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丨8种核心素养型的学习方式
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10分钟
信息时代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急剧变革、快速变化,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形成一种“拥抱不确定”的态度和习惯。正因为很多东西是不确定的,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只是教学生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道德品格),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认知核心素养,创造性思维就是“人无我有”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人有我好”的能力。第二类是个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人要想应对极其复杂的情况,必须有强大的自我概念。强大的自我概念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而建构的。所以,教育一定要教会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特别是要教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控制好自己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冒险精神。第三类是人际核心素养,主要就是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人开展协作的能力。
在张华教授最新分享中,他将直接源自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概括为8种:概念性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探究学习、元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数字化学习。
以下内容,经《中小学老师参考》综合网络整理编辑,供大家参考。
01
概念性思维方法
了解概念性思维方法,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概念性知识”和“概念性理解”?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一种为“概念性知识”,是知识结构化的知识形式,包括“分类和类型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概念性知识需要“理解”,表现为能够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等。
杨向东教授认为概念性理解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并非直接指向概念、原理或理论本身。能不能超越某个现象,上升到一般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从经验认识,上升到一般性的抽象认识,这叫概念性理解。概念性理解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并非直接指向概念、原理或理论本身。能不能超越某个现象,上升到一般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现象?从经验认识,上升到一般性的抽象认识,这叫概念性理解。
概念性理解有两种内涵,一是作为认识结果的概念性理解,通过一般性观念,在抽象意义上把握事物带有普遍性的意义。二是作为认识过程的概念性理解,能够通过反省思维对事物意义不断概念化的过程。
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了概念性理解,可以通过五个主要特征:1)具有结构化的知识;2)能够迅速提取特定主题或功能相关知识;3)能解释深层表征问题,识别特征或模式;4)能够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机制;5)能够灵活解决陌生现实问题。
张华教授指出概念性思维方法有三个要素,一是提出概念,论证其内涵;二是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论证其关系;三是基于概念展开行动,获得行动证据,发展概念体系。
02
批判性思维方法(21世纪4c')
关于“critical thinking”的翻译,我国学者有不同观点,目前在学术文章和专业书籍中经常看到的有三种译法:批判性思维(如武宏志,2016)、审辩式思维(如谢小庆,2014;2016)和思辨能力(如文秋芳等,2009)。“审辨”二字,来自《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21)合作出版核心素养5C模型中,对critical thinking的内涵做了如下描述:
03
创造性思维方法
1956年,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 Guilford)提出了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概念。前者是线性的、系统的,把多种想法压缩成一个解决方法;而后者是网状的,关注想法之间的连接。在我国,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即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从知识和经验中寻找唯一正确答案的辐合思维相对。创造性思维有5个特点,其一,创造性思维追求的是一种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其二,创造性思维在内容上不完全是思维,还有想象。其三,在智力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灵感)。其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其五,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也就是一题多解和一题多解。)
总体而言,创造性思维方法具备三个要素,产生新想法、考虑新角度、迁移与应用。
04
协作新思维
协作新思维理论提出了学习者应该发展四种能力:倾听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知情选择(自我调整、适应受众需要)、团队协作。
代表性的协作学习理论,例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皮亚杰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理论(Dillenbourg et al.,1995;Hmelo-Silver,2013)等都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与外界进行有效的社会性交互中形成的,语言、符号、技术、学习环境等要素在社会性交互中扮演着中介作用,或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Vygotsky,1978)。虽然协作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可以将协作学习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小组原始知识外化阶段和小组认知聚合阶段(Jorczak,2011)。在小组原始知识外化阶段,学习者会共享各自已有的知识,并向同伴表达自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这种多视角的原始理解会产生认知冲突。在小组认知聚合阶段,学习者主要通过澄清、说明、辩论、协商等交互活动,解决认知冲突,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协作学习中,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不是在交互中被消减,而是相互影响。当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同伴会给其提供信息、线索、提示等。这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更直接地关注解决问题的核心内容,还会为自己或同伴创建表达知识理解的机会。这种交互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学习者在交互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深度反思,从而提升学习效果(Webb et al.,1994)。研究表明,协作中有效的社会性交互会引导学习者完成知识建构,产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可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认知策略(Kolodner,2007)。
05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理论的六要素:进入情境、探究发现、梳理理解、深入探究、得出结论。
