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课例丨新课标指引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一体化

卜庆振 中小学老师参考
2024-08-23

作者 | 卜庆振,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教师
来源 | 文章系投稿(投稿可添加微信:1458762329)

本文约9000字,阅读需22分钟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性质中就强调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这三大文化写进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的“主题与载体形式”。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亲近鲁迅”为主题组织内容,与“革命文化”紧密相关。同时,选择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但在判断所属任务群是“实用类”还是“文学类”方面存在困难。此时,借助教材单元提示,围绕编者目的,可以明确与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紧密相关。
在新课程中,我们自上而下,围绕“革命文化”这一主题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进行梳理,可以看到与之相关的目标、内容、任务、评价、质量标准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一体化找到明确的要求与标准。
现将新课标中相关要求与建议列举如下:
1.课程性质:致力于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2.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课程总目标(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第1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课程第三学段要求(指向单元学习目标):
【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与鉴赏】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表达与交流】
(3)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梳理与探究】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最后还特别提出: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
5.相关学习任务群(指向单元学习活动和评价):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5~6年级)
1)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提示】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6.学业质量5-6年级(指向单元学习评价)
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主动阅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在阅读、参观、访问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材分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是新教材第一次为一位作家单独设置的单元,包括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怀念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小说、散文、还有诗歌。“语文园地八”中有关于鲁迅的名言诗句,习作“有你,真好”等内容。这个单元的编排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不同写作手法中感知立体生动的鲁迅形象,走近文学经典。学生可以多角度了解鲁迅,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在小学高年段接触鲁迅及其文学作品,既是为学生打下人生的精神底色,也是对初中阶段学习大量的鲁迅文章做好衔接与铺垫。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在五四版教材中描述较为清晰:这个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从而激励我们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要素和新课标中的三大文化主题中的“革命文化”高度相关,与课程总目标第1条“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一致。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人文要素的实现提供了语文知识、技能方面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背景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读懂人物精神。
关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给出了更清晰具体的归纳,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课文归纳: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有的人》;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如《好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后练习提取一条,即:写多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为不同事件列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五四制教材中,还有一条语文要素: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并体会寻常词句的深刻内涵。这个要素和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三学段的教学提示是一致的,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寻常词句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重在回忆印象深刻场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情感。新课标任务群的设计重视阅读与表达的一致性,不再将阅读和写作分开。这个要求和阅读要素是否能够关联起来呢?就整个单元的选材来看,都是围绕一个人进行的,这些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也体现出“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特点,学完整个单元,学生也可以在单元习作中表达出“有鲁迅,真好”的炙热情感。当然,也可以将之前归纳的语文要素形成概括性理解: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或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人物精神和情感体验。基于这样的概括性理解,我们可以在习作中表达到其他名人或身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表达对这些人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关于鲁迅: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之前大多停留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样的刻板印象层面,许多学生的心目中,鲁迅是神一样的存在,高高在上,不可亲近。但在本单元的组织上,编者有意打破这一点。如选择了鲁迅的侄女的文章,从儿童视角和亲人角度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鲁迅形象;选择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表现鲁迅童年生活,表现鲁迅对儿童的理解与关爱;选择鲁迅学生的文章《有的人》,表现晚辈对前辈的敬重;选择鲁迅自己的散文诗《好的故事》,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角度,将鲁迅从神坛拉到学生身边,我们以“亲近鲁迅”为主题,创设情境,以“假如我是鲁迅的伙伴、亲人、学生、朋友、敌人、自己……”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鲁迅更为丰满的凡人形象和伟人形象,更好地感受他的形象气质和精神境界,主动学习他的民族情怀。
由于鲁迅生活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有差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对鲁迅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教材在语文要素中给出了学习的支架,即“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关于知识、技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如教师教学用书所说:“这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同时,在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给出“列小标题”的活动设计,这个技能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学习过,是一次迁移运用,可以在进一步地阅读和写作中使用,体验语文学习内容螺旋上升的特点。
学习目标:

1. 认识“郑、拜”等 25 个字,会写“缚、厨”等 25个字和“毡帽、项圈”等 29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精彩的语句和鲁迅的名言。

3. 借助网络资源,结合“阅读链接”和相关书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4.反复朗诵课文,揣摩精彩语句的意味,体会寻常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习文章运用的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分析其效果与作用。反思归纳鲁迅身上的精神品质,寻找向鲁迅学习的方向和路径。

5. 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真挚情感。
评价任务:

1.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朗诵课文和名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鲁迅名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够熟练使用百度、知乎、哔哩哔哩等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小管家”等小程序,实现跨媒介阅读与运用,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默读课文,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人物精神,概括出自己情感体验。

4.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作者使用的对比、象征等手法及作用。概括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5.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学习结构:




青春献礼二十大 传承鲁迅民族魂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1.全卷共10页,4大专题,7个任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引导语句,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建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平县各中小学团队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小东和小萍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研究了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走近鲁迅”单元,计划组织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鲁迅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激励自己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亲爱的小伙伴们,请你一起来参与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吧!

专题一 描绘鲁迅形象(21分)


为了让全校同学了解鲁迅,学校筹备组拟做几块展板,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初识·鲁迅档案(12分)
小东:小萍,鲁迅先生可是国际“巨星”,咱们一起为他制作一个明星档案吧。
小萍:好啊,不过咱们语文课本上有鲁迅先生的介绍,可是有几个地方我记不清楚了,你能帮我填上吗?



