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薪28万的博士感叹艺人千万片酬,此类感慨的实质是什么?

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2-05-01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1

知乎上最近有个热门话题。

一博士吐槽自己税前年薪28万,而大专毕业的女艺人几天几月就片酬1205万,自己一辈子都赚不到,感慨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这种话题也算一个著名的埂了,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捋一捋。

首先,收入高不高,除了市场因素,还包含了你之前选择这一模式的风险回报。

一个人,比较聪明听话,选择读书考大学考研考博找工作,是绝大多数家庭风险最低收益最稳的培养模式,因为几乎接近无风险。

但风险低就能对应高收益吗?

大家都知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道理。所以,无风险赛道的收入,绝对不可能高出天际,对应在求职市场,获得高薪岗位的博士其实非常少,大部分行业的博士毕业生可能也就混到平均收入多出些许而已。俗称中等偏上。

但同样一个人,应试方面不怎么聪明,但人长得漂亮,或者唱歌不错,或者运动能力出色,这时你去告诉他(她)父母,去当演员,当歌手,或者打篮球踢足球,将来可以如何如何,这时父母多半是不愿意子女走这种模式的。

为什么,因为这种成长模式风险极高极高!

成功了当然可以对应高收入,但不成功呢?

就像热门专业的博士可以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但非热门专业的博士基本都能获得中等偏上的保底收入。

而不成功的演员、歌手、球员,对应的收入绝对是社会的最底层,就是能获得低保资格的那种。

这位博士税前年薪28万,收入算中等偏上,不去和高收入的博士比,而去和片酬处于顶部状态的流量艺人比收入,还比出了感慨。只说明他长期处于无风险赛道,却总幻想获得最大收益,理想和现实已经发生了系统性偏移。

其次,现在只要遇到高学历毕业吐槽收入低的话题,肯定就会无数人跳出来,说这样的收入不合理,要带来什么什么危险的后果。

比如搞不好科技强国就会很成问题。

真的会如此吗?

搜索一下美国top50大学 正教授年薪(2019数据) 


哈佛大学教授人均 23万美元一年是全美大学教授群体中最高的,折合人民币120万一年。

搜索一下美国NBA球员2019年平均工资收入777万美元。其中前3名球星

  1. 勒布朗.詹姆斯 总收入:8870万美元 工资/奖金:3570万美元 代言:5300万美元 ...

  2. 史蒂芬.库里 总收入:7950万美元 工资/奖金:3750万美元 代言:4200万美元 ...

  3. 凯文.杜兰特 总收入:6500万美元 工资/奖金:3000万美元 代言:3500万美元 ...



哈佛大学正教授算是美国教授群体中的头部位置了,他们要读多少年书,要教多少年书,才能获得23万美元的年薪。

詹姆斯才高中毕业,打了几年球就8870万美元一年

当然詹姆斯算特例,换NBA保底年薪来举例吧,NbA最低年薪,第一年菜鸟保底工资58万美元,打了一年最低工资93万美元,打了两年最低工资100万,统统秒杀哈佛教授平均年薪。

请问,哈佛的大学教授会怎么看?

如果和这个博士一样因此怀疑人生的话,美国的科技强国地位,岂不是很危险了?

可人家都这么玩了上百年了,不影响nab的精彩,不影响哈佛的名望,更没有动摇美国的科技强国地位!

说到底,给一个人多少收入是资本的选择,市场的选择。

而资本与市场,大多数时候,是比普通人聪明且有远见的。

第三,资本和市场肯定也有短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体制的力量来纠正了

比如nba球员收入高,很多评论说nba球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收入应该高,且高得让人服气。

好啊,我举个世界上并不优秀的球员群体——中国男足,大家应该对此没有异议吧。

看见没有,经常被歪果仁吊打的中国男足,2019年年均收入破百万美元!

这辈子我不知何时看见中国队踢进世界前6,但他们的工资已经是全球前6了。


说实话,我TM也不服气啊。

可这就是资本的选择,市场的选择。

这算不算是一起资本瞎了24K金眼的事故?

不算!

