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的重视“稳预期”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12月13日,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在演讲中强调,明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增强合力。
稳预期最早是在2018年7月出现的,当时是“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那时候的六稳,稳预期排在最后一位。
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的通稿中,稳预期已经排到了三个稳中的第一位。可见中央的经济相关部门,已经了解到缺乏信心,没有稳定预期,是中国经济目前碰到的主要挑战。
中国的A股市场,海外的中概股市场为什么差,主要原因就是预期不稳。
资本市场是建立在预期基础上,就算现在一分钱收入没有,只要未来有良好的预期,照样能估值百亿。为什么我特别烦那些天天唱衰中国,同时又骂A股怎么不涨的人。如果投资者都觉得中国药丸,没有好的预期,A股怎么可能涨。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并不怕可预测的负面消息,最怕的都是无法预测无法控制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如果一个负面消息是可以被至少部分人预测的,这个负面消息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慢慢消化,消息真正爆发时,有可能不跌反涨,正所谓“利空出尽就是利好”。
投资者有悲观的卖家有乐观的买家,资本市场确认价格,就是在乐观和悲观之间达到平衡。资本市场最怕意外,意外就无法“稳预期”。之前读MBA课程时,讲资本市场时,老师专门讲预期管理。如果业绩不好,一定要提前给市场负面预期,一次季报业绩达不到预期,市场就会给你市值折扣,三次达不到预期,这家公司就会被投资者抛弃。
房地产行业,现在非常困难,但我觉得反而还好。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问题很大,最悲观的人认为中国90%的房企都会完蛋。再有房企爆雷,也不会有什么惊奇。对房地产企业的悲观预期已经反应到了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上。
教培双减,之前发过评论,我理解双减的初衷,但我反对实施双减政策的一刀切方法,因为这种做法打破了惯例,也打破了所有人的正常预期。这个政策对预期的伤害,现在也没有恢复。
版署出了那个《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中概股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腾讯最多跌了15%,差不多4400亿港币。网易跌了差不多25%,1300亿港币。两家公司就跌掉了5000亿人民币的市值。从结果看,这个政策肯定让“预期”不稳了。
我相信,版署出台这个征求意见稿的时候,完全不会想到会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大的反应,想不到几千亿市值会因此灰飞烟灭,想不到过去半年出台的很多政策的“稳预期”效果,都会因此付之东流。制定这个征求意见稿的人,对“预期”和“稳预期”,并没有深入的认识。
有人说,这个意见稿是不是目的就是把中国的游戏行业搞死?我不这么认为。游戏产业年会刚开完,2023年整个产业的产值也恢复增长,监管部门也说了不少正面鼓励的话,并没有搞死行业的意思。
发布这个意见稿的同时,又发了一批版号。如果搞死行业,不发版号就行了,反正之前也停发过很长时间,用版号让行业慢慢死亡,也不会有这么大反响。
那么为什么这次反应这么大?
因为互联网行业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整顿,市场的预期是一轮整顿已经过去了。国家对平台经济也给了一些正面的反馈,给了不少鼓励。虽然仍然信心不足,但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和中概股的预期和信心,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稳定下来了。大家觉得一纸文件搞死一个行业这种事应该不会再有,至少短期内不会再有了。
版署这一纸文件,本来不是正式稿,是征求意见。但这一纸文件,2021年教培行业的的恐怖回忆又回来了。市场担心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的看法再次发生变化。再次出现一纸文件搞死一个行业的现象。毕竟,当年版号停发时,很多人都以为政府已经决定要把游戏行业搞死了。
这次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本来还是十分令人鼓舞的。把稳预期提到第一位,要求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也提到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版署这个政策算是收缩性抑制性政策吗?这个政策是意外吗,打破了预期吗?从股价看,应该是。至少大多数腾讯网易的投资者认为是。这个非经济政策纳入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吗?我觉得还没有,毕竟现在只是征求意见稿。
这个文件只是征求意见稿,不是最终政策文件。正式出台还需要走流程,还没有成为定局。中央经济会议提到了非经济政策要做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市值损失几千亿,也不是一件小事了。是否应该把这次的征求意见稿,纳入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中?
如何稳定预期?稳预期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相信“稳预期”这三个字不是说说而已;让大家知道“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政策”不是说说而已;“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不是说说而已;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不是说说而已。
现在只是征求意见稿,要证明不是说说而已,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