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说说飞到美国的气球
美国媒体和政客煽动民众情绪,媒体获得流量和眼球,政客获得选票。而这种民众又反过来让媒体和政客更加极端。进入自我升级的,无止境的负面循环。
1
最近,美国媒体最热点的新闻就是一个从中国飞来的气球。
因为这个气球,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延迟了本来下周访问中国的计划。
在美国媒体上,这个气球已经成为超级热点,几个大媒体网站的头条,都是中国这个气球。
社交媒体上,美国的政客,特别是右翼共和党政客,纷纷发表强硬言论。这个气球,在华盛顿,引发了轩然大波,大有形成一波新的反华高潮的迹象。
一位中国问题观察家 Bill Bishop这样写道:
我认为中国政府不了解这个“间谍气球”在华盛顿引起了多大的政治风波......只会让国会山上已经非常阴暗的情绪更加阴暗。
现在中国政府也许已经知道了。但可能他们(中国政府)也不在乎,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美国无情的敌意。
2
这件事,让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更加悲观。美国整个社会的反华情绪,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一件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在美国媒体、社会和政界引发轩然大波。
这件事,稍微查阅一些基础知识,就知道虽然从中国来,但根本不可能是啥间谍气球。
探空气球大概可以分成两种,零压气球和超压气球。
零压气球, 气囊下面有排气管与外部大气相通,一般在地面时浮升气体不充满气囊。随着高度增加,外部大气压降低,气囊内浮升气体膨胀气囊胀满后,多余浮升气体即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气囊内外压差大体为零。当气球升到某一高度(设计高度),浮力与重力相等时则停止上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球体与大气相通,球体内气体压力与大气压力差几乎为零。 由于白天和夜间太阳辐射的差别,温差很大。夜间温度降低,气囊内浮升气体收缩,浮力减小,气球高度下降。到了白天,温度上升,气球高度上升。
因为零压气球每经过一昼夜就要损失部分浮升气体。难于长时间保持设计飞行高度。
零压气球在高纬度地区,比如南极。由于太阳辐射低,昼夜温差小,能浮空更长时间。中纬度,也就是几昼夜而已。
超压气球的气囊与大气不相通。这样,气球在设计高度上飞行时,由于白天温度升高可能使气囊内浮升气体压强大于外部大气压强,气囊要承受一定的压差,因此制作气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较高,且容积越大难度越大。超压式气球的优点是能最大程度避免昼夜影响,可以长时间在设计高度飞行,
下面就是一个美国的超压气球的照片。一般都是南瓜形状。零压气球在高空是球形的。
NASA总结了零压和超压气球的特点。即使新型长航程零压气球(LDB),在瑞典这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只能浮空4-6天。而超压气球理论可以浮空100天,2016年,NASA在中纬度地区测试超压气球,浮空了46天。
照片目前不太清晰,但大致从美国拍摄的照片看,这个气球的形状更接近零压气球的球形,而不是超压气球的南瓜型。
这个气球应该是相对短航时短距离的零压气球。如果中国要放一个气球跨越太平洋到美国去干点啥,首先应该用的是能长时间航行的超压气球。中国又不是没有长距离的超压气球,为啥要用零压气球去侦察?
3
美国这个国家,三天两头的往天上放大型气球。NASA有一个科学气球计划,每年都要放大型气球进行“科学研究”。
2016年NASA在新西兰放出的超压气球,成功的完成了环球旅行。在天上飞行了46天。这个气球,是利用西风带的风力,从新西兰放出,然后穿越了智利和阿根廷,完成了环球飞行。
按NASA自己的说明:气球由22英亩面积大小的聚乙烯薄膜(类似于三明治包装袋,但是比其更结实耐用)制成。超压气球将会上升至约33.5km进入阶段。气球将携带1025kg的载荷向东飞行,其中包括跟踪、通信和科学仪器。NASA期待它能够依赖平流层的风速,每三周环游地球一次。
从飞行轨道上,可以看出两点。首先,气球穿越了其他国家的领空,比如智利和阿根廷。美国政府似乎也不太在乎这个气球进入他国领空。
第二,气球的方向完全依靠风力。航迹,第一周环球飞行确实完成了,但之后就是一个完全不规律的航迹。以美国的技术,也无法控制这样一个气球的方向。
这种气球能做对地的军事侦察?估计美国自己的专家都不会相信。
全世界有很多实验高空气球的基地,下图中的大部分基地,比如新西兰的,瑞典的,都是美国人的基地。但即使是有遍布全球基地,已经世界领先超压气球技术的美国,也没法用气球做对地面的军事侦察。因为军事侦察需要能控制航向。
下图是NASA的气球基地。
就算这个气球是长航程超压气球,因为轨迹不可控制,也完全没能力做对地的军事侦察。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人其实自己也知道。
自 30 多年前成立以来,NASA 气球计划为科学和技术研究提供了高空科学气球平台,包括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基础科学发现。
几十年来,气球一直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它们可以从全球各地发射,是一种使用进行科学观测的仪器携带有效载荷的低成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