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一流”重要布局,全国近30所高校已先行!

专注高等教育绩效 高绩 2023-01-18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

作为深化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国家级前瞻战略,未来技术学院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一步


5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该校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担任未来技术学院院长。2021年5月,教育部确定并公布了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位列其中。根据教育部计划,未来4年将在全国布局建设20至30个未来技术学院。


着眼于“未来”,引领着“未来”,这类新兴学院像雨后春笋般崛起。4月初,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未来储能技术学院,这是河南省首个未来技术学院;4月29日,在多位院士的见证下,湖南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国家战略,高校先行


2020年5月,为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文件指出,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教育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推动稳定发展。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共有17所高校申报,最终12所国内顶尖高校进入首批名单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都聚焦在哪些领域寻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各高校都以处于领先地位的本校优势学科为基础,虽然学科、专业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跨学科交叉融合领域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工业智能领域,通过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4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


二是战略必争领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瞄准空天科技前沿领域,本科专业面向全校信息大类、航空航天大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博士阶段面向全校任选研究方向和导师,培养一批具有想象力、洞察力、执行力、领导力等核心素质的未来空天系统大师。


三是前沿技术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量子科技领域。


梳理发现,首批未来技术学院涉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能源环境、空天科技等诸多领域,关系到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


早在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就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此后,全国各高校纷纷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高绩整理了部分已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




未来技术学院承载着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使命,但我国未来技术学院刚起步,各高校的建设尚在摸索着前进。


国内探索,中国特色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被看成是新工科建设的“升级版”,未来技术学院不同于传统学院,既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学院建设模式,也不能只是注重人才培养,还要重视对未来技术的探索和研发,并将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


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科教融合学院的组织架构。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是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为主承办单位,自动化所、北京基因组所、上海神经所、西安光机所等20个覆盖多个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所共同协办的科教融合学院,其建制形式与国科大其他科教融合学院一样。


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选择与其他科研机构甚至企业合作共建,或许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未来技术学院的各项建设。


其次,花篮模型与贯通式培养。围绕单一学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无疑不能适应培养未来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传统模式。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重构了人才培养模式。


为把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设计了人才培养的花篮模型。第一层是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起着基础和支撑作用;第二层是专业基础教育,注重将最前沿的知识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侧重学科思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层是跨学科融通教育与创新训练,通过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



对应花篮模型的三层,未来技术学院实施“三段式”本科人才培养:第一阶段(时长一年半)为通识教育阶段,本科生在国科大各学院学习。第二阶段(时长一年半)为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仍在各院系学习,但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第三阶段(时长一年)以未来技术需求为导向,定向选拔培养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通过选拔进入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导师后,前往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一学期的研修。访学后回到导师所在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一边参与研讨班学习,一边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


国外经验,突破限制


北京大学学者卢晓东等人撰文介绍了日本九州大学共创学部的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经验,文章称,九州大学共创学部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为目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共创能力,据此改革了人才培养过程,以“领域”取代学科,突破专业限制,基于选课自由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


•由于未来的未知性,共创学部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共创能力。共创能力是3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课题构想力、协作实践力、国际交流力。


•在身份/学籍所属关系方面,共创学部的学生不属于任何学科、专业,也不会形成对学科、学科文化、专业的身份认同。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跨越学科、学院组织课程,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人专业”。


•共创学部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只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计划修完规定学分即可毕业,不同领域间课程可以灵活转换。学部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配备学科背景不同的主导师和副导师。学生毕业授予文理学士学位。


•不同学科融合交叉,组成“”新工科“。从九州大学工学部本科专业看,很多已是“新工科”专业,如“量子物理工学科”“融合基础工学”等。


图源:《日本未来技术学院探索:重混、领域、个人专业与能力本位》


未来已来。期待我国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通过不断突破、持续创新、强化引领,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颠覆性、革命性科技突破统筹设计和有机结合,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2005/t20200520_456664.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2105/t20210526_533701.html

[3]中国高教研究:卢晓东黎维君《日本未来技术学院探索:重混、领域、个人专业与能力本位》https://mp.weixin.qq.com/s/PUq3LzkMdtgUtBFMvkfttg

[4]中国教育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开创“未来”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6/t20210602_535115.html

[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刘继安李岳璟丁黎《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https://www.edu.cn/xxh/xy/xytp/202103/t20210315_2084494.s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