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纳入“双一流”!重磅国家计划,这些高校已争先!

源:软科(ID:zuihaodaxue)


“双一流”之后,“新工科”也火了。


当前,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浪潮奔腾而至,复合型人才匮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告急、高层次人才紧缺,使得“新工科”概念走入了大众的视线。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高校将新工科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


新工科建设,对国家来说,是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计划;对高校来说,是新一轮的机遇。众多高校在新工科上频频发力,力争新工科学科成为新增长点。




他们,新工科建设的“擎旗者”






新工科作为“四新”的领头羊,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进入“轰轰烈烈”的探索阶段,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教战线的广泛共识和积极行动,工科优势强校率先进行了探索。


天大方案


天津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引领者,领衔探索新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天津大学整合全校资源,全方位规划布局新工科专业建设。


2019年、2020年天津大学先后发布新工科“天大方案1.0”、“天大方案2.0”,从1.0版本迭代到2.0版本,形成了完善的新工科建设模式,同时“天大方案”已经在天津大学以差异化、梯度式模式推进,依托求是学部建立的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集成机械、自动化等六个工科学科和数学、物理两个理科学科师资,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腾讯、华为、恩智浦等企业,建成了多学科交叉、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平台。


哈工大“π型”方案


作为工科优势强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也不断创新。


2020年,“哈工大新工科‘π型’方案”发布。该方案涉及培养新工科人才相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教学改革、产学协同育人、通专结合教书育人、国际联合培养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及其解决方案,体现了哈工大新工科建设的多方面交叉融合协同教学的思想。


华南理工F计划


作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以工见长”的华南理工大学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也在以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新路径。


2019年11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高松院士提出华工新工科建设F计划。高松强调,新工科建设F计划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三创型”工科领军人才。一方面华工将在学科专业上进行布局。华工对传统的优势专业将进行系统升级。同时学校也在布局新学科专业,主要考虑交叉前沿学科,特别针对大湾区的新产业,面向未来的、能够支撑和引领新产业的专业布局。另一方面,华工谋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革。在国际化的教育方面,新建立的广州国际校区均采用全英文教学,师资面向全球招聘。


成电方案


一流工科强校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坚持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推进新工科建设,克服了传统工程教育重“教”轻“学”、知识素养失衡、培养模式单一等不足,构建起逐级挑战的新工科项目课程体系、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和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环境,形成了贯通融合、迭代升级的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


据了解,电子科大已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中建成了从“新生项目式课程”到“高峰体验项目式课程”的新工科项目式课程体系,实现了“新生项目式课程”对大一工科学生的全覆盖。电子科大的系统性新工科教育改革成果已经固化在培养方案当中。




他们,新工科建设的“种子高校”





  

新工科从诞生起便自带了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属性,为打破传统工科按照相近学科的学院组织形式对新工科的深入推进的阻碍,各大高校由上到下成立专门化的学院,包括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


目前, 教育部已经公布了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2所高校入选,可谓是新工科建设的种子选手。



早在2016年,在时任校长丁仲礼院士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成立未来技术学院,是为了推动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另外,2021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推动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深化交叉融合,推进新工科建设。


2021年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在国内首次提出“1+N”联合机制,布局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与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MEMS与微系统、封装与系统集成、集成电路专用装备、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研究方向。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支撑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成电路人才联合培养的重要举措。新的学院瞄准突破尖端科技,力求精准解决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卡脖子”难题。


2021年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丁汉院士表示,学院将努力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教学科研高地。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表示,学院将坚持“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培养一流人才,培育一流成果,建设一流学科。


关于现代产业学院,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公布国家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仅有部分省份公布了本省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他们,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





  

今年以来,全国多所高校陆续成立新工科相关学院,抢占学科发展先机,堪称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


2021年2月2日,安徽大学发布未来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的消息。三大学院的成立,旨在做好未来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先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电绍兴校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旨在打造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型新兴学院,培养集成电路领域高端精英人才。绍兴市政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滨海新区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共同探索高水平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同时借助三方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产业方面的各自优势,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着力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021年9月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来能源转型发展论坛暨新学院揭牌仪式举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立足新发展形势,着眼国家未来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开放办学,整合吸纳政府、企业、行业力量,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正式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迈出新的重要步伐。


2021年9月12日-13日,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学校将以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


2021年11月2日,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据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介绍,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有力支撑广东“强芯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广工工科基础好,与产业深度融合,更应该承担起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任。广工将全力支撑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整合多方资源,促进交叉融合,为“中国芯”研制、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新工科建设成果,这些高校领跑





  

新工科的赛道上,竞争无处不在。除了相继成立的新工科学院,各大高校在新工科立项项目上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随着对新工科建设的探索,新工科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出现并日渐增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育部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批准立项612项和84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589个项目通过验收,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位列通过验收项目总数、优秀项目数第一名。


按高校通过验收的项目总数统计,天津大学共有9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4个优秀(另外,天津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合作的一项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5个通过。浙江大学有8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3个优秀,5个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有7个项目通过验收,优秀项目的个数分别是6个和3个。四川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通过验收的项目数均为6个。其他高校为5个及5个以下。


96个优秀项目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项目数量为6个,四川大学优秀项目数为5个,天津大学为4个(独立承担),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优秀项目为均为4个。



2020年10月,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公布。最终确定845个项目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按第一承担单位统计,天津大学立项数最多,有19个项目获批;西安交通大学获批14项;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各获批13项;清华大学获批12项;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各获批10项。


(仅显示获批项目数为5个以上的高校)


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新工科教育建设研究与实践,推动新工科建设走向“扎扎实实”。









  

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0多万人。新工科的提出,就是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机制的新要求、新主张。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工科覆盖的专业已然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这也预示着我国的科技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现代工业科目的代表,全力建设新工科,已是大势所趋!各大高校,谁能突出重围,占领资源高地,成为新一代的“新工科”强校呢?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学术桥,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分享博士求职、面试、发展经历和感悟,指点科研、学术、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顶尖高校,拟撤销一学位授权点!

首次获批!多所高校官宣,迎国家级重磅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