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德和普京都是40岁迎来人生转折,不同点是……

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4-04-11

本号偶尔言辞奔放。为免失联,可以加微信 zx30015,还可以关注备用号。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1 图|网络

这几天,俄罗斯瓦格纳兵变又和解的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目前各国的态度也出来了,中国表态这件事是俄国内政,美国也表态这个是内政但又多了句嘴,说这起事件表面俄国内部矛盾重重,普京的日子并不好过。

所以今天我们来八卦一下普京的历史。

我们都知道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他是一个非常勤奋、自律、严谨的优秀特工。

比如普京在很多公开的步行视频中右手非常僵硬,只是左手随身体摆动。


这是因为前苏联特工的训练,要求特工要用右手持枪,接近胸膛,用身体左侧行动,以便在遇到情况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拔枪。


普京长年接受高强度训练,右手臂时刻紧贴着腰间枪套的位置,久而久之,身体肌肉记忆固定下来形成习惯,从而造成普京之后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右手臂还是习惯性地紧贴着后腰的位置,一直以持枪步态走路。


从这一个动作,就可以看出,普京接受的训练有多么严苛,包括他日后能公开驾驶战斗机、装甲车、大卡车,都是年轻时打下的根基。

即便如此优秀,普京职务升迁并不快。特别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克格勃重组,普京被边缘化,家庭生活都陷入拮据。

此时他的恩师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市当一把手,便把普京招来,做了副市长。

而普京就是在这里,迎来了人生重大转折。

话说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比较喜欢喝酒打猎。于是下面州长市长们经常投其所好,安排此类节目。

圣彼得堡市也不例外,索布恰克精心组织了一次狩猎,邀请叶利钦参加,当地州市领导作陪。

当然,还买了几只老弱病残的黑熊供大家打猎。

根据《叶利钦回忆录》记载,1994年10月,叶利钦应约来到圣彼得堡打猎。

首先是在庄园午餐,大家围着一条长桌边吃边谈。

结果普京因为自己的二手汽车抛锚,耽误了一会,迟到了一个小时才到。

普京给叶利钦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他还是注意到了他坐下之后不忘把枪放在身边。

“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地抱着,就像拥抱一个心爱的女人。”

大家继续边吃边谈,此时,一头健壮的黑熊突然从灌木丛中窜出,大概受到了惊吓,直接朝人群中冲了过来。

这一下确实吓到大家了,因为这不是之前准备的老熊病熊,而是一头高大威猛的真家伙。

据叶利钦回忆,他当时吓得眼镜都掉在地上了,连忙弯腰去捡,结果弯腰时发现,一桌人全部蹲下来帮他找眼镜。

这里其实是叶利钦写回忆录时给大家留了面子的写法,真实情况就是大家吓傻了,谁都顾不了谁,先躲到桌子底下再说。

结果此时普京挺身而出,果断持枪瞄准,连发两枪,直接将黑熊击毙。

算是救了叶利钦的架。

普京的表现引起了叶利钦的极大兴趣,叶利钦又注意到,因为庄园地方很大,随行人员的车辆停得非常随意,但普京的车却规规矩矩的保持车头朝外,做到有事随时可发动。

这种细致严谨和果敢自信赢得了叶利钦的极大好感。

后面的事情就不多重复了,因为叶利钦的赏识,普京从此平步青云,2000年任俄罗斯总统。

普京生于1952年,1994年迎来人生重大转折时,时年42岁。

这种40岁迎来人生重大转折点的名人其实有很多,今天我举例我军的朱德元帅。

朱德,1886年生。

参加反袁战争、护法战争,31岁做到了滇军旅长,36岁成为了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

此时的朱德月薪2000块,那时候一个大学教授也就几百块。

当时的生活可以说非常好。

在昆明,朱德买下五华山下的一个四合院,占地380平米,院内有天井、水井,正房5间,属于两层重檐楼房,3间耳房和5间“倒座”属于平房,后来朱德觉得不够住(全家人口多),又买下相邻一片1000多平的空地,搞了个豪华自建房。自建房有3栋2层,栋与栋之间是走廊连接,周围被开辟为花园,花园内修建了假山,种植了各种花卉,俨然一个小园林。这个园子,被朱德取名为“洁园"。

现在大家去云南昆明旅游,还能看到这个建筑。

然而,朱德不到一年便毅然离职了,因为他不满旧势力的积弊,开始追求救国救民的马列主义。

有段历史现在很少提起,朱德当初入党,当地党组织还不收。于是朱德追到了上海,见到了陈独秀,要求入党,再次被拒。

陈独秀还公开说,朱德一个旧军阀,怎么能加入共产党?

