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评论

娱乐

纠结的体育总局袁主任

1最近,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袁昊然在网络上火了。过往的一些言论被网友们扒出后,袁主任一条一条删微博,据说删了四个小时几千条,最后索性关闭了账号。体制内的人对体制咬牙切齿的也不只是袁主任一个。不过像袁主任这么明目张胆的确实不多,他的微博确实让人大开眼界。袁主任体育方面的言论不少,对潘展乐夺冠阴阳怪气,替美国运动员的“豁免禁药”辩护,这些也就罢了。其他方面的言论更加令人无语。袁主任把长征火箭称为“二踢脚”,把神舟飞船称为“高压锅”,把航天员称为“傻子”。对不幸坠毁的中国海军飞机和不幸牺牲的飞行员阴阳怪气。把中国的军事演习称为“笑话”。公平的说一句,袁主任这样的人,其实体制内并不罕见。如果对“爱国”或“支持现有体制”做一个打分,我估计大概率体制内的平均分,可能反而低于全国的平均分。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很多知名“体制反对派”,其实都有一个体制内的身份,或者是大学教授,或者是研究院研究员,他们并不会因为对体制的反对,而放弃体制内的身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体制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反体制”言论,就剥夺他们体制内的身份。他们一方面享受着体制内的待遇,另一方面对体制咬牙切齿,恨不得体制马上崩溃。这一点也并不奇怪,我曾经在体制内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也是我对体制最反感的时段。离开体制自己做事之后,反而对体制有了不少好感。网上看到了袁主任搞政治学习,学习大会精神的新闻。按照袁主任的世界观,越参加这种政治学习,就越纠结,对体制的仇恨肯定就越深呀。从我接触到的人来看,体制内的人,对体制没信心的比例更大,央企国企的人,对央企国企没信心的比例更大。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有句俗语“远香近臭”,美国也有句俗语“隔壁家的草更绿”。距离产生美,离得近了,走进去了,反而不美。我认识一个某互联网头部公司的早期员工,在刚上市后锁定期结束时,就把当时的股票卖了一大半,买房买车。买房还好,也翻了差不多10倍。但他卖掉的股票亏大了。后来的股价和他的卖价相比,高点时翻了400倍,现在还有200倍左右。当时卖股票买了一辆BMW,他戏言说这是史上最贵的BMW,对应的股票后来大概值一个小目标。为啥当时会卖股票。他说当时他没啥信心,觉得公司管理上各种问题,决策错误,收入不稳定,完全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谁能想到后来公司能做到这个规模。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在体制内做过,在知名的外资企业做过,在知名的民营企业和互联网大厂都做过,自己也创过两次业。在任何一段职业生涯中,都感觉到公司/单位存在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人见识多了,就会觉得任何地方,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既不会去“彻底否定”,也不会去“粉”。就拿腐败这件事,之前老觉得政府腐败。后来见识多了,才知道民营企业的有些高管中管,拿着公务员十倍甚至近百倍的薪酬,一旦手里有了权力,照样腐败,甚至更加腐败。腐败这件事,是人性,是操守。腐败程度看反腐严不严,和体制无关。并不是民主了就没有腐败。距离产生美,也产生“粉”。接触越多,了解越多,越不会成为“粉”。戴高乐曾经过过:人们很少尊重或崇拜他们所熟悉的人。所以,戴高乐认为,确立权威的办法之一就是保持领导者在追随者心中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有些“反体制”的人,一辈子就在体制内呆着,从来没有离开过体制给予他们的“舒适区”,从来没有在体制之外挣过钱,讨过生活。他们看到了中国体制的缺点,却从来没有机会看到体制外的缺点。所以,他们就幻想存在一个完美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他们看到的中国体制的种种缺点,只有优点。他们就成为了自己幻想中世界的“粉丝”。还有一些人,做国内挣钱,然后去外国花钱。挣钱不容易,要弯腰撅腚的干活儿,要当“孙子”,自然一肚子不爽。花钱时是“大爷”,是“上帝”,自然感觉就好很多,这些人自然也觉得中国不好,外国好。我一位朋友经常抱怨国内监管多,查税严,挣钱不容易,国外好,自由自在没人管。然而,挣钱当然有人管,挣钱还要缴税;花钱当然没人管,花的越多越好。我没看到袁主任的完整简历,应该也是在体制内混了一辈子的人。找到一些新闻报道,2001年袁主任就在游泳中心了,2007年,袁主任是北京奥组委水上项目竞赛主任,2009年就已经是游泳中心游泳部部长,17年去了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当党委书记、副校长,现在是自行车击剑中心副主任。按这个经历,袁主任的年龄应该也不年轻了,可能也过50岁了。十五年前就是正处级,还是体育总局很重要的中心里面最重要的部的部长。然后十五年原地踏步,17年还从北京去了湛江。今年3月才回到北京,当上了副厅级,袁主任的仕途前半程顺风顺水,后半程多有坎坷,所以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切都不是我自己无能,而是组织不公,是体制的错。3袁主任这样的人,我觉得倒也不一定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反贼,主要的问题还是见识太少,经历太少,没能真正的睁开眼睛看世界。袁主任发了十几年几千条微博,都不知道微博充个会员就可以设半年可见。一条条手工删除,全网直播删微博,真的是见识太少经历太少呀。袁主任同时习惯成就归己,错误归人。伦敦奥运游泳队5金的辉煌,自然是我的功劳,里约奥运中国队1金的低谷责任当然不是我的。如果中国取得了成就,而我自己没有,我的不顺就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我自己的问题了,这个可接受不了。于是,中国取得了成就,我就得冷嘲热讽一番,得贬低中国的成就。中国出了些负面,就得大肆宣扬,你看你看,这一定是体制问题。要踩中国的体制,那就得找一个对比对象,那自然就是美国,就是西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世界的物质优势完全碾压了当时的中国,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的共产主义老大哥被美国轻松“和平演变”,举白旗投降。而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在30-40岁就基本固化很难自我迭代了。青年时代无比崇拜西方的那批人,很难接受西方世界的种种不堪,很难平视西方。袁主任只不过是粉美国粉西方那个中国第一大“饭圈”中的一员,这种人很多。有袁主任这样的人不奇怪。在体制内外,到处都有袁主任这样的人,中国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件事才是令人惊奇的。这个国家,总有一些不服气不服输的人呀。微博看到博主黄斌的以下一段话,转发给大家参考: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国家都充满信心呢?除了我自己本身在过去几十年的的经历、观察、思考、和认识以外,和我的日常工作有关系。大家都知道我这一辈子,从20多年前在新东方当GRE
8月6日 上午 8:31
其他

耶伦访华,美国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的皈依者

自由主义民主党人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你成为平等的“自己人”,而是“自己的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婆罗门,想感化你影响你,让你成为老实听话的首陀罗,成为他们的人,为他们埋头苦干做贡献,为他们建设这个世界。
4月12日 上午 7:46
其他

聊聊耶伦的行头、财富和安保

再聊聊耶伦的安保,2014年,耶伦就任美联储主席后。华尔街日报及其他几家报纸,有一则报道。耶伦住在华盛顿的一个高端社区,耶伦的邻居们如是说:如邻居们所说,今年早些时候,保护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
4月9日 上午 9:11
其他

嘲笑别人“自嗨”前,先自己补补课

有的人,抓住一切机会秀自己的“高人一等”,PUA中国老百姓。但实际呢?看了几本翻译过来的自由民主圣经,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估计英语水平也比较差,平时也不怎么看英文媒体,对美国其实一无所知。
1月31日 上午 8:34
其他

要真的重视“稳预期”

如何稳定预期?稳预期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相信“稳预期”这三个字不是说说而已;让大家知道“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政策”不是说说而已;“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不是说说而已;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不是说说而已。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如果十一年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那现在呢?

