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中国诺奖”公布,4位院士获奖!单项奖金约650万元

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名单揭晓!



来源:未来科学论坛

2021年9月12日上午10:00,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了2021年生命科学奖(袁国勇 院士、裴伟士 院士)、物质科学奖(张杰 院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施敏 院士)获奖名单!


一、生命科学奖:袁国勇 院士、裴伟士 院士

袁国勇,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98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裴伟士,1949年出生于斯里兰卡,1981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于2006年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院士;2007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团勋章;同年在马来西亚Akademi Sains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2008年在香港获得银紫荆星章;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2021年获得约翰‧狄克斯加拿大盖尔德纳全球卫生奖。


表彰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物质科学奖:张杰 院士

张杰,1958年出生于中国山西。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07年当选为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表彰他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



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施敏 院士

施敏,1936年3月21日出生于中国南京,微电子科学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毫微米元件实验室教授。


表彰他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的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






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2020 王振义 张亭栋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冯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LIN)

2019 王小云

2020 彭实戈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650万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下面解答一些关于未来科学大奖的常见问题:

01  未来科学大奖是怎样评选的?

2021年1月,评审启动


2021年1月-4月,提名期

1月,启动提名邀约工作

采用提名邀约制,邀请全球范围内资深学者及前沿领域的青年科学家进行提名。


2021年5月,第一次评审会

本奖项的科学委员将逐个解读每位候选人的工作和贡献,解答全体委员的提问,全体委员投票产生第一轮候选人。


2021年6月-7月,国际同行评议期

2021年6月 邀请同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撰写同行评议信(Reference Letter)

参照诺贝尔奖与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评选制度,未来科学大奖采取国际同行评议制。每年受邀的评议人代表着该领域的世界最高学术水平,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医学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著名奖项得主,每位候选人将会收到5-10封来自国际同行的评议信。


2021年8月初,第二次评审会

科学委员详细解读同行评议信,参考国际专家的评议内容,进行第二轮讨论,全体委员投票选出最终候选人名单。


2021年8月底,第三次评审会

8月底开始,全体科学委员将进行第三轮讨论,投票产生本年度获奖者。


2021年9月,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

9月12日将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公众宣布获奖者。


2021年11月,未来科学大奖周

11月16-21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将在北京举办。期间,获奖者学术报告、科学峰会、青少年对话获奖者及星光璀璨的颁奖典礼轮番上演。颁奖典礼上,将对为全人类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予以表彰。









02  谁能提名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根据《未来科学大奖章程》,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03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奖标准是什么?

- 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 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 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04  如何用机制保证评审的公信力?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


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高西庆教授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05  如何避免人际关系影响?

秉持“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评审过程中,科学委员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单时,即应对自己是否有利益冲突做出披露。


其中利益冲突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友关系、项目合作关系、商业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及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性的其他关系。披露的具体程序由管理委员会制定,由监督委员会监督执行。


对于与评审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该委员是否需要在评审中回避及放弃投票权。此外,科学委员在任职期间及卸任后2年内必须放弃成为奖项候选人的资格。









06  评选过程及候选人选可否对外公开?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2021年搞笑诺贝尔奖出炉:鼻子不通气,来一发就好了……

全球仅8人!2位中国学者入围2021年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