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6岁985高校博士生发表21篇SCI论文!高效写作的科研心得有这些…

以笔筑梦,循序渐进,21篇SCI论文成为郭子健硕博之路的一个见证。



来源:中南云麓谷、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CSU交通院研究生会

站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风口,每项科研成果的发现与实现,都有可能助力国家交通事业更进一步。而每一项科研成果背后,都离不开矢志科研的专家学者以及即将担起交通事业发展的青年人的努力。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郭子健,正是这批青年人之一。



学基金、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及其他纵横向科研项目近十项,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荣获国家奖学金、茅以升铁路教育专项奖学金、中南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

郭子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18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与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列车空气动力学。


今年26岁的郭子健,已经共发表SCI论文21篇,总被引123次。其中,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8篇,三区1篇,四区1篇,有6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及其他纵横向科研项目近十项,参加米兰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三届路面车辆与列车空气动力学会议、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大会和中国力学大会。为响应省教育厅和研究生院号召,他积极申报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硕士期间成功结题了一项中南大学校级项目。2020年申请的自由探索项目是交通院唯一一个获得省级重点立项的博士生项目,项目金额5万元。


“年少有为”,郭子健是对于这四个字的高度诠释。而他荣誉的背后是什么?达成如此成就有何秘籍?让我们一起走近郭子健,听听他的故事。





文章担使命






2018年十一月份,郭子健成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他记得很清楚,其主题是探讨重联列车引起的列车风问题。作为开启研究生新阶段的第一个重磅课题,郭子健对其看得很重,每天都全身心扑在论文上面。而在这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这篇论文算是发表最早的一个。


第一篇SCI论文的成功,给郭子健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作为一名交通人,肩负着要推动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的使命,其光荣感与责任感成为郭子健坚持发表论文的源动力。


“一年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四篇SCI一区论文”,这听起来,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而郭子健做到了。四篇论文,方向迥异,时限一年,任务艰巨。对此,郭子健说:“我习惯于就写完一个再写另一个,没有刻意去规划每一篇要用多久去写,只能在时间上只争朝夕。”


而在发表SCI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郭子健印象最深而且难度最大的一篇正是这四篇论文之中的最后一篇——关于用隧道中的列车风来产生可再生电能的新型理念研究。“我们传统的话只做列车空气动力学,但是这一篇涉及到其他的学科领域,对我来说就完全是陌生的。”交叉学科,范围广,难度大。为此,郭子健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从基础开始,查阅论文,请教老师,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从一个新手小白出发,在摸索之中慢慢进步,如今在发表多篇论文之后,郭子健给我们分享到:


1.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写论文的主题是什么,所以说第一步就要广读文献来确定主题;之后,根据主题精读相关文献;有了一些文献经验之后,理清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想阐述哪些方面的内容,列出相应提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列图表,需要明白用哪些图和表来论证主题。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论文的骨架便搭建完毕,然后再深层次的补充一些内容和分析就基本能完成论文工作。


2.科研工作中必然离不开阅读文献,一个初学者很可能面临着“看不太懂”、“不知道从何下手”等问题,对此,郭子健的心得体会是:文献阅读我们应该首先从自己身边人的文章出发,比如师兄师姐的文章,仔细研读并虚心请教,这样可以快速弄明白课题组的研究方法和流程,随后就可以去阅读其他优秀的论文专著,拓展自己对学科掌握的宽度。“这个过程一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味地去完成数量目标,而是要根据自己对文献的吸收情况来弹性地改变阅读进度,自己学到的才算是自己。”



3.在阅读文献方面有什么实用的整理方法?这个当然要推荐文献管理软件了,我自己在用的有Notexpress和Endnote。首先是笔记功能,在阅读每一篇文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收获和疑问记录下来,然后有时间就去回顾,温习收获并尝试解决疑问。另外我很喜欢的一个功能就是标签,这个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索引某类文献,对我这个专业来说,我会加一些比如“横风”、“列车风”和“头型”等等这样的标签给对应的文献,在后续需要回顾或引用的时候就可以马上找到,对我来说是很实用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环节,需要记录文章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框架。


4.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性都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且最难以实现的一点。写论文,依旧如此。“从模仿开始,融百家所长,最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对于论文创作,郭子健依旧建议稳步进行。通过模仿优秀论文中写作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熟能生巧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因此,在文献阅读过程中读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应该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对读过的文献进行标签分类,回顾时,通过标签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体系。


以笔筑梦,循序渐进,21篇SCI论文成为郭子健硕博之路的一个见证,而这一路程仍在继续,等待着郭子健未来新的精彩。




参天科研树






“三,二,一,发射!”火箭升空的刹那间,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拨动着郭子健的心弦。从那时起,年少的他便暗暗对自己许诺:“未来,我也要成为科研人中的一员。”


