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瑞典当地时间10月5日11时45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 和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因为 “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1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2020年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因为发现黑洞形成是对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独享一半奖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莱恩哈德·根策尔(Reinhard Genzel)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 因为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超大质量的致密物体,共享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2019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詹姆斯·皮波斯(James Peebles)因“在物理宇宙学上的理论发现”独享一半奖金,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罗兹(Didier Queloz)因“发现一颗环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奖金。2018年 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获奖,理由是“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2017年 三名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获奖,理由是“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2016年 三位英美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诺贝尔物理学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6年因故停发(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1942年)。截至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114次,共有218人获得该奖。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在1956年和1972年两度获奖。1901-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过114次。其中有六个年份没有颁发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根据组委会的章程,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奖金将被留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没有合适人选,奖金将被加入到基金会的初始资金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较少颁出。1901-2020年,共216人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际获奖个人为215人。其中,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约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晶体管效应和超导的BCS理论在1956年、1972年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截至2020年,历史上曾有4名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 Curie)、德裔美国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2018年的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和2020年的得主之一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 。其中,玛丽·居里两度获得诺奖。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William Lawrence Bragg,获奖时是25岁。1915年,他和他的父亲William Henry Bragg同时获奖。2018年,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以96岁高龄获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最年长者。
2021年诺贝尔奖项于10月4日起陆续揭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 和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体”而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共有6个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和平、文学和经济学。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是这三大领域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今年已来到了第121年。截至目前,各国共有626位在这三个学科拥有重要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荣获这项举世瞩目的国际大奖,其中包括9位华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另外,有3人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年和1980年化学奖)和约翰·巴丁(1956年和1972年物理学奖)。
更多介绍可查看诺贝尔奖官网:https://www.nobelpriz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