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空间再生》城市更新案例一书。如欲了解更多,欢迎在一姐Xin对话的直播中互动交流
娜娜的大房子,突破传统空间的界限和人的界限,抓住核心——人,以娜娜一个人的热爱为起点,用“爱”去运营空间,创造了一种充满爱与被爱、互助和支撑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城市大家庭般的存在,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又离我们那么近。我来到上海后,得到过很多人对我的爱,我希望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我相信这是城市里的人所需要的。2021年1月,“凤凰网房产”和“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分会”发布“2020 年度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娜娜的大房子”(以下简称 “大房子”)入选。这是大房子第一次参加此类评选,在所有参评项目中大房子的面积、规模都是最小的,名字也显得与众不同。在大众票选环节,很多大房子客人和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自发参与为大房子投票。玛莉姐在台湾的朋友和家人每天都会为大房子投票;客人海琴的妈妈陪同海琴来参加过一次大房子的活动,她仍然记得当时愉快的经历,被大房子有爱的氛围感动,这次评选她自发建群投票。每个参与转发的朋友都会写上一段他们关于厨房或是大房子的美好回忆。
大房子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昌化路665号,前身是在西苏州路113号的“娜娜的厨房”(以下简称“厨房”),七年时间里它从200平方米的厨房增长到现在的1000 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它突破了传统空间的界限和人的界限,让这个城市的人相遇和联结,一直为城市人的心灵安放而生长着,创造并建立了一种充满爱与被爱、互助和支撑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城市大家庭般的存在,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1. 2014年:厨房的开端
娜娜是大房子和厨房的创办人。在经营厨房之前,娜娜在哥哥开设的创业公司就职,当时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照顾同事,她准备早餐、下午茶等美食,关心大家是否吃饱穿暖。娜娜并没有做厨师的天赋,一开始她能把馄饨煮烂面包烤软,但这并不妨碍她热情和温暖的传递,慢慢公司小厨房有了“娜娜的厨房”招牌,这就是厨房的雏形。2013 年公司歇业,哥哥留下一小笔启动资金给不舍得离开的部分员工和娜娜,他们租赁下苏州河边200 平方米小空间继续创业,巧合的是里面拥有一个小小的废弃厨房,它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了娜娜的厨房。以前公司的设计展示桌转变成了厨房的宴会大长桌,原本厨房遗留的一些厨具也物尽其用,一切都是这样奇妙、又顺其自然地发生。厨房受商业性质制约只能经营简餐,区位也不佳,距离地铁13号线江宁路站步行8分钟,当时尚未通车;距离最近已建地铁站步行逾半小时。经营之初,客人不多,闲暇时娜娜就写文章记录自己的日常,至今记录100余万字,这些文字一点点积累形成线上的无形链接,让她和厨房可以触达更多更远的同类人群。当时娜娜的公众号时不时会发出许愿式的邀请,“苏州河的夏天要来了,我想办一场音乐会,让我的朋友老罗和他喜欢音乐的朋友来厨房唱歌,你会来吗?”这是厨房的第一场活动,叫“仲夏夜之梦”;再到“苏州河边春天很美,河边有樱花树,我想和大家在树下喝下午茶”、组织一场说走就走的横沙岛旅行等等。这些最初的活动原本是娜娜的一个个生活想法,慢慢有越来越多的人循着娜娜文字的足迹找到厨房,参与活动,去体验这种生活方式,娜娜发现原来会有这么多人真心爱着这样小而温暖的地方。很多人邀约朋友而来,一开始他们不了解厨房,从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去感受厨房里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渴望,到渐渐喜欢上厨房,再到更多的人在这里相遇。