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元发论文被单位处分!又是职称评审惹的祸
来源:科学网
10月28日,论文代发这一话题再上热搜。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张先生为了评职称,花2000元在网上委托一家“杂志社”在《建筑实践》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后来,张先生用收到的样刊去申请职称,结果被一眼识破为假论文,并因此受到单位处分。
张先生报警后才知道,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犯罪团伙,专门诈骗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他收到的杂志仿冒了正版期刊的封面和刊号,实际上论文并未发表。
此类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人,也即是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人。事实上,近两年官方对这类行为的惩罚与曝光力度并未减弱。但过去多年将职称评审与论文挂钩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此类学术不端行为至今仍很猖獗。
01
acabridge.cn
官方通报屡现“论文代写代投”不端行为
这起被曝光的代发论文黑色产业链,揭露了作为论文造假“供给方”的犯罪团伙真面目。据警方调查,该团伙成员分工明确,他们充分利用了被害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代写、代发论文的心理,疯狂作案上万起。
买卖的另一端是有着大量“各类需求”的人。尽管这类学术不端行为已被大量揭露并严厉处罚,但每年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卫健委、科技部等官方公开通报的案件中,就大量存在着论文购买、代写、代投等不端行为。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分别在3月、7月、10月发布了3个批次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分别包括7份、6份、22份处理决定。其中大量涉及论文存在代写代投、买卖论文、购买实验数据、委托第三方修改项目申请书等不端行为案件。
3月份通报的一份《关于对王贞等发表的论文存在代写代投、数据造假等问题的处理决定》提到,南京医科大学王贞等发表的某篇论文,系其伪造论文数据后提供给第三方公司,由其完成论文的代写代投,并支付了2.4万元酬劳。
对王贞的处理决定包括:被撤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NK通过介导Bcl-2磷酸化调控尿毒症肠上皮细胞MPTP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批准号81770732),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1年1月7日至2026年1月6日),给予通报批评
今年6月3日,卫健委官方网站开设医学科研诚信专栏,不定期转载通报经各级机构查实并公开通报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截至目前,已通报6批调查处理结果。
在10月15日最新通报的一批16起科研诚信案件中,就有9起案例中存在论文买卖、论文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提供实验图片和实验数据(买卖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省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等相关责任人受到取消其5年内科研项目、科研奖励、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计划等申报资格;取消其5年内作为提名或推荐人、被提名或推荐人、评审专家等资格;暂停其研究生导师申请资格5年等处罚。
2020年9月,科技部官网通报了9起科研违规行为。其中7起涉及论文买卖问题。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终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责令退回项目资金,取消申报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等处罚。
02
acabridge.cn
要严惩,更要“脱钩”
加大对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扩大处理决定的公开通报范围,其背后是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不断升级。
2015年12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
2019年10月,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将买卖、代写论文等列入科研失信行为,并对案件调查流程及处理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
尽管有了国家层面的三令五申,论文造假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这其中除了个人问题,也因为目前很多行业中,论文和职称晋升紧密挂钩。
从上述国家卫健委、科技部通报的处理案件可以看出,医院成为论文造假的“重灾区”。而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医生发表的论文多少、影响因子几何,与其职称评定、薪酬水平相挂钩。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等在今年4月发布的《2021医师调查报告》显示,69.74%的医师认为“科研、发论文压力大”,科研压力成医师面临的最大压力。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曾提出,目前中国医生职称评定体系还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发表SCI论文“毁掉”了一批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把过多精力集中在发表SCI论文上,不好好学临床;更有甚者为了发文章,写假文章或买文章,被发现后,科研学术生涯彻底断送。
将论文与职称评审“脱钩”——不仅是很多人的呼声,在政策层面也有更直接地体现。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破除评职称唯论文不良导向,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
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等3部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其中要求医学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内医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管理,不允许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人员奖励奖金、临床工作考核等挂钩。
9月,据新华社从人社部获悉,历经5年,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职称评定政策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并且迎来多年未有的大调整,例如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