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申请,缘何你一次不中,有人却能连续中标?
国基金申请成功与否不在于写作技巧,决定因素永远是拟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我和年轻学者聊天时,TA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多次申请国基项目不中,而有些科研人员能连续中标呢?圆满回答这个问题不亚于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呵呵。确实,有些科研人员是由于“你懂的”原因连续中标,而有些科研人员并非如此,而是靠“真货/硬货”做到的。
大家知道,国基支持的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研究项目。原则上,创新性越强的申请项目越应该给予资助。然而,实则不然。由于创新性越强的申请项目,特别是原创性项目,往往突破或颠覆了已有认知,在项目评审时难以取得共识,往往因评审专家的“认知局限/利益冲突”被灭。那么,确有“真货/硬货”的科研人员该如何应对呢?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凡事讲究策略,智取方为上策。如果科研人员在科研中有了原创学术思想,应尽早使其落地提出新理论。如果新理论是基于公理化方法建立的且通过了初步实证,且在深化研究中又发现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那么以此申请国基项目,则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都有基本保证,通常能说服评审专家从而中标。如此,不断地深化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且以此申请国基项目解决问题,大都能获得连续资助。
空谈扯淡,实战可信。下面,分享我团队以上述模式连续拿到国基项目的经验,可供打算申请国基项目的科研人员参考。
在2009年下半年,我认识到锁固段主控某类斜坡稳定性,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锁固段关键力学特征点为切入点、以锁固段位移比为参量建模,并结合案例厘清锁固型斜坡失稳演化规律”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锁固型斜坡失稳演化的指数律并通过了诸多案例的验证,进而初步构建了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在此基础上,我发现了需进一步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于是准备申请2010年国基重点项目。在写本子时,因思路十分清晰,用了3天的时间一挥而就,然后用了约半月时间精心修改。可能是本子的创新性、逻辑性与故事性较强的缘故,函评时得到了5A1B的评价。上会答辩前用了半个月时间精心准备PPT,答辩时演讲和回答问题都令人满意,结果获高票通过。
后来,一位当年的会评专家来京和我聊天时透露了一个“秘密”,他说:“你可能不知道当时会评情况,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小同行专家对你的申请项目心存疑虑不打算投赞成票,因为滑坡预测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大家搞了这么多年,谁也没有高招。然而,听了你的答辩报告后,我们改变了主意,因为你有了新招儿,把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了可能。”
在国基重点项目资助下开展研究中,我又发现多层嵌套锁固段自相似破裂机制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于是撰写了国基面上项目本子,函评时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从而顺利中标。后来,照此模式,我团队又连续拿下了几项国基项目。
在网上,我常看到不少介绍国基申请的各种“诀窍”——基本上归于写作技巧的指南。在我看来,写作质量并非不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永远是拟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而这些与申请人以前工作的创新性、深厚性与可持续性密不可分。此外,我觉得国基倾向于滚动资助已找到科学难题突破口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可帮助申请人进行系统性创新扩大战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资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此,预祝各位申请人心想事成!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1599.html
延伸阅读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