就像郑爽之流收入可以每日一爽,但背后的资本依旧稳赚不赔。

于是看不下去的体制出手了——限薪!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要把男足或艺人的收入限到那个博士的28万年薪水平。其实人家限薪是这个水平

这样的限薪可能基于两点:

一是在世界踢球排名不能提高前,球员工资排名保持在世界第6就好,别急着争第5.

二是人民币升值趋势太猛,搞不好哪天500万人民币又对应百万美元了,工资排名又要前进了,可这成绩没进步,咋向球迷们交待啊。

但很多人一听限薪就常常对男足薪酬,对演艺界片酬限薪抱有某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他们在幻些什么呢?

不过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罢了!

第四,读到硕士博士的高学历人士都是真心喜欢科研的人才吗?

我不知道你们身边的硕士博士如何。

从我接触过的有限的几个硕士和博士来说,很多人读硕读博,只是在就业压力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应试方面的智商优势,不断提升自己就业保底收益的一种努力罢了。和科研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曾和某市一位人才引进的名校博士打过交道,他转正后副处(四级调研员)待遇,正科实职,安家费20万,提供公寓房(只能租)一套。

他的年收入确实不高,依旧是中等偏上这个层级,但实话实话,体制内这种待遇(副处级,市区岗位,市区公租房),很多人一辈子都触及不到,但名校博士却可以凭借学历优势直接在28岁获得。

为什么说普通人读书叫低风险或零风险成长模式,这位博士的经历就是一例明证。当然,能读博士硕士前提是你应试方面智商优势明显,这一点也正是让无数群众可以狂喷艺人狂喷男足毫无压力但喷起博士来总觉得底气不足的原因所在。

不过,当我了解到这位博士,本硕博读的都是桥梁设计,而该名校的桥梁设计专业在全世界都号称金牌专业时,我也是说不出的滋味。

不知道他怎么想,反正换成我,学了这么多年的桥梁设计,这辈子不建座大桥出来,对得起这么多年的苦读吗?

再说,今天的中国基建规模超级恐怖,还怕没机会建桥?

后来接触多了才略有了解,这位博士自己其实对桥梁设计也是不怎么感冒的。

不过他确实属于天资聪颖的应试型学霸,本科毕业时,发现就业质量不太理想,便考了研,硕士毕业,进体制可以副科,进好的设计院和建筑企业都没问题,但总觉得搞设计没意思,便又读了博。

博士毕业后发现设计院和建筑企业开价并不比硕士高多少,但体制内的开价高了不少,便果断通过人才引进来了某市。

觉得搞设计没意思,便又读了博,继续学设计

这段话,大家觉得好笑吗?

这样的事例非常常见,最有名的一例,便是某次采访奥数获奖者问他的下一步打算,获奖者的回答是从此再也不想学数学了。

人家内心深处对奥数真的没兴趣,但小学奥数好可以直升中学,中学奥数好可以保送名校,所以他学奥数,因为学霸总是智商超群的人,但学霸的内心就一定喜欢数学吗?

奥数不过是人家获得最优回报的途径而已。

所以,觉得搞设计没意思,便又读了博,继续学设计。这本身不是对专业有什么特殊的追求,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身价,获得一种预期更好的回报,仅此而已!

 回到本文的问题。

博士年薪28万,毛艺人片酬1千万,本就不属于一个赛道里的比较,非要强行联系后去感慨一番,那就必须借助某些虚幻的道德优势了。

比如:这种三线的艺人,演技真烂,拿高薪,不配!

比如:这样下去,还有谁去搞科研!

比如:这样下去,会不会误导青少年成长!

但这些道貌岸然的背后,

就像那些喜欢奥数的人依然在学奥数,不喜欢本专业的人还是读了本专业的博士硕士,他们图个啥呢?

无非是希望自己无风险的赛道,能获利更高一些罢了!

都不过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而已!

长按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等你解锁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兼段子手,擅长深度剖析官场规则与社会热点。原创的公务员报考指南、公务员晋升、选调生系列、体制内相亲、体制内干货、职场杂谈等系列文章视角独特,语言诙谐,观点犀利,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即可查阅


往期精彩:(点击即读)

实录|贪官进看守所后的凄惨遭遇,成了单位最走心的防腐教材

处长送外卖日赚41元,女星拍电影一天208万,谈谈财富分配的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