“推动研究领域方面前进一小步,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改变,这就是我科研的初心。”郭子健不负少年时的许诺,踏上科研路。肩负起研博生做好科研的责任,砥砺自己作为科研人的初心,郭子健用的是一个个精准的数据与一篇篇严谨的论文。科研路上,风雨兼程,对他而言,唯责任与热爱不被辜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谈到他的导师刘堂红时,他分享到:“导师很严谨,也很严肃,在这些科研人格方面,我学到了很多。”有次做仿真分析,郭子健做出了他以为很不错的数据,刘老师却说:“这些数据看起来不错了,但是肯定还有更多的深层关系,你再做做看。”这种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深深地影响到了郭子健,也为他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下了沉稳严谨的性格基础。


“老师也不是一直都很严肃的,上次我们一起去新疆,老师真的是一改风范……”那时去新疆做科研,他生病了,刘老师则对他细心地关怀照顾,像一个贴心的朋友陪伴在他身旁。也许,这就是亦师亦友。


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这样才能显出日出的耀眼。郭子健的科研之旅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他已在英国交流学习,同时也要跟进一个十三五专项研究,他的任务是设计一个高速列车气动外形的优化平台。对于这个未接触过的领域,他的科研工作都是从零开始:学编程,做接口,一个按钮一个按钮去完善平台的功能……遇到棘手的学术难题,网上没有答案,他只能将说明书“翻烂”,进行头脑风暴去想新点子。


测试中的bug一次次挫败着他尝试与坚持的勇气,那时他已然落入困境,却因时差而无人可以倾诉。“那时,我想过甩手给别人,自己一走了之。但是,我知道,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无法允许自己这样做。”郭子健选择咬牙坚持到底,柳暗花明最是风景,他做到了。项目顺利结题,得到验收专家的好评,这也许就是为那完全靠自己敲出来的4100多行代码画上的最美的句号。


用比他人更多一点的努力换来自己满意的成绩,这叫做劳有所得。躬身实践,恶劣的天气无法阻挡奔赴科研的心,这叫做身体力行。提出新领域时的质疑,不会吵到自己宁静的三分田,这叫做大胆创新。


郭子健,他仍是那个看到火箭升空会心潮澎湃的少年,未来的科研路上,他会不负少年时的许诺,向着科研奔赴山海。如今,种子已破土,正参天。




坎坷留学路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郭子健的公派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国资格申请期间需要自己提前联系好国外院校的指导老师,但郭子健在联系校外导师时遇到了些许阻力。“我给列车空气动力学的许多教授发送了邮件,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收到的回复不多……”郭子健回忆到。值得庆幸的是,郭子健终于在公派留学申请的截止时间前几日收到了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Hassan教授的回信。有惊无险,郭子健翻开了去往伯明翰留学的第一页。


刚到伯明翰时,长沙还是穿短袖的季节。由于地域气候的改变,郭子健在英国生活的第一周便感冒发烧了,现在郭子健回想起来依旧是苦涩地说:“发烧的那一周太痛苦了!”同时,饮食方面也和国内天差地别,一时间难以完全适应,所以郭子健需要自己动手做饭。这样以来,生活上难免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之后,郭子健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便完成了生活模式的切换,成功适应了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少年的肩,想要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郭子健意气风发地说到:“很想能在列车空气动力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在留学期间,郭子健也是从事列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一直将这一方向坚持下去,只是因为一份纯粹而简单的热爱。被问到想毕业之后的打算时,郭子健表示后希望自己能继续在高校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成为交通人的8年时光,值得郭子健用未来去回馈和感恩。


在科研生活之外,郭子健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亮色。自小就爱打乒乓球的郭子健一直没有放弃这一爱好,踊跃报名参加一些乒乓球比赛,并于2018年6月获得高速中心乒乓球男单季军。“当时非常开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赛没想到收获了意外之喜。”郭子健如是说。



发光不是太阳的权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郭子健在周围同龄人的眼中像舞台上一位闪闪发光的主角,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追光。“在本科阶段就要尽早确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清晰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什么,有时候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惊喜。”


郭子健一直在追光,在为梦想拼搏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点点星光,最终与光同航。与交通事业齐发展,砥砺自身成长,收获一路荣光。高歌猛进,玉汝于成,与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一般,郭子健必然笃行致远,不负韶华。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来稿和内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又一博士生被华为200万年薪录用!该校3年内6名学子入选“天才少年计划”!

博士生毕业,不用发表期刊论文?这所211高校或拟新规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