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岛上的茶文化,和《梦华录》里的一比……原来都那么精彩!

深夜社长 深夜爱报社 2023-07-25

小小一盏茶,在演员手中,精致婀娜、变换生姿……
想必看过刘天仙主演的《梦华录》的读者朋友们,都对剧中斗茶场景印象深刻:
在《梦华录》第十六集,一场斗茶戏把宋代斗茶文化展现得酣畅淋漓,十分精彩。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宋代,饮茶工序讲究,斗茶文化兴盛。
不同于唐之前一小段时间在茶末中加入“佐料”烹煮的“煮茶法”,宋代兴盛起了依靠技巧、而不靠“佐料”的清茶饮法——“点茶法”。
点茶重在击拂(类似于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使茶汤融入大量空气,产生泡沫,以此丰富口感。‍


斗茶,斗的是茶质、水质、火候,更是在斗“点茶”技巧。技巧到位,茶汤便纯白、水痕出现晚、茶味醇厚。


宋代斗茶的兴盛,饮茶工序的丰富,折射出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多彩。
虽然茶文化的时间源头已经很难找到精准记载,但它的影响深远又广阔。
海南,山系众多、气候湿润,是茶树生长的优良“温室”。虽然曾孤悬海外,但海南的茶文化同样精彩。

煎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苏轼被贬儋州,一日无事,便到江边取水煎茶,写下一首《汲江煎茶》。
明朝以前的海南,“鸟飞尚需半年程”,发展也缓慢,关于茶事的文献很少,而苏轼的这一句,引发今人对海南人煎茶饮用场景的想象。


煎茶,最初记载于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顾名思义,是一种茶的烹煎方法。用尚好的水煮沸三次。
初沸调盐,二沸时将饼茶炙烤冷却后碾压成的茶末倒入搅拌,三沸止沸,如此一来,便可斟茶,饮茶要趁热,最适宜的滋味在于前三碗。


在冒着茶香的缕缕热烟里,我们望见当时的海南人民的雅致和浪漫。

早春茶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自古以来,茶客们就偏爱春茶。
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茶叶中储存着的养分会得到蓬勃的释放,加上“润物细无声”的露水滋养,春天产出的茶叶,至鲜至嫩。


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和月份有时候并不同频。
在海南这座热带岛屿,每至岁末新春,便可以尝到“春天的第一口茶”,比其他地域的春茶提早了一至三个月。



每当早春茶采摘时节,五指山、白沙等中部山区的姑娘小伙儿们开始边唱着山歌边采茶,游客们也纷至沓来,这漫山遍野的绿,为海南带来了春的气息。

老爸茶

老爸茶起源于华侨文化,是南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
二十世纪初,华侨回乡建设,在海口得胜沙、中山路等地建起了骑楼,带回了喝茶的习惯。随后,喝老爸茶的习惯逐渐风靡海口的寻常巷陌。


“老爸茶”不是一种茶的名称,而是一种饮茶的文化。
无论是清晨旭日东升晨霞起,还是下午午后小憩饮茶时,茶客们都会从街头巷尾汇入茶馆,三五成群,一壶茶,几碟小吃,简简单单,却能喝到“天荒地老”。
人们可以沉默不语、可以谈天说地,这一顿茶点,展现出海南悠闲慢生活,每一位茶客脸上的笑容,体现了老爸茶文化给人的幸福感。


一缕茶香,一种文化。
茶,时时刻刻参与着海南人的生活,海南人也赋予茶以灵动和生机。
在海南,茶不仅可以安安静静地耐着性子品尝,还为日子增添了许多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
社长想,小小一杯茶,就可以反映出这片土地被上天眷顾的宠爱和丰腴,展现出海南人在繁衍生息时的智慧和习惯,真是奇妙。





“地图版深夜爱报社”上线

用最短的时间替你解决

“吃什么”的问题!

100多家社长领着兄弟姐妹们

一家一家探过的店

全部打包发给你

享用攻略如下


免责声明:

循着深夜爱报社美食地图

吃到月半本号概不负责



◎ 撰文:丸子

◎ 图片整理:丸子 甜筒

◎ 编辑:踢开


点个“赞“在看”
▼ 怎么吃都不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