渐渐地客人们开始分享他们的生活,将人生中重要的仪式放在厨房举办。厨房里的第一场婚礼由客人主动提议和完成筹划,新人希望能够在厨房这个充满幸福感的空间完成婚礼仪式。娜娜对于策划婚礼毫无经验,于是不同的客人自发参与筹备晚宴、场地布置等,婚礼别出心裁、浪漫温馨。后来厨房对宴会策划慢慢驾轻就熟,5 年时间里,小型婚礼、读书会、成人礼、生日会、求婚会等600 多场活动在厨房空间里发生,客人们都乐意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仪式右厨房的小小空间里分享。2. 2019年:大房子悄然而至
厨房因为房东收回,经营期到2018 年12 月结束,预留下的半年时间搬迁新空间,然而新空间在哪里呢?娜娜并不知道,但她心有定念——继续将空间延续,守护更多的人,正如她在《娜娜的厨房》一书中描述的“一条河陪伴了一座城市,一所房子守护着一群人”。她盼望留在苏州河边——这是上海的母亲河,它是温柔的、有能量的;她想象自己的人生也如河流一样,可以滋养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她想做的空间亦如是。当年的11 月底,娜娜几经波折租赁下现在的大房子,十年租约。它距离原厨房不过3 分钟路程,娜娜常常路过它,但此前从未料想它就是自己期许的空间,在她记忆中2014年它还是上海琉璃厂废弃的破败厂房,2018 年11 月17 日它成为“娜娜的大房子”。在还是仓库模样的一楼,大房子迎来了第一场音乐会,主题为“一个温柔的邀请”,50多位客人热泪盈眶地庆祝乔迁的喜悦,娜娜告诉大家“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所以不 要哭”。这个空间得以延续下去!从厨房到大房子,从2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的空间,也意味着更多的承载,更大的使命。1. 依靠单纯的热爱,打破商业条件局限
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一般会衡量很多个元素,区位地段、建筑空间、资金投入、团队专业度、政府支持度、退出路径设计等理性假设。大房子几乎不具备任何优质的理性商业条件。一是工业用地性质限制商业用途,大房子是工业厂房改造,没有商业资质,无法经营餐饮业态。二是租金和运营成本高昂,单单场地年租金就要200 万元,加上运营成本逾350 万元。三是周边缺乏商业氛围,附近1000 范围几乎都是老旧住区,临近的居民区处于待拆迁状态。四是建筑空间普通,大房子的装修、设施等硬件,在上海众多匠心独具的城市更新设计案例中,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大房子依靠“热爱”的守护,得以存活。正如大房子精神内核是“分享热爱,守护真心”,她用自己真诚的探索触摸到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关注到人真正的需求——心的守护。七年的时间里,娜娜把最好青春年华都倾注在了厨房和大房子,怀着热忱去经营,用“热爱”拥抱客人,将“爱”的种子种植在人的心里,守护住人生命中都拥有的勇敢、真心和爱—这些人心里最柔软最本质的需要。娜娜形容大房子是被爱和青春浇灌而茁壮成长的一棵“生命之树”,就如同阿凡达里的“生命之树”,它是美好能量的聚集地,这些能量可以给人以祝福和安慰。即使人们在外面的世界饱经风雨,当回归到大房子,就能被大房子里呵护的能量所治愈和温暖,又能从心底里生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在娜娜和客人心里,大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空间,它慢慢有了灵魂,由娜娜的热情开始,到而今生长为人们的文化精神集结地,带着期待和盼望,它还在不断成长。2. 共创共建,守护精神空间的成长
