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新动向,2024考研减少36万,考公增加43万

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4-04-11

本号偶尔言辞奔。可以加微信 zx30015,还可以关注备用号。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1  图|网络

今天刷到了一个新闻,2024考研报名最终确认总报名人数438w人,比2023年减少36w,比22年还要低19w。


而我们都知道毕业生人数是屡创新高的,而考研人数逐年下滑,那么学生们都涌去哪里了?


答案是考公!


今年,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2024年度国考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这是历年国考招录中过审人数首次超过300万人,比去年多了43万


当然,也有不少人确实是两个考试都报名了,但考研人数连续下降和考公人数连续上涨,不是没有理由的。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下。


首先说考研,考研人数其实是在2022年达到顶峰,(报考人数)然后就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而且这个趋势应该不会改变,毕竟3年前研究生扩招一次,之后总招生人数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同时缩减学术招生人数,扩大专硕招生比例、提高保送比例,降低统招名额、延长专硕学制等等措施,可以说考研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因素相对较多的。


另外一点比纸面数据更重要,那就是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也包括研究生毕业群体。


说成人话就是,绝大多数家庭已经被现实狠狠教育过了,那就是考研这种事,如果考不上211及以上的,不能说100%浪费三年,但大概率的真的是浪费了,因为就业质量还赶不上自己本科毕业的就业。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内卷时代把用人单位给惯坏了,惯出一堆毛病来,比如说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光卡第一学历,还卡年龄。这让一些本科不是名校通过考研上名校的学子逆袭难度陡然升级。


从学历的价值预期来说,考研读研对很多人已经变成得不偿失了。


可以说,在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考研越来越没性价比,这是一件官方没有承认但民间早已深刻认识的内卷现实。


未来这几年,毕业的研究生会越来越多,当就业困难的研究生越来越多时,人们还会进一步修正对研究生学历的价值预期。


所以说,考研人数今后还会逐年下降。考研行业的相关从业者,要做好生意越来越难的准备。


另一面,就是考公人数越来越多。刚刚说的303万只是国考报名人数,国考之后的省考才是公考的主战场,省考数据是各省统计数字,如果各省人数简单相加只会高到让你怀疑人生。



为什么,因为很多很多考生,不止报考了一个省市,而是报名了N多省市。


这里也有个专用名词:巡考大军


关于巡考大军也有一个段子:国考当练手,上海市考当一二模,江苏省考当二模,浙江省考当三模,然后回老家冲刺终考!


巡考大军是通过增加考试机会来增加上岸概率,前面这几模并不是考上了不去哈,而是报名人数太多竞争太激烈,很难考上,所以才戏称为几模。


公考越来越热,说明什么?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不管网络上对公务员的吐槽有多少,又有多少体制内降薪的新闻。


群众的切身感受不会骗人,那就是通过公考上岸,确实是一件极具性价比的好事,虽然这个职业有诸多限制,虽然上岸后依然要面对烦恼与困难。


但是,公务员稳定啊,公务员可以稳定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足够友好了。


所以说,考公人数今后还会逐年上升。但是考公行业的相关从业者,要做好生意越来越多但竞争越来越卷的准备。


当然,这里确实要吐槽一下劳动监管部门,消除就业歧视这一块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现在入职招聘中各种第一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大量存在,才更进一步凸显了公考的公平公正。


最后,本文观点:内卷新动向,对普通人特别是对非名校生来说,考公性价比超过考研性价比。


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不以你我意志为转移!


本文完。文章看到这里了,别忘了右下角分享在看+点赞👍

防失联可添加作者微信  zx30015,交流讨论,不见不散

底层女孩很难走出去吗,真的只有考公这条路吗?

公务员考试是否公平公正?曾经有故事,如今无痕迹(公考杂谈一)

报考公务员,上岸幸福指数你知道多少?(公考杂谈二地域篇)

那张你可能坐一辈子的桌子(公考杂谈三岗位篇)

你将来能升多大官,多数报考那一刻已经决定(公考杂谈之前途篇)

公务员报考性价比之冠:副省级城市(公考杂谈九)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