这篇文章让我们有一个机会回顾一下,十一年前是什么情况。如果按那次访谈所讲:十一年前,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腐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贫富差别悬殊,威胁到社会稳定。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我对写历史读历史的一些看法

尽忠报国也出自宋史岳飞传:“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C919,芯片战争“与产业政策

二战前,欧洲和美国的航空工业基本平分秋色。德国、英国都有世界一流的飞机制造公司。二战中,德国,以及法国的航空工业都遭受了沉重打击。1968年,欧洲的大型商用飞机的交付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
2023年6月10日
其他

为什么某些人一定要给恶性杀人犯找杀人的理由?

任何一个犯罪分子,自己往回找,都能找到理由。钱不够多,不够他赌和嫖了;政府对他不好了;医院病没治好了;女朋友闹分手了;甚至妈妈性格孤僻就成了杀人的理由。
2023年6月3日
其他

房价与收入 - 聊聊人才的双向流动

广州我比较熟,之前每年都来好几次。但这次广州订酒店的时候,不够小心,订了之前住过的香格里拉,结果不巧正在广交会会场附近。办入住要排队,吃早餐要排队,整个酒店里面全是老外,外卖不让送进来,体验非常差。
2023年5月9日
其他

淄博烧烤,招谁惹谁了?

五一假期期间,读了一本书,题目是《美国底层》:这本书是一位前华尔街交易员历经三年时间,24万公里深入社会底层,用镜头和文字,力图展现一个真实又割裂的美国社会图景,一部写尽底层“绝望与坚韧”感受之书。
2023年5月4日
其他

理智与情感;愿望与判断 - 聊聊俄乌战争的网络众生相

西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三方。乌克兰实力最弱,但战斗意志最强,最不惜代价。西方实力最强,但战斗意志最低,只愿意卖卖武器,而不愿意付出任何生命牺牲。俄罗斯介于两者之间,实力强于乌克兰,战争意志强于西方。
2023年3月4日
其他

过去60年的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类:有限成功的追赶者:东欧国家和部分前苏联国家是比较成功的追赶者。2000-2007年都实现了比较理想的,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但在2007年后,就只能维持一个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
2023年2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爆料是真是假?真的是美国炸毁了“北溪”?

it.”拜登和纽兰的轻率,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一些规划者感到沮丧。但这也创造了一个机会。据消息来源称,CIA的一些高级官员确定,炸毁管道"不再被视为秘密选择,因为总统刚刚宣布我们知道如何做。"
2023年2月9日
其他

“流浪气球”、互联网、媒体、民粹与美国国内政治

随后,政府的声明引起了共和党人的强烈抗议。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他的社交网站上发帖“击落气球”。从前国务卿迈克尔·蓬佩奥到众议员马乔里·泰勒·格林,其他人认为不击落气球的决定是拜登软弱的表现。
2023年2月6日
其他

胡鑫宇的案,胡锡进的文,中国的“官”“媒”之间的关系

美国表面上言论自由,但美国媒体从上到下对大是大非是非常坚持注意的。有损于美国根本的报道,那绝对会被封杀,销声匿迹。瞭望者在海上发现浅滩和暗礁,提出警告,但瞭望者绝不会希望国家这搜船沉掉。
2023年2月5日
其他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说说飞到美国的气球

这个气球应该是相对短航时短距离的零压气球。如果中国要放一个气球跨越太平洋到美国去干点啥,首先应该用的是能长时间航行的超压气球。中国又不是没有长距离的超压气球,为啥要用零压气球去侦察?
2023年2月4日
其他

奉劝某人一句:别把死老鼠当个宝,没人在乎

当然,自己说自己火,脸皮要足够厚。编出一个前辈当嘴替,可以显得自己谦虚谨慎,赢取读者好感。如果不是您刻意编的,建议您去看看精神科,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妄想性精神病。咋为啥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前辈呢?
2023年2月1日
其他

再说《满江红》真伪之辩

这位读者评论里这样写道:其实这个问题在真正的文学、文献学领域早就成共识了,叶晔有一篇文章说的不错,可以参看,跟这里的所谓论据都不一样。现在讨论这首词的自媒体们,真都是外行说书夹带私货。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满江红》真伪的学术争论与夹带私货的人

更有趣的是,这个公号作者文章中的另外一段: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也正因如此,余嘉锡、钱钟书、俞伯平等研究者都曾认为这首词是明人伪托岳飞所做。当然这些观点也引发了反对者更强烈的反击。
2023年1月28日
其他

流浪地球与微纪元

原本的真人,肯定不愿意自己去死来换取数字人的存活。假如克隆人技术发展后,给你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克隆人,难道你觉得克隆人就等于你自己,就愿意去死,换取这个克隆人生存吗?当然不会。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流浪地球,机器人三定律与MOSS

小说中写了:飞船方案不可行,因为飞船的生态系统太小。而且,最近的半人马座没有行星(实际好像有),最近有行星的恒星距离850光年,飞船需要走十七万年。人类选择流浪地球,是因为飞船方案的成功率更低。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欢迎回来,滴滴

在一次次的监管博弈中,滴滴形成了不管监管咋说,只要没有明令禁止,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再说的习惯。确实,如果滴滴是一个老实听话,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好孩子,网约车这个生意,根本一开始就做不起来。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黑《三体》的人,能不能至少先读过书之后再黑?