搬迁至大房子后,起初的空间经营重心都放在活动策划上,这让很多客人觉得与大房子的链接频率反而降低了。之前厨房是经营开放的餐饮业态,不同的客人可以按着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走进厨房喝茶、吃饭、读书、发呆,这些随时的“等候”和停留的场景足以让他们卸下外面世界的疲惫,满足精神上的即刻“充电”。这些停留的场景是大房子缺少的。客人们需要一个如家一样的大客厅场景。客人们和娜娜对于闲置的一楼350平方米空间有了很多改造的想象,直到2020年9月袈蓝建筑规划设计的参与,客厅改造如愿以偿。改造同期,大房子推出30人访谈计划,每天都会邀请客人来到大房子,在施工现场讲述他们心目中对大房子的期望、梦想中客厅改造后的样子。团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客人们共同参与到客厅的建设,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去陪伴大房子;让大房子也知道很多人爱着它,对它有祝福和盼望,它应该也会感受到。让客人参与到大房子的创建,是客户需求被唤醒的体现。传统商业服务普遍是被动型开发模式,默认客户有何种需求并给予满足;共建计划则是动中窾要,关注到客户切实需求,让其参与到产品的前期开发建设,让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改造后的大房子一楼,在空间上焕然一新,拥有了书房、会客厅、儿童绘本室、茶室、画廊、发呆角落、图书室等可供停留的场景;更是提供给客人们更多“家”的可能性,他们如回家般来到客厅,有茶有书、有轻松的环境小憩,或参与到有趣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安放他们的心,被大房子里的美好能量“充电”。除了客厅,承载着客人们浪漫期盼的“以爱之名”主题空间共创计划在2022 年初提上日程,初步构想了“有温度的阳光房”“有玫瑰的露台”“有情感的屋顶婚礼”三个空间场景,期待可以为大房子和客人们注入新的“浪漫和温泉”的能量。2020年疫情之下,大房子逾3个月无法营业,运营成本负担沉重。多数业内人士在疫情之初就及时退出止损,大房子的大空间空耗甚大。然而七年时光里,它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家,陪伴大家并承载许多共同的美好回忆。在情感上,大家无法接受它的关停。2020年4月群策群力之下,大房子发起共建人计划,感恩七年来陪伴大房子的人们,以及彼此守护创造的美好故事,邀请更多的人来共同守护大房子,参与者通过预付一万元的活动定金,用于抵扣未来两年的活动费用,成为大房子的共建主人。参与的共建人,有着他们对于大房子守望的故事。其中一位共建人曾经营一间咖啡馆,疫情下举步维艰,不得不停业,但是她希望通过参与共建让大房子延续下去,薪尽火传,继续她的梦想;有一个共建人,从未来过大房子,他关注大房子是爱屋及乌——源于他心仪的女孩对大房子的喜爱,他听过女孩讲述她被大房子陪伴、治愈的过往趣事,他希望守护大房子——守护一个让女孩放松的“家”般的地方。还有北京、广州、台北等地的共建人,有些未曾光顾过大房子,未来也未必有可能到大房子筹办活动,他们通过公众号或是朋友的讲述了解、关注、喜爱着大房子。在此之前,大房子守护着很多人,现在大家守护着它,这种爱与被爱的力量在他们的心里流淌着,也越来越让娜娜坚信自己在做一件很值得和美好的事情。大房子最美好的部分,在于其中的“人”。不是屋顶花园、空间建筑等外在形式,很多大房子的客人,停留下来并于潜移默化中沉淀为大房子的家人。虽然有不同的职业、年龄、背景,但是他们拥有同样的爱的能量,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愿意和人产生链接,参与到陪伴和照顾大房子的人中去。娜娜邀请他们来做大房子的“主理人”,在儿童房里有梦想主题课堂,儿童阅读推广人小钰老师发起了绘本阅读、纸戏剧,还延伸黏土手工课、音乐游戏等活动,链接家庭和孩子的纯真。石头发起春节拍摄活动,从爱好摄影的客人中选择搭建临时拍摄团队,在2021年稍显特别的春节,邀请留在上海的人们带着家人来大房子拍摄“全家福”,留下一个对城市的集体记忆,联结这座城市的外乡人。每年春节,娜娜会在大房子准备年夜饭,欢迎每一个到来的朋友,一起分享、吃饭、看电影、聊天……虽然名字是“娜娜的大房子”,但它是属于大家的空间,一个共同的家,这才是它真正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个个活动和链接,给了这个城市的人温暖,一个又一个人在大房子成为“家人”。这也是娜娜所希望的,如果每个人愿意拿出自己的善意和爱,那么这样的关系也会像家人一样,大房子会成为城市里一个大家共享之“家”。空间因人而美丽:让人感觉被爱的运营之道
