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内内卷有苦逼、吐血、地狱三个模式,你处在哪一层?

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4-04-11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1 

如今内卷真是个热词,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搞得职场人士苦不堪言,亚历山大。

都说体制内工作稳定而体面,那体制内有无内卷,内卷起来形式如何。

今天我就来八卦一下,体制内的内卷的三大模式。

一、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有意识的上行下效。是体制内内卷的苦逼模式。

比如大会堂开会,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

会后花絮对此有专栏描写,这是会务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把每一排座位上的杯子逐一定位慢慢折腾出来的。

其实相对于会议本身的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到极致的精准摆设本身的意义并不大,你可以说这属于无意义的精益求精,也可以说**大会堂开会,代表**形象。

但这种吹毛求疵的会场摆设本质是一种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其实就是一种内卷。

要知道以前会务人员是用不着这么摆杯子的,不信你看早年的影像资料,各级会议中杯子摆得只是很整体,并没有这么追求精准成行。

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太清楚,但开始之后流传起来却是非常迅速,属于典型的上行下效。于是从上到下的开大会,都会有一群会务人员拉着绳子开始对杯子进行严格定位。

但是会议的内容是不变的,对应的工作量是不变的,那么拉绳子定位的工作量就只能靠增加人手或原班人马挤出时间来完成,这就是卷起来的节奏。

因此市、县、乡一级的会务筹备人员,每遇大会都是叫苦不迭,但没办法,同级的友邻单位会议开得圆满成功,会场茶杯摆设横平竖直,那么轮到自己单位开会怎么地也不能比友邻差啊,于是一群苦逼一起卷呗。

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把笼统问题数值化。是体制内内卷的吐血模式。

比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

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而此类流程一旦形成模式,流行起来是想当快捷的,行话叫做作假作全套。


而各类考核迎检,往往就是针对以上“全套”动作,进行逐项分解,并量化出一个具体分值。

所以,任何工作,一旦要接受上级考核或检查就注定成为一次内卷升级的过程,把工作留痕卷成了工作本身,把工作材料卷成了工作成果。

很多地方考核、验收、督查必看台账,能从台账中找出问题发现错漏才是一个合格的督查员。而让检查人员挑不出台账毛病的才是合格的“表哥“表姐”

只是“表哥”“表姐”们费心制作精美画册手册资料盒,检查过后便弃之一边。个别做的好的迎检材料被上级作为模板推广,又必定在同级中掀起一波学习模范再到超越的内卷新高潮。

内卷到了这一步后,想不吐血都难。

三,一将求稳,卷死三军。追求稳妥是体制内内卷中的地狱模式。

这个模式是大机关少数笔杆子才能经历的模式。

以前听过一位上级笔杆子说成长的鸡汤故事。
这位笔杆子服务过几领导。

这一级的领导参会,是要出会议纪要的。

举例,一个疫情防控会议,有卫建委、公安、教育等诸多部门参加。会上各单位发言汇报情况,领导讲话,并作出具体指示。最后形成的具体的会议纪要下发辖区,辖区各单位按会议纪要具体要求来执行下一步工作。

这位大笔杆子曾说,他服务过一位老领导,每次会议之前,就要求秘书组把会议简报拿出来先过目。

要知道此时会议还没召开啊,但领导有要求,下级怎能不做好。

于是材料组只能催促各参会单位火速上交会议发言材料,火速写好领导会议计划稿,火速草拟出会议纪要,等一切办妥一并交领导过目,再去开会。

而领导除了周末没会议,每天会议是不断的,秘书们只能白加黑五加二连轴转。

一旦遇到疫情防控这样的紧急工作会议,必须通宵达旦,比如争取在晚上九点前拿到各单位会议发言,在凌晨二点前拿出领导讲话,在凌晨五点前拿出会议简报初稿。

大笔杆子和一帮小弟好不容易熬走了老领导,迎来了新领导。所幸新领导比较有闯劲,提前写会议纪要的模式不搞了,因为很多会议讲话新领导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秘书组做好记录才能撰写出会议纪要来。

可惜,好景不长,这位新领导没有做多久,因为很多讲话被别人抓了把柄,所以仕途方面没有稳妥的老领导走得远。

新来的领导,又继续老领导的工作作风,会议之前拟好会议简报,领导讲话严格按照讲话稿来,不说任何出格的话。

这也是大机关笔杆子们要经历地域模式的深层原因,到一定级别的领导,会议讲话是不能随意发挥多少的,所以一字一句严格按讲稿念,虽然枯燥,但却稳妥。

只是这种稳妥,是无数机关笔杆子熬更守夜共同打拼出来的。

可谓一将求稳,卷死三军。这种内卷,实属地狱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模式锻炼出来的笔杆子,对特定领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矩都非常熟稔,今后放下去任职,往往不会出什么差错。

这也就是一些大笔杆子能够直接胜任领导岗位的原因,一项工作该怎么动员怎么推进怎么总结怎么推广,人家早就烂熟于心。

所以,体制内内卷虽惨,但卷到一定层次,也是有收获的。

那么问题来了,你现在处于内卷中的哪个模式了?

今天的八卦就到这里,感谢阅读,觉得不错文末点个赞和在看吧。

防失联可添加作者微信  zx30015,交流讨论,不见不散

往期文章推荐

干货|体制内最舒服的工作是什么?

拜托!体制内拼爹不要在朋友圈拼,会害死爹的
体制内年轻人为什么要逃离基层,这则古希腊神话的比喻最扎心

同样是基层,体制内外有何区别,真相很扎心(职场杂谈三)

为什么从基层脱颖而出概率小,因为能同时做好这两点太难了

从围台军演到常态化警巡,局势演化的三种可能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兼段子手,文笔辛辣幽默偶尔油腻。

关注后回复“公考”查看解读公务员考试系列文章;“军事”查看部待遇和台海形势深度解读;“选调生”查看解读选调生系列文章;“” 查看体制内工资系列文章;“亲”查看公务员相亲系列文章;“晋升”查看公务员晋升内幕;“幽默“查看体制内段子手的独家幽默;回复“干货”查看各部门及岗位介绍;“杂谈”查看各类犀利时评系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