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 2021/22期

一撇一捺 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2022-06-28

“人民日报一周好图+编辑点评”来啦!赏好图,看门道,带您外行秒变内行。这些照片好在哪里?又怎样与版面文字报道相得益彰?听听人民日报夜班编辑的专业分享。


防汛抢修

7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城区,强降雨下,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保障车辆、行人安全。 

陈玉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8 第14版

这是一张人物特写。茫茫积水中,独见一位排水工人弯腰低头,一手紧握疏通工具,一手抬起擦拭汗水,一串水滴顺势跌落,定格防汛抢修的紧张与劳累。一旁,鲜艳的旗子、蓝色的指示牌,远处的绿树,与工人整体的暗色调形成对比,给人视觉冲击,凸显排水工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态版 何宇澈

荷叶香 农家富

7月7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九联村千亩太空莲种植基地,农民正在荷田里采摘成熟的莲蓬。

  庐江县充分发挥水田作用,鼓励农民种植集观赏、生态、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太空莲,着力打造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左学长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11 第4版

农家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幅农家采莲图充分体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摄影效果,画面中三位采莲人面带微笑采摘,身后还有密密麻麻的莲蓬,不难看出夏日丰收之景。图片洋溢着满满的收获感,色彩清新,色泽饱满,令人大饱眼福。

——要闻四版 杨烁壁

运动公园 夜间开放

7月10日晚,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体育公园内,市民正在运动。

  近年来,肥东县在居民聚居区周边陆续新建、改扩建了体育公园、和睦湖公园、右岸公园等多处休闲运动场所,同时配套完善夜间亮化工程,以满足市民就近休闲、健身锻炼的需求。

  阮雪枫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12 第4版

什么样的夏日最吸引人?运动公园,夜间开放,灯光球场,挥洒汗水。图片中心点的灯光球场最亮,画面四周的树木、楼宇则最暗,明暗布局,烘托出动感,读者自发被吸引,感受到夏日运动的火热气氛。——要闻四版 杨烁壁

绝壁天路

7月9日,山西省平顺县神龙湾村峭壁,车辆行驶在“太行天路”上。为了走出大山,村民们用15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一条长1500多米的“太行天路”。如今,这条路已成为当地的旅游一景。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13 第2版

这是一条悬挂在峭壁上的公路。图片拍摄角度与公路平齐,公路贴壁而凿,相隔十余米旁开一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整体来看,宛如置身于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之中,万仞绝壁,藏满了沧桑,植被茂盛,又写满了生机,震撼之余让人心境开阔。

——要闻二版 李卓尔

荒坡变绿 生态秀美

我国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地处六盘山东麓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多年来坚持不懈治山改水、植树造林,实施修建梯田等一系列治山改水工程,森林覆盖率从3%提升至目前的30.6%。

  图为7月13日彭阳县青云湾旱作梯田公园内,梯田宛如水波般荡漾开去,美不胜收。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15 第1版


梯田层叠,宛如水波荡漾;道路绵延,又似飘带飞扬。静态的图片展示出动态的美感,青翠的色彩体现出生态的进步。六盘山上,绿意盎然,从3%到30.6%,森林覆盖率的节节提升是当地治山改水工程成效的最好注脚。

——要闻一版 赵政

耕海

7月14日,广东汕头南澳岛一个近海养殖场,渔民正在收获牡蛎。当地近年积极发展生态环保海上养殖业,推广使用生态环保浮球,建成了深澳、后宅生态养殖示范区,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和促进养殖增产增收。

  林跃生 摄

刊于《人民日报》2021.7.17 第6版

图片以蓝色为主基调,上方天青、远方山秀、近处水美,三者自然衔接,颇为直观地展示出生态渔业的有效成果。五彩斑斓的环保浮球整齐排列铺展,仿佛以海平面为画板,把读者瞬间带入心悦的画景,底部一艘小船徐徐而过波纹涟漪,一静突出一动,又将读者领回现实,回味余长。

——要闻七版 张伟昊


本期统筹:张晔、娄霄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