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纬人物NO.6 | 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张金华:人生需要不断探索,希望创造生命的奇迹。

生物经纬 生物经纬 2022-06-15


新闻动态

NEWS

近日,业内传来一条消息,驯鹿医疗完成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丰富产品研发管线,推进当前研发项目的进度,包括中美双报和临床试验开展,提升全人源抗体开发平台技术,以及扩大与国际领先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快商业化设施的建设等。


驯鹿医疗仅成立三年,目前在布局10条在研管线。为什么驯鹿医疗的成长速度这么快?是什么样的管理团队在带领整个团队成长?资本寒冬下,他们如何顺利完成融资?


今天,经纬人物面对面专访到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张金华女士,一起聊聊创业路上那些事儿。


张金华

驯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

资深证券律师,曾任北京华光同尘管理咨询中心创始合伙人,北京天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曾从事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和跨境并购业务、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顾问及投资业务;

主办过几十家中国企业的上市和并购重组项目,包括国内A股改制上市、香港上市、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上市项目;

尤其擅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在项目中处于主导位置,并有多个项目同时兼任财务顾问和律师双重身份;

2017年3月创办驯鹿医疗,主要负责战略规划、团队建设、投融资及对外合作等工作。



(戳视频,看更多精彩访谈片段)


 

生物经纬:了解到您之前从事于投资领域,是什么机缘让您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为什么选择在生物医药行业进行创业呢?又为什么选择细胞治疗领域呢?

 

张金华:实际上我做投行时间比较久,从我研究生毕业就进入投行领域大约有15年。


在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十几年的时间,帮助100多家公司走向资本市场,另外还做一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

 

和这些公司近距离接触,看得多了就想亲自去试一试,所以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

 

之前也有一些小的尝试,通过天使投资的方式去参与创业公司,成为自己创业的一个小铺垫。


前期经历的行业非常多,但当我到达一定年龄后,就希望自己事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结合,而生命健康就是这个行业。

 

2015年我做天使投资的时候,偶然接触到细胞治疗这个比较新的行业。

 

传统的小分子药、大分子药成药时间久,需要8-10年,而细胞治疗技术4-5年就可以走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相对能更快推向市场。

 

我的理解是对于药物来说,能更快上临床是硬道理。

 

因为它能更快上临床,就能更早能看到临床效果,如果临床效果不行,就不必要投入更过的资源,如果临床效果可以,那就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往前推,这样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避险。

 

生物经纬:从投资人到创业者,这种角色转变给您带来了哪些挑战?

 

张金华:实际上我蛮喜欢这种创业的状态,很有挑战性,我觉得自己的人生都因为这段创业经历变得完整了。

 

在创业过程中,挑战肯定是有的,比如说原来做投资、投行,更倾向于个人的能力和单打独斗,即使是带领一个团队,但人数也不会很多,做的项目比较具体。

 

但作为一个创业者,你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是对整体的布局,团队组织过程中经常发生意外事件需要处理,这些都是蛮大的挑战。

 

但是这种挑战让我获益良多,我挺享受这个创业的过程。

 

生物经纬:曾经是投资人的身份给您带来了哪些不同的视角?或者说这种跨学科的从业经历给您的公司发展带来了哪些优势?

 

张金华:我们做投资、投行的,习惯从一个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简单来说,公司是我的产品,公司做的产品是我们这些科学家的产品。

 

从公司的角度,我们就不会单独抱持某一个产品不放,视角上会更广一些。

 

从对接外部的资源来说,我能有更多的资源,很多事情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形成多结构的联合。

 

从创业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和资源有限角度来说,建立更广泛的关系,比如和信达以及国外一些研发机构的合作,对我们整个团队的提升、对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目标的达成都非常有帮助。

 

生物经纬:驯鹿有非常强大的管理团队和科学顾问团队,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集结在一起的呢?

