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剧》2023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24-02-05

点击上方蓝字“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点选“设为星标”置顶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读

刊首语

目录

内容提要

封二丨

“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纪念

暨《欧阳予倩全集》编纂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封三丨

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主题征集

活动启事


刊首语


2023年第1期

“新冠”脱去,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兔年伊始,我们首先奉献给大家的是关于“戏剧”与“剧场”两个基本概念辨析的文章,分别是陈戎女的《戏剧制作技艺与城邦剧场文化:希腊古典时期的drama与theatron考辨》和邢北辰的《异教遗产与剧场隐喻:古罗马与中世纪的theatre与drama考辨》。近年来,这两个概念在当代戏剧的理论与创作中一直缠绕不清,甚至出现了以剧场替代戏剧的倾向,存在许多观念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戏剧的剧场性重视所引起;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代戏剧创作对戏剧边界的不断拓展所致。因此,在注重向前不断探索的同时,也有必要追根溯源,以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所以,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相关专家对其予以专门梳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本期的“学科前沿”栏目中,还有叶夏弦的《西方悲剧艺术的现代境遇问题探究》和刘平的《迎风沐雨 砥砺前行——民营话剧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两篇文章,一西一中,各有千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话剧已成为我国戏剧艺术中最具灵活性及市场与艺术活力的力量,其发展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其成就贡献值得充分肯定。


本期的“经典新说”栏目聚焦于对曹禺和梅兰芳两位先生的研究,有陈军的《论曹禺写作主体精神的嬗变》、汪余礼与吴鹰的《〈雷雨〉与曹禺的叠翻诗学》、李玲的《张禹九与梅兰芳访美及其他》和冯伟的《司徒雷登助力梅兰芳访美新考》四篇文章。曹禺和梅兰芳都是中国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所涵内容丰富,有着说不尽的新意,相信这些文章会给人带来新的认识。


在“基础研究”栏目中,有关于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研究的三篇文章,分别是刘真真的《抵抗性、先锋性与暧昧性——试论袁牧之的左翼“通俗剧”电影》、熊之莺的《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和兰凌的《曾孝谷事迹系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这就是:许多戏剧与电影人不仅能编,能导,能演,能论,还横跨戏剧、电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并且,古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人文及专业素质综合全面发展,因此涌现出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与经典作品。在国家倡导新文科建设、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其中的历史经验规律,很值得我们思考总结,并积极应用于“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建设中。  


目录

学科前沿

陈戎女

戏剧制作技艺与城邦剧场文化:

希腊古典时期的drama与theatron考辨

邢北辰

异教遗产与剧场隐喻:

古罗马与中世纪的theatre与drama考辨

叶夏弦

西方悲剧艺术的现代境遇问题探究

刘 平

迎风沐雨 砥砺前行

——民营话剧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

经典新说

陈 军

论曹禺写作主体精神的嬗变

汪余礼   吴 鹰

《雷雨》与曹禺的叠翻诗学 

李 玲

张禹九与梅兰芳访美及其他 

冯 伟

司徒雷登助力梅兰芳访美新考         

基础研究

刘真真

抵抗性、先锋性与暧昧性

——试论袁牧之的左翼“通俗剧”电影  

熊之莺

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

——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兰 凌

曾孝谷事迹系年   


内容提要

戏剧制作技艺与城邦剧场文化:

希腊古典时期的drama与theatron考辨

陈戎女

关于drama与theatre的论争,从西方概念谱系看应回溯到古希腊,方可获得执古释今的视野。本文借助西方古典语文学的研究方法,从语词溯源与语义辨析的角度,考证与辨析drama与theatron在希腊古典时期经典文献中的用法、涵义与变化。亚里士多德提出,δρᾶμα作为诗歌制作术之一,其名称和本质是摹仿“正在做(或行动)的人”,整体上drama被视为趋向完整和善的目的的城邦技艺。古希腊与θέατρον相关的语词强调在剧场看戏的“观看”行为及衍生的社会角色,剧场成为城邦公共生活、表演文化和民主制度展示自身的重要场所和空间符号。尽管drama和theatron的区别很明显,但在古典时期二者融入了紧密联结的城邦生活,多种机制于此交汇贯通。古希腊的drama和theatron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政制和文化的产物,后经过扩展、变形和转义,其影响力直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现代世界。

异教遗产与剧场隐喻:

古罗马与中世纪的theatre与drama考辨

邢北辰

本文从词义流变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theatre与drama从古罗马至中世纪的发展脉络。Theatre的拉丁语源theatrum(剧场)来自古希腊语θέατρον,这一概念随着古罗马人吸收希腊式戏剧而进入拉丁语,并发展出与古罗马政治生活相契合的用法;drama(戏剧)同样来自古希腊语(δρᾶμα),但古罗马人往往用更古老的拉丁语词(如fabula、ludi)而非drama来表示戏剧。随着基督教的兴盛,拉丁教父们对以theatrum为代表的表演文化大张挞伐,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中世纪。在中世纪基督教的语境下,theatrum通常特指具有负面含义的“古代异教戏剧及剧场”,drama则成为特定的修辞学术语,两个概念均不指中世纪流行的宗教戏剧等剧种。在批判和拒斥戏剧文化的同时,一些古罗马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也发现了戏剧形式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结构相似性,theatrum也从具体的戏剧空间发展出了“世界即剧场”的隐喻含义。总体而言,在本文研究的这段历史时期,戏剧本身与其相关概念逐渐受到主流思想的排斥,但戏剧形式内在的哲学性也令其保留了生命力。

西方悲剧艺术的现代境遇问题探究    

叶夏弦

乔治·斯坦纳在《悲剧之死》中推崇的“悲剧”实际上是“高悲剧”和“纯粹悲剧”,是根植在“与人之天性不可分割的不自量力或自我伤害的宿命”之中,在他看来,理想的悲剧形式在17世纪之后就此衰亡。雷蒙·威廉斯对乔治·斯坦纳的反驳是“不仅仅在其直接的语境中,还要在其历史延续中考察这些作品和思想,并把它们同其他作品和思想以及各种实际经验联系起来看”。而无论西方悲剧衰亡与否,其问题核心指向的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现存危机,最终折射出来的是人在宗教坍塌文明失落的困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本文旨在从“困境—超越”的范畴下对现代悲剧作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企图把握现代悲剧精神之所在,借以回应现代悲剧部分问题。

迎风沐雨 砥砺前行

——民营话剧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    

刘 平

新时期民营话剧,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在搞活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为初创阶段;(二)从新世纪(2000年)初到2013年前后,为蓬勃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剧社多,剧目多,演出多,观众多,收益多;(三)从2014年初至今,为稳定、提高阶段。从2018年开始,民营话剧创作、演出出现了新动向,即大剧场演出增多,作品内容广泛,演出形式多样化,注重艺术方面的探索与内容方面的开掘。民营话剧在走市场中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原创剧目;二是培养了众多戏剧人才,包括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制作管理等方面;三是经济方面获得可喜收获。四是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民营话剧“走”出了一条独立的生存之路。

论曹禺写作主体精神的嬗变

陈  军    

本文分早期(1926-1949)、中期(1949-1978)和晚期(1978-1996)三个时期来梳理曹禺写作主体精神的变迁,大致经历了早期的“张扬”、中期的“扭曲”和晚期的“分裂”的嬗变轨迹,究其原因则与社会历史语境的变化、曹禺自身性格弱点有关。曹禺主体精神的高低强弱直接决定着他创作的兴衰成败,论文在揭示二者内在关联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强作家主体精神建设、构建良好的精神生态等问题和对策。

《雷雨》与曹禺的叠翻诗学

汪余礼 吴 鹰

经反复细读,可以发现曹禺早期名剧《雷雨》中隐含着一种独特的叠翻诗学。所谓“叠翻诗学”,在此指的是营构戏剧诗境的一种艺术智慧:在剧作者的艺术构思及其外化过程中,戏剧情境的运动呈现“连续翻转(或翻升),惊奇不断;双管齐下、境界层深”的趋向,一方面是剧情跌宕起伏,愈翻愈奇,以强烈的戏剧性紧紧吸住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剧意不断深化,通天尽人,以浓郁的诗意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魂。叠翻为表,诗境为里;表里融合,光辉频现。通过一系列叠翻,《雷雨》远远超越了“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这一社会学层次,也超越了“纯粹的戏剧性”这一戏剧学层面,达到了戏剧性与诗性密切融合的审美境界,从而具备了经典性内质。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突转”相比,《雷雨》中的“叠翻”更为复杂:“突转”作为一个“点”,有助于营构曲折的情节,造成戏剧性效果;“叠翻”作为一个“模块”,至少有助于开显人性的深渊,或催开生命的火花,达到戏剧性与诗性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

张禹九与梅兰芳访美及其他

李 玲

1930年梅兰芳访美资料中有两份不一样的赴美人员名单,张禹九(嘉铸)是梅剧团抵沪之后,几经斟酌,后来才被选定的。但是,访美资料图片中,谁是张禹九,从未被确认过。本文尝试从图像上判定梅兰芳访美团队中的这位重要人物,以及回答为什么选择张禹九参与访美的缘由和实际工作等问题,同时也揭示另一位团队成员黄子美的相关信息。