文/老C《三体》描述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学,而是人与虫子之间的社会学。1、网络上有一大V,号称要“解毒三体“,最近又写了一篇万字长文,题目是《“黑暗森林”,一种原始而低幼的社会学狂想》。文章又臭又长,写啥印第安人、白人殖民者、苏德战争,俄乌战争等等。然后说啥印第安人打不过白人殖民者是不团结。近代欧洲史,欧洲白人之间,有几年没有战争呢?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不都是欧洲白人自己打自己?欧洲人之间自己和自己打得血流成河,还叫啥团结。英国和法国争夺北美殖民地,也打得不可开交。希腊这么小的地盘,一个个城邦一天到晚打来打去。用三体关键词,搜搜这位大V的公众号,有小二十篇文章。最近一个月,就有四篇文章骂《三体》。真是死缠烂打。但我总觉得这位大V,压根儿就没看过这本小说。他骂《三体》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题发挥而已。如果真的看过《三体》,扯什么人道主义,白人殖民,德苏战争干啥呢?《三体》这本书,从来就不是在讲述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在讲述宇宙中,不同星球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拿人与人的社会学来证伪《三体》,要不没看过这本书,要不脑子就是进水了。2、三体人和地球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三体人眼中的地球人是什么,用第一部结尾,第三十四章的一段话形容,最为恰当:“你们是虫子”。在三体人眼中,地球人是虫子。在可以随手毁掉太阳系的“歌者”,眼中,地球人和三体人都是虫子。本来一部描写不同种族,人虫之间斗争关系的小说,你扯什么白人印第安人苏联人德国人呢?虽然白人殖民者任意屠杀印第安人,但也没到把印第安人当成虫子的地步吧。小说都没仔细看过,就一篇又一篇开始喷。我们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人与人之间,也会有合作。但是,当蚊子吸你的血时,你随手拍死一只蚊子,你并不会感到悲伤和悔恨。你也不会为踩死一只蚂蚁而痛哭流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学法则,并不适用人与虫子之间。科幻影视作品中,也有跨种族之间的感情,比如,阿凡达。但是,阿凡达里面的外星种族,也具有修长窈窕的身材,大大的眼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仍能产生感情和代入感。然而,星河战队中,人类士兵肆无忌惮的屠杀虫族,并没有任何人产生违和感。大家觉得杀戮虫族,理所当然。上面的纳美人,可以和人类谈恋爱。下面的同样具有智慧生命的异种,你能想象人类和这样的种族谈恋爱吗?你只会有恶心的感觉。所以,所谓的跨物种之间的认同和感情,是建立在什么上呢?建立在,我觉得对方像个人。刘慈欣书中的黑暗森林,是跨物种的宇宙社会学,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学。是人与虫子之间的社会学,不是地球人和纳美人之间的社会学。在宇宙中,出现一个和人类一样,长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看着像人类的外星人的概率有多大呢?应该很小吧。3、有人说,科技越发达,文明越进步,对他人也越有友好之心。这句话大体没错,但前提是他人。就算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保护组织,但前提是,被保护的动物,早已对人类失去威胁。同时也有某种引发人类怜悯的特性。人类科技不断进步,但人类对虫子有更多的怜悯之心嘛?没有。打死一只苍蝇的时候,你不会有任何犹豫。当歌者毁灭太阳系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就是拍死一只小虫子而已。至于这个星系里有几十亿智慧生命,他压根儿就不在乎。正如你用消毒液洗手时,杀死几十万个细菌,你压根儿就不在乎。黑暗森林的残酷在于,我们自以为是万物之灵,但在更高阶文明的物种面前,得不到任何怜悯。他们的怜悯,只会给与他们更加接近,能在某种维度上可以唤起共情的物种。也许,外星人科技越发达,文明越进步,和地球人差距越大,对地球人类的共情和怜悯越少。指望外星人能把地球人当人,首先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差距不能太大。人弄死一个虫子,毫不犹豫,打死一条狗,多少还会有点不忍。如果有一天外星人真的降临地球,我们首先努力超越虫子的地位吧。4、其实,即使同一个物种,人把人当人的历史,也并不长。黑奴三角贸易的终结到现在为止,也不过200年而已。贩卖黑奴的白人殖民者,毫无疑问没有把黑人当人。抗战中,南京搞百人斩的那两个日本军官,毫无疑问,也没把中国人当人。西藏做人皮唐卡的农奴主,用印第安人皮做靴子的殖民者,无疑也没把人当人。作为弱者,怎么能让强者把你当成人?美国的印第安人现在也算是人了。当然,代价就是死掉了90%以上的人,剩下的人被赶到一小块一小块的保留地。不构成威胁了,就可以把印第安人当成人了。当然,被当成人,不代表被当成平等的人。要想让强者把你当成平等的人,靠可怜就不够了。《三体》中,三体人把地球人当成平等的对手,靠的是罗辑的智慧和威慑。5、人类的科学,是基于逻辑的。欧几里得通过五个公理,推导出了整个欧氏几何学。黑暗森林法则,也是基于很简单的两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推导出了一套能自洽的宇宙社会学理论。当然,这两条公理不一定正确。也许生存并非文明的第一需要。繁衍的本能写在人类的DNA里,但不照样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再比如,也许文明的增长和扩张不是无极限的,文明会在某个阶段自己毁灭自己。如果这两条公理不存在,黑暗森林的整套理论自然不存在。第二条公理的本质即是宇宙有限,而文明的需求无限。两个人被困在一个孤岛上,孤岛上的食物只能供应一个人的需求。分享食物,意味着两个人都饿死。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人能和平相处吗?我没有这么乐观。今天,人类已经和新冠病毒共存了,大家也都接受这个病毒。但共存的前提是,我们相信这个病毒的致命性越来越低,至少保持不变。如果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致命性不会变弱,只会越来越强。当然,人类的医疗技术也在发展,这是一场赛跑。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恒定,新冠病毒变强的速度时快时慢。医疗技术如果跑在前面,我们就暂时安全,如果病毒跑在了前面,也许就是人类全员灭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愿意和新冠病毒共存吗?不会的,人类会用一切代价消灭新冠病毒。这才是黑暗森林的实质。可交流,可预测,同属一个物种的人类社会,和黑暗森林描绘的宇宙,根本就是两码事。人类社会会变成黑暗森林吗?我认为,目前不会。因为,现在不同国家,都还有身为人类的基本认同。就算有种族歧视,美国人也承认中国人是人,中国人也承认美国人是人。不同国家还是有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不太可能某个国家突然技术爆炸,一下子就可以压制全球。人口的增长,也很明显存在极限。地球的资源还是可以维持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社会什么时候会变成黑暗森林。《三体》中也讲了。三体人把人类赶到了澳大利亚,同时又限制了人类的工业生产。几十亿人挤在只能养活几千万人的土地上,这就是黑暗森林。从几个简单的公理,推导出一个世界,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记得写过一篇旧文,大意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其实是四定律,还有一个第零定律),可以推导出《黑客帝国》的世界。有一个机器智慧,假如他的第零定律是保证人类文明的永远存续,那他应该咋办呢?也许,《黑客帝国》里面的世界,就是他的最佳选择。小号要是有空,也关注一下吧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地方债、城投债重压。爸爸去哪儿了?

债券买家,有机构,有个人。机构自己买的,自己扛。能去公开市场买债券的,基本也是富裕的个人,自己扛。只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就是银行用散户的理财,买的债券。这种情况,表面是银行买的,背后的钱还是老百姓。
2023年1月15日
其他

疫情在哪里?疫情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

文/老C北京,东边环球影城有烟火气,西边八宝山也有烟火气。疫情在不在,取决于你怎么看。看你关注哪一个侧面。1、北京似乎已经从疫情中回复过来。高峰期开始水泄不通的堵车,节假日环球影城爆满,排队动辄1小时,滴滴早上打车也不是秒回复了。公司基本都全员复工,打工人又进入忙忙碌碌的状态。“烟火气”似乎真的回来了。这也是大多数北京人的印象。然而,另一方面,虽然感染高峰已过,在院重症病人仍然处于高位,医疗体系仍然不堪重负。在过去一个月,有不少老人,不幸离去。我母亲单位的退休微信大群,已经去世7个人。虽然去世的老人也都是高寿,其中一个80-90岁,剩余都是90岁以上。但没有疫情,他们中的许多也许可以多活一段时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东边环球影城有烟火气,西边八宝山也有烟火气。这一幕场景,其实似曾相识。前不久,卡塔尔世界杯,多少人在网络上高呼,疫情已经不存在了,球场数万名球迷,欢呼雀跃,都不戴口罩,网络上转发各种照片。无数人振臂高呼,在外国,疫情明明已经没有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动态清零”。今天的北京,疫情其实也似乎没有了。但是,真实情况呢,疫情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说在,疫情还在。即使是已经经历了一轮轮疫情的西方国家,疫情依然存在。今天,美国仍然因为新冠,每天死500-600人,日本每天死400人。美国94%都感染过病毒,65%感染了不止一次。英国,急诊室排队时间,病人等待择期手术的时间,都屡创新高。今天,新冠病毒夺取的生命,仍然远远大于季节性流感。说不在,疫情已经不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已经完全不在乎疫情,不在乎感染。中国未来也将是这样。疫情在不在,取决于你怎么看。看你关注哪一个侧面。2、我曾经多次写文说过,要提高我们的认知,就不能被情绪支配,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学盲人摸象,只看到一个侧面。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有两面性,只看到一个方面,无法全面的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一个基本公理就是,大家都是人。中国人是人,美国人都是人。都有人类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好人和坏人。在客观事件的冲击面前,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表现,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中国和美国,在客观条件类似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在疫情面前,中国会死人,美国也会死人。不可能新冠病毒只杀美国人,不杀中国人。在疫情面前,美国没崩溃,中国同样也不会崩溃。第一次感染高峰过去之后,会有新变种,会有重复感染,会有新的一波波感染高峰。有些国家一波波的高峰比较明显,比如法国,标准的3个月一次感染高峰。有些国家不太明显,比如美国,后续感染人数比较稳定。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感染一轮之后,就能摆脱重复感染。当然中国也无法例外。虽然会有重复感染,还有一波波感染高峰。但基本规律是,未来的波峰会越来越矮,影响越来越小。第一次感染高峰过去之后,美国人就不在乎疫情了,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中国人同样也会不在乎疫情,生活也会基本恢复正常。3、中国人,美国人,大家都是人,都有同样的共性,都有人性的优点和缺点。不存在什么所有中国人的劣根性,同样,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所有美国人的劣根性。美国有反智不信科学的人,中国也有反智和不信科学的人。美国当年有氯喹和伊维菌素,号称能治新冠,中国也有苯酚疗法,也有各种奇药。这些疗法和药品,也许特定场景有点用,但是,并未经过科学的双盲检验。对未经科学检验的药物,两个国家都有众多信徒。美国曾经有一部电影,名为《传染病》。2020年我写文章介绍过。电影里面有一款传染病期间,风靡全美国的神药“连翘”。有趣的是,这个药也是今天风靡中国的一味药的主要成份。这味药,我周围也有一些朋友相信这个药的效果,和我说,吃了确实有用,症状减轻的很快。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对缓解症状有效果。但这个确实没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当然,中国好像还没有谁在电视上公开推荐注射消毒水或者喝消毒水。不过,2020年湖北某医生往穴位里注射苯酚,也小火了一阵儿。大家都是人,中国14亿人,美国3亿人。这里面有些特立独行的人,思维方式比较奇特的人,有什么奇怪呢?把这些人单独拎出来,用特殊个案指责全体,做为批判某一个国家的黑材料,未免也有些无聊。非要去证明你的同胞中有一部分是傻瓜,并不能让你自己变得聪明高贵。4、同样的道理,看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这套体系和欧美国家大相径庭,但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定体系。如果说中国的治理体系在一百多年前,确实全方位落后于欧美。但今天,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欧美相比,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今年是2023年,100年前的国人,绝对无法想到,百年后的中国能是今天这个样子。1979年的国人,也无法想象今日中国的景象。不可否认,在某些场景,美国的治理体系比今天中国更优越。然而,在另外一些场景,中国的治理体系则更加强大。要客观评价,都得全面的看两个国家。美国体系的弱点并不能证明美国的治理体系马上崩溃,同样,中国体系的弱点也不能证明中国的治理体系就要完蛋。如果要找茬找负面,14亿人,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同样,美国一样也有很多很多负面。双方互相喷对方的负面,并不能证明谁比谁制度更优越。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都有两面性。有优点,也有缺点。综合全面的看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不被情绪所支配。今天,那些已经把疫情丢到脑后的朋友,该吃吃,该玩玩,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今年冬天的疫情,让相当数量的人,失去了生命。那些在今年冬天亲人遭遇了不幸的朋友,你们的悲伤,愤怒,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死者长已矣,存者还得偷生于世,终究有一天得走出阴影。不管过去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人生没有后悔药可吃,只能向前走。小号如果有空,也关注一下吧​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40万亿的地产债和60万亿的城投债