 

张金华:我们团队年龄差距很大,但我们却都非常有热情、有事业心。

 

公司主要的几位同事,都是我在创业前期有过很多的合作,在价值观上相对趋同。

 

当走到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创业的时候,他们也把各自多年来的合作伙伴带到公司里来,有的是以全职的方式加入,有的是以顾问的方式加入。

 

我觉得我们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做事。

 

你走进我们公司就会发现,我们不像传统的生物研发企业,更像一个互联网公司风格。

 

从公司文化的角度来说,我提倡开放式的和团队式的协作文化。

 

因为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开放式、协作式、分享式的氛围,以及领导者始终保持奋斗激情都非常重要。

 

生物经纬:BCMA是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非常值得耕耘的靶点,目前驯鹿走的最快的是和信达生物合作的项目CT103A也是针对这个靶点,可以透露一下该项目进展吗?

 

张金华:目前CT103A一期临床已经完成, 23例试验数据表现非常不错,在去年12月份在美国会议上公布试验了数据,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高瓴资本就是在仔细看过我们的试验数据之后才决定投资我们。

 

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做上二期临床的准备,因为疫情的影响,有些延迟,但整体影响不大,同时也在筹建相关商业化措施。

 

生物经纬:初创型新药研发企业,很多时候都面临着立项的问题,因为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优势项目,我们看到驯鹿医疗目前在研管线有十余款产品,这种布局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张金华:我们有十余条管线,但过去的三年,我们把公司70%的资源都用在了第一个产品上。

 

一个药物从早期的研发到工艺的开发、到临床的申报、运营,包括商业化的组织,只有一个产品很快速的向前推进,整个团队才能建立起来。

 

随着这次融资到位,我们在做下一个三年规划,我们会把50%的资源放在自研产品,另一半的资源可能会用在对外合作上。

 

现在我们也在逐渐加大美国BD方面的布局,目前我们团队对产品的把握和研究,以及在工艺、临床运营,都有一定的积累,具备了引进国外比较好的、领先的项目的条件。

 

所以我们是自研的产品走进去,外面的产品引进来,两方面结合。

 

生物经纬:细胞产品治疗血液癌的效果已毋庸置疑,但由于一些副作用问题、治疗前预处理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驯鹿的产品是否在这些方面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张金华:目前从一期临床结果来看,我们的产品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作为一剂猛药它达到的临床ORR和CRR都非常高。

 

另外,经过多年研究临床,医生对处理CAR-T的副作用是非常有经验,也形成了一套非常切实有效的方案。

 

CAR-T是一个活的药物,当一个患者治愈后,CAR-T在体内长期存续。

 

我们两年前就开始和美国的大学进行合作,用分子开关的方式,控制活的药物在体内的工作情况,希望进一步提升它的安全性。

 

生物经纬:目前实体瘤的市场空间将远超血液瘤,驯鹿目前有实体瘤方面的管线布局吗?进展怎么样?

 

张金华:实体瘤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成立这三年我们资源有限,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血液肿瘤,可以说是90%的精力都放在了上面。

 

因为初创公司做产品,一定是要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就把国外的能够成药、成药性比较好的引进来,也就是把树上看到的果子先摘下来。

 

今年开始我们也在布局实体瘤,过去我们在血液瘤和实体瘤共通靶点方面已经取得一些好的成果,拿到了一些抗体,但是实体瘤做一个管线发展也刚开始。

 

生物经纬:了解到驯鹿不仅仅做项目管理,而是设计了五大技术平台,想问一下这种设计是在创立公司之初就确定的,还是随着项目的发展不断扩充完善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呢?

 

张金华: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很难说前面都做好所有的计划,因为这个行业还是比较新的,已有的技术平台并不一定适用新技术的发展。

 

而且技术平台的应用,对后续产品的开发、解决现有产品的痛点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行业的发展,不但要走一个产品线,还有一个技术线,通过技术平台不断升级,才能保证推出下一代新的产品。

 

生物经纬:在资本寒冬背景下,您认为是驯鹿的哪些核心竞争力打动了投资人呢?