司徒雷登助力梅兰芳访美新考

冯 伟

1930年梅兰芳出访美国,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诸多帮助,其成功的经验在多次出访中最有借鉴意义。其中,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至关重要。然而司徒具体做了何事,现有记载并不详尽。本文从国内外档案馆新发掘的一些史料出发,还原了司徒助梅的诸多细节,并揭示出司徒此举的私人动机:借梅兰芳扩大燕京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从而助力燕京发展。本文亦分析了燕京与公演团队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张力,并推测其在访美活动正式启动后淡出的原因。以司徒雷登为中心,能窥见梅兰芳访美各方支持者是如何在不同动机的驱使下,共同创造了该演出盛事。透过司徒也能获悉访美的更多经验:借助文化资本雄厚的外国人士,以打通各界;照顾支持者的现实利益,达成双赢局面;保持开放,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发挥团队人才的力量,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演的策略。

抵抗性、先锋性与暧昧性

——试论袁牧之新兴“通俗剧”电影      

刘真真

戏剧艺术家袁牧之“由戏及影”后,其先锋性的视听实验使其电影不仅具有在都市各处随时随地建构抵抗性情境的强大能量,还实现了对都市现代性表现形式之一的“通俗剧”模式之辩证式超越。袁牧之身处的电通影片公司的民族电影工业背景与左翼倾向、上海都市文化中多重现代性之间富有张力的博弈关系、其先锋艺术家身份及新兴电影自身政治与美学上的双重暧昧,共同构成袁牧之新兴“通俗剧”电影的抵抗性、先锋性与暧昧性。

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

——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熊之莺

香港影片《清宫秘史》(1948年)、《倾国倾城》(1975年),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1998年)各自风靡一时。三部作品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同一段历史,具有显见的亲缘性。朱石麟与姚克的珍妃是一位“英雄”;李翰祥则颠覆前作,塑造了抑郁而不愚昧的慈禧;何冀平又在此基础上引入“内在的他者”——德龄。四位创作者在不同情势下由内地赴港,分属三代“南来文人”,作品中的清宫想象也折射出不同的“北望”姿态。《清宫秘史》仍是海派文化的“借地还魂”;李翰祥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竭力剔除作品的政治涵义,在《倾国倾城》中展现出“恋物癖”式的历史怀想;何冀平则在历史转折之际重新召回政治意味,将《德龄与慈禧》作为其理想的“九七”答卷。

曾孝谷事迹系年    

兰 凌

曾孝谷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奠基者之一。过去,学术研究对曾孝谷生平、家世以及他回成都后的戏剧活动较少涉及。本文依据民国时期报刊史料和学界已有研究,对曾孝谷事迹系年进行了粗略梳理,对一些重要的时间、事件进行了辑考,尝试厘清其思想变化之轨迹,并述及他对中国早期话剧与成都地方戏曲改良的贡献。


封二丨

“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纪念

暨《欧阳予倩全集》编纂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2年12月29—30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戏剧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纪念暨《欧阳予倩全集》编纂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方式成功举行。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15家单位的46位专家学者发言。会议旨在纪念研究欧阳予倩这位中国话剧的重要开创者和建设者,并为《欧阳予倩全集》重编献言献策。会议议题有:欧阳予倩与中国戏剧现代化;欧阳予倩的当代意义;欧阳予倩与中国话剧传统;《欧阳予倩全集》编纂的若干问题;欧阳予倩的艺术实践;欧阳予倩研究的回顾与新说。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致开幕词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研究欧阳予倩先生的教育理念、艺术精神,更要继承发展先生的戏剧遗产,为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完成其未尽的艺术宏愿。同时,我们要努力需要学习欧阳老院长肯用笨功夫学习工作的精神,将《欧阳予倩全集》重编的工作做好。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致开幕词

中央戏剧学院徐晓钟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戏剧与戏剧教育的领航人》

线上会议截图一

线上会议截图二



封三丨

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主题征集

活动启事

在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首届与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为继续推动“戏剧与影视学”一流学科建设,展示学科建设优秀成果和人才,中央戏剧学院将于2023年举办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


为使这次活动办得更为全面充分,现特向国内外学者进行第三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主题征集,主题示例可参见首届与第二届活动公告(详见《戏剧》2019年第2期,2021年第2期)。


投稿者需提交主题名称及相关简要说明(300字以内)。凡主题被选中者每题将给予800元(人民币)奖励。如出现主题提交重复或近似情况,将以提交时间最早者为获奖者。

征集时间:从该启事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3月底。

主题征集电子邮箱:xijuxuebao@126.com,投稿时请注明“主题征集”。

 《戏剧》编辑部

2023年2月28日

识别二维码查阅

《戏剧》电子版

识别二维码查阅

《戏剧》往期

公众号推送文章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学报简介

1.登录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mall.11185.cn)或微信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下单即可订阅;

2.前往附近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54)。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 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 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姓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欢迎关注中华戏剧学刊联盟刊物公众号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

《戏曲研究》

《戏曲与俗文学》

《中华戏曲》

《戏剧与影视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戏剧》2023年第1期目录与提要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戏剧》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