因为陈独秀当时是中央负责人,所以这话一说,基本断绝了朱德入党的可能。

但是当时通讯不发达,没有微信QQ,陈独秀的指示也只有国内几个支部才知道,国外的支部并没有被传达到哦。

于是朱德万里迢迢奔赴法国,去找旅法支部负责人周恩来要求入党。

结果到了法国才知道,恩来去了德国,于是朱德又追到德国才见到了恩来。

1922年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全新的革命生涯。

1927年,根据党的指示赴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该团团长。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

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的地位并不高,连“前委”委员都不是。

因为当时的起义部队主要来自贺龙、叶挺的部队,朱德只有警察局的几百人,自然就不是“前委”领导。

起义成功后,部队南下计划打到沿海去。朱德任9军军长当先导,为什么让朱德当先锋,因为国民党派来围堵的部队是滇系军阀,很多和朱德认识。

通过朱德的关系,让滇系军阀出工不出力,每天搞点抖音短视频上传糊弄上级和校长(当时校长下野了)。

但上级也没这么好糊弄,重新组织起大批部队围了过去。

此时,就有了著名的三河坝分兵。

朱德再次服从组织分配,从前锋改后卫,率领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阻击敌人,为主力转移赢得时间。

等三河坝阻击任务完成后,朱德率部前往潮汕与主力汇合。

结果走到安远县天心圩这里,收到了主力被包围全军覆没的消息。

部队人心一下子散了,本来2千人的队伍跑得只剩800多人,团以上干部仅3人,部队面临溃散的危险。

此时朱德坚定的站了出来,召集官兵发表了著名的“要革命的跟我走!

雕塑《天心圩整军》

朱德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他还说,“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的话挽救了这支残部,据陈毅元帅回忆,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没底,但看见朱德同志信念这么坚定,很多人深受感染,便决定留下来再看看。

这支800人的队伍加上随后的湘南起义,走出了共和国3个元帅(朱德、林、陈毅)2个大将(粟裕、黄克诚),上将中将不计其数。

而日后推翻蒋家王朝的两大主力(林、粟),当年就站在天心圩的人群中。

那一天是1927年10月21日,朱德41岁。这是属于他的人生重大转折,也是我军历史的重大转折。

朱德的天心圩整军,把他从军内领导层的边缘推到了领导层的核心——红军之父、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

回看朱德的人生转折与普京的人生转折,同样都发生在40岁

我们不难发现,普京是靠勤奋、自律、严谨的表现,赢得了最高领导人的赏识,从而迎来人生转折。

而朱德是凭借信仰与热诚,把一支面临溃散的部队挽救了下来,为革命保存了一批关键火种。

但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还是信仰的力量更伟大……

 

本文完,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防失联可添加作者微信  zx30015,交流讨论,不见不散

同类文章推荐

俄军面临重大危机,普京面临生死存亡

局势可能比较严峻,普通人也要做好迎接风浪的准备

春节聚会如聊到俄乌局势,体制内切记一条隐形红线:反华的一定挺乌

神志不清立陶宛,痴人说梦蔡英文

3·14南沙海战的历史意义,一举扭转南海战略格局

俄乌冲突一整年了,讲一个中越边境某普通界碑的故事

台海军演的历史意义,解放军已彻底掌握统一主动权

从军事角度解读中华一统的历史性契机,真诚感谢佩洛西!

明窗邀华月:资深写手兼段子手,文笔辛辣幽默偶尔油腻。

关注后回复“公考”查看解读公务员考试系列文章;“军事”查看部待遇和台海形势深度解读;“选调生”查看解读选调生系列文章;“” 查看体制内工资系列文章;“亲”查看公务员相亲系列文章;“晋升”查看公务员晋升内幕;“幽默“查看体制内段子手的独家幽默;回复“干货”查看各部门及岗位介绍;“杂谈”查看各类犀利时评系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