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 JACS II 疏水性、超稳定的Cuδ+用于在安培电流水平下将二氧化碳强力电转化为C2产品
文章背景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CO2RR)电还原为增值产品,为实现碳中性能源循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高效的CO2-C2+产物涉及多个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伴随着催化位点上的多个中间产物,往往导致低活性和选择性。
铜(Cu)材料在促进二氧化碳选择性电还原为C2+产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并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最近的研究表明,铜的适度氧化状态(Cuδ+)在引导CO2RR途径向高效的C2+形成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Cuδ+位点在CO2RR过程中仍然受到原位自我还原的影响。这使得它很难保持高的CO2RR活性,特别是在高工作电流密度下。
除了Cuδ+的不稳定性外,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是由原子迁移重构引起的。特别是,这种形态的变化通常会导致催化剂的气-液-固界面急剧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对活性位点的阻挡,然后当电极变成亲水时,会发生严重的竞争性氢气演化反应(HER)。据报道,表面改性是增加催化剂疏水性的有效方法。
然而,由此产生的催化剂通常有一个与改性层相关的脱落问题,需要定期修复以保持其疏水性。此外,额外的改性层可能会改变表面的催化过程,使反应机制更加复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英教授课题组等受Cu钝化氧化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合理的一步法表面配位策略,在连续的CO2气泡下,在四水甲酸铜(II)前体的存在下,合成具有超稳定的Cuδ+位点和疏水性的Cu树枝(Cu CF)。
研究发现,Cu CF表面产生的羧酸盐桥式Cu(II)配位与Cu(110)面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使表面下Cu原子的价位保持在中等氧化状态(0 < δ < 2),稳定了电极的微观结构,从而防止Cu CF在CO2反应过程中发生自我还原和性能衰减,保证了Cu活性位点上关键中间体的原位形成。
在流动池中,在部分电流密度为453.3 mA cm-2时,Cu CF上的C2产品达到了90.6%的FE。在4平方厘米的膜电极组件(MEA)电池中,Cu CF进一步显示了在800毫安下400小时的稳定电解,在25平方厘米的MEA电池中,在10安的大工业电流下,C2H5OH的选择性几乎保持不变。
该电极展示了在固体电解质反应器中,在150毫安平方厘米的条件下,连续生产了相对纯度近90%的C2H5OH溶液50小时。原位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显示,Cu(II)在Cu CF上的羧酸盐配位物种提高了Cuδ+状态的稳定性,并在催化剂表面保持了稳定的三相界面以及优化的*CO吸附强度和吸附结构。Cu CF催化剂上的混合*CO吸附构型有利于促进*CO的二聚化过程,促进C2+产物的形成。
图1. (a) Cu CF 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b) Cu CF催化剂的空气/水接触角。(c) Cu L3M45M45在Cu CF、Cu Ref催化剂和Cu CF上暴露在空气中180天后的奥格光谱。(d) Cu CF和Cu Ref催化剂的循环伏安法(CV)曲线。(e) CO2RR过程中Cu CF催化剂的铜K边的原位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XANES)光谱。OCV:开路电压。
图2. (a) 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在Cu CF催化剂上的各种产品的FEs。(b) C2的FEs和电流密度与应用电位的关系。(c) 各种产品的部分电流密度与应用电位的关系。(d) 在不同的电解质中C2 FEs与应用电位的关系。(e)C2 FEs和部分电流密度与应用电势的关系。(f) 在MEA电解器中,200 mA cm-2的Cu CF催化剂上的CO2RR稳定性(电解质:0.02 M KHCO3)。垂直箭头标志着刷新电解液的时间。(g) 在25平方厘米的MEA电解槽中,以10A的恒定电流运行10小时期间,EtOH FE/相对纯度和电池电压。(h) 铜CF催化剂的性能指标与文献基准的比较(详情见表S10)。
图3. (a) 在不同的应用电位下,Cu CF催化剂在200-450 cm-1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b) 在各种应用电位下,200-450 cm-1范围内的Cu Ref催化剂的原位拉曼光谱。(c) 在不同的应用电势下,Cu CF催化剂在350-700 cm-1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d) 在不同的应用电势下,Cu CF和Cu Ref催化剂的HCO3-/CO32-比率。(e) 在不同的应用电势下,Cu CF催化剂在1800-2200 cm-1范围内的原位拉曼光谱。(f) 在不同的应用电势下,Cu CF催化剂的COatop和CObridge的比率。(g) 在不同的应用电位下,Cu CF和Cu Ref催化剂在2000-2200 cm-1范围内的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比率。
图4. (a)Cu CF 催化剂周围的液体体积分数。(b) Cu CF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分布。(c) 两个*CO分别在顶点和两个*CO在桥点和顶点的二聚反应的能量障碍。IS,初始状态;TS,瞬时状态;FS,最终状态。(d) Cu(110)/(100)-CF上*CO二聚化的差分电荷分析图。水分子也被显示出来。红色、灰色、白色和橙色的球分别代表氧、碳、氢和铜原子。黄色和蓝色的等值线分别代表电子密度的积累和凹陷(完整的几何模型见支持信息)
综上所述,本文开发了一种一步到位的表面配位方法来合成具有高度稳定的Cuδ+状态(Cu CF)的疏水Cu枝晶。Cu CF催化剂上Cu(II)羧酸盐配位物种的存在可以确保铜原子的价态处于中等氧化状态,以抑制CO2RR过程中的自我还原。
因此,在流动电池中,部分电流密度为453.3 mA cm-2时,Cu CF催化剂的C2+FE为90.6%。在MEA电池中,Cu CF催化剂在-2.8V时表现出34.7%的高C2 EEfull-cell值,在-2.7V时C2产品的形成率超过850 μmol h-1 cm-2。
还在25平方厘米的MEA电池中实现了400小时的稳定电解,甚至在4平方厘米的MEA电池中实现了10A大电流下的10小时持续运行。在固体电解质反应器中,还证明了在150 mA cm-2下连续生产50小时的相对高纯度的C2H5OH溶液。
原位拉曼和计算结果表明,Cu(II)在Cu CF上的羧酸盐配位种类既改善了Cuδ+状态,又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在催化剂表面保持了丰富稳定的三相界面,并调整了*CO的吸附强度和吸附构型。Cu CF催化剂上的CObridge和COatop混合吸附构型促进了*CO的二聚化过程,从而促进了C2产品的形成。这些研究结果为在工业电流密度下对C2+产品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的高稳定铜基催化剂提供了范例。
Mingwei Fang, Meiling Wang, Zewen Wang, et al. Hydrophobic, Ultrastable Cuδ+ for Robust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C2 Products at Ampere-Current Levels 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2399.
往期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
科学指南针一测试万事屋
干货丨资讯丨教程丨视频
课件丨文献下载丨测试服务
点个再看,今年一作IF轻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