 

张金华:我倒觉得现在不是资本寒冬,应该是一个正常状态。实际上之前资本市场是处在一个供给过剩的状态,而且投资人在项目分析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15年做投资和投行的经历,和一些上市公司一路走来,在如何看待企业,什么样的企业能够长大,我深有体会。

 

企业的领导人能把企业带到什么样的阶段,你在跟TA交流共事一段时间后也是能够有所体会的。

 

近几年我见到的很多投资人都很新,他们也是在学习的过程。

 

像高瓴资本的这样的投资人,会比较理性,判断标准会比较综合,会看你的团队和产品的临床疗效,以及产品商业化的可能性等。

 

我觉得投资人看我们比较简单,首先是多元化的团队。

 

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按照计划去组建的团队,有一部分是原来的老同志、老伙伴,后面新加入的成员也挺多的。

 

而且我们实行合伙人制度,这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大家共同去创建一个事业平台,共同分享,这也是得益于我从事过多年的证券律师经历,我觉得合伙人制是很合理的一种架构。

 

第二点投资人主要是看我们的技术布局,这个方面投资人的视角还是非常广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你是否能抓到那个重点,然后长驱直入,快速去实现目标,这个是很重要的。

 

和高瓴资本的合作,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最后就是基于和信达的合作,从2017年,我们就开始开展合作。

 

我们也从和信达合作之路上,学到了很多,对我们公司是帮助非常大,特别是我们的团队在跟他们合作的过程中锻炼是非常大的。

 

一个公司很多事情内部是可以做的,但是通过外部的合作能更迅速地提升自己,通过合作才能做得更强。

 

生物经纬:最后跟我们讲讲驯鹿这个名称的来历吧。

 

张金华:驯鹿当年起名的时候,就想企业的名字要代表我们心里的一种期望。

 

驯鹿是生活在很严寒地带的一种动物,所以它的生存能力特别强。

 

我是做资本市场这么多年又转回头创业,从0开始,我希望团队能够知道创业是非常艰难的。

 

你所处环境就像驯鹿生存的环境一样,一定要像驯鹿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环境,然后进化出相应的本领来。

 

驯鹿是动物界生命的一个奇迹,我们也希望出好的药,给临床的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

 

其实跟临床的患者接触久了,能感觉到他们那种求生的欲望和对医生、对我们的期待,这些都很触动人心,所以希望驯鹿能带给他们生命的奇迹和希望。

 





驯鹿医疗成立于2017年3月,由知名临床专家、科学家与资深投资人联合创立,致力于通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开发出真正解决临床问题的创新细胞类药物。


目前公司拥有十余个涵盖血液肿瘤和实体瘤适应症的产品管线。通过与国外优秀抗体平台的合作及自主拥有的全人源抗体库的筛选,公司所有细胞类药物均采用下一代全人源抗体。目前已有三个CAR-T细胞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驯鹿是动物界生存的奇迹,同时又是圣诞老人的座骑,给我们带来吉祥和希望。创造生命的奇迹,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治愈,是驯鹿医疗的理想和目标。



往期回顾

经纬人物NO.5 | 轶诺药业创始人江磊:创业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经纬人物NO.4 | 博沃生物创始人吴克:对于新冠疫苗,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经纬人物NO.3 | 应世生物创始人王在琪:应世而生,打造最佳联合用药急先锋。

经纬人物NO.2 | 深度智耀创始人李星:勇于突破,让新药研发未来可期。

人物专访 | 世和基因联合创始人赵忞超,不畏艰难,才能冲出重围。


新闻采编:李浩、彭庶文

特别鸣谢:驯鹿医疗

本文系【生物经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欲询详情或接洽访谈请联系

13913306498 李经理 、18251985572 彭经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