我不懂城市规划,我只是了解人,我觉得一个城市变得好,是需要城市里面的人变得好。人作为城市里的小细胞,如果小孩好辛苦、年轻人好焦虑、大人好疲惫、老人好孤单,你觉得这个城市会好吗?它不会好的。没有传统的商业逻辑,极高房租和运营成本,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它怎样存活,只是一个举办活动的地方吗?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陪伴和跟随?通过活动很多人相遇,从陌生人变成朋友,变成像家人关系的存在,大房子被这些在时间和人的情感里沉淀下来的能量一点点地滋养而生长出来。1. 在大房子播种每个人的小念头
大房子是一个空间,更是注重情感和关系的地方。娜娜叮嘱团队在筹划每一场活动时都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每一个真实而具体的客人都很宝贵,需要被认真对待,大房子里至关重要的是珍视每个人在空间的内心感受—那份真诚被关心和爱护的感受。让 活动、场景多元化是简单的,工作用脑力似乎也容易办到,大房子的运营团队不是单单做表面的统筹工作,而是以真诚的感情投入,在如今时代听起来犹如缘木求鱼,但真心的能量弥足珍贵!
“我们不能改变谁的命运,如果在某一刻他们能感觉被爱着,让这份爱成为他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是很幸福美好的事。”娜娜说。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的种子,大房子就是那片沃土,它每一寸空间都开放给大家播种梦想,这也是大房子的宗旨——“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小宇宙”,让每个人的小念头落地,变幻成一个小宇宙。在大房子里可以感受到那份由心底发出的爱的守护,大家共同去守护每个不同的念头,呵护它们落地、生根、发芽、开花。2020 年大房子发起“喜欢自己的一天”系列活动,初衷是在这忙碌的城市里, 为“心里有热爱、眼里有光芒”的人们守护梦想,讲述他们的热爱:如何建立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不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是支持别人的“一天”,都是让每个人在这里发光发热,去建立与更多人的关系,让善意和爱在人们心里流动。客人们在大房子举办屋顶演唱会、沉浸式舞蹈秀、植物绘画展、摄影展、即兴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屋顶演唱会中,歌手不是专业歌者,但他们唱出心底对歌唱的热爱;演出现场团队也是非专业的,场地视频日志导演、场地布置、技术总控都是从客人中招募的,他们踊跃参与,最终呈现出专业的效果。听演唱会的彭先生拍摄了精致的演出照片,他经常来大房子,他说:“我喜欢来这里,因为大房子一直让我看到生活里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温暖。”祖琴在失落的时候,因为偶然捡到的一片叶子,而深深被植物的生命力所吸引,伴随大房子的鼓励与陪伴,她开启了自学式植物绘画。2020 年她的个人主题植物艺术展“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大房子开展,包含植物电影、植物手作、植物分享等活动同期举办,她期望这场展会能呈现出有关她、植物和大房子的生命力,希望能有幸触动到更多人、撑起更多人心底的热爱。2. 实现线上空间的磁场式吸引
厨房或大房子通过线下空间链接人们,此外,七年时光里100余万文字通过互联网无限延伸,构建起线上的空间链接。这些文字陪伴了很多人,在圣诞节、春节等节日,厨房或大房子会突然涌现众多在上海的异乡人,有国外工作者、留学生等等,他们循着文字而来。线上公众号的关注量并不庞大,但用户黏性很高,2020 年的共建人计划就是这个精准链接的直观体现。不知不觉中娜娜完成了吸铁石般磁场式聚合,这个磁场核心就是娜娜。这些沉淀下的客人也就是大房子最精准的客群,不在于人数的众多,而在于对它的价值认同,这是一种未来的商业场景。传统方式一般是广泛撒网,称为广场式营销,大房子实现磁场营销的创新:以娜娜为磁场核心,她保持初心做她喜欢和热爱的事情,通过线下空间承载舞台剧等各种活动,以及线上的公众号等社交链接工具,形成大房子独有的磁力场,被吸引的用户高度认可它的价值,同类人群聚集从而构建价值观一致的精神联合体。3. 用舞台剧把梦想的种子播种到城市人心里
