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师荟萃,逐梦空天!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首届“拓天”青年学者论坛诚邀天下英才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2021年首届全国空天领域青年学者“拓天”论坛(简称“拓天”青年学者论坛),旨在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空天科学学院”目标,以“传承百年初心、矢志空天报国”为主题,聚焦空天领域前沿和热点,邀请一批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探讨学术前沿,开拓学术视野,促进交流合作,同步开展人才引进洽谈,吸引青年才俊加盟学院,致力于打造空天领域青年学者交流的高端平台、青年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办学声誉提升的重要窗口。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11月1日-4日

地点:湖南长沙


论坛日程:

11月1日14:00后报到

11月2日、3日学术报告会

11月4日12:00前离会




二、报名条件


1基本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业务素养,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身心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1986年1月1日后出生),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博士后且第一学历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或海外知名高校博士等青年人才;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1981年1月1日后出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国家级青年人才工程入选者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3名完成人及其他相当奖励的主要完成人。


2学科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气动与结构设计、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高超声速及组合推进技术、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微型航天器与集群航天系统、先进空间推进技术、推进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燃烧理论与诊断测量技术。


力学:空天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光测实验力学、实验流体力学与流动控制、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航空动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功能材料、新型陶瓷纤维、先进复合材料、特种能源材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飞行器动态特性数值模拟及应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控制、测控控制、电源管理、自动控制软件硬件开发。


能源与动力工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工程热物理、定向能远程传输机制、动力工程。




三、报名方式


2021年10月20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在线报名并提交1篇非涉密的学术报告题目和摘要(500字以内)。经论坛组委会专家评审后,于2021年10月25日前后向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发送邀请函。


论坛期间,学院将为参会青年学者统一安排食宿,以及机场、高铁(火车)站接送服务,最高限额报销参加论坛往返交通费用5000元(限国内飞机经济舱、轮船三等舱、火车硬座卧、高铁二等座),不收取任何报名费、资料费等其他费用,与论坛无关的费用由个人自理。


#扫描二维码#
下载首届“拓天”青年学者论坛报名表#扫描二维码#
完成在线报名并提交报名表




四、论坛安排


本次论坛采取线下方式举办,设一个主会场,包含特邀嘉宾学术讲座、青年学者学术报告、军队引才政策介绍、学院办学育人展示、人才引进面试洽谈等活动。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拓天”青年学者论坛秘书处

联系方式:

刘老师:15200801699 ;87007047

宁老师:18711168812 ;87007999

投稿邮箱:liuheng@nudt.edu.cn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起源于1958年钱学森倡导和建立的“哈军工”导弹工程专业,是开创新中国导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先河的单位。


60多年薪火相传,我们牢记使命、奋进一流。始终坚持制胜未来空天、建设航天强国,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紧紧围绕空天飞行器、导弹与火箭、军用新材料等特色优势方向,大力加强高素质新型空天人才培养、核心科技自强自立、技术与军事深度融合、空天与智能跨域交叉,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空天技术特色学科群,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等3个一级学科,其中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含培育)二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和基础。


60多年薪火相传,我们桃李芬芳、硕果盈枝。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国树人、为军铸将,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培育了一万余名德才兼备的空天领域工程师、科学家、战略家和指挥员,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先后成长出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等为代表的两院院士9人,取得了“千生一院士”的育人成效,15人成为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正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空天领域“人才森林”现象;在空天飞行器、微纳卫星、数值软件、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军用新材料等领域攻克和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我国相关研制领域多个第一,部分领域在国际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


60多年薪火相传,我们钟灵毓秀、名师荟萃。始终坚持“领军人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曹鹤荪、周明鸂、陈启智、庄逢辰等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奠定基础、树立根本,以周建平、张育林、王振国、于起峰等为代表的科技帅才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锻造了一支晓于实战、又红又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凝聚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70余名,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人选3人,国家杰青、卓青、优青8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航天工程Elsevier高被引学者4人,涌现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本文由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授权)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全球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学术桥

视频招聘会

学术评审评估

青年学者论坛

欢迎联系我们:

  高校招聘,吴老师:19927471252

  人才求职,赵老师:138102386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