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这位教授刚拿300万大奖,又发Nature封面……

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与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院士等人合作,以风传种子为灵感,设计了一种屈曲力学组装的三维微电子飞行器。该成果在Nature上发表,并作为当期封面文章!另外,张一慧教授于9月13日刚刚获得第三届“科学探索奖”。

源:清华大学、Nature
近日,清华大学张一慧教授与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院士等人合作,以风传种子为灵感,设计了一种屈曲力学组装的三维微电子飞行器。
该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microfliers inspired by wind-dispersed seeds”为题在Nature上发表,并作为当期封面文章!
据悉,张一慧教授于9月13日刚刚获得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奖励50人,每人300万元),可谓喜报连连!

一起来看看张一慧教授这篇“仿生”灵感得来的Nature封面论文吧~


微电子飞行器:灵感来自“风传种子”






传统微型飞行器通常使用扑翼、旋翼或喷气的主动驱动方式作为飞行动力,需要较大的能量供给,结构复杂,小型化难度大、难以长续航。风传种子历经演化,可在无主动驱动力的情况下,被动地随风飞行几公里甚至更远。

清华大学张一慧课题组与美国西北大学John A. Rogers、黄永刚课题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Leonardo P. Chamorro课题组合作,以风传种子为灵感,设计了一种屈曲力学组装的三维微电子飞行器,实现了微电子器件被动、长时间、远距离飞行。
▲该成果登上Nature封面


受原创探索计划、创新群体项目资助






课题组采用2015年合作提出的屈曲力学引导的三维组装,将二维前驱体结构选择地粘接在预拉伸基底,释放预应变实现结构的压缩屈曲,完成二维到三维构型的转变。

1. 通过有限元模拟设计一系列精巧的三维飞行器结构(图1),解决了结构重量问题。
2. 通过流体力学模拟了二维结构下落中的翻转、颤动过程以及风传种子三维结构在下落过程中的稳定性,建立了流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旋落过程的运动机理,实现了长时间滞空。

▲图1. 三维飞行器结构的引导屈曲组装过程与大规模多尺度制备
基于理论研究与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模拟电子系统的组装过程。在飞行结构上集成微电子器件,包含天线、微控制芯片和紫外传感器。

▲图2. 三维微飞行器结构及空气污染物检测演示
高空释放后,可对空气污染物长时实时监测。集成不同芯片,有望实现城市传染病病原体分布监测等。其可成为未来飞行器“物联网”节点,助力疫情监测与防控(图2)。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47-y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中国唯一!东北”女神“教授:发表370余篇SCI,如今第4次当选院士!

教授捐出1亿元奖励:我和家人花是浪费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学术评审评估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