小萍:看来咱们的小伙伴都很了解鲁迅先生啊!小东,你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思想家”吗?
小东: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小萍:是这样的,不过有很多同学对此还不了解,我们在展板上放一段文字说明吧,不过我有几个字不会写,还有几个字不会读,你能帮忙补充上吗?


小东:我们的小伙伴太棒了。我发现小萍用的成语也不错,“饱经风霜”用的就很好。
小萍:是的,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饱经风霜”我查了,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小东:不过,小萍有一个成语用得不太恰当,你能帮她找出来,并说明原因吗?
3.你:哦,我发现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在这里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萍:你真聪明。不过,这里面还有个句子有语病。
4.你:嗯,我也发现了,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东:谢谢大家。我马上去修改。
【任务二】聆听·鲁迅名言(6分)
小萍: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因为是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东:是的,鲁迅先生的民族魂集中体现在了他的一些名言和诗句中。我想围绕鲁迅先生的民族魂再做几块展板,展示他的主要思想。
你:好主意。


小萍:习近平总书记也引用过,并且激励我们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6.你:嗯嗯,我知道“老黄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东:你的文学涵养真不错。不过网上有很多冒充鲁迅先生的名言,大家要仔细分辨哟。
【任务三】亲近·鲁迅作品(3分)
小东:我在搜索资料时发现,鲁迅先生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临摹《山海经》里的插图,长大以后,他的美术造诣很高,经常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还为北大设计了校徽呢。


小萍:是的,是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封面就是他自己设计的。
小东:这个封面看上去很乱,还有大片的黑色背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吗?
8.你:学习《好的故事》的时候,我了解了《野草》的写作背景,当时的鲁迅________。
小萍:太好了!我感觉鲁迅先生真是太有才了,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啊!

专题二 梳理鲁迅思想(13分)


【任务四】策划·鲁迅印象(13分)
小萍:咱们为本次活动搜集的资料真不少呢。
小东:是呀,接下来,要邀请各个班级的同学,结合上面整理的资料,在教室里的宣传栏上,策划一次“鲁迅印象展”了。
9.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拓展——“鲁迅印象谈”(7分)
小东:让我们回顾鲁迅眼中的人和事,重温他人眼中的鲁迅,书写我们眼中的鲁迅。


10.活动内容的整理与拓展——“鲁迅先生印象展”(6分)你想从哪些方面展现鲁迅的形象?



专题三 传承鲁迅情怀(26分)


【任务五】评议·感动中国(10分)
小东:一百多年来,鲁迅先生的民族魂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借鉴“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展示鲁迅精神的新时代风采。小东和小萍整理了以下资料,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1.请你模仿“中国航天人”的示例,为鲁迅的颁奖词拟定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迹或相关材料的内容,用最简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概括;也可以从阅读过的材料中找出最恰当的词句进行概括。(4分)
12.请你模仿“中国航天人”的示例,结合鲁迅的主要事迹,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要求字数在100到200字之间,使用第二人称,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突出人物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6分)
【任务六】传承·中国脊梁(16分)
小萍: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你阅读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写下自己的阅读思考。



当代神农氏
① 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看到,在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大人和孩子……
②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的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个黄色的小笔记本上,袁隆平记下了这个奇妙构想。他决计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 鞭”,驱走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③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④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袁隆平认为,经典理论没有实验根据,因为他自己就曾经发现过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⑤ 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⑥ 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⑦ 第一天,没找到。
⑧ 第二天,没找到。
⑨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⑩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⑪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⑫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 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⑬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多个春秋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⑭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
(作者刘建祥、李振湘,选文有删改)
1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想一想,袁隆平爷爷算不算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你的理由。(4分)
14.文中第5段到第12段具体写了袁隆平的一次成功,第13段简略写了袁隆平的无数次失败。请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样写的目的,写下来。(4分)
15.袁隆平在寻找“雄性不育植株”时,“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这里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读《当代神农氏》这两个题目,你有发现这个题目有哪些好处?如果请你给本文再取一个合适的题目,你会取什么呢?(4分)

专题四 寻找身边“鲁迅”(40分)


【任务七】寻找·身边榜样(40分)
小东:本次活动已经尾声,在活动过程中,你对鲁迅先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你对鲁迅先生的民族魂有哪些新的理解。
小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理想,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鲁迅精神”永远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17.小东:在你的身边,你发现谁是闪耀“鲁迅”精神的“明星”?他们可能是有名气的大人物,也可能是平凡的小人物,结合自己的发现写一篇文章。
小东:要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身上的“民族魂”。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品质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3)不少于500字。(4)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六年级“亲近鲁迅”单元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人:东平县实验中学西校区 卜庆振   修订:刘慧霞 仝玉霞 李海燕、秦余芳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重点词语,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特点,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朗诵课文和名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积累鲁迅的文学常识与名言,能在新的情境中恰当运用鲁迅名言。
3.能够使用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默读课文,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解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人物精神,概括出自己情感体验。
4.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作者使用的对比、象征等手法及作用。概括鲁迅先生形象和性格特点,归纳其意志品质和精神追求。
5.能运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事件表达鲁迅或其他人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借助题目、关键句、主要事件和相关资料,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精神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2019和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题钟玲玲.“双减”背景下的单元练习作业设计[J].语文建设,2021(22):16-20.



联系我们


孙文敏: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swm2329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老师参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