探究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建构图式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并且认为个体的智慧和认识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出现的新信息丰富、改造或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探究学习不是简单地通过实验或动手活动验证已有的结论,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假设、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开放严谨的探索过程,促成学生深入把握课程内容,清楚意识到探究流程、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掌握课程内容。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发现学习可以细化为六个步骤:
(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好奇心
(2)让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激发探究欲望
(3)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开阔思路
(4)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丰富知识经验
(5)审查资料,得出结论
(6)分析结论,解决问题
探究学习的核心思想强调发现的方法和态度,突出认识的过程而不是结论,运用假设教学法,使学生知道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问题。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意义的。又因为每个学习者的先前经验系统是独特的,所以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影响学习者去验证、丰富、深化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探究学习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先前知识、情境和学习共同体是影响主动建构的重要因素。体现为以“问题”为线索,让学习者围绕真实性的问题,主动获取各种有助于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之后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并在同伴之间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结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以个人为中心和以过程为定向的,强调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当学习对象或问题对学习者有个人意义或价值时,会促使学习者更投入于学习活动。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体验性的学习,学习的目的要体现体验性和参与性。
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环境、制定探究的步骤、提供探究学习的资料,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寻找问题真正的答案,体验研究中苦与乐的探究过程。
06
元认知学习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指的是我们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是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简单来说,元认知是一种反思能力。元认知学习策略有四个要素,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主决定、自我完善。
元认知的过程
1)观察:对观察过程的监控,观察是否细致,是否全面,是否对关键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观察;
2)记忆:读书、学习记忆不是最主要的,但却是最基础的,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量为前提的。有意注意自己的记忆过程,找到不足提高记忆力,在《如何提高认知能力?》一文中提到提高记忆的方法有生成效应、深度处理效应,同时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
3)注意:做事、思考的过程就是倾注你注意力的过程,如果在此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做事效果肯定要差。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注意力,观察注意力是否集中?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容易被哪些事项干扰?思索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4)想象:你的想象力如何?想象力存在哪些不足?学东西学多了可以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一个体现就是想象力。学到一个方法,不会用,或者是用了没有效果,主要体现就是不会变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读了那么多书但是没效果,那是因为把所读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不足,体现的也是想象力不足。
5)思维:深刻剖析自己的思维过程,为什么思考不够系统、深入,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为什么自己没有清晰的主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反思自己是否具有深度思维、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观察、记忆、注意、想象基础上的,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检视下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那些部分需要再提高。
6)表达:表达包括说、听、情绪、肢体语言等,你讲一个问题是否可以阐述清楚?是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很轻易的就可以使对方处于倾诉状态?为什么自己好发脾气,易怒,情绪的发生是怎么产生的?反思整个情绪发生的过程。
7)行动:做事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做事效率如何,效果又如何?在做事过程中有哪些不足?需要怎么改进?做事为什么只要三分钟热度,原因是什么?认真反思找出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做完一件事后,按时间循序或流程整体的复盘,把每一个环节都拿出来分析,找出那些是薄弱项,那些事关键项需要重点注意的。
07
情感学习
情感学习(Affective Learning)理论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enjamin S. Bloom)等人在195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
1. 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知识与智能的学习,如知识获取、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这在传统教育中较为重视。
2. 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如接收、响应、重视、组织与表现等。这涵盖情绪管理、批判精神、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等内容。
3. 精神运动领域(Psychomotor Domain):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如感知、熟练、精确、协调和自然化等。这涉及体育、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应均衡关注这三个领域,而不应过于强调认知目标的实现而忽略情感目标的达成。情感领域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个人发展同样重要。
情感学习理论的四要素为情绪管理、批判意识、尊重他人和解决冲突。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中将社会情感学习定义为社会情感学习是指开发学生获取社会情感能力所必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目的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化的社会情感学习概念框架,一共分为六个维度: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
08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
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联系我们
孙文敏: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swm2329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