文/老C一个人借了100万,消费挥霍掉了,另一个人,借了100万,买房了。究竟哪个人更靠谱,偿债能力更强呢?答案一目了然。1、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某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大佬,在公司年会上讲了一个吐槽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段子,大意如下:“我花30亿拿了块地,找银行要贷款,找建筑商盖房子,辛辛苦苦盖好了房子卖掉了。一共卖了60亿,扣掉各种成本之后赚了10亿。看上去利润不错。然后生意得接着做呀。然后再去拿地。一看,再拿一块当年值30亿的地,把卖了房子收到的60亿全都砸进去,都拿不到。我就搞不明白了。第一你说我到底赚了钱还是赔了钱?第二,我辛辛苦苦干啥,到头来我啥事都不干,不盖房子直接囤地,反而赚的更多。”中国的房地产大佬,都是从零开始的草莽英雄,这方面不够老到。在房价飞涨的黄金时代,盖房子卖房子确实不如囤地。香港的李超人李嘉诚,就深喑此道。2021年,李嘉诚上海几十亿卖了一个写字楼。这栋楼所在地块,是2005年被李嘉诚购得的。规划要盖个写字楼,2021年卖出时,这个写字楼还未开业过。另一个上海项目,2004年拿地,2016年卖出时还没盖完。最厉害的是北京一块地,2001年拿下,现在还没开工呢。国内地产商追求高周转,哪里比得过李超人囤地一囤就是十几年。当然政府引入地产商,是要盖房子的,对囤地深恶痛绝。后来政府也学乖了,拿地的时候都规定,多长时间不开发就要强制收回。李超人的囤地,也就是早年欺负政府原先不懂,被超人的光环所迷惑而已。房地产大佬们,仿佛赌桌上的赌徒。赢到的筹码,加倍的继续下注。如果不离开赌桌,越堆越高的筹码,只是桌面上的富贵,随时有可能一把输回去。但雄心满满的大佬,又有几个甘心离开那万丈光芒笼罩的赌桌。能下决心离开赌桌的,是少数。地产商总觉得地价上涨的红利都给地方政府卖地赚走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地方政府,其实也在桌上,地方政府,更难离开这张桌子。2、中国的地方财政,非常独特,有两套财政体系。一套是轻资产,另一套是重资产。轻资产就是收税。苹果Appstore,每个人在上面付钱,苹果收走30%,被称为苹果税。收税就是轻资产,靠生态收税。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这过,留下买路钱。苹果税,就是买路钱。收税是不需要重资产的。2022年,一堆人说政府搞防疫搞得财政危机。这句话三分对,七分错。轻资产部分,其实没啥危机,基本正常。2022年
2023年1月8日
其他

香港的疫情统计数字能告诉我们什么?

文/老C如果香港有中国大陆的疫苗接种率和年龄结构,即使只有灭活疫苗可用,也能比现在少死超过60%的人,总人口死亡率低于万分之五。同时,粗略估算,3月底的大陆接种率比11月底的大陆接种率,会多死50%的人。1、1月2日发的一篇文章没法看了。现在关于中国疫情的文章,比较敏感。不聊就不聊吧。中国大陆的事情不能聊,就聊聊香港吧。香港的数据很细,很全,每个年龄段,不同接种方案,的总人数,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都有。香港的新冠死亡认定标准最宽,而且比较客观,主观判断成分较少。香港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同时打两种疫苗。既有中国科兴灭活疫苗的数据,也有辉瑞疫苗的数据。可以同时参考。此外,香港首批辉瑞Paxlovid是在2022年3月15日,那时已经过了感染高峰期,大部分人群已经感染。到货有点晚了。引进了辉瑞药物,但使用的并不充分。这一点和中国大陆也比较像。当然,香港感染人数的统计,和其他国家一样,存在口径和数据搜集问题。所以我的数据计算都是基于总人口的死亡率的,不会使用任何感染人数的数字。关于口径问题,在最后的附录中,有详细说明。2、香港2022年的总人口新冠死亡率和超额死亡率,都非常高,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香港2022年的第一波疫情,是2月开始,4月下旬第一波疫情结束。所以,4月21日第一波结束的数据有很大参考价值。截止到2022年4月21日,香港这一波疫情死亡人数接近900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万分之十二。如果中国第一波的死亡人口比例也达到香港的水平,大家可以自行计算一下死亡人数会多高。香港有灭活疫苗,也有辉瑞的mRNA疫苗。打了mRNA的人群的总人口死亡率明显低于灭活疫苗。香港死这么多人,还有看上去更好的疫苗,平均医疗条件比大陆更好。大陆这边会不会死亡的比例比香港更高。中国大陆会怎么样?实际情况是,大陆有大陆的优势,中国大陆的形势,其实比香港更好。3、香港虽然可以接种辉瑞疫苗,但香港与大陆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缺点:第一、老龄化程度很高,第二、香港的疫苗接种率不如大陆,特别是老人的疫苗接种率很差香港感染高峰是2022年2月底开始,高峰后2个月,4月20日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如中国大陆感染高峰开始前11月28日的疫苗接种率。中国大陆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根据卫健委公布的数字: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4345.1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463.1万,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2亿728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54%、90.2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亿1117.6万人,其中包括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的4722.7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1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香港老龄化程度与大陆的对比:香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5.4%,大陆只有2.5%。中国大陆11月28日和香港4月20日的疫苗接种数据对比香港80岁以上的老人,4月20日的接种率不到60%,而大陆是77%。80岁以上老人三针疫苗的接种率,香港只有12%,大陆是40%。实际上,疫苗接种率更高,给中国大陆带来的优势,远远大于香港可以接种mRNA疫苗带来的优势。4、假设香港和大陆的疫苗接种情况类似,只能接种灭活疫苗,没有mRNA疫苗,但接种率更高,达到大陆水平。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类似,那么,香港的死亡人数会是多少?这个很容易计算。比如80岁以上三针的死亡率,香港80岁以上年龄段接种科兴三针疫苗的老人的总人口死亡率*
2023年1月6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大陆本轮感染高峰死亡人数的估算

