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举报,大学老师怎样讲课才安全?指南来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打怪指南 Author 指南哥
前段时间,湖南某学院爆出学生举报老师讲课,在课堂上骂娘却不受任何处理,反而是这位老师最后被强行转岗,当起了一名有思想的图书管理员。
虽然他写下万字长文来为自己辩解,许多公众号帖子也大骂学校管理者,但用处显然是寥寥无几。君不见,这才过了几天,谁还记得那位被转岗的李剑博士呢?
既然对高校管理者的抨击没有什么作用,而这样的事又容易在教师群体中造成寒蝉效应,那么还不如,我们来深入研究一下,面对学生动辄举报,大学老师到底怎样讲课才安全。
毕竟,连饭碗都保不住,所有的教育理想都是空谈!
本篇文章就试图来谈谈,大学老师有哪些容易实操的讲课方法,可以避免被举报?把那句著名的“米兰达警告”引入大学课堂,会保护老师吗?
01
恐怖的平衡:学生VS老师
举报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对于课堂上出现违法言论,比如宣扬恐怖主义或亵渎烈士,学生作为公民当然可以举报老师。而对于公开质疑国体政体,质疑中央明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抒发个人牢骚,与授课内容完全无关,学生也当然可以举报老师。
然而,现实中的举报案例并非如此,而往往是针对老师的非标准言论,并认为这一言论已经越过了细细的红线。甚至对老师的讲课一言不合就举报,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讲课内容是不是被上纲上线,是不是犯了“稻草人谬误”,学生和学校其实并不特别关心。只要学生举报,就足以使当事学生获得孤胆英雄般的心理满足,也足以使学校领导立即变得如履薄冰,生怕处置不慎会殃及自己。
与此同时,一旦被举报,当事老师就无法辩白,也无力辩白,因为被举报就已经是你的错了,还来辩白就是错上加错。“这么多老师,学生为啥就举报了你呢?”一句灵魂之问,就让你无言以对。
如果你讲课绝对正确,怎么会被学生质疑或举报,而一旦被举报,你所有的辩白和澄清都等同于狡辩。在这种恐怖的逻辑之下,老师上课不得不小心翼翼,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更不会举例子或批判扬弃啥啥的。
然而,老师并非没有维持恐怖平衡的应对之策。而这个策略就是,要么照本宣科,只讲知识点,绝不废话其他;要么在知识点之外,讲一大堆正确的废话,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人无刺可挑。
等而下之,这种恐怖的平衡还可以表现为,不良学生有举报老师的主动权,而老师也有应对不良学生的主动权,但归根到底,教师还是占据更多的主动,有许多方法来规避讲课中的职业风险。
02
紧扣大纲,只讲解知识点
规避讲课风险有许多方法,最简单的是,紧扣教学大纲,只讲解知识点,以传授知识为全部,不试图培养品格,也不试图提升每一个学生。
紧扣教学大纲讲课,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讲到,既不要讲得太难,让多数学生听不懂,也不要讲得太简单,显得你没有水平。而最好的状态是,让爱学习的学生听懂且学会,让不爱学习的学生听懂但学不会。
区分知识教学与品格培养,不在课堂上表达个人观点,尤其是臧否人物、制度等。如果忍不住要表达,那么可以使用学术语言来包装一下。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传授知识,把品格培养的任务留给辅导员等学工系统,不要轻易越俎代庖,否则容易造成不幸的撞车。
照顾学生的平均素质和接受能力,正如孔夫子教导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愿意学习更多知识,愿意了解老师的学识和人品,学生可以课后来请教,单独吃小灶。正所谓,“礼,闻来学,未闻往教。”
如此这样,老师就既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课堂任务,又设置了隐秘的遴选机制,让真正有志于学、有求友声的学生可以主动来私下交流。
在一对少的交流中,等到这几个学生通过了品格测试之后,老师可以再来传授毕生所学。这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真正含义。
03
宁愿枯燥,也不多作发挥
即使不表达个人观点,也不试图培养品格,老师在讲课时也最好不要多作发挥,更不能举例子发挥。常言道,真理朝前多走一步,就成了谬误。
这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例子,只要是例子都偏于一隅。李剑就犯了如此错误,在讲精益求精的品德时,举了日本人作为例子,最终被无辜上升为民族性格的对比,给歪曲和攻击留下了口实。
在讲课风格上,宁愿枯燥,不要搞笑,更不要开玩笑。在言语使用上,多用“有的人认为”,少用“我认为”或无人称的论断,多用单称判断,少用全称判断。
比如,日本人精益求精,可以改成,“有的人认为,有的日本人精益求精”。这一说法消除了言语中所有可能的歧义,话不说死,也没有人能够歪曲或上纲上线。
对于比较敏感的话题,或者不愿回答有倾向的学生提问,那么老师可以多回答“我不知道”,或者“请查阅相关资料”,而不要自作聪明,自显博学,或自爆悲天悯人。
只要不给自己挖坑,就不会轻易掉进学生挖好的坑。
04
面对课堂挑衅:“米兰达警告”
上述方法应该足以消除90%以上的讲课风险,但对于另外10%的突发情况,还必须有万全之策。
这个万全之策就是,一旦有学生提出挑衅性问题或评论,甚至当面骂娘要举报,以至于课堂秩序即将失控,那么老师既不要互怼批评,也不要发怒起冲突,而是面带微笑,立即拿出手机进行录音,并当场给当事学生说出一句“米兰达警告”:
“你有权利批评或举报,但你现在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录音。”
试图强行阻止举报,并不会成功;试图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只会引发更大的反弹;而生气冲突,则容易说错话,轻则被认为修养不够,重则被上纲上线。“连课堂秩序都控制不了,你还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吗?”
既然如此,轻飘飘一句“米兰达警告”,就足以震慑这类学生的不轨心思。因为他胆敢恶意举报老师,这份录音就会很快流传出去,他的声音和名字也会很快成为全网热搜,这份直接社死的感觉会比清华学姐冤枉学弟严重一万倍。
事已至此,如果仍然被举报,那么学校领导想保住这个学生,或者想借机惩治老师,就会投鼠忌器,害怕引发次生舆情,甚至惹火烧身。
毕竟有声音有真相,孰是孰非一清二楚,学校没有太多的操作空间,反而更不想持续成为热搜上的谈资,而快刀斩乱麻,以扰乱课堂秩序为名处分这个学生,才是当下的最优解。
大学既好教,又难教。上课念念PPT,划划水,讲讲你好我好他也好,最后给每个学生一个高分,而学生又回报一个好看的评教分。这样的皆大欢喜,哪个大学老师不会呢?
相较之下,对于许多被恶意举报的老师,他们不是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而只是爱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注:对作者其他文章感兴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打怪指南”。
延伸阅读
博士生举报导师抄袭自己的研究成果;导师表示,项目都是我出的钱,不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