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文:力争新增1-2所“双一流”高校!
5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其中提到: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全力支持南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力争全省新增1-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力争2-3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高等教育的内容如下: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分类发展、特色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把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
1.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优化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支持和引导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延伸,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高等教育发展高地,支持赣州、吉安等赣南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支持鹰潭建设本科院校。补齐科类短板,组建各类特色院校,推进校院联合、医教协同、校所融合,做强综合性高校和理工农医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加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立项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更名大学;吸引国外优质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江西设立分校(院),通过引进优质资源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本科院校转型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高校与开发区和企业双对接专项行动,建立长期合作深度战略联盟伙伴关系。
2.深化“双一流”建设。
按照“一流理念、一流规划、一流人才、一流平台、一流机制”要求,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保障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充分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协同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新型关系。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全力支持南昌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协同推动省内其他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按高峰优势学科、高峰特色学科和潜力发展学科三个层次,推进省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科与产业结合,集中资源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引领带动江西高等教育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充分发挥江西特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实施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分类指导和鼓励支持高校聚焦产业优势,面向地方需求,凝练学科特色,提升内涵水平,增强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做精做强特色,在不同领域争创一流,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学,形成江西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加快完善高校分类发展体系,健全省属高校管理机制,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完善学科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拔尖人才,培育领军型创新团队。
3.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加快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深入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实现基本教学条件全面达标。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医学教育创新构建“健康江西”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推进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三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引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参加专业认证提升内涵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估,全面实施专业综合评价。健全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促进研究生教育量质齐升。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力争全省在校研究生规模增长60%左右。全力支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力争全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增长30%左右,全省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增长60%左右。优化培养类型结构,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引导研究生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建立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指标的导师评聘和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导师“导学导研”能力,推动导师下沉到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科学研究一线。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对招生选拔、培养过程、学位授予、导师队伍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双创金课建设,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示范高校,建好优秀双创导师人才库。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创业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与服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快完善创业政策环境和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通过减免税收、创业补贴等方式,吸引和鼓励更多毕业生留赣创业就业。
4.增强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能力。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加快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培养,经费和政策支持向与产业结合密切的专业团队倾斜。瞄准国家和省域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加强对人工智能、材料、核能、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整合资源开展有组织的协同创新,继续建好材料、食品、航空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围绕稀金、中医药、VR、物联网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支持高校建立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在离子型稀土可持续利用、持久性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中药制药工艺与装备、现代农业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超高温材料、发酵工程、电子加速器、畜禽遗传资源、磁约束聚变等领域,加快推进大型系列研究平台、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育种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攻关。全力打造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中医药等产教融合战略联盟,推动人才和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高校技术交易机制,着力构建“1+1+N”①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管理和支撑服务体系,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新模式。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发布机制,培育一批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开展高校技术经理人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知市场的复合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人才。打造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让更多创新成果在赣转化落地。(①“1+1+N”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校企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N个省级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理论创造、学术创新引领新时代江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领航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的领军人物。打造新型高校智库,聚焦党委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和红色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赣鄱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推出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咨政育人作用。
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全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大学、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来赣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江西教育行动计划升级版,稳妥推进境外办学,鼓励高校“走出去”,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参与国际教育评价和国际专业认证。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做强江西国家公派地方合作项目。继续实施留学江西计划,优化留学生层次结构,依法依规加强留学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外籍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合作方式,持续办好产学研用国际会议(南昌),打造国际合作与交流品牌项目,探索后疫情时代基于信息平台的线上线下国际合作新模式。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