中国大陆更高的老人接种率,让中国大陆的总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香港。毕竟,香港总死亡人数中的超过70%,是未接种疫苗的人,超过50%是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的老人。让这部分人接种疫苗,比什么都重要。
2023年1月2日
其他

2023年的几个预测吧

2023年政府会非常重视经济。会给民营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2021年实施的一些严格的监管政策,会放松一些。21年受到打击的行业,企业家的信心在2023年会缓慢恢复。但完全恢复并非23年一年能做到的。
2023年1月1日
其他

事实、归因与叙事

文/老C事实很难被完全掩盖,但归因可以被岁月史书。最终一个事实,多个解释。1、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1945年,大多数法国人认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应该归功于苏联——尽管相对于美国和英国,苏联在法国的解放中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然而,到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像香港一样一开始就引入mRNA疫苗,能拯救多少生命?

619人。如果这部分人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应用灭活疫苗的死亡率,预计死亡人数将上升385人,总死亡人数从11076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放开后的种种,本应在预料之中

文/老C在中国放开之前,Omicron及其各种变种,已经扫遍全球。真实世界有无数的参考案例和经验。放开后发生的种种,本应在我们的预料之中。1、在我的一个同学微信群中,一位同学看到放开后的种种,很愤怒的在群里质问:为什么Omicron到了中国就变成大多数有症状了?为什么国外感染者没有刀片喉?为什么中国的传染速度远超世界各国?为什么呢?Omicron本来就是大多数有症状呀。是什么给了国人一个认知,Omicron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呢?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Omicron99.5%的感染者是无症状和轻症患者。比如,金东雁教授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张文宏医生也说过类似的话:这些言论,给了国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好像绝大多数Omicron的患者没啥事情,不会有啥症状。但国人不知道,这里面的轻症,定义和一般人理解的完全不同。拿这个台湾的官方数据举例吧。确实台湾的官方披露,是99.5%的人事轻症和无症状的。但剩余的0.45%,不到4万名中症及以上患者中,有14076人死亡。中症的死亡率高达36%。分类是可以分的,可以把绝大多数人都分成轻症。高烧40度,也可以被分成轻症。但是,这个定义之下,中症以上高达36%,重症高达85%的死亡率,就没有什么国人知晓了。香港的情况更加糟糕。香港报告感染者的病死率在0.5%,如果按金教授的说法,得病的99.5%都是轻症,那就意味着,不是轻症的患者,基本都死了。如果把没死的人,都归类为轻症无症状,那自然,无症状轻症的比例,可以很高很高。比如日本。大阪的数据,60岁以上致死率千分之五,重症率千分之一。死了都没资格算重症,自然重症率就低了。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柳叶刀在2022年发过一篇文章,是英国的大样本追踪研究。在Omicron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症状。其中,流鼻涕(76.5%)、头痛(74.7%)、打喷嚏(63.0%)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聊聊阳了之后的亲身经历吧

如果看我微博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大概率全家中招🐑过了。分享一下亲身经历吧。基本体验是:这个病毒真的是玄学,毫无规律,感染后症状差别也很大。家里五个人,一个老人,两个成人,两个孩子。周二晚上,我头晕嗜睡嗓子有点疼。当时应该家人都有症状,但谁都没在意。周三,大孩子开始发烧,38度多。我的嗓子疼加重了。大家一聊天,发现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症状。嗓子疼是普遍的,咳嗽都比较轻微。肌肉都疼,但差别巨大。当时感觉不对头了,估计中招了。然后大家都测抗原,只有小孩子是两道杠。其他四个人都是一道杠。但小孩子完全看不出有症状,问嗓子疼不疼,说疼,但是活蹦乱跳精神头十足,比平时还话痨,完全看不出生病了。大孩子却发烧,完全蔫了,躺在床上一动不想动,然而,却是一道杠。我也有点浑身疼,但很轻微,嗓子疼也不严重,周二晚上有点低烧,周三体温就完全正常了。我老婆不发烧不咳嗽,但嗓子疼,浑身疼,说周二晚上疼的整晚睡不着觉,从来没这么难受过。她吃了蒲地蓝和莲花清瘟后自述症状大幅减轻了,说特别神。我一贯不怎么相信中药,但这次有点无语,是真有效果,还是安慰剂?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管是啥,症状减轻就行。老人也都有嗓子疼浑身疼的症状,但不严重。我老婆周四早上测出抗原两道杠。其他人抗原都还是一道杠。但我相信应该都是🐑了。因为我们发现问题时,每个人同时都有症状了,而且最先两道杠的是小孩子。所以家里没有做任何隔离,同吃同住,绝对密接,以这个病毒的传染力,应该都感染了。怎么感染的,完全不明原因。我们全部按要求打疫苗,大人打了三针,小孩打了两针。但打得很早,我第三针是去年11月打的,已经过了一年了。这个病毒很诡异,一批感染,症状完全不同。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不同人之间在防疫问题上会产生这么大分歧。从我的角度,这次感染的这个病毒绝对是弱鸡。比小感冒都不如。我之前非流感的普通感冒,都比这个情况严重得多。今天症状基本就剩下嗓子痒和乏力犯困了。小孩子最先两道杠,但完全没事。大孩子症状比较严重,典型流感症状,发烧,咽痛,浑身疼。从我老婆的角度,不发烧,但比流感难受,嗓子剧痛,浑身剧痛。她肯定不想来第二次。我老婆身体应该比我好,日常锻炼比我多。但这次症状比我严重得多。老人身体不好,但症状比我老婆还轻。所以,这个病毒导致人们的观点分歧,很正常。症状差别太大了。而且没啥规律。对某些人来说,确实不如小感冒。对另一些人来说,比流感难受的多。对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也不能完全排除死亡风险。最终,大部分人都逃不了至少一次的感染。但感染会产生什么后果,也许就是看概率了。所以,我能说的就是:打疫苗肯定没错。感染了也别恐慌,打过疫苗应该没事。如果只是发烧,没到39-40度,能不去医院受罪,就不去。但是,如果你觉得就是小感冒,也别觉得对所有人都会是小感冒。小心一点也没错。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实事求是看防疫,实事求是做防疫

Omicron新变种比早期Omicron更强,清零越来越难,严格防疫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不断上升。致病性,Omicron比Delta弱。这都是客观事实。
2022年12月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天价蚕丝被”宰客内幕被曝光,这个叫王惠的女人在全国火了

