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延期毕业,到底是谁之过?
博士,曾是“天之骄子”的代称,人人争抢的“香馍馍”,现如今随着数量的激增而流于平庸,更让人深思的是,部分高校竟有过半数的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而要延迟一到两年,是什么原因使得博士们不能按期毕业,是导师?还是学校?或者是自身原因?不久前,在杭某高校的BBS上出现了一个“建议成立个博士延期联盟”的帖子,立刻引起了在校博士生们的广泛响应。
01
acabridge.cn
延期毕业,被动选择还是主动愿望?
“中国的博士,活得很难、很累很压抑。怎么讲?博士毕业指标要求高,所以,活着很难。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所谓的‘课题’,所以很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去做研究,所以很压抑。”一位博士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压力是一定有的,但像这位博士说的这么压抑,没有身在其中是很难体会到的。在很多人心目中,博士应该是一直忙碌于实验室,或忙着做研究,生活紧张有序;或在学校外做兼职,轻松赚取外快。可是很少有人想过,在这“光鲜”的外表下,很多博士不得不面临一段尴尬的“延期生涯”,这让他们有苦难言。
复旦大学的延期博士小蒋说:“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因为学术论文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无法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原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南开大学,有一半博士研究生不能当年毕业,南开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认为“延期毕业”是一种正常现象。他说,一方面是因为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及审批更严格了,过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但现在真正成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关口,一些学生论文达不到标准就不能通过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在学校要求严格的前提下,导师对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感觉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在研究深度、理论框架上没有达到博士论文的要求,首先就会把好第一道关,不同意学生答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没有完成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这样的情况在延期毕业的学生中占1/4到1/3。
由此可见,“延期毕业”对提高博士生的质量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是为什么延期毕业的现象如此普遍呢?
据记者了解,一般高校对研究生的论文数量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硬性规定,重点大学更是如此。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有一篇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和一篇在英文EI或者SCI上发表的论文,只有通过这两篇论文之后,导师才会考虑安排博士研究生进入学位答辩的程序,这是起码的前提。
然而,发文刊物就那么几本,数量有限,随着各高校对博士的扩招,关于发表论文这个硬性规定,时时要接受“僧多粥少”的考验,而且发论文要求有原创性的突破,像文科这种比较“软”的专业难度就更大了。下半年将要开始读博三的小何称,他的论文已经被拒绝了三次了,如果这一年里还是发不出,那只能接受延期的命运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平时偷懒,到最后快毕业了才想到要发论文,也没有做什么研究工作,匆匆忙忙一赶,刊物自然看不上眼,无法按期毕业也在情理之中。
“博士延期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很普遍,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在国外,花上6-8年拿个博士学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像在美国,拿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往往要花上8年,而理工科往往也要6-7年。”浙大研究生处培养处处长陈慰浙说。
不过,在陈慰浙看来,博士延期也有两面性。他觉得,延期可能是种“被动选择”,对当事学生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部分学生来说,这也可能是一种“主动愿望”,像有些博士生通过继续深入的科研之后,最后论文拿到了全国“百优”,这给学生的将来铺好了道路。
而一位学生态学的李同学表示,自己延期毕业的原因则是因为与导师合作的项目没有完成,如果做好了,将来肯定是求职简历里最吸引人眼球的,而导师也建议他将项目完成后再离校,这更坚定了他延期毕业的决心。
02
acabridge.cn
延长学制,解决延期毕业的灵丹妙药?
博士研究生的大量延期,一直以来都因为种种桌上桌下的原因遭到社会各界非议,事实证明,大量博士延期毕业也不利于高校的学术建设和声誉。为改变这一局面,北京大学率先进行学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延长一年,由原先的3年改为4年。
从2007年10月开始,复旦大学也将目前实行的博士生3年为主的弹性学制调整为博士生4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复旦研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加博士生1年的学习年限,可以让其有更充足的时间做有质量的研究,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杜绝以往混学位的情况。但并不是今年全部强制实施,是一个逐步推行的过程,各个学科专业也会有所不同,不搞一刀切。
北京大学研招办主任生玉海也认为博士生三年学习年限太紧凑,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学位论文。把学习年限改为四年后,博士生就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做学位论文,从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各名校的看法不约而同地一致起来,学制延长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有了准备,做学问的时间大大增多。对此,有部分研究博士教学的专家也提出了一定的疑虑。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而博士生一般实行3-6年弹性学制。在一般情况下,博士生用一年时间就能修完规定课程,用余下的两年时间做学位论文还是有余的。而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博士生在修完博士课程后,余下的两年时间根本没有完全用在撰写学位论文上,有的甚至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打工、找工作,学位论文只是临时拼凑而成。如何使学生更加合理分配自己写论文的时间成为了关键问题。
“延长学习年限,只会让博士生有更多时间去打工、找工作,而不是将这部分时间用来研究、撰写论文,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也不会因此有所提高。此外,如果学习年限延长一年,对于公费生来说,普通的奖学金、医学、住房等补贴也要相应延长一年,培养成本增加三分之一,而对自费生而言,就要多付出一年的求学成本。因此,延长学习年限使得博士生的教育成本增加了,这显得有点得不偿失。”某高校教学专家指出。
另有观点认为,应该完全取消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延长或缩短学习时间,这在国外是通行的做法,如美国博士生的学习时间最长可延至11年。
03
acabridge.cn
延期毕业,利大于弊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历来都是“严进宽出”,不管是考硕士还是博士,都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难行,可是你一旦挤上了独木桥,只要完成学业,基本都能拿到学位证书。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在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一般是“宽进严出”,即考研究生不难,但是要毕业、拿到学位证书就很难。中国需延期毕业的博士生数量大增,可以说向正常模式迈进了一大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博士研究生提起毕业时间和毕业论文时,都对自己的导师颇有微词,甚至很多研究生就将自己不能顺利毕业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他们的导师。中国自古就讲究因材施教,虽然博士生要以自主研究为主,可是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本来,一些导师自身学术水平比较低,长期缺少科研项目和经费,没有科研成果;一些导师则长期与本领域的学者专家交流甚少,对本领域前沿发展缺乏了解,这些现象都存在着。还有一小部分导师缺乏师德,专业水平差,甚至不务正业,把研究生当作自己的盈利工具。
对此,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曾自揭家丑,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南开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因而可以指导出国际一流的博士论文。可是还有一些导师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很难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和职责也不够明确,有些导师带博士生和硕士生过多,个别导师甚至不认识自己指导的学生,导师的主导地位不明确,责任心比较差。可见导致学生延期毕业,导师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些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研究生不研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毕业时找个好工作的欲望超过对汲取知识、训练能力、积淀潜力的渴望,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还有很多研究生觉得“考上了”就意味着拿到了毕业证书,他们不必为能否毕业发愁,不必担心是否会被淘汰,于是,他们往往放松自我要求,没有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甚至于混日子、混文凭。这些弊端,不仅严重损害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挫伤了研究生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博士本来就不应该“好混”。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层次,博士生的培养教育影响着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的提升。从1901年到2003年的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中,169位获奖科学家里有151位都曾经有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有25位获奖者,因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而获奖,可见国外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是何等之高。
学校把博士毕业门槛放高,正是为了使研究生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不再是只要考上就给予毕业。延期毕业当然也有弊端,例如会给学生在家庭和心理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不过总体上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注:本文为节选,为阅读及排版便利,本文删去了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内容,敬请有需要的读者参考原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