每年大房子给这个城市讲一个故事。大房子的第一场舞台剧《原来你也在这里》于2019年底在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上演,客人们自导自演讲述他们真实的故事,剧场座无虚席。这次演出是源于《娜娜的厨房》新书发布,书中记录了厨房与22 位平凡客人的故事,类似深夜食堂,娜娜希望将故事放到更大的舞台,让城市里更多的人去感受这份爱。2020 年底大房子的第二场舞台剧《一个温柔的奇迹》在上海黄浦剧场上演,讲述从疫情以来19 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客人与大房子的故事,参与有声书策划、共建人计划、“喜欢自己的一天”活动、大客厅改造等一系列事件,在屋顶唱歌的女孩在剧院一展歌喉,改造设计师用舞台呈现大房子城市大客厅的理念……大房子里这些人的故事就像这个城市的缩影,这座城市也是由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等链接而成。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经历生活中的艰难,大房子和这些守护者一直在一起,用舞台剧这样的形式告诉人们世界仍然是有热爱的,讲述生活原来是可以这样丰富的,每个平凡的生命也可以是明亮发光的,也让人们知道商业原来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生长的,大房子里呈现了太多的可能性,展现出一个个有生命力的故事。娜娜觉得只要这群人还在,这份热爱和守护就会生生不息。哪怕没有空间,她相信这种精神也已经根植在了人们的心里面,还是可以生长出来,呈现各种各样的可能, 仍可以“分享热爱、守护真心”。舞台剧并没有选择在大房子里上演,而是放大到城市的剧院里,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团队希望舞台剧能带给客人更好的人生体验,让他们可以走进剧院、成为大舞台的主角,更希望可以把大房子里家人们的梦想种子播种到城市里面,将这份温暖和热爱传递给更多城市里的人们。在这城市一隅的大房子,给了寻找生活意义和价值的人们一个得到祝福和安慰的“精神家园”,创造了“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小宇宙”的梦想空间,让平凡的人们聚在一起, 去感知生命,创造出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空间因人而美”一直是空间研习社坚信的价值观。而“娜娜”正是那个把这个句话完美实践的人。我经常想,如果是我选址,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着在这里开店:这里交通不便、经营受限、空间有限、租金不低……但“娜娜”可能就是那个“无知无畏”的人,是“绝不认命的人”。多少时候,多少人都为她的艰苦运营怜惜不已,劝她放弃,只有她始终相信 “可以战胜一切不利的条件”。事实证明她成功了,娜娜的大房子成了守护一群人梦想的温暖港湾,成了“漂泊者”在上海的家园,在这里,娜娜见证了他们的生日会、小学同学会、成人礼、大学入学仪式、结婚典礼和孩子满月礼……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物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复杂环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千变万化的事,哪有那么多确定性,唯一确定的可能只有——娜娜那颗“抱朴守一”和宠爱“用户”的心!术有千千万,道法最自然。愿与城市更新同行的我们都能坚守初心,抱定信心,赢得人心!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往往精致而规整——反复琢磨的辞藻、精心处理的图片,裹挟太多技巧性、迎合性的东西,因而失去了真实。在人人都被这类简化的交往逻辑所支配的时候,像大房子这种走心的线下空间就显出了可爱,它更纯粹、更具自我、更有棱角,因而更有生命的温度和力度。
相关阅读:
* End *
关注一起HuanXin视频号参与直播互动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点击下方卡片”一起Hua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