广告特约发布自从新闻报道:中国丝绸馆惊现八万八!“天价蚕丝”内幕后,节目一经播出,蚕丝被宰客!一时间成了热点话题!蚕丝被一直颇受人们的喜爱人人都说蚕丝被好处多多,如何买到真宗的蚕丝被一直是广大人民比较苦恼的事情!近日,桐乡一位85后美女蚕娘火了她把市面上动辄几千上万元专供有钱人享受的“天价蚕丝被”卖出了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平民价带领全村留守老人推广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因为是100%桑蚕丝手工蚕丝被!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据了解,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回乡推动传统手工蚕丝被的举动完全是为了发扬传承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手工蚕丝被制作手艺”让这门手艺不至于“绝迹”一时间,这件事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惠姐接受《浙江卫视》采访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十里八乡盖过她家被子的人都赞不绝口就因为她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蚕丝被100%双宫茧桑蚕丝长丝,假一赔万!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金牌蚕娘”如果你也想睡得舒服,睡得健康那你可得好好了解这位心灵手巧的桐乡姑娘的故事她家自制的手工蚕丝被质量好!100%桑蚕丝长丝!可以用15-20年全国各地喜欢蚕丝被的朋友都快抢疯啦!01“蚕乡”有巧手,“惠”名扬千里她叫王惠来自“世界蚕丝被之乡”浙江桐乡家家户户基本都是养蚕人惠姐的家族世世代代做手工蚕丝被她的手艺是从妈妈那里传下来的妈妈的手艺也是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熏陶下王惠成为一名蚕丝被手艺人她希望将这份祖辈的手艺传承下去!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所有人都追求快,快点出产品,快点赚钱都用上了机器,工序能省就省,很多人赚到盆满钵满却丢失了世世代代做蚕丝被的初心如果每个人都放弃这门老手艺它总有一天会会从“绝活”变“绝唱”而王惠不愿放弃这百年手艺每床被子仍坚持纯手工制作正是因为坚守初心让惠姐的付出等来了回报只要来她家买过蚕丝被的人纷纷叫好自发成为惠姐家蚕丝被的代言人,经过口口相传惠姐家的订单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现在提到桐乡蚕丝被,惠姐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为了让更多人能盖到正宗桐乡手工蚕丝被让更多辗转难眠的人能拥有安心舒适的夜晚惠姐决定将自己蚕丝被放在微信上售卖你只需要添加惠姐的微信号,就能直接下单了100%纯手工制成的蚕丝被,原产地直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先收货,后付钱,不满意可直接退款!盖上惠姐家的被子,你会发现,绝对物超所值!【不满意,七天无理由退换货】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吃好睡好身体好,别理苍蝇嗡嗡叫

手机录入一篇:昨天又发生了一些事,朋友圈,有欢欣鼓舞兴高采烈的的,有忧心忡忡彻夜难眠的。我家昨天阿姨十混一阳性,夜里做了单管,现在还没被拉走,应该问题不大。晚上睡得很好。1我不在乎闹事儿,为啥呢?国家的稳定基础是中间派,不是极右,也不是极左。任何情况下都恨国的人其实很少。老实说,任何情况下都爱国的人,也不会太多。让中间派转成爱国派,是爱国主义教育吗?不是。那种散发着陈腐气味的官方宣传只有反作用。是恨国派的疯狂输出让中间派变成爱国派。自干五大部分都是被公知或者老美恶心成自干五的。主动投效当自干五的不少都有点问题。民众不喜欢政府是正常状态。为啥?人都不愿意被管着,对管着自己的人有意见很正常。正常情况都不会喜欢天天管着自己的人?孩子大都不喜欢天天管自己的老爹,但不喜欢和要换爹还是有区别。孩子站在老爹一边,也就几个理由:不被外人欺负,在外人面前总得挺自家人;没了老爹家里会乱;亲爹很凶,后爹可能更凶。2020-2021年爱国民气的建立,一个是18年特朗普的霸凌,一个是19年香港黑暴,一个是2020年疫情期间的西方抹黑,加上2020年抗疫成功。三个反面+一个正面。那段时间爱国风气大涨,要感谢特朗普和香港的黑暴。中国人本来没有国家意识,国家认同是抗战后形成。被欺负的狠了,再没国家意识就亡国灭种了。抗战打醒了中国人。爱国派为啥会变回中间派,甚至有点“恨国”呢。其实也不是恨国党多会洗脑,基本也是被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恶心过去的。所以呢?我觉得闹得凶一点无所谓。兴高采烈,觉得胜利在望的恨国党很快就会疯狂起来,会开始恶心正常人。那时舆论就反而会转变。不管政治观点如何,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中国越变越好,中国人越来越富,社会越来越自由活泼,越来越公平。有这个立场的都是一边儿的。虽然有时候,达到最终目的的路径不一致,有些人很傻很天真,但目的上有共识,就是朋友。真正希望中国再被殖民三百年,希望中国被“核平”的,是极少数。2为什么海外的“那些人”成不了大事。想在国内搞事,得迎合国内的主流民意。迎合主流民意才能影响民众。但海外的“那些人”,无论是海外媒体的记者,还是拿基金会经费的人,他们的老板都是老外,不是中国老百姓。而这些媒体/基金会掌权的老外的心目中的中国,是人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随时就要爆发。和文革期间我们看老美一样。假设100分是爱国爱党,0分是恨国恨党。中国民意大概在50-80分之间波动。海外那些老板认为的中国民意是10分。所以“那些人”写的东西写的材料,只能按10分这个尺度写。不这么写老板不满意拿不到钱。按10分尺度写的文章,大多数中国人看着都很恶心……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封控、维权、闹事?怎么看,怎么做?

传染病防治法明文规定,隔离要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实施,报上级批准。就算北京街道是处级,够县级,也得街道出个文件吧。居委会有啥权力封。街道想免责不出文,那就据理力争呗。
2022年11月27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读者来信 《十日谈》-隔离记事

