙特家族击败敌对的拉希德家族,重新建立政权后,其进一步加强了市场检查官的力量,不仅任命了数量更多的检查官,而且其落实伊斯兰教法的力度也更大。不过,这一举动引起了沙特家族新夺取领土上民众与外国朝觐者的不满,甚至还引发了冲突。
相比历史地位更为崇高的哈希姆家族(被赶到了约旦)
沙特家族的正统性是相对不足的
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管控,但却也引来更多的不满
除非利雅得能与麦加达成和解,这非常重要▼
考量再三后,沙特家族也想明白了一味照搬中世纪的经验不可取。故在1932年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成立后,时任沙特国王在首都利雅得与圣城麦加成立了两个委员会,负责监督教法维护者的执法力度,也就是沙特宗教警察的原型,两者合并后其首脑为部长级。
利雅得是瓦哈比派的根基
而麦加是伊斯兰世界的宗教之都
至强与至尊达成合作,其他都是小问题
(图:shutterstock)▼
劝善惩恶协会麾下有数千名宗教警察,此外还有志愿者协助开展工作,主要负责通过逮捕或帮助常规警察逮捕犯下违反伊斯兰教行为准则与价值观行为的人员,执行传统的伊斯兰道德观——也就是瓦哈比派宗教学者定下的准则与价值观。
具体来看,沙特宗教警察的管辖范围颇宽:监督穆斯林每天去做五次礼拜,同时要确保礼拜时间商店全部关门;在公共场所执行性别隔离,确保呆在一起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血缘或夫妻关系;维护“传统”的着装规定,如女性必须穿着罩袍;确保社会上没有伊斯兰教严禁的食物与饮料,如酒精等;阻止民众遵从“轻浮”的西方习俗与节日,如情人节。
已经习惯了
(图:shutterstock)▼
至于违反了上述规定的人,不论其是沙特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仅会遭到殴打与羞辱,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如2010年,一名时年27岁的沙特男子因出现在了网上的一段业余同性视频中而被判处5年监禁,500记鞭刑以及5万沙特里亚尔的罚款(约合人民币8.7万元)。
多国效仿
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沙特模式”随着伊斯兰世界局势的变化,开始向外输出。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行西方开放生活形态与世俗化政策的巴列维王朝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虽说伊朗的国教是什叶派伊斯兰教,与属于逊尼派的沙特瓦哈比派势不两立,但在伊斯兰神权政体成立后,伊朗的阿亚图拉们也效仿波斯湾对面的沙特乌理玛在2005年组建了“指导巡逻”(Gašt-e eršād)这一宗教警察团体,归由伊朗警察部门管辖。
伊朗的指导巡逻主要是检查着装问题
(图片:Fars News Agency/Wikipedia)▼
指导巡逻的管辖范围与沙特劝善惩恶协会相比要小得多,其主要负责逮捕违反伊斯兰教着装规定的女性与男性。
如果违反了伊斯兰相关规定
不会被提起法律诉讼,而是会被送到教法教育班接受改造
(图片:Fars News Agency/Wikipedia)▼
指导巡逻的成员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他们时常潜伏在专用面包车内,蹲守在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广场与地铁站,静候头巾佩戴不合规的女性路过,将其逮捕,送至矫正设施或警察局,对其进行一番着装要求指导。等到该女性的父亲、丈夫或兄弟前来“捞人”,指导巡逻便会将其释放。
也发生过关于性别骚扰的一些案件
女性成员检查女性还是更合适一些
(图片:Fars News Agency/Wikipedia)▼
同样是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武装远不如对手的穆斯林圣战者却在美国以及多个穆斯林国家的支持下最终击败了苏军,这其中就有沙特用石油美元换来的大量武装与人力支援,而随着沙特援助进入阿富汗,瓦哈比派的思想也渗透进了这块战乱不休之地。
取得政权后,塔利班便可以打着真主的旗号为所欲为
当然,这都是为了“劝善惩恶”
(图:wikipedia)▼
在塔利班于1996年夺取阿富汗政权后,师从沙特搞起了宗教警察——劝善惩恶部。在日常工作中,塔利班的劝善惩恶部获得大量来自沙特的资金援助,其人员也接受了沙特方面的培训。除了监督女性与男性的着装,塔利班的劝善惩恶部甚至还命令禁止民众行巫术,剪美式发型。
电影中描述的阿富汗,女性必须要丈夫或者兄弟陪同
要把自己遮的严严实实才能出门
而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忍
(图片:《养家之人》)▼
总的来看,伊斯兰教宗教警察之所以在穆斯林国家“复兴”,究其原因还是各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面对如浪潮般袭来的势不可挡的世俗、自由与民主思想,自感无力的沙特带头复活了中世纪的市场检查官,并将其加强为宗教警察,以宗教与传统的名义将早已不合时宜的行为准则强加在民众头上。而随着沙特影响力的上升以及泛伊斯兰主义势力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为维护自己所谓的“正统性”,也有模有样地搞起了宗教警察……
实际上,最可怕的并不是被复活的早已作古了的宗教警察,而是借宗教美德与传统价值的名义复活“木乃伊”机构与制度的思想。前者可在一日之间随着一声令下而就地解散,而后者对人性与社会的侵蚀绝非一日即可濯清的。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