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玻璃天花板”!95岁女院士全英文演讲刷屏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红星新闻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用流利的英文演讲,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这条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



演讲一开始,叶叔华风趣地让大家猜猜她的年龄:“”我应该是现场年龄最长的。大家能猜到我的年龄吗?今年,我已经 95 岁了。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叶叔华说,95 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年龄了。但对她而言,反而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情。

我在上海一个人居住,对年轻人而言,他们还要为家庭忙碌,而我却没有这方面的负担。我只要负责我自己一个人就好。

一直到现在,叶叔华每个工作日都会去上海天文馆上班。

叶叔华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现场

随后,在谈到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时,叶叔华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她说自己曾参加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次会议,当时有一位欧洲女科学家发言,说科学界里对女性存在偏见,她们的头顶有一个“玻璃天花板”,女性很难获得很高的职位。自那以后,联合会中男女有了更平等的地位,有好几位主席都是女性。

她表示:“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现你的能力,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If you want to get something, you have to fight for it. You must show your ability. Actually, if we do better and try our best, then I think the women's posi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equal or even higher.

叶叔华认为,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要让家庭和睦,还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我其实认为,女性有一天可能会比男性更强大。而我们只是想让社会更幸福。”

于是,她呼吁男女能拥有公平的机会,从而让社会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从现场演讲视频来看,时间并未在老人身上刻下太多痕迹。年过九旬的叶院士,依旧精神矍铄、目光坚定。她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发言,更是激起无数女性的共鸣。

70多年前,正准备求职的叶叔华,也吃过“性别闭门羹”。不过,倔强的叶叔华没有认输,反而用一封诚意满满的书信打动了用人单位。此后,她用杰出的科研能力证明,女性科学家一样可以在科研领域“乘风破浪”,摘取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同为科学巨擘,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的一句话也广受关注。他认为,科研就是要不断“跳起来摘果子”。同样是“摘果子”,在不少人看来,女科学家得先跳出性别偏见的坑,才能与男科学家站在同样的地平线。

诚然,表面看,女性参与劳动率逐年升高,职场“她力量”越来越不可小觑。但现实中,能爬上金字塔尖的“半边天”仍是凤毛麟角。

首先,学术领域的性别差异明显。以诺贝尔奖为例,自诞生至今,只有3%的诺奖得主为女性。被贴上“美女科学家”标签的颜宁也曾提出过质问,“我们的女科学家都去哪儿了?”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琳妮·马奎特也在本次论坛上呼吁,“女性在研究生、博士、博士后阶段不断被漏出,没能进入科学领域,这是巨大的损失。”

其次,职场女性也多有遭遇“玻璃天花板”的禁锢。据《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女性遭遇职场、育儿双重压力。谈及晋升障碍,男性多归结于个人能力、上级领导、同级竞争、公司制度等职场因素,女性则受“照顾家庭,职场精力分散”“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性别歧视”等原因牵制。

其实,打破性别“玻璃天花板”,锤子就握在每个女性手中。就像《长津湖》那句台词所说,“一只蛋如果从外面被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

“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示你的能力,只要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叶叔华院士道出了其中关键:打破职场“重男轻女”观念,让婚姻家庭分工更为平等的同时,女性也要冲破自我设限的牢笼。

真正的平等,是尊重个体发自内心的选择,给予每个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每个人向上跳一步,每代人往上走一点,“玻璃天花板”才会被实际行动击碎。请女性们记住,用更开放的心态应对挑战,激发冲破“天花板”的潜能,一样能够拥有改变世界的可能。



“北京时间之母”






作为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国际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叶叔华投身天文事业 70 载,不仅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叶叔华,著名天文学家。图片来源:2001 年第 9 期上海画报
 
叶叔华的名字总是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

1958 年,叶叔华挑起了筹建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的重担。到了 1964年,我们的世界时系统达到世界第二名,1966 年初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准向全国发送,这就是后来的“北京时间”。

1988 年,叶叔华成为第一个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副主席的中国天文学家。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天文界与国际天文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上世纪 80 年代,叶叔华积极组织全国力量参与“国际地球自转联测”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叶叔华在办公室阅读最新的科技文章。解放日报 黄海华 摄

在叶叔华担任第 20 届和第 21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期间,她抓住时机,与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观测与研究项目,不断提升我国天文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科技部等13部门发布重磅措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科技创新!

毕业季的女博士们:工作难找、陷入内卷、被离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