前言:本文是一篇读者来信。我不是专业媒体,无法验证内容真伪。我自己阅读后,认为比较真实,所以给大家分享。不对内容负责,读者自己判断。《十日谈》-隔离记事首先对本人自密接隔离到确诊新冠病毒以来,对社区、单位和身边朋友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目前本人判定密接时因本人关联的次密接目前均无碍,可能是最大的安慰剂了。今天是本人密接隔离的第10天、抗原阳性第8天、正式确诊第4天,谨以本文客观记录隔离期间的真实生活。【房山区阎村集中隔离点】11月17日早,社区做完核酸、赴单位取完电脑后直接返家,约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收到流调的密接确认通知,同步报备社区,下午三点左右接到隔离转运通知,下午五点左右从朝阳区家中出发,约六点半左右到达房山区阎村集中隔离点。隔离点是集装箱改造,屋里设备简陋,屋里主要靠空调辅热,每天地上泼水,早晨醒来依旧嘴唇干裂;因为是集中隔离点,没有治疗方案,没有药物支持,医疗组仅负责线上答疑,所有药品都只能靠自购,根据自身症状服药。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一日三餐及饮水基本能够保障。大概环境如下(本来觉得已经够简陋了,知道后面被拉到马泉营转运点):18日,一切正常,安排核酸一次,晚上出结果显示阴性。19日早,体温自测37.2°(已偏高),发放抗原检测盒,显示结果阳性,体温同步开始升高,立刻通过美团和饿了么同步下单买药,约11:00左右药品送到隔离点门口,此时体温升至38.9°。下午两点半左右,才有大白帮忙把药品送到隔离间,此时体温39.1°,高烧超过3.5小时。服降温药后小睡,期间严重出汗,贴身衣物基本湿透。下午体温降至37.5°左右,晚上复烧到38.8°,第二次服用降温药。19日晚上约10点,再次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阳性,全天未安排核酸。20日早,体温自测基本恢复正常,快递收到公司同事寄送的药品。抗原检测,阳性,全天未安排核酸。出现咽喉肿痛,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症状。21日,未发放抗原检测盒、未安排核酸。与指挥部取得联系后,反馈在等待转运安排,且“上级通知抗原阳性之后就不再安排核酸了”。此时开始怀疑我可能甚至都没有被算入确诊病例,抗原阳性三天,还属于“编外”,于是通过多次拨打12345并最终接通后,向12345反映了情况,并明确要求朝阳疾控答复:本人是否已经正式确诊、下一步转运安排、是否能够获得医疗救助。是夜,收到房山区旅游局电话回应,我所在的F组全部为朝阳区转运、指挥部也为朝阳派驻,房山区并不掌握相关信息。除咽喉肿痛,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症状外,开始剧烈咳嗽,医生表示不是干咳、问题不大,建议购买复方鲜竹沥液及化痰药品对症用药,同时,自行购买了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同日,隔壁的隔壁,一位老太太抗原阳性了,在群里寻求治疗方法,得到的反馈是这里只是隔离点,不清楚治疗方案。老人没有携带药品、自己也不会网购,我问医生,能不能帮忙传递我的药品,医生说不能交换使用,让老人家里年轻人给邮寄,老人说,家里没有年轻人了,失独。22日上午,抗原阳性第四天,终于安排了核酸。再次联系指挥部,要求尽快转运,避免给隔离点带来传播风险,但始终回复:等待转运安排。再次拨打12345反映了情况并点名朝阳疾控。23日上午,抗原阳性第五天,核酸出了结果,初筛阳性,指挥部反馈已经报朝阳疾控复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算确诊”。同时,指挥部反馈已经和领导汇报,“无论如何、紧急协调、今日务必把你转走”(可能是因为12345打的太多了)。下午四点左右收到电话,告知“核算复核阳性”但不明确表示是否算确诊病例,让收拾行李;约五点钟上车出发,八点左右被转运至朝阳区马泉营隔离中转站(对的,不是方仓,因为方仓没有床位)。【朝阳区马泉营隔离中转站】23日晚上八点左右到达马泉营,然后车上18个人开始漫长的排队之旅,全程没有开空调暖气、不允许下车通风,大家安安静静地望着车窗外耀眼的路灯,冲着车窗哈气、用手写着“回家”。也是在这里,感受到了现实版的《人世间》。排队的时候,我们所在的车被两组人插队,一个是家里孩子九个月的一家子,我们在车上没有下车,给他们让了路,但是这一家人是抗原阳性、没给做核酸,大白说这个楼只能住核酸阳性,我们看到、听得到妈妈在风中嘶吼“孩子才九个月啊”,但他们依旧没能住进三单元,而是被大白带着向一单元走过去;半小时后,送人的大白回来了,说一单元没有开门、没人值班,三单元的大白说指挥部说那边有人啊,交涉一会儿,送人的大白无助地站在原地,他可能没法回去面对在一号楼门口等候的人,也不知道能带回去什么消息,我们最终也不知道他们最终有没有成功入住。另一个插队的家是一个爸爸带着俩孩子来隔离,一个五岁,一个就一岁,后来听旁边的人说,五岁那个孩子先阳的,爸爸阴,但是孩子要照顾,就带着一岁的的另一个孩子来一起隔离,当然他们的入住也遇到了障碍,因为爸爸和另一个孩子还不算确诊,最后有没有住进去,我们也不知道。我是倒数第三个下的车,此时已经凌晨一点钟,正准备填单子的时候,又有一个人来插队,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提示有序登记,他拉开隔离服的拉链,我看到里面没有衣服。大叔嘴唇发紫,眼泪婆娑,说他就靠这一层防护服,在车外等了四个小时。大叔后来跟我分到一个屋,交谈得知他是来京讨债的,匆忙隔离、就一套衣服,转运之前没有通知他,洗了衣服半个小时之后,他带着刚洗的衣服、穿着隔离服就这么出发了,这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凌晨一点半,我们终于进了屋,我送给东北大叔一件T恤,此时距出发时间,已经过去八个多小时。马泉营只是个隔离中转站,条件比集装箱还简陋,我们四人挤一室一厅。由于是新开的中转点,物资供应完全跟不上。这里没有药品、没有管理人员、联系不到医疗组,不让点外卖,不让下楼,不接受寄送物品;《致隔离人员的一封信》上留了四个内线电话,但是房间里的电话压根没有链接网络;还有一个固定电话,010之后是7位号码,没错,当然也打不通;提示我们要通风,但是窗户已经全部被钉死;提示我们注意保暖,但是屋里的暖气片半天烤不干一双袜子。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乌鲁木齐大火中的真相与谣言

不也是一则炮制的谣言吗?“莫道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也是谣言。洪秀全自己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不也是谣言。权力的本质是传递信息。造谣和辟谣能力,也是权力的体现。
2022年11月26日
其他

防疫没有中间路线,最终必须做出抉择

文/老C在Omicron面前,不存在中间路线。要么用最坚决的手段实现“动态清零”,要么就“实质性放开”,接受大部分民众都会感染一遍的后果。1、“动态清零”还是“实质性放开”,是面对疫情的两种选择。毫无疑问,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是个两难选择。因为两难,所以,很多人就幻想,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中间路线,能做到“既要......还要......”比如,既能柔性封控,又能控制住病毒蔓延。比如,能否压平曲线,减少封控同时又控制住新增感染的指数化增长?保证每日新增是一个线性而不是指数爆发的序列,从而避免医疗挤兑。遗憾的是,这些都是美好的幻想。病毒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美好愿望为转移。如果你能压平曲线,你就同样有能力清零。面对新冠病毒,特别是Omicron病毒,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实质性放开之后的全民感染,要么是用强而有力,甚至是严苛的政策达到动态清零,除此之外,没有第三个结果。我之前写过很多篇文章,比如这篇《全民感染与动态清零》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美国中期选举、特朗普与体制问题

文/老C2024年,特朗普将是共和党的最头疼的问题。而共和党的初选机制则让这个问题格外严重。1、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已经揭晓,共和党取得众议院多数,民主党保住参议院(50或51席)。这次和2018年中期选举的结果很类似。2016年-2018年,美国共和党同时控制总统和参众两院。2018年中期选举,共和党额外获得两个参议院议席,保住了参议院的多数,丢掉了42个众议院议席,失去了众议院的多数。2020-2022年,美国民主党同时控制总统和参众两院。2022年中期选举,参议院,民主党至少可以保住50个议席,有可能额外获得一个议席。众议院,共和党取得微弱多数。这次,共和党无疑没有取得想要的红色浪潮,但也不能算是一败涂地。毕竟,两院总归拿回了一个。选前从8月到10月的民调结果,也是民主党能保住参议院的概率更大。在过去有一个说法,中期选举对在任总统一方不利,因为选民会追求一种权力制衡,更不愿意投在任总统的票。但在美国政治日益极端化的今天,党派的基本盘更加稳固,这种“逆反心理”就算没有完全消失,也比过去减弱很多了。总之,两院分别被两党控制,这将导致美国的政治比选前更加分裂,民主党虽然保住了参议院,拜登没有成为跛脚鸭,但无疑其权力也收到了削弱。对中国来说,不算是啥坏事吧。2、这次,美国中期选举中的一个有趣现象是,特朗普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在共和党党内初选的优势明显,势如破竹,但是在决赛大选中,却屡遭败绩。如果是更成熟更传统的共和党候选人参选,有几个州的参议员席位还是有可能拿下来的。共和党丢掉参议院,特朗普“功不可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还真是体制问题,是选举机制问题。美国选举的流程是,候选人也要通过党内初选,成为共和/民主党推举的党内候选人,然后再两党搏杀,看谁能当选。下图是Pew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聊聊“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文/老C二十条并没有宣布“放开”,但给了社会一个清晰的信号,国家正在为可能的政策进一步调整做准备。1、二十条的主要内容,在发布之前,市场上早有流传。7+3改成5+3,取消熔断这些信息,金融圈也早就有所耳闻。这次发布的内容,也没有太让人惊奇。关于二十条,可以参见右边的链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首先,这个新的《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是全面放开而是适度放松。新的二十条,并没有放弃集中隔离,不仅仅继续集中隔离阳性感染者,仍然集中隔离密接,只不过把原先的7+3隔离,变成了5+3。同时,也没有放弃入境隔离,也从7+3,改为5+3隔离。我仍然维持《现在,抗疫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么难?》这篇文章中的基本判断,国家的主观意愿是坚持一下,努力撑过这个冬季,如果这个冬天不出毒王,明年春天会有政策的进一步评估和转变。有些朋友看到这个二十条,就感觉已经放开了。其实还没有。通知里面有一段写得很明确: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2、二十条并没有“放开”,但二十条给了社会一个比较清晰稳定的信号和预期。第一个稳定信号是:如果没有出现新的变种毒王,防疫会越来越松,不会走收紧的回头路。第九版防控方案公布后,很明显疫情的势头在上升。对入境隔离期限缩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这次新的二十条,不但没有延长第九版中的隔离时间,反而继续从7+3缩短到5+3。其实几个方面,也缩短了隔离时间,减少防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疫情反扑的关键时刻,不但没有加严防控方案,反而继续放松,这个信号是非常明确的。防疫的趋势是逐步变松,而不会走回头路,越来越严。另外一个稳定预期,就是对未来“放开”的预期。之前有朋友问过,为啥不加紧储备治疗药物,加强大量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制定严格的分级诊疗方案。当时我的回答是:这些事只能做不能说。一旦公开宣布,就会给外界明确的对“放开”的预期。因为这几件事都是应对“放开”后大规模感染才需要的。这次,药物、重症收治、分级诊疗在二十条中都覆盖了。这是一个很清晰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国家已经开始为未来的“放开”及大规模感染浪潮做准备。我对未来的判断是,政策会继续放松。本次取消了次密接的概念,但密接还是5+3。未来密接有可能改为居家隔离,只集中收治阳性。再进一步,到了阳性感染者也可以只居家隔离,就实际相当于“完全放开”了。所谓“完全放开”的国家和地区,阳性感染者也都是要居家隔离的。比如,美国最新的政策是密接不需要隔离,阳性感染者应该与其他人隔离至少5天。中国的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是密接居家隔离+阳性集中收治。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才算是“完全放开”。3、中国防疫目前碰到的困难是什么?《病毒、精准防控、封区封城和过度防疫》这篇文章也讲得很清楚了。如果一个城市的社会面新增达到几百例,精准防控就完全搞不定了。只能靠封城解决问题。但封城的核心是受控度,如果有10%的人不愿意配合,而政府又无法强迫这些人配合防疫,封城也会失败。封城需要99%的受控度。今天,中国防控的问题是,民众的配合度下降。而政府又没有办法强迫99%的人都配合受控。2020年,西方国家也搞出封城(lock-down),居家令(stand-at-home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病毒、精准防控、封区封城和过度防疫

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讲一讲。疫情已经爆发快三年了,但关于新冠病毒、疫情和防疫,民众还存在很多误解。医学和传染病学的专家不断科普,但还是效果不好。我试着尽量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再讲讲吧:1、新冠病毒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我这个“清零派”是怎么看放开的

“动态清零”派其实是最希望放开后啥事都没有的……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防疫下一步怎么办?

首先,用隔离方式防传染病最大的问题就是争取民众的配合。传染性越强,需要配合的比例就越高。如果原始株需要90%民众配合,Omicron就需要95%民众配合,甚至更高。如果大家都100%配合,两周最长一个月就消灭传染病了。问题是永远不可能做到100%配合。即使靠强制手段,也不可能做到100%配合。没有谁能完全消灭违法犯罪。防疫需要民心。需要老百姓自愿配合。现在观点分歧,不配合的人越来越多。就更难了。为了让人配合,有些地方就用层层加码的离谱防疫办法,于是怨气更大,形成恶性循环。因为不配合,就层层加码,怨气更大,更多的人不愿意配合。欧美2020年为啥防疫防不住,也是同样的原因。他们最开始也想动态清零,但做不到,老百姓不配合。然后为了解释做不到找了种种借口。我们能坚持到今天,政府执行力,基层干部的不懈努力,和老百姓的配合度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确实很多人都疲了,坚持不下去了。这就是现实状况,得看到这个问题,不能掩耳盗铃当鸵鸟。有些朋友用抗战时的持久战做对比。但抗战和防疫不同,抗战有50%的人能坚持愿意坚持,剩下50%躺平无所谓。4亿人有2亿坚持,就可以继续坚持抗日战争。打日本不需要100%的人都坚持配合。但防疫不同,有5%的不配合,到处走,就控制不住。封城时间拖长尿不尽,一般都是有一小部分人不配合。这是现实一定会出现的问题。怎么办,我完全不知道。但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主张放开的,要理解放开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放开不会回到2019年,要做好准备。放开了,死人了,医疗挤兑了,后遗症了,经济更差了,都准备好承受。我也不悲观,放开了,也能撑过去,不会出大事。主张清零的,也要明白目前碰到了多大的困难,民众有多大的怨气,配合度在逐渐降低,基层也已经疲了。怎么办?随便一个例子,核酸采样不认真,舌头上点一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看似小事,风险很大,同时完全无解。再举一个例子,Omicron居家隔离无法完全阻断传播,下水道,楼道空气都可能传播,必须阳性全部转运,密接也得全隔离,这是已经证明的事实。但这个实施起来不容易。做不到全部转运,只封楼门居家隔离是无法动态清零的。很多人不配合了,疫情此起彼伏,难道封了全国去清零吗?为了让人配合去用强制手段过度防疫,长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清零的朋友可能认为支持清零还是主流民意,确实有可能是这样。但要意识到,清零Omicron可能需要99.9%的配合度,一个四百万人的城市,四千人不配合,到处走,大概率就没法清零。清零有50%甚至70%支持率都不够,需要全民配合。要坚持动态清零,最关键的就是争取民心,反复沟通,少打官腔,说服老百姓自愿配合防疫。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目共睹。我是不满意的。当然,这件事也很难。靠钉铁门,靠乱弹窗无法争取民心。强制手段短期有效,长期副作用极大。世界安得双全法?怎么办我不知道。无论哪一派,大家都要面对现实的,或未来的困难。我个人的态度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为无能为力的事情而担忧焦虑愤怒。自己不发牢骚,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其他就随他去吧,爱咋咋地。
2022年11月6日
其他

现在,抗疫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么难?

宣传上就很纠结,你宣传没事,新冠就是流感,会让人掉以轻心忽视防疫,而实际对社会的伤害远大于流感。你宣传很严重,但对患病的个体来说,死亡风险就是和流感差不多,打了疫苗反而低于流感,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拨开迷雾,看兰州三岁男童死亡事件的真相

当时大人已经稳定,父亲去抢救孩子。抢救了一会儿看到孩子脸色不对,就去对面找一位“涉及宗教问题的老人家”,其实就是阿訇。大概是孩子在抢救过程中如果真的不行了,就念点经文超度。(采访视频9分40秒开始)
2022年11月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危机中的机遇,一定要抓住

广告特约发布1、这场意想不到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有人开始撑不住了,准确来说,是钱包快要撑不住了:收入骤减,甚至间歇性停摆,一家老小都等着养;人到中年,被裁员优化,面临行业洗牌;房价不涨了,但每个月房贷还要继续还;甚至国际大环境也不乐观:疫情肆虐、战争不断、中美博弈,前景似乎不明朗.....于是不少人产生了迷茫、焦虑、甚至崩溃。问我:未来的形势会如何,个人要如何发展,如何度过困难时期?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中美经济的构成差别

文/老C2021年,中美目前GDP差距是5.6万亿美元。商业服务,房地产,批发零售,餐饮酒店四个行业的中美GDP差距,就达到5.7万亿美元。1、中美GDP的构成差异(支出法)2021年,美国GDP为23.3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7.7万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是5.6万亿美元。按支出法计算GDP,GDP
2022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